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蝦兒 麻蝦醬

2021-02-17 李志傑的小院

麻蝦兒 麻蝦醬

李志傑

過年的豆腐已磨好,兩小缸,養在水裡,露天擺放,上面用竹篩子遮蓋。寒冬臘月的,只要勤換水,擺到年後都不壞。我們這邊的人家,年前都到鴨蛋家磨豆腐,他家是周樓老字號豆腐坊,磨出的豆腐雪白,豆香濃鬱,燒著起孔入味,是正宗的周樓豆腐。周樓、塘頭等地的超市裡也賣他家的豆腐,自家送豆子去磨,才像過年的樣子。

吃了幾天的青菜燒豆腐,尋思換個花樣,做麻蝦醬燒豆腐吃吃。聽說南通的海安產麻蝦醬,到淘寶上搜索了一下,還真有。

說起麻蝦兒,那是滿滿的兒時回憶。在三十年前,我們這邊的小河、溝渠沒有汙染,只要有水,就有麻蝦兒。印象中,麻蝦兒通體黑褐色,狀如芝麻。麻蝦兒沒得什麼肉,比不上小河蝦。小河蝦炒韭菜呱呱叫,麻蝦兒做不了菜,人們並不稀罕。記得溝渠裡的水快乾涸時,一汪汪的小水塘裡,密密麻麻的麻蝦兒,蹦蹦跳跳,作垂死掙扎。小孩兒都不愛搭理,只有麻鴨兒喜歡衝進去,亂啄一氣,嘎嘎歡叫。

麻蝦兒做不了菜,醃成麻蝦醬,卻是極好的烹飪調料。那時有婦女專門扒麻蝦兒賣。扒網多半用舊夏布帳子蒙成,像倒扣的蹚網,與蹚窩撈相反,扒網是往身邊拽。母親那時也用自製的扒網扒過麻蝦兒。大冬天的,穿著膠鞋在溝河邊一趟趟地走,一桿杆地扒,很是辛苦。積少成多,將扒來的麻蝦兒挑盡雜物,洗淨剁碎,與鹽相拌裝瓶,上面澆一層熟菜籽油,再密封好。醃製好的麻蝦醬,色澤發紅,燒菜時只需用筷子挑一點點放進去,香氣撲鼻,透鮮。麻蝦醬炒鹹菜,麻蝦醬燉蛋,燉麻蝦小面醬,以及麻蝦醬燉豆腐、燒豆腐,都是記憶猶新的兒時味道。

百度介紹,麻蝦又名糠蝦,是一種產於江蘇鹽城大豐、東臺弶港、南通海安等地區的一種淡水小蝦。網上的麻蝦圖片成淡紅色,與我們這方兒時的麻蝦不盡相同。海安李堡的麻蝦醬很有名。麻蝦必須在夜裡兩點左右捕撈,三小時內進行工藝處理,否則會融化。麻蝦醬的製作工序亦比家常的醃製方法複雜,由鮮蝦、發酵鹹蝦、豆瓣醬、色拉紅油按比例,再加入蔥薑汁等輔料製成。

從淘寶上購買的麻蝦醬產於海安李堡,打開瓶蓋,一股久違的、特有的醬香味嫋嫋撲鼻而來。當天就到缸裡撈了五塊豆腐,做了一道麻蝦醬燒豆腐。味道很好,兒子很愛吃。我也品出了絲絲兒時的味道。心裡想,我們這一方何日能清水長流,家鄉的麻蝦兒能否再回來?

回眸往期:

家鄉的新鹹菜

家鄉的茨菰

喜歡請轉發,讚賞隨意。

相關焦點

  • 【年貨推薦】大豐自製麻蝦醬
    淤泥質海岸孕生了專屬於我們這的吃食泥螺,麻蝦,螃蜞只有我們這一帶有,其他地方是不多見的。舊時的小臺北並不富裕,一碗麻蝦醬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好菜一桌,不抵蝦之一唰,一勺醬一碗飯,吃的搖頭晃尾,很是滋味。奶奶做的冷麵,用肉丁,豆乾,芹菜炒出來的澆頭蓋上,再拌上麻蝦醬,是回憶的味道。
  • 當我們在吃麻蝦醬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吃什麼?
    所以「麻蝦醬」到底是神馬東西,當我們在吃麻蝦醬的時候,到底在吃神馬? 【融e購百科】麻蝦是一種產於海安一帶的淡水小蝦,因為永遠長不大,小如像個芝麻一樣,大家就叫它麻蝦。一直以來海安人都喜歡把這種蝦和黃豆醬結合在一起熬成麻蝦醬。
  • 教你麻蝦醬的快手做法,選用最小的蝦製作,比牛肉醬還下飯
    在老家,有個非常出名的美食——它就是麻蝦醬,選用非常小的蝦製作而成,這種蝦是大自然的饋贈美味,據說只有老家這一帶才有,它形如孑孓,體透明而小於孑孓
  • 高帽兒高帽兒滿天飛
    我說:「高帽兒就是有意地誇獎別人,有拍馬屁的意思,俗稱戴高帽兒。」小癢說:「噢,我可不是那種總喜歡別人誇獎的,不過呢,聽到別人誇獎我,我還是很高興的。」我繼續講故事:「學生說,我已經準備好了一百頂高帽兒,隨時準備給別人戴。老師說,那也不能亂戴高帽兒,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別人給自己戴高帽兒的。學生說這個我知道,只是像老師您這樣既謙虛謹慎,又不喜歡別人戴高帽的師表真是太少了。
  • 筆尖|兒時記憶——兒時的味道
    人是感性的動物,常常不會對大事動容,相反常常被生活裡的小細節、小溫暖和小確幸弄得熱淚盈眶、記憶深刻,大概只為了我們兒時那份無憂無慮的跳脫和肆無忌憚的吃相罷了。有人說,兒時刻在記憶裡,深藏不露;也有人說,兒時刻在舌尖的味蕾裡,足夠你品味一輩子。生活從來都不會欺瞞人,讓你用足夠的時間親自用心去體會,如果非要說什麼印象更深刻,大概就數舌尖的味蕾吧,兒時的味道最獨特且有質感!
  • 懷念兒時的味道——今夏的冰粉兒
    今年成都的天氣熱了涼,涼了熱,五月的下旬了穿啥的都有;今晚上下班早,其實晚上也不熱了,出門走走,路邊已經開始多多的燒烤和冰粉兒攤子了,很久沒吃冰粉了,走路走得渴了,走向一個冰粉兒攤子——老闆,一個紅糖冰粉兒,「妹兒,醪糟/芋圓/小湯圓/西米/葡萄乾/花生/芝麻/山楂/涼蝦/布丁,有沒哪樣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