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 Room:Yi-ping PONG Solo Exhibition & Conversation
女人的房間:彭怡平攝影展及導覽對話
Exhitibion展期: 2016/6/18-2016/7/17
Conversation 導覽對話環節:2016/7/6 15:00
Location 地點:798 Inter Gallery,798映畫廊
7月6日下午3點,攝影家彭怡平將在映畫廊對她的在展作品《女人的房間》進行導覽,並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交流。歡迎大家前來參加!
彭怡平作品選登
張姥姥,兵馬司胡同居民,80歲,中國,北京,2006年
北京兵馬司胡同張姥姥的家裡,1970年代的熱水瓶、貼著紅色春聯的木門,牆邊木頭架彩繪花紋的陶瓷臉盆,帶銅鎖頭的樟木箱子,使張姥姥那一代婦女的生活透過空間的保存而不至於灰飛煙滅。
海爾格女士,女主人,68歲,斯裡蘭卡甘迪,2016年
在斯裡蘭卡,她很幸運地找到了傳奇女性海爾格夫人。1995年,海爾格夫人繼承了由母親設計的房子,決定用畫筆給房子塗上色彩,找回童年時家的感覺。
雅妮絲貝爾,女巫師,35歲,古巴千裡達,2011年
剛開始我以為這間大廳便是雅妮絲貝爾行使神奇魔法的祭壇,她卻笑著說:「我的房間是通往海神居所的神殿。」 雅妮絲貝爾點點頭,卻對她如何成為神殿女祭司的事笑而不答。她僅僅告訴我:「這是天意!神指示我成為祂的使者,我只是順從天命。」
左:維卡·玻羅,娃娃化妝師,58歲,右:凱琳·玻羅,舞蹈老師,56歲,法國巴黎,2015年
維卡與凱琳住在以花園相連的兩棟房子裡,她們不僅姐妹情深,還擁有同樣的嗜好──洋娃娃。自 10 歲起,她們以自學的方式開始製作洋娃娃的衣裳、髮型,並為其上妝,她們活在獨具一格的世界裡,每天與這 些洋娃娃共處一室,對著他們傾訴心語,並日以繼夜,以洋娃娃為主角,演繹羅密歐與茱麗葉或亂世佳人等愛情故事,卻樂此不疲!
莎韻,織布工藝者,85 歲,臺灣,泰雅族金嶽部落,2015年
以泰雅族金嶽部落最後一位嫻熟織布技藝的 80 多歲的阿嬤,有著家喻戶曉的名字莎韻,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告 訴我們自日據時代至今,居住空間如何因政權的更迭而改變,也牽動著族群的興衰與家族的記憶。
葉安娜,畫家,53歲,古巴卡馬圭,2011年
在這幅作品裡,我讓葉安娜穿上大衛像的圍裙,卻表現出瑪麗蓮夢露千嬌百媚的姿態,表現在她女性的外表下,有著男人一樣的意志與生猛的活力,並以她放置在切菜板上的四季豆做為新娘捧花,置身在這個她一手打造的廚房裡,完成這張廚房劇場攝影。
伴戶千雅子,花嵐舞踏的舞者,38歲,日本大阪,2006年
38歲的千雅子是花嵐舞踏的舞者,現在在殘障中心當老師、教盲者舞蹈。千雅子對於童年時光的戀戀不捨不僅表現在她對日本人形的喜愛上,也表現在她的收藏品與嗜好。她拉開古董衣櫃抽屜,從裡面取出一套套以宣紙仔細包裹好的日本和服,每一件都是京都、東京著名的和服師傅精雕細琢的手工藝術品,不 僅價格不菲,與和服搭配的配飾如寬腰帶、細腰帶、背枕也一應俱全。
右:法蒂梅,護士,27歲。左:艾菈,經理,26歲。伊朗亞茲德,2014年
法蒂梅是一位十分虔誠的信徒,最重要的人生心願之一是到麥加朝聖。六年前,她終於如願以償,回家後,舅舅送給她一隻花圈表達他的敬意,這隻花圈被當成重要的物品懸掛在牆上。現在的她,一心一意只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
艾菈自電腦桌牆壁旁凹進去的那塊平臺上搬來這隻花瓶,難掩得意地告訴我:「你瞧!這花瓶上的畫是我的作品,上面的照片是我弟弟。這個漂亮的金框就是出自我的設計。因為花瓶實用,這件作品才得以被保留下來。」
攝影家彭怡平
彭怡平,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所電影電視系博士,專攻劇本、紀錄片拍攝與電影藝術的研究。並從事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兼具藝術家、攝影家、作家、策展人、紀錄片導演等多重身份。
個人官網:www.pongyiping.com
電子郵箱:friendlycat8@gmail.com
Facebook:PongYi-Ping
Wechat:friendlycat
二十餘年來,彭怡平從事女性主題的研究與創作。作品結合文學、攝影、紀錄片、戲劇、裝置藝術等不同展演形式。英國小說家吳爾芙於《自己的房間》書中的一段文字,讓彭怡平留下深刻的印象:「女性若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屬於自己的房間。」然而,隨著世界行腳的展開和各國文化的探查,彭怡平發現了一個普遍的事實—許多女性終其一生,都無法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有不少人終其一生甚至不曾意識到,擁有自我空間的意義和重要性!
《女人的房間》為彭怡平1993年至2015年間,研究女性與家庭、社會、階級、種族、歷史、宗教、政經、文化之間的關聯,並實地走訪了五十多個不同的國度,探討父權政治以及女人當家的空間結構與權力關係的成果展。亦是藝術家為臺北當代藝術館量身打造、融合影像文本與互動對話的實驗展。
本展54件攝影作品以及21部影片,靈感皆源自彭怡平個人遊歷世界的真實體驗與各國家庭生活的觀照。屆時,展場將規劃為四個主題區:以18組三聯畫呈現《世界女人的房間》,9部紀錄片詮釋《臺灣女人的房間》,同時設置電影區播出藝術家自己的房間——《我的房間》,以及《世界女人的房間紀錄片》11部。
彭怡平期望藉由本展來反思,「女性」此符號,在社會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如何透過「空間」來建構自我形象,解構社會制約?「女人的房間」,不僅是女性權利與自由的象徵,也是女性發揮異想的世界。
除展覽之外,《從Herstory到Heroom談女史的建立與影像書寫》論壇也將於6月19日(星期日)14時在映畫廊舉行。屆時,彭怡平將與觀眾和嘉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