這近熱播的《清平樂》以宋朝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宋仁宗一朝的事,王凱飾演的趙禎也是圈粉很多。雖然歷史上的宋仁宗與其他皇帝比,似乎名氣沒有那麼大,沒有太祖、太宗那樣功勞卓著,也沒有宋徽宗那樣的頑劣悲慘。

01《三俠五義》嬰孩戲,《水滸傳》客串,宋仁宗很忙
然而,和宋仁宗相關的歷史傳說故事倒是不少,比較《三俠五義》中的「狸貓換太子」橋段,其中的太子便是指年幼的宋仁宗。就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開篇都提到了宋仁宗,而且可以說,《水滸傳》的整本書的故事情節,都是因為宋仁宗做出的一個決定,而引發了的。

《水滸傳》的開篇提到的人物其實不多,重要的角色有四個,但是每一個都是大名鼎鼎。同時也有一個規律,越是腕大的人物,出場時間越短,但是起到的作用也大。可以說,開篇的這些人物,比後面的一百零八將影響都大,而且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大名人。
02天下大疫,仁宗憂慮,範仲淹獻策
開篇以嘉佑三年的一場瘟疫,拉開序幕,東京城裡城外的軍民死亡大半,這麼大的事當然驚動了宋仁宗,龍體不安,就召百官商議。這時,另外一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參知政事範仲淹出場了,這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上學時沒少背誦他的文章。他建議仁宋去請龍虎山張天師,來京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以祈禳民間瘟疫。

這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可能不好理解,就是道教的一種祭天神儀式,三千六百分是個定語,用來表達規模宏大的量詞,這些都不作深究;現代科學這麼發達,我們已知,這種方法也不能祛除瘟疫,畢竟是小說演義,情節需要而已,咱也不作討論。但是仁宋要請的這位張天師,卻也是個大有來歷的人物。張天師一系自東漢開始傳承,一直到明清,傳承了好幾十代。
03張天師捉弄洪太尉
張天師住在江西信州的龍虎山上清宮,離東京還是有些距離的,所以,宋仁宗就把出京請張天師的光榮任務交給了洪信洪太尉,據說此人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但是記載比較少。《水滸傳》中的太尉好像都不省心,比如高俅。

這位洪太尉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上山後官架子也是特別大,當然張天師何許人也,在山上用猛虎和大蛇嚇唬了洪太尉一下,還幻化成牧童捉弄了他,後來乘鶴駕雲,先行入朝去救災了。而這洪太尉,卻留下來遊山玩水,還非要看伏魔殿裡鎮壓的魔君。
04洪太尉好奇,一百零八魔君出世
天師不在,眾道長也拗不過洪信的無理請求,只好任他胡作非為。洪太尉看到鎮壓魔君的石碑上寫著「遇洪而開」四個大字,暗合了自己姓氏,更加地好奇,命人挖開了石碑,魔君幻化成一百零八道金光,逃到四方去了,洪太尉嚇得不輕,灰溜溜回朝復命,也隻字不敢提伏魔殿的事情。

而這一百零八道金光,卻正是鎮鎖著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共是一百零八個魔君,對應後來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將。所以,水滸一百單八將的誕生,正是疫情之下,範仲淹提出建議,宋仁宗做出決定,洪太尉來請張天師,無意中放出了魔君而應運而生的。
05如果《水滸傳》一場戲,開場演員相當華麗

所以說,《水滸傳》的開篇甚是宏偉,宋仁宗、範仲淹、張天師,個個都是歷史上響噹噹的大人物。出場最多的洪太尉,雖然名氣差了些,但卻正是他一手放出了一百零八個魔君,引出了水泊梁山的精彩故事。《水滸傳》最華麗的陣容在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