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你沒親耳聽過阿城講故事?那是終身的遺憾

2021-01-09 喬飛說動漫

很多人都知道,阿城是文藝圈裡眾多大佬們的偶像,大家對他的讚美從會吝嗇,王朔就曾說過:「北京這地方每隔幾十年就要有一個人成「精」,這幾十年成精的就是阿城,如果全國每人都必須追星,我就追阿城。」

身邊朋友,都知道阿城一身雜家功夫,他做木匠,教鋼琴,閒暇之餘研究青銅器、義大利歌劇、陶瓷、大鼓,只要他感興趣的,都去研究。

畫家劉曉東曾經辦了一個關於三峽的畫展,找阿城託他寫點東西。阿城說試試看,結果寫了近10萬字的內容,把三峽的歷史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最讓我佩服的是,阿城自己能組裝汽車。在美國的時候,買了一個破舊的大眾汽車,然後自己買零件,淘換舊的說明書,然後自己組裝、噴漆。

最終破爛汽車變成了一輛紅色的敞篷跑車,作家王朔親眼目睹,並稱讚道"跟仙兒一樣"。

但沒什麼人知道他還會寫小說。

1983年,遠在美國的陳丹青收到阿城寄來的一篇小說,寫在練習本那種破紙上。陳丹青看了,大感刺激,不敢置信:我從未想像一個我認識的傢伙,一個同代人,也寫小說,而且寫的就是咱們這些人的事。

陳丹青把這兩頁紙,寶貝一樣揣在褲兜裡。有一天,她見到來美國訪學的作家王安憶,便把阿城的小說遞過去,王安憶當即站在華爾街市政廳一帶的馬路邊看,他就在一旁抽菸。

從1983年夏天起,往後一年多時間,阿城扎穩了馬步,把自稱為「習作」的小說,一篇一篇往美國紐約陳丹青的寓所發射。陳丹青驚呼,天哪,都是原稿啊!

到了1984年,阿城練成內家功,開始寫《棋王》,三個晚上,一氣呵成。成稿後,幾乎一字不易。小說發表在《上海文學》1984年第七期,一時洛陽紙貴,阿城文名豹起。

早前,王朔來到美國療養,他住洛杉璣那段時間常常參加阿城組織的聚會,大夥來此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聽他聊天,不管中國的,外國的,天南地北一通海聊,各地風土人情沒他不懂的,什麼左道偏門沒他不清楚的,詼諧得一塌糊塗,常常能把那一幫人笑的東倒西歪,好不熱鬧。

王朔還問過常來聽阿城講故事的朋友:「他天天這麼說有重複的麼」那人說:「我聽他說了十年了,沒一夜說得重樣兒的」。

王朔得到這樣的答案很是驚嘆,他感慨到,如今像他這樣能言善說的北京人已經很少能看見了。想當年,北京各小圈子都有一個「主侃人」,這幫子人每到傍晚都會在館子裡的飯桌上將一位「侃爺」圍在中間,聽他神侃。

如今大家好像都沒這個時間了,也沒人樂意任由別人在那裡玩「嘴把式」了,更多時候大家都是在酒吧裡一坐,一副撲克就代替了所有語言。

我想,要是把中國作家都扔到一個荒島上,不給吃的,那麼最後活下來的那個人一準是阿城,興許他還能跟島上的土人說上話,混成哥們。

阿城的寫作生涯

1984年阿城用處女作《棋王》驚豔了中國文壇。該書於1984年出版發行,後引發眾人關注。

在文章中包含他對生活的感悟,那些平凡人的英雄事跡被他收錄下來,其反應的是歷史縮影,從個人來看,是從零開始,又再歸為零,而歷史卻由此更一步。

由此阿城先後獲得福建《中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而這部小說也因而獲得了"20世紀最好的100部小說"等諸多榮譽。

在《棋王》發行後,阿城的作品接連問世,這些作品也很受大眾歡迎,

阿城寫小說時,會拿自己開"謔"。

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文人雅量,一般文人作者少有自謔的寫法,阿城卻滿不在乎,而這"謔"得還非常到位。他曾經說過,從前自己小時家窮,書,就總是到書店站著看,所以才"養成個駝背,是個腐朽文人的樣子"。

阿城三十多年不再寫小說,是中國文壇的巨大損失

阿城三十多年不再"寫"小說,不是真的不再寫,他只是不再發表。曾經《瞭望東方周刊》採訪過阿城,問道:"您現在還會繼續寫小說嗎? "

阿城回答:"自然還會寫,但不發表,寫小說和發表是兩碼事,沒有人說寫文章一定要給別人看,我現在就是自己寫著玩。至於以後會不會把它們拿出來發表,還是要看相關制度是否有改善。"

阿城不發表小說,是中國文壇重大的損失,阿城的作品是中國古代筆記小說之佳作,讀著他的文字,會讓人哭笑不得,每個故事都包含著生活的各種味道,那是一種聽別人面對面講故事的感覺。

阿城至臻至純的文字來源於他對世間百態的洞察,來源於他乾淨澄澈的內心,他在文壇之中特立獨行,堅持著自己的文字風格。

他有的是一顆作家對自己作品赤誠的心,有著專屬於自己的信仰驕傲,有著自己堅守的底線,他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整地呈現給大家,可以不被人隨意地改動。

雖然阿城目前不再發表小說,但他依舊堅持寫作,相信終有一天,他的作品會再次問世,讓我們共同期待作品發表的一天吧。

阿城說:人生有限,書應該越讀越少,不然這一生你讀的書可就太少了。《棋王》名震全國後,也被徐克翻拍成電影獲得了無數的嘉獎,然而對於媒體的採訪,阿城卻不以為然,說:作家和暢銷作家是兩碼事。

我所推薦的書籍,都是我親自閱讀並極力推崇的,這套阿城文集《棋王 樹王 孩子王》 合集一冊 原價99元,現價優惠只要49元,《棋王 樹王 孩子王》 +《威尼斯日記》¥89,鍾阿城精裝一套書籍有非常大的收藏意義,只需要一頓飯錢就能買來如此巨著,我認為這非常划算,就算花上千元購買也值!大家想要的話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王朔:「我極其仰慕阿城,若是必須要追星,那我就追阿城」
    作家阿城我剛一坐下,斜對面的一個瘦同學眼裡就放出光來,要和我下棋。我對下棋沒興趣,他就又尋別人下,這時有人認出了他,忽然大喊:「棋呆子,你怎麼在這兒?你妹妹剛才把你找苦了。」我這才知道,坐我斜對面的精瘦學生就是王一生。我同學睜大了眼:「你不認識他?哎呀,你白活了。你不知道棋呆子?」我說,「我知道棋呆子就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
  • 王朔:阿城一開口,女生笑得神魂顛倒!如果必須追星,我就追他
    19世紀80年代,一本叫《棋王》的書,震驚了中國文壇,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阿城。阿城說,自己寫這本書用了三四天的時間,沒有耗費太多精力,自己也沒想過這本書能引起轟動。他的妻子也曾回憶,阿城寫這本書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
  • 王朔:把中國作家都扔到一個荒島上,不給吃的,活下來的準是阿城
    如果你對華語文壇很了解,那麼這位已經年近70的老人你一定聽說過,因為他被稱為"最被低估的作家",一篇14000多字的短篇小說就能轟動全國。1984年,阿城的短篇小說《棋王》在《上海文學》發表,隨即引發了閱讀熱潮。
  • 王朔:北京十幾年才能出一個人精,這十幾年孕育出的人精就是阿城
    在這本《棋王》中講述了文革時代的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處尋找對手下棋、拼棋的故事。王一生是社會底層的一個普通人,家庭條件非常的貧窮,全家生活費每人平均不到十塊錢。即使再艱難,也無法割捨王一生對棋的熱愛。阿城通過人物形象力圖闡釋的,並不是人與棋的關係,而是一種平凡而實在的人生態度。
  • 中國能得諾貝爾獎的作家或許不少,但阿城只有一個
    但有這麼一位作家,卻是獨一無二,此人便是鍾阿城。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裡面,梁文道說:「諸位聽說過阿城嗎?要是沒聽過,那可就終生抱憾了。」這就是作家阿城阿城是誰?阿城的身份不少,會的事情很多——是編劇,是電影美術指導,也做過電影評委,還會木工,能做木匠。但阿城成名卻是因為文學。
  • 王家衛和作家張嘉佳、攝影師夏永康,編劇阿城的故事
    王家衛是香港電影中最會講故事的編劇,他通過講故事讓鄧光榮對《阿飛正傳》投資4000多萬港幣,最後票房不到一千萬,虧得鄧光榮急火攻心,上醫院打點滴,但王家衛卻一戰成名,成為香港文藝片之王。張嘉佳是微博中最會講故事的人,那時《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還沒出版,經圈中人推薦,王家衛看到這些故事,於是給張嘉佳打了電話,很快兩人就約在上海見面,從劇本聊到生活,連著兩三天都「喝大了」。
  • 與阿城有關的日子
    每天晚上,大伙兒都會聚到阿城的屋裡,聽他邊抽菸邊講故事,講《基督山伯爵》,講《悲慘世界》,講《高老頭》。煤油燈下,遍地人頭。講到關鍵處,阿城就會停下來休息,順便吊他們,這時就會有人迅速遞上一支春城煙,同時再來一個人趕緊往茶缸子裡倒水。一切就緒,阿城繼續。當時,阿城的女友羅丹同在農場教書,也是北京知青。從雲南建設兵團回來的人,會傳一些阿城的軼聞。
  • 阿城,中國電影界的掃地僧
    阿城記得有一回聽澳洲臺播臺灣廣播連續劇《小城故事》,短波信號飄來飄去,於是幾臺收音機湊一起,圍追堵截。草房裡男男女女,個個聽得直抹眼淚。「尤其是鄧麗君的歌聲一起,殺人的心都有。」追完劇,第二天上工還有一段時間劇情大討論。沒聽過的,藉機補課。聽過的,說著說著情緒又上頭。每遇放電影,阿城必看。早上備好乾糧出發,傍晚到,來回二十公裡。一次,山區放廣西歌劇《劉三姐》,到了四千多人。
  • 鍾阿城:他是作家中的作家
    家裡缺少了做主要的經濟來源,很多時候飢腸轆轆的鐘阿城和家人不得不淚眼汪汪的賣掉父親的藏書,來換取保命的食物。在歷史的洪流之中許多的人看不見光明,找不到希望。但是鍾阿城不這樣,即使被「流放」至最邊緣的農村,他依然如故。在幹完枯燥乏味的農活之後,他總是用自己全部的力量為大家帶來快樂。時而為大家講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而在夜深人靜的時刻。他會巴巴的讀著所能找到的所有書籍。
  • 梁文道:那天下班,他才發現自己的家沒了
    但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這個同事竟然也是那條消息的角色之一。《大佛普拉斯》01.很不巧,他成了那個「少數」其他同事告訴我,那天下班之後,他才發現自己的家沒了,唯有勉強在瓦礫中找回幾袋東西。我第一次讀到它,是30多年前的事了,坦白講,當時的我並沒有完全讀懂(我始終懷疑這其實是畢業生該看的書,用來提醒自己所學何為,而不是交給新生的教材)。可是,我始終記得米爾斯那熱切的呼籲,尖銳的批判。他要我們想像自身的處境,其實並不都只屬於自己,更是我們看不到的巨大力量所塑造的結果。
  • 梁文道:性壓抑不是好事 男人沒女友很危險
    能讓一個美女辭職,你在這個單位真的就待不下去,就說這幫女的,我估計廣美小時候就碰見過。她孤立你,她相約不理你,甚至能不理你到一個什麼程度,為什麼你都沒法待了,你在走廊裡碰見,同事碰見說你得點頭吧,你給她一點頭,那小同盟裡的這女的,哼。梁文道:也沒哼這一下,這也太電視了。竇文濤:她都三四十歲的人了,你說她這是女的真是可愛,我跟你說。
  • 《一千零一夜》梁文道首講泰國文學《四朝代》
    《四朝代》講述了一個叫帕怡的女性從小到老的故事,她的一生經歷了四個國王,作者以她的人生經歷以及活動於她周圍的各色人物生活,形象地描述了泰國從剛剛西化到二戰結束的那段動蕩歷史。有趣的是周潤發進軍好萊塢出演的電影《安娜與我》中,他聘請西方家庭教師教授的太子就是《四朝代》中提到的第一任國王——朱拉隆功大帝,他是泰國人最崇拜的一位國王。
  • 梁文道:我們應該感激貓
    穆罕默德他要起來了,但是他又不忍心吵醒那隻貓,那隻陌生的貓。於是他拿出一把小刀,把自己衣袍的袍角割下來,讓那個貓繼續睡在上面。他如此愛貓,乃至於後來的穆斯林都很愛貓,他們都覺得貓這種動物,如果它願意這麼睡在你旁邊,那是你的幸福。
  • 《一千零一夜》:梁文道的午夜夢囈,試圖給你說一個睡前故事
    你有多久沒有看完一本書了?你有多久沒有看完一本「非網絡小說」的書了?如果你想要做回一個看書青年,又不得其門而入的話,那麼推薦你去看梁文道的推書節目《一千零一夜》。2015年梁文道的電視推書節目《開卷8分鐘》歷經7個年頭,走向了終點。
  • 梁文道馬路上「夜讀」 和你相約一千零一夜
    對於一些讀者的遺憾,梁文道卻說,「別難過,我上網帶你一起去讀書!」目前梁文道「下海」進軍新媒體,與視頻網站合作,以策劃人身份,推出戶外互動型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與此前讀書節目都不同,梁文道將在戶外帶領大家一起「讀書」,不介意讀者現場挑錯。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電話連線到梁文道。
  • 阿城4天寫完一部小說,王朔誇他是人精,莫言:我寫不出這種文字
    你看《棋王》中兩處寫「吃」都極為動人,特別是其中寫知青吃蛇的場景,恐怕會是聊阿城的人不得不提的經典之處,這樣的刻畫,非經歷過「餓」的人,不能道出。而說到吃,阿城在《閒話閒說》中就曾提到過:「現在常聽到說中國文化只剩下一個吃,但中國世俗裡如此講究吃,無疑是看重俗世的生活質量吧。」
  • 梁文道 x 陳傳興:詩詞拯救了她,她復活了詩詞
    她的大女兒跟女婿旅遊車禍不幸雙雙去世,那一刻我真的太難過,我最難過是聽到她講那句話。她說自己對女兒說希望他們生孩子,幫他們帶孩子,沒想到後來就這麼死了。葉先生說覺得這句話是不該講的,不該有這個念頭的,一想到老天就在懲罰我。我覺得太重了,那一下真的是太重了。我們多少人會有這種想法,比如假如我是個爺爺,我要抱孫子,這是很自然的一個想法。
  • 豆瓣評分高達9.0,莫言把他當偶像,王朔稱他為人精,阿城是誰?
    去了美國以後,阿城很少寫作,每天就是打打零工,平時沒事情做就自己組裝一些家具,或是自己看書學這組裝汽車。阿城自己組裝的小汽車阿城是一位通才,這些年他一心撲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樂在其中,不為世俗左右。王安憶稱他有罕見的文人「清談」之風。
  • 阿城:一把提琴的故事
    提琴文|阿城老侯是手藝人。老侯原來在鄉下學木匠,開始的時候錛檁錛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