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雲計算、免費」這些在網際網路行業司空見慣的字眼,如果我們把它們融入到基因測序行業會出現什麼樣的新鮮事物?有一家公司就把網際網路的理念灌輸到了基因測序行業裡,它就是上海美吉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吉生物」)。
網際網路思路玩轉基因測序行業
近日,一則「生物信息挖掘進入交互時代」的消息在高校科研教師間瘋傳。講的是專業做基因測序的美吉生物將基因檢測技術與生物信息分析、雲計算技術融合,開發出了I-Sanger生物信息雲。在這個雲平臺上,科研工作者不需要與美吉生物工作人員聯繫,也不需要花費額外的費用,在家裡就可以通過點擊滑鼠,完成生物信息數據的分析。
有了這個平臺,科研工作者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自主進行生信分析,挖掘數據意義。I-Sanger生物信息雲平臺是開放的,接受主流數據的自行上傳,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都是免費的。
「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公共的平臺,來給科研工作者們使用,把他們從繁雜的計算機語言學習中脫離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專注於生物大數據背後意義的挖掘上,這樣才能發揮科研人員的更大價值。」美吉生物首席科學家任一博士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
交互式平臺成行業標配
「更快、更多、更全、更自主,更簡單,更專業「這是我們在體驗了I-Sanger雲平臺後的切身感受。
組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生物科學研究的迭代更新,同時也產生了海量的數據和龐雜的生物信息分析工作。如何做到不會生物信息分析也能照樣做出專業期刊級別的結果,是美吉生物在考慮的。
美吉生物依託在基因測序行業裡的多年經驗積累,將基因檢測技術、生物信息技術和雲計算技術完美結合,幫助科研工作者跨越計算機語言障礙,實現了人與計算機、人與生物大數據的高效互動。將傳統的PDF版數據報告搬到了交互式平臺上,這種交付模式打破了傳統思維限制,也重新定義了生物科研服務行業的產品理念和服務標準。
進入交互時代,I-Sanger生物信息雲可以提供更多、更全的參數設置、統計算法和分類水平,科研工作者自主在平臺上篩選樣本、進行配色,輕觸滑鼠隨即呈現專業期刊水準的結果,真正實現分析內容多而全、大而精。
科研工作者的福音
一項技術、一個平臺的推出,是否成功,是否能引起行業變革,主要看用戶群體的反映。我們隨機採訪了幾位正在做生物信息分析的科研工作者,他們大多數人對交互時代帶來的體驗表示了肯定。
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董教授對交互時代的推出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客觀地說,我們沒有想到生物信息領域這麼快進入交互時代,獲取報告的方式也這麼簡單、便捷。在這個開放的平臺上,學生們可以上傳各類數據,隨心所欲得到分析結果,而且分析的結果能得到了專業期刊的認可。」
「可以說我們實驗室是最早使用I-Sanger雲平臺的一批人,以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Linux系統和R語言,而且學的還不夠精通,現在用了這個平臺,只要點擊滑鼠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結果了。」來自浙江大學食品生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董博士提到。
美吉生物推出的I-Sanger生物信息雲,在整個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圈子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應該是行業的裡程碑事件。正如美吉生物總經理黃華生所言「最好的服務是沒有服務,最好的體驗是自己動手,而且是很容易上手。」美吉生物正在打造的是一個數據共享、自主服務的平臺,這樣的平臺引領著基因測序行業快速進入交互時代。(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7生物樣本庫綜合應用與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2017.1.06-2017.1.07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biob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