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嶽平
全國首宗雨水資源使用權交易在我省完成。據悉,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以0.7元/立方米的價格對湖南高新物業有限公司集蓄的4000立方米/年的雨水資源進行收儲,再以3.85元/立方米(低於當地自來水價20%)的價格轉讓給了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衛有限公司。這些水將用於園林綠化、環衛清掃作業用水,替代優質自來水。這標誌著我國雨水資源等非常規水資源實現生態價值市場化進入了實踐階段,開創了雨水資源集約化利用及生態價值市場化實現的新模式。
降雨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此產生的雨水,如果處置得當,是具有使用價值的。以長沙市為例,自2016年開展海綿城市建設以來,雨水收集利用成為民用住宅小區建設的硬性要求,至今已累計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工程400餘處,雨水集蓄總量相當大。
實際上,利用雨水資源是非常經濟、合算的。首先,它的集蓄過程不消耗電能等動力,而這是自來水生產的主要成本;其次,雨水目前的主要用途是園林綠化、環衛清掃等,對水質要求不高,對雨水進行簡易處理就能滿足要求,避免了將優質水用於簡單目的而造成的浪費。最後,集蓄的雨水就近使用後,自來水生產的壓力變小,一是為社會節約了能源,二是有利於提高自來水水質。用集蓄的雨水滿足部分生產生活雜水的需求,無論從哪個角度考量,都值得優先安排。
雨水從收集到使用沒有技術障礙,但全鏈條的管理模式需要探討。其一,要完善雨水集蓄、處理和提取設施,既讓雨水順暢地流進去,又能方便地抽取出來。其二,平衡好相關各方的經濟利益,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尤其是經營雨水資源的公司,賺取的是差價,應兩頭協商,合理定價,建立長效機制,確保穩定運行。其三,加強精細化管理,完善各種配套。雨水集蓄設施分散,在一定範圍內應統籌考慮,用「一盤棋」的思路加以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對水量計量等易產生糾紛的問題,不妨出臺配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