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I/ZEISS-Master-Anamorphic
現有的焦段:
35mmT1.9、40mm T1.9、50mm T1.9、60mm T1.9、75mmT1.9、100mm T1.9、135mm T1.9
ARRI/ZEISS-Master-Anamorphic(變形寬熒幕鏡頭)由7顆鏡頭組成,適用於35毫米數字與膠片攝影機。由ARRI官方介紹,比起笨重的老一代變形寬熒幕鏡頭,Master-Anamorphic體積更小巧,重量更輕盈。在成像特性上,具備T1.9大光孔,15片光圈葉片設計,無可見呼吸效應,焦外成像柔順。2.39:1的畫幅並無暗角,具有極低的畸變,直線保持直線,無變形鏡頭痄腮(胖臉效應),與ARRI/ZEISS其他定焦及富士能變焦鏡頭色彩匹配度高,通過ARRI鏡頭數據系統(LDS)可提供鏡頭元數據。
ARRI/ZEISS-Master-Primes
現有的焦段:
12mm,14mm,16mm,18mm,21mm,25mm
27mm,32mm,35mm,40mm,50mm,65mm
75mm,100mm,135mm,150mm
Master Primes一組共有16 個鏡頭,來自ARRI與ZEISS攜手推出的高品質、高速電影鏡頭系列,是電影定焦鏡頭中的頂級水準,極低畸變,極小的呼吸效應,良好的反差與色彩表現,並配備T1.3大光孔,T-stop 範圍廣,從T1.3 至 T22,適用於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從大光孔到小光孔,成像質量保持穩定,並配備優異的 T* XP 防反射鍍層。
ARRI/ZEISS-Ultra-Prime
現有焦段:8R/T2.8、10mm/t2.1、12mm/T2
(以下均為T1.9)14mm、16mm、20mm、24mm、28mm、32mm、40mm、50mm、65mm、85mm、100mm、135mm、180mm
Ultra-Prime這組定焦鏡大家更為熟知,在電影、電視劇、廣告劇組裡使用頻率較高,較大的光控,漸近的焦段,還有租憑市場的保有率,使得Ultra-Prime具備良好的口碑與市場認可度。當然,Ultra-Prime的流行並非空穴來風,不論是鏡身機械設計及成像質量標準上,能滿足不同的拍攝場景所需,是保障攝影師們優質完成工作的利器。
ZEISS -Compact Prime CP.2
現有的焦段:
15mm T2.9、18 mm T3.6、21mm T2.9
25mm T2.9、28mm T2.1、35mmT2.1
50mm T2.1、85mm T2.1、100mm T2.1
135mm T2.1、50mm T2.1 Macro
Compact Prime CP.2系列鏡頭是蔡司數碼及膠片電影鏡頭家族的新成員。這些第二代的Compact Prime系列鏡頭提供更加靈活的使用性,通過可互換的鏡頭卡口,鏡頭可適用於不同的機身[由傳統的電影攝像機至最新的高清單反數位相機系統,現推出五款鏡頭卡口可供選擇(PL、EF、F、微4/3及E型卡口)。此系列鏡頭覆蓋全畫幅範圍,不會產生四周暗黑的現象,結合14片光圈葉片,使得任何光圈值下都保持圓形及對稱的光圈,即在高光位不在焦點範圍內的位置產生非常自然、柔和及令人滿意的焦外圖形光斑(bokeh)。
ZEISS -Slr-Lenses
現有的焦段:
15mm T2.8、35mm T1.8、21mm T2.8、25mm T2、25mm T2.8、28mmT2、35mm T1.4、35mm T2、50mm T1.4、85mm T1.4、135mmT2、50mm T2 Macro、100mm T2 Macro、Zeiss Otus 55 F1.4
與CP.2有著同樣的光學結構,但缺少了針對影視拍攝使用的便利性設計,例如對焦環及統一的鏡頭口徑。並且在鏡頭的裝配、鏡身的機械間隙及測試的嚴謹度上,Slr Lenses與CP.2存在差異。SlrLenses針對佳能EF-mount、尼康F-mount、SONY A-mount分為ZE、ZF.2、ZA三種型號。其中Zeiss Otus 55 F1.4隻有EF-mount與F-mount版本
ZEISS著名的T*鍍膜
ZEISS 盛名的T* coating 的T是透明的意思(Transparency),當初是為軍事目的用於夜間攝影,而* 是指進化的意思。每一片ZEISS鏡片鏡面鍍上6層獨特的配方圖層,減少眩光、衍射光和鏡後及境內反射造成的雜光,確保適合的光線傳輸,達到影像的高對比度及光譜的自然色彩還原。ZEISS的工業製作水準非常嚴謹,先將鍍好的鏡片一片一片依指定的分光透過率規格(360~700nm)檢查通過後,再將鏡片組合成鏡頭,最後再將鏡頭做一綜合透過率檢查合格後,才能通過進一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