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法之名》平反冤假錯案 編劇最愛的角色被王驍演活了

2021-01-09 娛言家

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出品,趙冬苓編劇,沈嚴、劉海波共同執導的電視劇《因法之名》近日正在北京衛視熱播。該劇以平反冤假錯案為主線,講述了一樁長達17年的冤案經過兩代人共同努力,最終沉冤得雪的故事。這部難得一見的另類稀缺題材作品聚集了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馬曉偉、馬少驊等多位實力派演員,其中青年演員王驍飾演的律師陳碩,作為新一代成長起來的司法人員,與李小冉飾演的檢察官鄒桐攜手對這樁陳年舊案申訴翻查,追逐公正審判,過程中更不斷經歷著「法」與「情」的兩難決擇。在這部嚴肅題材的作品中,王驍飾演的律師打破了以往「高大上」臉譜化的律師形象,既有油嘴滑舌、求名求利的一面,又重情重義心地善良。在長大成人的陳碩出場之後,該劇的眾多矛盾點也聚焦在了他的身上,面對名利與良知的衝突、親情與法律的抉擇,陳碩也在一次次的人性拷問中不斷蛻變,令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自然、有血有肉,有私心也有良知的人物形象。

談人物:陳碩成《因法之名》亮眼黑馬 王驍為角色「打足彈藥」

電視劇《因法之名》播出過半,王驍飾演的律師陳碩成了該劇的一位亮眼黑馬角色。出場時他嘚嘚瑟瑟、圓滑世故,接下莊奶奶的申訴案轉臉就把原本10萬的申訴費漲成了20萬,作為一個律師卻更像一個貪財愛名的生意人,出場不到半集就被網友評價為「不是好人」。但隨著劇情的播出,陳碩卻不斷上演「真香」定律,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沒有正經樣兒卻總辦正經事兒的反差,讓他漸漸成了觀眾們最期待的出彩角色。編劇趙冬苓在採訪中說陳碩是她最愛的角色之一,電視劇播出後,有網友在趙冬苓微博下稱讚道:「這個人物寫活了,也演活了。」而趙冬苓老師也對王驍的表演給予了高度認可,並開玩笑地說「看了他的表演,知道什麼是醜帥醜帥的了」。

提到陳碩,王驍表示:「陳碩最大的特點是在他那種玩世不恭的外殼下,其實有一顆真誠、熱情、正直的心,而這種外表和內在的強烈反差,是一種特別大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而接下這樣一個承載著編劇期待,也承擔著推進劇情的核心重任的角色,王驍也為陳碩這個人物卯足了勁。「首先感謝趙冬苓老師把陳碩這個角色寫得很精彩,因為拿到劇本的時候,我作為演員就發現給我留了很大的空間去發揮和拓展,只有在這樣的劇作成立的時候,演員才有可能去給角色注入靈魂,給他再添加更多的肌肉和血液,才能使一個角色更鮮活,整個的創作過程是非常開心的,打了不少曾經自己存留下來的子彈,把自己以往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記憶點,彈藥庫都用上了」。

接到這個角色時,王驍就給陳碩的「嘚嘚瑟瑟」加入了很多小細節,王驍說:「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法律是很嚴肅的事,但對陳碩來說它就是一門賺錢的生意。所以我給他加了一個小手包,讓他更像個生意人。有時候說話的內容都是嚴謹的法律,但動作神態卻讓他有些市儈」。堪稱神來之筆的「吃飯抖腿」出場戲,也正是王驍自己為角色加入的細節。「很多人幼年時期都有抖腿的不良習慣,但是家裡人或者身邊人都會糾正教育,陳碩把這個習慣延續到了走入社會,就成了他自身的一種嘚瑟,所以我和導演提出來加了這個細節,也讓鄒桐去制止他,也說明了兩個人關係的一種微妙性。」

談臺詞:一場戲臺詞兩千字半夜驚醒都要背一遍

演一個律師,尤其是演一個話多的律師,這對王驍來說既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又充滿了挑戰性。提到該劇的臺詞,王驍自己也忍不住吐槽:「陳碩話太多了!而且這個人物本身就很難,他非常愛財、油嘴滑舌,經常以一種玩世不恭的狀態說專業的法律內容,既要嚴絲合縫,又得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情緒的拿捏也很有挑戰。」而令王驍念念不忘的是劇中一場多達兩千多字的法庭陳述戲。「演員背臺詞是最基本的功課,但一個演員能碰上一場戲臺詞兩千多字而且不間斷的機率不大。進組導演第一件跟我說的事就是這場戲詞兒你不能動,因為都是專業的,是整個案件的陳述,但我會給你充足的準備時間。」這場戲的臺詞列印出來有滿滿4頁A4紙,全部說完將近8分鐘,王驍從進組之後便每天都在背。他在房間裡準備了一個琴譜架子,方便隨處移動,列印好的這段臺詞就放在譜架上,每天出門前、收工後、睡覺前都要背一遍,有時候半夜驚醒想到哪段背得不太利落,也要背一遍才會接著睡。「這種大量的法律專業用詞,你必須以一個專業人士的那種出口成章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需要很熟練,非常熟練。」

談感情戲:戀愛戲甜在點到為止感謝馬少驊搭出精彩父子情

近日,《因法之名》中糾正冤假錯案的進程牽動人心,陳碩和鄒桐之間的愛情火花也讓觀眾們津津樂道,同時陳碩在終於查到案件重要線索的時候,卻得知作為退休警察的父親當年也牽涉在案件當中,並且隱藏了兩枚指紋沒有上交。情與法的衝突隨著劇情不斷進入高能階段而集中到了陳碩身上,愛情線和親情線雙雙進入到關鍵環節。談到陳碩和鄒桐的感情進展,王驍透露稱「其實劇本裡反而比劇中呈現的少了一些,我和小冉在現場碰觸了很多小細節。陳碩和鄒桐的感情有點像磁鐵的拉扯狀態,互相吸引也會互相推拒,有時候這種吊著點兒、不給它那麼實的設計是一種挺高級的處理。就像兩個人牽手的戲份,會給大家一種希望,但最後又破掉它,其實這種感情表現特別吸引人。劉海波導演對我們倆感情線的把控也非常準。」

而提到令觀眾們動容揪心的父子親情戲,王驍更是感慨不少。「我的一些朋友看了我們父子倆的戲都說感覺我們兩個人真的很親,有父子的味道。在這上面馬少驊老師給予了我很多幫助,特別感謝他!他從見面第一場戲就開始幫我調,表演上的、情緒上的,我能感覺到他投入的那種真摯的感情,也就會帶動著你願意一樣拿出自己最真摯的感情。對於演員來說這是很難得的,因為現在大家拍戲的速度比較快,有的時候反而已經不在意這個東西,但是馬老師不滿足於此,他覺著父子間就是應該有一種很有意思而且很深厚的情感,那麼原本互相不認識的兩個人,就需要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把感情培養起來。所以到殺青臨走的時候,我們爺倆也都是依依不捨的。」

談表演:《因法之名》《趁年輕》同播不串戲感謝觀眾認可「劇拋臉」

除了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因法之名》,王驍還有另一部主演的電視劇《趁我們還年輕》正在東方衛視同檔期播出。劇中,王驍飾演的於安東是一位商業大佬,與陳碩不同的是,於總是個城府很深的角色,在公司不怒自威,有著久經商戰沙場的閱歷感。同是現代劇,同檔期播出,觀眾卻並沒有產生串戲的違和感。而在今年年初播出的《幕後之王》中,王驍飾演的孫廷遠雖然同樣也是公司高層,但一身江湖氣,是個左右逢源的社交高手和生意人,三部都市題材作品連播,王驍塑造的角色卻是各有千秋。加上《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八卦臉的「司命星君」和《白鹿原》中樸實憨厚的莊稼漢子白孝武,王驍既有個人風格魅力,又能演什麼像什麼,角色各個不同的演技功力,被網友稱讚為「劇拋臉」演員。聽到觀眾們「劇拋臉」的評價,王驍認真地表達了感謝:「我認為這是對演員或者對我個人非常高的一種獎賞和肯定,很開心!但同樣也會有點小小的壓力,因為不喜歡重複,也不希望下一次是重複的。」目前,王驍正在拍攝反特刑偵電視劇《光榮時代》,該劇由劉海波導演執導,張譯、趙立新等主演。全新的題材作品也給王驍帶來了全新的感觸。「這部劇從編劇、導演、現場工作人員到每一個演員,大家摳細節的程度比以往更強烈了,優秀的影像作品一定是呈現在細節上,我們渴望在現場去摳一些別人看不到的細節,同時這些細節也會影響我們自身去繼續積極地探索,這是影視行業的一種進步,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過癮的。」

相關焦點

  • 《因法之名》陳碩父子是編劇最喜愛的角色,對這一片段印象深刻
    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因法之名》,與以往的同類型題材不同,這部法治劇沒有講述典型的善惡對抗。雖然是冤案的製造者,但劇作沒有將公檢法機關的辦案人員塑造成反派,而是探討了形成冤案的最根本原因——司法制度和法治觀念。對此,編劇趙冬苓表示:「人性本善,我不想用『譁眾取寵』的方式博得喝彩,通過『無底線』的誇大人性之惡並不是現實主義。」
  • 首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電視劇開播 源於真實案件
    首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電視劇《因法之名》昨晚開播 編劇趙冬苓深入司法機關「取經」以保證真實與嚴謹  沒有抹黑與頌揚 《因法之名》還原真相  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領銜主演的45集法治題材的電視劇《因法之名》4月14日晚登陸北京衛視黃金檔。該劇是中國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連續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
  • 《因法之名》你看懂了嗎?相信大部分人沒有,源於對其認知的誤區
    隨著許志逸案的平反,《因法之名》這部劇也已經進入尾聲了。雖然《因法之名》引起了熱議,但吐槽之聲也不絕於耳。
  • 《因法之名》:一部「低調」的涉案劇
    >因為題材重大且敏感,電視劇《因法之名》自2017年殺青後就沉寂了兩年,定檔後鮮有宣傳,連4月14日開播都是臨時調的,網絡播出平臺也不是財大氣粗的「優愛騰芒」,總之非常低調,不少觀眾可能由此錯過了該劇。
  • 重慶糾正冤假錯案 近900名警察獲平反
    據內部人士透露,除了啟動一些刑事案件和勞教案件的糾錯程序,在警方內部,也低調啟動了平反冤假錯案的行動,逐漸恢復被錯誤處理的民警的名譽和工資待遇。截至目前,已有近900名不同程度被錯誤處理的重慶警察得到了平反。法院約談兩小時李莊:「我對申訴結果很樂觀」  「我對申訴結果很樂觀。」
  • 電視劇 因法之名 (2019)全45集觀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因法之名 (2019)導演: 劉海波 / 沈嚴編劇: 趙冬苓
  • 《因法之名》:一部比《人民的名義》更揪心的電視劇
    《因法之名》從1996年的一樁冤假錯案開始,被稱為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劇,顯然從話題度來說不夠。 但勝在真實。  2 如果說《人民的名義》還有部分演員出戲或者說完成角色任務不夠的話,我覺得《因法之名》所有演員都出色完成了任務。 一眾主演就不說了,配角也都是戲演得好的熟臉。
  • 《因法之名》證明了當代法律的嚴謹與進步
    《因法之名》的劇本很優秀,陣容上也是很強大,張豐毅,李幼斌,李小冉等等,都說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是的,這劇很真實,而且很克制,深刻的刻畫了人性和法律碰撞。好多網友認為許子蒙案件是多餘的,我不這樣感覺,同樣的案件不同的時代沒有造成當年的冤假錯案,證明當代法律的嚴謹與進步,正題「因法之名」。
  • 《因法之名》一部讓我們需要直視黑暗的好片,不該如此沉寂
    但因聯合攝製的影視公司,私自將其冒充為《人民的名義》續集來宣傳,被最高檢影視中心強制叫停。而身為出品方的最高檢影視中心又推出了一部以"冤假錯案"為題材的高品質電視劇《因法之名》。劇中沒有流量明星,又因為前期宣傳不夠,所以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但演員方面通過李幼斌和張豐毅兩位老戲骨的加持,足以讓人放心。
  • 隋詠良《因法之名》中飾演徐子蒙,因為張國榮喜歡留性感鬍鬚
    《因法之名》臨近收官,讓觀眾想不到的是許志逸的冤情被平反後,他的兒子許子蒙又被當成了犯罪嫌疑人羈押在獄中。劇中備受爭議的葛晴被害是事件的導火索,因為兩人正在鬧離婚,所以許子蒙是殺人犯的可能性也最大。曾看到編劇趙冬苓在他的微博上留言:難為您了,這個角色太難演了。謝謝您有勇氣接這個角色。對於編劇的留言隋栐良禮貌的做了回覆:趙老師,您客氣,說抱歉就太言重了。您的劇本角色很好,沒問題。問題在於兩年前的我對人物的理解還是太稚嫩,不如現在的我理解的成熟,非常感謝您對年輕演員的包容和鼓勵!對於隋詠良這個名字,我想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如果說起他參演過的電視劇,你也許就能想起他來。
  • 《因法之名》為啥沒能成為第二個《人民的名義》?
    鄒雄之女鄒桐愛上許志逸之子許子蒙,遭到鄒雄強烈反對,鄒雄遇車禍身亡,鄒桐與子蒙斷絕聯繫。葛大傑之女葛晴暗戀子蒙。鄒桐畢業後到省檢察院申訴處工作,在陳謙和之子陳碩的「策劃」下,發現許案有諸多疑點,開始複查許案。冤假錯案是被愈發關注的敏感話題,這種話題劇同時也承擔了普法的作用,如果在出現了什麼謬誤,無疑是嚴重抹黑司法機關的形象。不過,《因法之名》並不擔心這些問題。
  • 趙冬苓:看《因法之名》不用猜兇手是誰,但一定要留意這個硬核…
    《因法之名》以回憶視角將觀眾帶入當年的案件裡,通過細節抽絲剝繭,慢慢展開劇情的同時,觀眾也對「真兇」進行了一番猜測,但編劇趙冬苓卻在微博表示:破案並不是《因法之名》的重點。那麼,《因法之名》的重點是什麼?
  • 【很哥解密】隋詠良《因法之名》中飾演許子蒙,因為張國榮喜歡留性感鬍鬚
    《因法之名》臨近收官,讓觀眾想不到的是許志逸的冤情被平反後,他的兒子許子蒙又被當成了犯罪嫌疑人羈押在獄中。
  • 冤假錯案的追責困境:多「止步於國賠」,鮮有一查到底案例
    李久明生於1965年,2002年7月12日,因一起入室殺人案,遭遇辦案人員刑訊逼供,將他屈打成招,被唐山中院判處死緩。直到2004年真兇蔡明新認罪,2004年11月26日,李久明被無罪釋放。2005年1月,唐山市公安局南堡分局刑警大隊原大隊長盧衛東、原教導員黃國鵬等7名參與該案刑訊逼供的辦案人員受到法律追究。曹紅彬案追責也至今沒有下文。
  • 冤假錯案:扭曲的司法訴訟結出的毒果——觀電影《以父之名》有感
    因為換取遲來的正義的代價太大了,其代價不光是冤假錯案受害者的自由、權利,甚至生命在囹圄內無辜消耗。而生命喪失的代價是任何救濟都無法彌補的。(一)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美國電影《以父之名》就為我們探究「遲來的正義」這一問題提供了真實且悲壯的影像實例。
  • 張豐毅李小冉出演一對父女角色,李小冉表示:不能讓男神看不起我
    ,李小冉表示:不能讓男神看不起我都市、法制、涉案題材電視劇《因法之名》,即將登陸廣東衛視「活力劇場」,每晚兩集連播。上圖:李小冉飾演女檢察官鄒桐《因法之名》由趙冬苓擔任編劇,沈嚴、劉海波共同執導,是國內首部以平反冤假錯案為題材的電視劇。
  • 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糾正重大冤假錯案23起
    除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平反外,十八大後全國各地還依法糾正了23起重大冤假錯案。個案糾正推動司法實踐進步       陳永生2007年撰寫了一篇論文,對其搜集的23起震驚全國的刑事冤案進行了分析。其中,17起是因「真兇歸來」被糾正,3起是因「亡者復活」而被糾正。
  • 4.山影御用女編劇趙冬苓的那些劇
    從《北方有佳人》《中國地》《南下》《紅高粱》《青島往事》《安居》《因法之名》,再到前陣大火的《獵狐》,多部高品質作品奠定了趙冬苓在編劇界的地位。今天小編就來說說編劇趙冬苓最具代表的幾部電視劇作品趙冬苓編劇作品
  • 熱劇普法|看《因法之名》知刑事申訴檢察工作
    電視連續劇《因法之名》劇照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繼《人民的名義》之後再次推出了一部精品電視連續劇《因法之名》,這是我國首部以平反冤假錯案為主題的電視劇  許志逸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許志逸母親認為兒子並非真兇,17年堅持申訴。
  • 今年糾正12起重大冤假錯案:糾錯平均需10年,少見追責
    13位冤假錯案當事人中,4人一審被判死刑,5人一審被判死緩,1人一審被判無期徒刑,最終都因被指控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被法院宣告無罪或檢察院撤回起訴。       12起案件多遵循「疑罪從無」的原則得以改判或直接撤回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