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姓系黃帝後裔顓頊後代 古邾國國君第一個以顏為姓

2021-01-08 鳳凰江蘇

導讀:顏姓得姓來源,主要是曹姓。顓頊後裔晏安因輔佐舜有功,建立曹國,賜為曹姓。周武王「興滅國、繼絕世」,把晏安後裔挾(俠)封在邾地,建立邾國。傳到第六代夷甫時,夷甫的二兒子友受封另立小邾國。因周朝禮制規定,不能再姓曹,就以夷甫的字伯顏的「顏」為姓,是為顏姓肇始。

顏回畫像

中國儒家學派向來有「四大聖人」之說,指的是至聖(衍聖)孔子、復聖顏回、宗聖曾參、亞聖孟軻。顏回雖然不是顏姓的得姓始祖,但一直被顏姓後人奉為第一世祖。顏姓人,和孔、孟、曾姓人一樣,承襲著先祖的榮光,備受尊重。

顏姓得姓來源,主要是曹姓。顓頊後裔晏安因輔佐舜有功,建立曹國,賜為曹姓。周武王「興滅國、繼絕世」,把晏安後裔挾(俠)封在邾地,建立邾國。傳到第六代夷甫時,夷甫的二兒子友受封另立小邾國。因周朝禮制規定,不能再姓曹,就以夷甫的字伯顏的「顏」為姓,是為顏姓肇始。

如今中國顏姓人口有160多萬,位居全國姓氏人口總數的第118位,湖南有25萬多人,是顏姓第一大省。四川有10多萬人,是顏姓第五大省份,名列四川姓氏人口總數的100名左右。

顏的釋義:本意指印堂

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顏」字的解釋是:「眉目之間也。」清朝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發現有誤,在《說文解字注》中說,這樣的解釋是「淺人妄增字耳」。

段玉裁說,眉和目之間,不叫顏。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寫的《西京賦》中,有一句叫「眳藐流眄」,「眳」才是眉和目之間的意思。用現在的話說,眉和目之間,也就是眉和睫毛之間,是上眼皮。

既然眉和目之間不叫顏,那顏到底指的是什麼地方?段玉裁給出了兩種情況:一是兩目之間,二是兩眉之間。兩目之間是鼻根,那裡叫頞。所以,兩眉之間,才叫顏,「醫經之所謂闕,道書所謂上丹田,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這下就很明確了,「顏」字的本意,就是印堂。

「顏」字由「彥」和「頁」組成,「頁」是指人的腦袋,在甲骨文中與「首」字相近,經常以部首的方式來表示人的頭臉。「彥」的本意是指才德出眾、具有文才、受到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賢士。

所以,「顏」字又用來專門指人的臉部、面容表情。如今在形容某個帥哥美女長得漂亮好看,經常用「顏值」這個詞語,諸如顏值高、顏值爆表等。後來又引申出「顏色」一詞來形容人的面貌,如說某個女子的相貌怎樣,就說有幾分顏色。

值得一提的是,「顏」在作為姓氏時,部分地區的讀音有差異,一般讀作yán(音言),但有的地方讀作yàn(音豔)。

第一個來源:出自曹姓

顏姓系黃帝後裔,顓頊後代,得姓於古邾國國君夷甫(又作夷父,字伯顏)的字。第一個以顏為姓的人,是夷甫的二兒子小邾國國君顏友。顏姓奉夷甫為始祖,顏回為一世祖。追溯夷甫此前的世系,還得從黃帝說起。

史料記載,黃帝的正妃嫘祖,生了兩個兒子:玄囂、昌意。蜀山氏的女子昌僕嫁給昌意,生了個兒子叫乾荒,號高陽氏,也就是顓頊。顓頊娶了騰隍氏女子女祿為次妃,生下兩個兒子:稱(伯稱)、禺。稱的兒子叫卷章(老童),卷章娶了根水氏女子驕福,生下重黎和吳回。

稱是顓頊的庶出兒子,他的後裔逐漸遠離當時的政治集團,向南遷徙。到重黎和吳回時,已遷徙到了南方。當時是帝嚳執政,因重黎部族是顓頊的分支後裔,多少有一些沾親帶故的關係,帝嚳任命重黎為火正,也就是負責觀測天空的火星、掌管部落用來照明、取暖、熟食之火的官員。

火正還有一個稱呼叫祝融,大家以官代名,把重黎叫做祝融氏。顓頊在位期間,把反叛的共工氏打敗,但共工氏的餘部仍在堅持反抗,從黃河中上遊遷徙到了長江中上遊。帝嚳派在共工氏附近的重黎去鎮壓,重黎沒把共工氏斬盡殺絕,帝嚳認為他平亂不力,把他殺掉了。

重黎死後,帝嚳任命重黎的弟弟吳回接任火正。吳回化悲痛為力量,帶領部族繼續與共工氏作戰,最終平息了叛亂。吳回死後,他的子孫和部族成員,大都從南方回到中原。

吳回的兒子陸終,娶了西南部族鬼方氏首領的妹妹女嬇。女嬇懷孕了,但過了3年都還沒有生產。這樣拖著不是辦法,只得給她做了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剖腹產手術。這個手術不是從腹部開刀,而是從兩肋剖開,各從一邊取出3個嬰兒。

這6個嬰兒都是兒子,陸終給他們分別取名為:樊、惠連、籛鏗、萊言、晏安、季連。他們長大後,都從部族分衍出去,各自立國開姓。樊的封地在昆吾,後裔形成己姓;惠連封在參胡,後裔形成董姓;籛鏗封在大彭,後裔形成彭姓;萊言封在鄶,後裔形成妘姓;晏安封在曹,後裔形成曹姓;季連封在楚,後裔形成羋姓。六姓加上從彭姓分出的禿姓和從曹姓分出的斟姓,形成著名的「祝融八姓」。

晏安,又名安,也作安斟。晏安因輔佐舜有功,被封在曹地(今河南靈寶境內),建立曹國,賜姓為曹。夏朝建立後,曹人因為被夏朝徵討,東遷到今河南滑縣南的古曹城。商朝時,又東遷到今山東定陶縣西北,也就是後來西周的曹國所在地。曹國大約在商末被滅國。

相關焦點

  • 這十七個姓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你身邊有黃帝的直系後裔嗎?
    這十七個姓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你身邊有黃帝的直系後裔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說一說軒轅黃帝,提起來,軒轅黃帝,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軒轅黃帝是古華夏部落的最著名的一位首領,是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從古至今,被尊為中華的人文始祖之一,也被稱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首。
  • 軒轅黃帝到底姓什麼?軒轅黃帝故裡又在哪?
    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今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建都於有熊(今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 黃帝的後代不一定都姓黃:十大姓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都與黃帝直接...
    炎黃二帝是指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炎黃子孫」指的就是炎帝和黃帝的後代亦即中華民族的後代。說到姓氏,首先說到與黃帝有直接關係的黃姓,這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今山東曲阜一帶有一個叫皇娥的姑娘,常常白天乘船遠遊,夜裡挑燈紡織。一次出遊的時候遇見了年輕英俊的黃帝,兩心相悅,便結為百年之好,一年後又生下了黃姓的遠祖少昊。
  • 張姓是黃帝後裔,貴姓之首!
    在人文初祖黃帝時代,黃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陽氏,少昊之子揮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一次,他觀看夜空,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啟發,經過研究,發明了弓。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於是黃帝封揮為專門製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又將官名合二為一賜他「張」姓。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 顓頊與嚳的禮樂文明
    所幸顓頊、嚳、堯、舜、禹、湯等為黃帝嫡系宗族,基本掌控了統治權,不懈傳承和發展黃帝禮樂。我們儘量全面搜集和整理顓頊、嚳的音樂傳說,採取釋古的態度,將其放到豐富的上古社會生活和複雜的人性中進行系統考察,主要運用音樂學的方法,並結合運用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的方法,從人聲、器聲和表演場域等方面努力還原其聲音語境。這對構建和完善先秦中國音樂史,探尋中國音樂制度的源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 這些姓氏居然都是皇室後裔,他們都散落在開平各地……
    黃帝第五子青陽之子揮,任弓正之職,制弓矢,被賜姓張。其活動地點在當時都城,即今河南濮陽縣。還有一支張姓,系晉國解張之後。解張,字張侯,以字命氏。這支張氏世仕晉,後又仕韓,再仕鄭,一直在河南境內發展。他以渡人過海和捉魚蝦為活,後造船一艘,在百足尾海口落籍成家,後代分布於百足山海口、海閣雲、吊扁、白沙、百合、蜆岡等點謀生。 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顓頊的後裔。顓頊高陽氏的後裔皋陶在堯舜時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之職,以官命族為理氏。
  • 中國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
    《百家姓》原本收集了411個姓氏,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中國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姓氏的起源。姓氏起源姓氏的起源與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有關。在原始社會中,圖騰、族名和祖先名通常一致。時間長了,圖騰的名稱就演變成同一氏族全體成員共有的標記——姓。
  • 孫姓歷史:孫姓血緣始祖是黃帝後裔
    孫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媯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孫姓的祖先可以遠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根據《元和姓纂》的記載,「周文王第八子衛康叔之後,至武公和生惠孫,惠孫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為氏。」這一句講述的便是周文王第八子衛康叔的後代如何獲姓「孫」的。接下來我們解釋一下。
  • 如果你是這5個姓,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九黎蚩尤的後代
    危急時刻,九天玄女助力黃帝擺出"奇門遁甲",敲響用夔牛製成的80面戰鼓,「聲震三千八百裡」,連續「九擊止之」,蚩尤兵心神顛倒,元門大門,敗如山倒……這場發生在上古時期,決定華夏民族歷史走向的戰爭,以黃帝斬蚩尤而告終。那麼,蚩尤的後代去了哪裡?
  • 中華最全姓氏分支表:看看你是華夏子孫,還是蚩尤的後代?
    姬姓的得姓始祖便是三皇五帝中的黃帝,黃帝本姓公孫,後因長居姬水,而以姬為姓。另據史記載,黃帝共有25個兒子,其中有14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 上古八大姓氏的起源與祖先,有三種已消失,看看你是誰的後裔?
    有人會問姜子牙是不是炎帝的後裔,這裡肯定的告訴你,的確是。並且炎帝脈系,都姓姜。炎帝脈系有幾大主要的氏族:神農氏、共工氏、有邰氏、呂氏。而姜子牙就是呂氏的,叫呂尚。所以姓呂的和姓姜的追根溯源屬於一家。當年姜子牙助周武王完成討伐大業之後被封在齊國,後世子孫中不少又以封地為姓氏,而今姜姓儼然是華夏漢人姓氏中人數非常多的姓氏。
  • 每個姓氏都有「守護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哪位遠古大神後裔
    當然,這一說法也僅僅只是建立在上古八大系延伸出來的一些現代姓氏的基礎上。還有一些姓氏可能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由現代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姓氏。那麼這些姓氏可能和遠古八大姓氏沒有任何關係。按照上述的邏輯來看的話,這些現代捏造出來的姓氏可能就沒有遠古守護神了。公元前4000年之前,姓氏的概念就已經慢慢在部落中形成。
  • 黃帝戰勝了炎帝,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
    田齊之所以推崇黃帝,是因為黃帝就是田齊的先祖,這個並非攀附,齊國田氏本是陳國後裔,而陳國是舜的後裔,媯姓,媯姓的發源地是古媯州的媯水河,其流域大致在現在的北京延慶一帶,而其源頭就在河北涿鹿境內,涿鹿又為黃帝之邑,儘管這不足以證明黃帝一定就是媯姓祖先,但這種地域重合,說黃帝同媯姓沒有任何關係可能性反倒是很小的,例如滿清的早期國號是金,說自己是數百年前的女真人的後裔
  • 秦國國君為何姓贏?始皇后人今何在?
    許多人不明白的是,秦國歷代國君為何都是姓贏?這個姓氏竟從從何而來? 據《史記 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贏姓是黃帝的曾孫帝顓頊的後代。
  • 中國36個姓始祖起源!看看你是誰的後人?!
    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12、韓姓正宗始祖——韓流    《世本》載,黃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陽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顓頊。
  • 大禹的後代成吉思汗
    2-317長子昌意18長子乾荒--次顓頊---3安-――4始均――――少子悃朝雲之國   中國    西國   北國鮮卑   北狄國朝雲語系   中國語系 西國語系   北國語系   北狄國語系O-M175   R-M207  N-M231  Q-P36藏緬民族
  • 杜鋼建:古希臘時期伊塞冬斯人是塞種人,屬黃帝後裔
    關於一目人的祖源究竟如何確定,我認為除了《山海經》關於一目人是少昊後裔的說法以外,何光嶽先生關於一目人是彭祖後裔的說法也成立。彭祖是顓頊的後裔。少昊與顓頊都是黃帝後裔。一目人無論是少昊後裔,還是陸終之子彭祖的後裔,可以說都是黃帝後裔。少昊為黃帝之子,陸終乃顓頊之後。顓頊從十歲開始,在今湖湘地區由少昊負責其教育成長。後來顓頊長大協助少昊治理國家,最後成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