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趙氏族譜裡的字輩是怎麼排的,你知道自己的字輩嗎
「」
ID:zhaoshizongqin
常回家看看
投稿
編輯 | 趙英雄
隨著中國獨生子女的出現與增多,男女比例失調,在不遠的將來,許多姓氏不但要成為歷史,很多字輩也將消亡。自五、六十年代以後,世人對字輩譜變得陌生,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更是明顯。但其實字輩對一個人來說如同姓名一樣重要,按字輩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這在古時候各個名門望族都是有著無數個字輩,每個字都有特殊的含義。
字輩都是祖輩定下來,一代代傳承的,每個姓氏可能都點不一樣。以前起名字字輩一般就是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可是後來人們不願意把字輩放名字裡了。久而久之,字輩就被人們淡忘了。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字輩可以翻翻自己的家譜族譜。 家譜有利於人們尋根溯源。家譜的核心部分是世系,記載了家族始祖至今的血緣發展過程,因此家譜的世系內容也成為人們尋根的主要依據。記下了每個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個支派的世系,使木得其本,水知其源了。
字輩,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於表示家族輩份的字(多為名字中間的字),俗稱派。其意蘊為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國古代一種特別的「禮」制,它一直延續到現代。
關於字輩的起源,現已難以考證,不過一般認為最正式的字輩應該是起源於唐朝。比如韓氏字輩是唐朝韓愈譜寫的。
字輩的形式很豐富,其中以類詩體和對聯最為常見。比如賀龍元帥家族的字輩,賀氏宗族即「大廷良土,文學興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輩。譬如山東日照丁氏,他們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時,從第十三代開始將字輩定為:「惟我家譜,履歷備詳,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來照,相宅河北,天啟開科,崇禎任職,鄉賢名宦,德言事功,顯揚令緒,繁育興隆,聿願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綿長,丕承祖澤」這套字輩以四言的形式,敘述了日照丁氏的來歷、遷徙、發展以及對子孫後世的祝福與期望。
用對聯作字輩也很多,最早的就是大宋王朝太祖皇帝趙匡胤為其後代擬定的字輩組成一副對聯,太祖派:德、惟、守、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太宗派: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魏王派: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次、古、光。
大冶市陽新縣、通山縣趙氏輩分,我遠祖完普乃宋宗室之後,傳至希龎公,生子三:長子金堦(又名榮四),次子金城(又名榮五),三子金安(又名榮七)。希龐公登王遴榜進士,封秀容縣尹。
吾遷祖金堦官至兵部尚書,遭饞落職,閒居江浙,會方國珍兵起避亂,攜胞弟金城、金安、堂弟金陛從祖籍汝寧府息縣渡長江、過武昌、至興邑,見七峰山之北山巒聚秀,仙鶴祥集紫氣環繞,遂以卜居。金城公同時移居蝦蟆湖山下。金陛公則居富川城之滸。金安公則居黃州,廣濟。吾祖金堦生六子,長子景元移居金鑲園豐義裡,後從政公同次子宣禮公移居長樂園太屋莊,三子宣義入他戶在小箕山懷仁裡定居。長子宣仁公仍居金鑲園。金堦公次子景四、三子景六移居小箕山下。其後嗣繁衍極盛,現分為三大戶,景戶、顯戶、保戶。主要分居陽新、大冶。四子景均公(又名興世公)移居通山縣黃沙園。五子景八公(又名興祖公)仍居七峰山下,現絕大部分嗣孫都遷至羅北口水庫外分莊定居。興祖公之女,貞懿姐贅劉成武之子宗泗為婿新惟篤摯,不啻園同胞願以趙為姓,夷考其先厥、歷代相承。與興世、興祖同為趙氏開戶之祖,從此,兄弟各自築營定居,創立基業。六子景春移居江西省奉新縣(失考待續)。
景元公之子宣仁公,孫應麒公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景從宣 小生千萬 應榮勿亨 玉正思仲 繼志學有 之太季清 吉華昌堂
景元公之子宣仁公,孫應麟公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景從宣 小生千萬 應榮永單 福伯文邦 以立啟士 有太季清 吉(華)輔朝堂
景元公之子宣禮公,孫應麒公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景從宣 必良原元 亨單道單 單秉仲時 子繼加志 太光先德 思城啟後
景四公景戶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景文武 福子廷必 永崇大廣 汝之良有 興啟志世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金景文武 福子廷必 仁志文仕 永興大廣 萬世榮昌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金景文武 福子廷必 仕志文承 永(子)興大時 宗啟思彥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景四公顯戶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景文武 添信祥廷 彥萬單元 承國君永 興啟志世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景四公保戶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景文武 添祥思道 本興恩邦 希名芳遠 世定榮昌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景六公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景德永 錦玉仁文 應希良守 國遠正定 乾坤傳昌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景均(興世)公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興子如 文世永汝 元一良啟 貴光邦國 士洪德正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景八(興祖)公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興應文 友允伯宗 單三昌日 崇承尚大 志建學立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景春公:遷江西奉新縣 失考 知者後續之
金城公前二十八世老字輩為:
金福俊希 時志貴諱 興太必家 邦國尚忠 良永世崇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
新定排行二十四字輩(鹹豐十年):
克恢前烈 利輔朝堂(尚) 英才煥發(達)(時)行逢豫順 運際平康 敦倫飭紀
新定排行二十四字輩(八八年戊辰):
龍騰益肇 雄偉堅強 麟瑞潤澤 卓傑昆浩 星耀楚江 鹹宇舒泰
陝西省旬陽縣趙氏輩分,「顯尚孟文國,開崇道義長。英賢全善起,芝蘭滿庭芳。風範宜鴻猷,慶雲傳吉昌。龍鳳有萬鎰,魁甲步朝堂。」
下面以孔氏字輩為例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在明代以前,孔氏後裔沒有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固定的行輩。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後賜給孔氏十字作為行輩字,從五十六代起排,此後孔氏族人不準隨便取名。明崇禎年間,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報請皇帝,又立十字十輩。清同治年間,七十五代衍聖公孔祥珂經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輩。1919年,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由中華民國內務部備案續立二十字二十輩。以上幾次訂定的行輩字計五十字五十輩,這算得上是最奢華、最高貴的字輩來歷了,代代都是由皇帝和政府親自擬定。舉幾個孔家名人的字輩吧。比如著名桌球運動員、教練孔令輝就是令字輩。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四大家族的孔祥熙是祥字輩。著名援藏幹部孔繁森是繁字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是慶字輩。
再說一個明朝皇室的字輩。明太祖給每個兒子定了一個輩分表,每個表20個字,從他的孫子開始依次向下起名字。還有一個規定,從子輩起,每五個字輩的命名,以五行順序,在同輩之內依次以偏旁部首命名。順序是:木——火——土——金——水,輪迴旋轉。如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垕)、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其名諱偏旁部首分別為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
看了上面兩個字輩的例子,大家是不是覺得字輩挺神奇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字輩的,每個字輩都有一個特殊的含義,不知道的小夥伴們快去查查族譜吧!同時歡迎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填寫尋根資料投稿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
這有
這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