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 走進「女人的房間」:攝影家彭怡平將在映畫廊導覽影展,並與觀眾面對面交流!

2021-02-08 影像國際


Her Room:Yi-ping PONG Solo Exhibition & Conversation

女人的房間:彭怡平攝影展及導覽對話


Exhitibion展期: 2016/6/18-2016/7/17

Conversation 導覽對話環節:2016/7/6 15:00

Location 地點:798 Inter Gallery,798映畫廊



7月6日下午3點,攝影家彭怡平將在映畫廊對她的在展作品《女人的房間》進行導覽,並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交流。歡迎大家前來參加!


彭怡平作品選登



張姥姥,兵馬司胡同居民,80歲,中國,北京,2006年


北京兵馬司胡同張姥姥的家裡,1970年代的熱水瓶、貼著紅色春聯的木門,牆邊木頭架彩繪花紋的陶瓷臉盆,帶銅鎖頭的樟木箱子,使張姥姥那一代婦女的生活透過空間的保存而不至於灰飛煙滅。



海爾格女士,女主人,68歲,斯裡蘭卡甘迪,2016年

在斯裡蘭卡,她很幸運地找到了傳奇女性海爾格夫人。1995年,海爾格夫人繼承了由母親設計的房子,決定用畫筆給房子塗上色彩,找回童年時家的感覺。


雅妮絲貝爾,女巫師,35歲,古巴千裡達,2011年


剛開始我以為這間大廳便是雅妮絲貝爾行使神奇魔法的祭壇,她卻笑著說:「我的房間是通往海神居所的神殿。」 雅妮絲貝爾點點頭,卻對她如何成為神殿女祭司的事笑而不答。她僅僅告訴我:「這是天意!神指示我成為祂的使者,我只是順從天命。」



左:維卡·玻羅,娃娃化妝師,58歲,右:凱琳·玻羅,舞蹈老師,56歲,法國巴黎,2015年


維卡與凱琳住在以花園相連的兩棟房子裡,她們不僅姐妹情深,還擁有同樣的嗜好──洋娃娃。自 10 歲起,她們以自學的方式開始製作洋娃娃的衣裳、髮型,並為其上妝,她們活在獨具一格的世界裡,每天與這 些洋娃娃共處一室,對著他們傾訴心語,並日以繼夜,以洋娃娃為主角,演繹羅密歐與茱麗葉或亂世佳人等愛情故事,卻樂此不疲!



莎韻,織布工藝者,85 歲,臺灣,泰雅族金嶽部落,2015年


以泰雅族金嶽部落最後一位嫻熟織布技藝的 80 多歲的阿嬤,有著家喻戶曉的名字莎韻,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告 訴我們自日據時代至今,居住空間如何因政權的更迭而改變,也牽動著族群的興衰與家族的記憶。



葉安娜,畫家,53歲,古巴卡馬圭,2011年


在這幅作品裡,我讓葉安娜穿上大衛像的圍裙,卻表現出瑪麗蓮夢露千嬌百媚的姿態,表現在她女性的外表下,有著男人一樣的意志與生猛的活力,並以她放置在切菜板上的四季豆做為新娘捧花,置身在這個她一手打造的廚房裡,完成這張廚房劇場攝影。



伴戶千雅子,花嵐舞踏的舞者,38歲,日本大阪,2006年


38歲的千雅子是花嵐舞踏的舞者,現在在殘障中心當老師、教盲者舞蹈。千雅子對於童年時光的戀戀不捨不僅表現在她對日本人形的喜愛上,也表現在她的收藏品與嗜好。她拉開古董衣櫃抽屜,從裡面取出一套套以宣紙仔細包裹好的日本和服,每一件都是京都、東京著名的和服師傅精雕細琢的手工藝術品,不 僅價格不菲,與和服搭配的配飾如寬腰帶、細腰帶、背枕也一應俱全。



右:法蒂梅,護士,27歲。左:艾菈,經理,26歲。伊朗亞茲德,2014年


法蒂梅是一位十分虔誠的信徒,最重要的人生心願之一是到麥加朝聖。六年前,她終於如願以償,回家後,舅舅送給她一隻花圈表達他的敬意,這隻花圈被當成重要的物品懸掛在牆上。現在的她,一心一意只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

艾菈自電腦桌牆壁旁凹進去的那塊平臺上搬來這隻花瓶,難掩得意地告訴我:「你瞧!這花瓶上的畫是我的作品,上面的照片是我弟弟。這個漂亮的金框就是出自我的設計。因為花瓶實用,這件作品才得以被保留下來。」




攝影家彭怡平


彭怡平,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所電影電視系博士,專攻劇本、紀錄片拍攝與電影藝術的研究。並從事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兼具藝術家、攝影家、作家、策展人、紀錄片導演等多重身份。


個人官網:www.pongyiping.com

電子郵箱:friendlycat8@gmail.com

Facebook:PongYi-Ping

Wechat:friendlycat


二十餘年來,彭怡平從事女性主題的研究與創作。作品結合文學、攝影、紀錄片、戲劇、裝置藝術等不同展演形式。英國小說家吳爾芙於《自己的房間》書中的一段文字,讓彭怡平留下深刻的印象:「女性若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屬於自己的房間。」然而,隨著世界行腳的展開和各國文化的探查,彭怡平發現了一個普遍的事實—許多女性終其一生,都無法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有不少人終其一生甚至不曾意識到,擁有自我空間的意義和重要性!


《女人的房間》為彭怡平1993年至2015年間,研究女性與家庭、社會、階級、種族、歷史、宗教、政經、文化之間的關聯,並實地走訪了五十多個不同的國度,探討父權政治以及女人當家的空間結構與權力關係的成果展。亦是藝術家為臺北當代藝術館量身打造、融合影像文本與互動對話的實驗展。


本展54件攝影作品以及21部影片,靈感皆源自彭怡平個人遊歷世界的真實體驗與各國家庭生活的觀照。屆時,展場將規劃為四個主題區:以18組三聯畫呈現《世界女人的房間》,9部紀錄片詮釋《臺灣女人的房間》,同時設置電影區播出藝術家自己的房間——《我的房間》,以及《世界女人的房間紀錄片》11部。

 

彭怡平期望藉由本展來反思,「女性」此符號,在社會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如何透過「空間」來建構自我形象,解構社會制約?「女人的房間」,不僅是女性權利與自由的象徵,也是女性發揮異想的世界。


除展覽之外,《從Herstory到Heroom談女史的建立與影像書寫》論壇也將於6月19日(星期日)14時在映畫廊舉行。屆時,彭怡平將與觀眾和嘉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



相關焦點

  • 從女人的房間思考女性自主:彭怡平專訪丨AMNUA藝術羅生門
    經過二十多年的醞釀,藝術家彭怡平透過展覽【女人的房間─彭怡平個展】企圖喚起女性自覺,就從空間結構的連結與對話開始。 此展覽呈現她以藝術家、攝影家、作家、策展人、紀錄片導演等多重視角,充分地發揮跨領域的創作特性,將各地不同個「她」的故事傳達給觀者多元的想像,藉以探討21世紀當代女性的真實樣貌、所面臨的困境與未來,而2016年2月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女人的房間》展覽,也是她相關作品展中最完整、全面性的一次展覽。
  • 彭怡平,走進女人的房間 專題:她旅行
    彭怡平走進女人的房間採訪 / 吳丹丹攝影 / 彭怡平旅行家雜誌 3月刊專題 自學生時代便對女性議題有所自醒的臺灣女攝影師彭怡平,在過去10年裡,用攝影的方式餞行著自己的諾言。十年來,她不斷在世界各地旅行,想方設法尋找有故事的女人,並拍攝她們的房間,以女性獨特的視角,打開了女人們最私密的內心世界。
  • 熱愛電影,崇尚旅行,彭怡平:喜愛美食與音樂的「生活藝術家」
    彭怡平說:「法國有一個米其林三星大廚叫亞倫·松德漢斯,他跟我一樣,他有一間密室,是一個圓形的房間,裡面掛滿了全世界各地他最尊重的大廚的菜單。這簡直是他神聖的殿堂。」文化的傳播者彭怡平是一個會在微博上與讀者互動的藝術家,她說:「我是個必須每天讀書的人,不讀書我會覺得這一天什麼都沒做。」
  • 彭怡平:用攝影機思考的女遊俠
    長大後,背著包四處行走的彭怡平在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和物之後,心裡或許會有這樣的感覺:其實人人都有可能是三眼童子啊,只不過絕大多數人的第三隻眼鏡都被膠布封住了,絕大多數人。彭怡平是倖存的三眼童子。從小時候喜歡SAY NO的孩子頭 到有將HISTOYY變成HERSTORY的想法的臺灣臺大歷史系的女生,彭怡平一直在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內探索,創造。
  • 彭怡平:年少時牽手洋娃娃探險,長大後在藝術中完成「女子公寓」
    1989年,彭怡平考上臺大歷史系。新生報到的那一天,母親陪著她走到了大學校門口。「從現在開始,你就當你媽死了。」母親的這句話讓彭怡平非常驚訝,從那一刻起,她必須要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要一個人去處理人生中的各種「疑難雜症。」 也是在那一天,彭怡平走進課室,發現裡面坐著的,全部都是留著長頭髮、穿著蕾絲邊歐式洋裝、戴著蝴蝶結的女孩子。
  • 面對面宣講 互動式交流
    本報訊(記者 許曉悅)為幫助我市廣大幹部群眾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將宣傳貫徹全會精神引向深入,11月23日上午,省委宣講團第七組組長、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一行來到我市,深入平橋區農村、社區實地調研,與基層幹部群眾開展面對面、互動式宣講。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新博一同參加。
  • 展訊丨「視•界——國際攝影家眼中的'山海台州'暨國際攝影家優秀作品聯展」,精彩亮相台州群眾藝術館!
    為給本次活動畫上完美句點,《視·界——國際攝影家眼中的「山海台州」暨國際攝影家優秀作品聯展》將在台州市文化館面向公眾呈現出一場跨越國界、跨越語言的攝影藝術展覽。本次展覽將匯集這6位國際攝影家在遊台州、拍台州過程中拍攝下的一幅幅美麗畫卷與他們各自的攝影藝術代表作品。這是一場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攝影藝術展覽,更是一場包容與開放的國際藝術盛宴。
  • 漢醬酒(茅)走進有關單位 面對面交流 近距離服務
    見習記者 王顥晨 攝本報訊 (記者 宋玉)11月18日至20日,漢醬酒(茅)先後走進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中集華駿集團、昊華駿化集團、建行駐馬店分行等有關單位,得到了廣大企業家的一致好評。
  • 山東影視,始終與觀眾「面對面」
    在全媒體發展時代,各類媒體都需具有創新意識,傳統的電視媒體更要滿足觀眾不斷變化的收視需求,要創造出更為新穎的優質節目。從早期的《明星面對面》,到後來的《魯劇面對面》,再到現在的《國劇面對面》,山東影視頻道的影視類主打欄目,也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結合影視特色一再創新,始終與觀眾「面對面」。
  • 「金像面對面」對話金像獎獲得者
    與之相對應的金像面對面活動也於當晚舉辦。中攝協、省、市相關領導及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和來自全國各地的500餘位攝影人參加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到場攝影人熱情高漲。  金像面對面活動前,舉辦了金相直播間活動,北京攝影函授學院院長張希紅通過函授學院抖音號、張希紅個人抖音號、函授學院頭條號、小鵝通等平臺同步直播,訪談金像獎入選作者獲獎心得、作品解讀以及對攝影的理解。
  • 名家面對面|鮑利輝:成功的攝影節是群策群力的結晶
    他們在攝影領域裡不懈地探索鑽研,帶動影響啟發著諸多的攝影人……人民攝影報「名家面對面」欄目邀請攝影評論家孫振軍主持,與攝影界的名家面對面,希冀通過對話訪談形式,就攝影創作、理論研究、熱點思潮、焦點話題等展開深度交流,為讀者提供一處辨析平臺。
  • 晉城市書法家協會、晉城市攝影家協會 黨員先鋒隊黨日活動走進山西...
    晉城市書法家協會、晉城市攝影家協會 黨員先鋒隊黨日活動走進山西陵川縣臺北村 2020-07-10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明星攝影家 王劍
    2014年「第七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攝影評委,1988年被山東省文化廳特聘為《中國山東農村攝影大獎賽》評委,1989入選中國攝影家大辭典一書,同年入圍「全國電力十二青年攝影家」,2012年被評為山東電力十大攝影家。 從事攝影工作和愛好30餘年,有80多幅作品在全國及省部級攝影比賽中獲獎,近千幅作品發表在中央、省市各級媒體發表。
  • 國家培微計劃「專家面對面」走進江津區中醫院
    為加強對細菌耐藥的防控,發展和完善細菌耐藥監測體系,10月29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與中國藥師協會主辦的「臨床微生物專業人員細菌真菌感染診斷能力提升項目(培微計劃)」之「專家面對面」重慶江津站走進江津區中醫院。
  • 展訊 | "視·界" 國際攝影家眼中的山海台州暨優秀國際攝影作品聯展
    此次攝影展不僅有國際攝影家在台州採風創作拍攝的作品,他們也帶來了一批個人優秀作品一同展出。此次攝影展的成功舉辦,不僅讓更多人領略山海台州的靈動,感受和合文化的底蘊,也是台州展現文化自信,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是打造台州成為文化發展高地和最佳旅遊目的地的重要舉措,是台州在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靈博展訊】「金石恆久•拓留千年—靈臺縣博物館館藏王錫齡...
    【靈博展訊】「金石恆久•拓留千年—靈臺縣博物館館藏王錫齡捐贈金石拓片展」應邀在慶城縣博物館展出 2021-01-16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排一個最合適的地方去禱告,這樣你才能與主面對面的交流!
    安排一個最合適的地方禱告,這樣才能與主面對面的交流!經文: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 6:6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老唐與大家分享的文章題目名叫《 安排一個最合適的地方禱告,這樣才能與主面對面的交流! 》在日常的傳道工作當中,我經常會聽到許多已經受洗了的弟兄姐妹提出的疑問,他們問我應該怎樣禱告才能讓神聽到自己的聲音?
  • 北京風雷京劇團攜話劇《網子》與觀眾展開藝術交流
    北京風雷京劇團團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松巖先生攜話劇《網子》劇組主創走進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與戲迷觀眾進行了一場名為「承京劇之魂,演繹京味兒話劇」的別開生面的藝術交流活動。此次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局主辦、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運營,是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重點打造的固定主題板塊之一《與藝術面對面》系列活動2018年的首場活動,而話劇《網子》也是2018年「戲韻動京城—京津冀戲曲院團新春演出季」的演出劇目之一。
  • 淄博市歌劇舞劇院歌劇《江姐》劇組演員與觀眾面對面
    「紅巖上紅梅開……」,淄博丹楓藝術「花兒合唱團」與觀眾共同合唱《紅梅贊》拉開了此次「藝術大師面對面 保利公益大講堂——歌劇《江姐》與您面對面」活動的序幕,活動中,淄博市歌劇舞劇院歌劇《江姐》劇組主要角色回顧了排演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分享了演出心得體會,講述了臺前幕後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