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土司」這個名稱。其實土司制度在我國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它是我國古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種特殊地方統治機構。
根據史書記載:早在唐宋時期,朝廷為了統治邊疆地區,便和當地的部族首領達成協議,加封他們為本地的土司。並且還給予他們一些獨立自主的權利,不僅減免了賦稅,而且還允許招募軍隊,且這些士官是可以世襲的。儘管從表面上來看,它是屬於朝廷的管轄。但由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性,事實上他們確實是邊遠地區的土皇帝。
在我國清朝的時候,就有一個叫做李顯志的官員,因為平叛有功就被皇帝封賞了可以世襲罔替的爵位。他的整個家族也因此雞犬升天,在當地快速的發展起來,累積的財富越來越多。到了他第六代子孫李潤之這一代,真的是家財萬貫,也成了當地的一方豪強。
可儘管這樣,李潤之仍然不滿足。因為哀牢地區處於茶馬古道,地勢又十分的險要,其間只有一條路可以通過。於是,他便命人在此修建了關卡,專門攔截過往的客商,從中收取大量的不義之財。而這只是他眾多產業中的一小部分,他還興辦各類工廠,更是利用當地的金礦、銀礦建起了造幣廠,可見他的家底有多雄厚。
在積蓄了大量的錢財之後,李潤之的心裡也不踏實,生怕有人會惦記自己的財富。於是,他修建了一座佔地近三千平方米的「隴西世族」莊園。裡面現代化設備,安保設施一應俱全,甚至連自來水也用上了。
根據當地老百姓所說:李潤之建好莊園之後,便將其所有的財富換成了300箱黃金,全部埋入了莊園的地下暗道中。至於具體在哪個位置,也只有李潤之自己知道。
1952年,隨著全國的逐步解放,土司制度也分崩瓦解成為了歷史。而一直統治哀牢山地區的李潤之也被公審槍決,走完了他罪惡的一生。儘管李潤之的死亡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李潤之留下的300箱金條也成了謎團不知去向。
而在莊園的院子裡有四塊石板,上面刻有神秘的圖案。不管是它的擺放位置,還是圖案上雕刻的內容,都是比較奇怪的,在莊園裡也顯得格格不入。有人猜測這就是那三百箱金條的藏寶圖,只要破解了這些圖案,就可以找到金條。但如今有無數的遊客來這裡參觀,希望破解這些圖案,但最終都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