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人經常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但是用兵畢竟也是養兵和練兵的一種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比如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是中國軍隊最有效的一次練兵。這一點,從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最激烈的涼山戰役就可以看出來。在這場戰役之中,中國軍隊不僅僅展現出來了優秀的戰鬥素質,更由于越軍的一系列失誤,進而產生了極其輝煌的戰績。
從整個戰局來說,越軍在越北的正規軍加地方團、省隊、公安屯有10萬多人,並不算少,火力配置也很優越。而越北山地險峻複雜,公路也不多,易於防守。越軍也熟悉解放軍的穿插戰略,對於以點帶面的防禦戰法也應有所心得。
然而越軍還是犯了極大的戰術錯誤,這就是消極防守,孤立地靠各個戰略點遲滯解放軍的進攻,而沒有及時調動機動兵團進行反擊以填補戰線漏洞。結果在解放軍的傳統穿插戰法之下,越軍的防禦體系被割裂,一點突破,即被合圍。
各個戰略支撐點互不相援,只好各自為戰。經解放軍的優勢兵力火力打擊,這些支撐點只能是坐待而亡。而主要支撐點一失,越軍的後續部隊則再次面臨解放軍的穿插分割,造成惡性循環。總的來說,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株守孤城而不是大步進退,是越軍的致命傷。
經過10天的大戰,越北重地高平、老街、柑塘、同登已被中國軍隊攻佔,一線越軍345師和346師遭到沉重打擊。西線中國13軍已進至沙巴,準備圍殲進退不定的越軍王牌316A師;東線中國55軍則乘大勝同登之勢,兇猛地壓向諒山。
守衛諒山的是隸屬河內第一軍區的越南人民軍第3師。這支部隊又稱為"金星師",1965年9月組建於越南南方,其名取"南方的一顆金星",象徵勝利之意,為南方對美軍作戰的主力師。
在越軍中,除組建於五十年代抗法救國戰爭中的312、316、304、308等歷史最悠久的頭等師外,便數這個第3師了。第3師下轄2團、12團、141團、炮兵68團,其中12團曾獲"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在與美軍作戰中功勳赫赫。
141團則能攻善守,曾獲越南"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第3師從上到下,兵驕將傲,曾喊出過"打到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寧去過春節!"的狂言。很可惜,摩拳擦掌的第3師出師不利,在同登挨了中國軍隊55軍狠狠一拳,丟了那個"英雄"12團。第3師餘部1萬餘人退守諒山,利用諒山周圍山地設防,密布明碉暗堡,準備將中國軍隊擋在此處。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越軍即將慘敗之際,為了挽回面子,竟然無恥地使用化學武器,為中國軍隊造成了一定傷亡,中國軍隊憤而還擊,瞬間30分鐘落彈幾萬發,當時許世友憤而下令:「拂曉攻擊開始後,諒山一間房子也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