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陶的交情頗久,從新石器時代質樸的紅陶、彩陶,到秦磚漢瓦、漢庭宮闕,在漫長歷史進程中,陶演化出萬千姿態。
「會呼吸的陶壇」
循著酒香,來到千年古鎮洋河。
在洋河陶壇庫裡,數萬隻裝滿美酒的陶壇醞釀出濃鬱醇厚的酒香,縈繞不絕,如影隨形,難怪有人稱讚「酒氣衝天,飛鳥聞香化鳳」。
為什麼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洋河還大規模地使用陶壇儲酒呢?據介紹,一方面是歷史的堅守,自古以來好酒都用陶壇存儲,洋河人愛陶那份「人器合一」的精神;另一方面更是在於陶壇帶來的不可比擬的好處。
「洋河的陶壇被稱為:會呼吸的陶壇。」洋河酒文化旅遊景區的講解員解釋道,「洋河陶壇都是獨家定製,燒制溫度在1200℃,透氣性好、穩定性高,每個陶壇周身有8萬多條的呼吸通道,能夠讓空氣中的氧氣分子自如進出,同時陶壇含有鐵、鈣、銅、鎂、錳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金屬離子,可加速原酒陳化老熟,使得酒體更加醇厚綿柔。」
百萬噸儲酒能力
洋河百萬噸儲酒能力是如何煉成的?就是這些陶壇的簡單疊加嗎?深入了解才知道,除了古老技藝傳承,它還集聚了現代科技的智慧。
「您看每個罈子上都刻有編號,是我們每壇酒獨一無二的身份代碼。」講解員介紹說,原來數萬隻陶壇每一隻都接受了信息化管理,陶壇上的二維碼連結中包含這壇酒的所有生產和生命信息,例如它是哪個區域釀的、哪個班組、什麼等級等等,而所有的原酒進出庫都是由計算機控制,管理非常嚴格。可以說,雖然洋河採用古老的儲酒方式,但是將智慧工廠MES和LIMS對接打通,實現了智能化管理。
陶壇庫的環境也經過特別的設計,溫溼平衡,冬暖夏涼,空氣溼度78%左右,為原酒儲藏創造了最適宜的條件。此外,洋河還有一支由31位國酒大師和1861名技術人員構成的技術團隊,定期對儲藏的原酒進行巡檢、品鑑,確保酒體的陳化老熟。
據了解,洋河擁有固態酒發酵基地,年產優質原酒16萬多噸,儲有70萬噸不同年份的陳酒,儲酒能力最高達100萬噸。(王宇)
[ 責編:肖春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