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入了第二支適馬鏡頭16mm,帶一點廣角感屬於風景鏡頭,在家試拍了一下,還是很銳的,照片在最後。
第一支30mm的人像頭還是目前用的最順手的,畢竟磨合了一年的時間,對設置和景別稍微熟練了一點,只有在外出就餐的時候很難上焦,屬於目前的掛機鏡頭。
兩款都屬於F1.4大光圈C系列的定焦鏡頭,都具有進光量大(低光環境快門更高)和便攜(結構比變焦鏡頭簡單)的兩大優勢。
目前最常見的拍攝場景還是室內靜景和人物,30mm鏡頭的特點也正好符合這兩種場景。不過還是入了第二支鏡頭來彌補一些遺憾:
1、旅遊的時候這個焦段拍風景會有點難過,因為取景範圍較小:
2、室內視頻拍攝對於人物主體和相機距離的限制;適馬鏡頭蓋
原裝鏡頭蓋的適配還是不錯(別問我丟過幾個),鬆緊適中。適馬官方沒有單賣鏡頭蓋,所以如果大家像我一樣容易丟鏡頭蓋,可以選擇用那種把機身和鏡頭蓋連起來的繩子。一開始給套頭配了防丟繩,使用下來感覺取景的時候容易亂晃入畫,套頭還算短的,如果鏡頭長的話繩子也會更長,鏡頭蓋上的背膠還不好撕下來,所以後面的鏡頭都沒貼了。
現在習慣性地取下鏡頭蓋就順手放在左邊衣兜裡,但夏天可能就沒有這麼方便了。
鏡頭系列參數
我對參數的理解其實也挺有限的,屬於那種搞不清楚原理但知道變大變小會有什麼區別。這種就屬於半自動檔位有調設置的經驗,全自動覺得無趣,全手動又不會調的階段。
講焦段之前先看下怎麼叫景別,其實就是把拍攝對象截取到什麼部分。景別可以分為「遠全中近特」五種,配合焦段來講,數值越小覆蓋的場景範圍就越大,景別也就越遠。新聞發布會的長槍短炮一般是拍特寫的長焦鏡頭。
黑白灰色系合輯圖
16mm這個焦段也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為涵蓋進去了更多的對象,那麼如何讓畫面顯得不雜亂,特別是在掃街時,對整體構圖的要求會比較高。
但對於直播來講,更多氛圍感的環境因素也會增加畫面的可觀賞性。
Sigma 16mm 使用實拍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歡迎關注我的視頻號,後續會出開箱視頻(單手拍開箱的體驗還是不要有了)。如果能治好排版強迫症,視頻的產出也會慢慢提高的(你願意來看flag是如何倒掉的嗎?
多少不重要 頭像多點比較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