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香港的紅色知青

2021-03-05 港故事

歐陽東的故事值得一說,因為他曾經是被認為決不會偷渡的紅色典型,但在不經意的對比之下,這個根正苗紅的知青也一樣選擇了逃港,只是他的故事並沒有早期逃港者那麼悲情,並且幾年後他就選擇回到了深圳。

 

歐陽東的生活還過得去

 

最開始,歐陽東確實並沒有想著去香港。1965年,他從廣州主動來到深圳,當時還叫寶安縣,歐陽東成為海水養殖場裡的一名知青,工作雖然艱苦,但生活還過得去,他並沒有非去香港不可的念頭。他還參加了當時的文藝宣傳隊,經常帶領大家排演節目,因為外形好,他經常在戲中演主角,例如當時十分紅火的一部歌舞戲《紅色娘子軍》,他就在其中飾演主角洪常青。

 

因為有文藝特長,歐陽東在海水養殖場養蠔五年後,如願調到寶安縣蛇口公社,成為一名專職文藝宣傳員。

 

蛇口公社隔著深圳灣就是香港的流浮山,水性好的人幾個小時就能遊到香港。他的朋友大多在船上作業,通常是一早上開船出去,晚上回來時,只剩一個人把船開回來。也有人是在海上作業時,直接下海遊泳到香港。

 

廣州人把水路偷渡逃港稱作「督卒」,借用下象棋術語,取其「有去無回」之義。當地甚至掀起學遊泳熱,民眾常常自發去珠江中練習遊泳,父母也告訴孩子,好好學遊泳,長大遊到香港去。

 

歐陽東聽說,每個人到香港後,都會說自己喝上了咖啡。久而久之,每有一個朋友消失,就會說:「某某喝咖啡去了。」

 

新中國曾發生過四次大規模逃港潮,最後一次就是1978年到1979年上半年,僅1978年便發生逃港事件9.7萬多人次,逃出1.8萬多人。香港的新界原本並沒有羅芳村,居住在這裡的人全部是從深圳羅芳村過去的。

 

香港是悲情黑暗的

 

歐陽東除了演《紅色娘子軍》,還有一些宣傳香港不好的戲。歐陽東等人用快板形式說唱,內容都是香港跳樓、賣兒賣女、搶劫的內容。歐陽東相信香港是悲慘黑暗的,還是內地社會主義好。當年,歐陽東選擇對象的條件之一也是「不逃港」。

 

當時在學校牆壁上、大街上經常能看到一些標語,呼籲人們不要逃港,抵制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但這些宣傳歸宣傳,年紀大一點,要養家的人沒有辦法,還是要去香港發展。

 

陳秉安總結,對於逃港潮,內地有關部門最開始是強行阻攔,後來採用懷柔政策,排一些歌舞戲等勸導群眾不要逃港。但最終,領導人發現發展經濟才是良策。

 

歐陽東在1975年成了家,當時他和妻子兩人每月能掙七十多塊錢的工資,和周圍的人比,條件已經算很好了。然而,從1978年開始,掙了錢的同鄉從香港回來,經常帶一些餅乾、糧食等反哺鄉親。「像三明治不是要把麵包皮切掉嗎?麵包皮他們帶回來,我們都當寶啊,當點心送人,所以那個時候差距太大。」歐陽東說。

 

一瓶益力多改變了歐陽東的想法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制定改革開放方針。

 

從1978年開始,蛇口港這邊建起第一套別墅,開始招商,進來第一家工廠。這一年,蛇口水灣村為了支持改革開放,在土地使用等方面做出實驗性的貢獻。7月8日,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正式破土動工,炸山開工的第一聲炮響也被視作正式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

 

然而,當時改革剛剛開始,許多不明就裡的群眾一聽說「邊境開放」的謠言,走出稻田,腳都沒洗就回家拖兒帶女就往香港方向跑。據統計,1979年1月至5月份,廣東省共偷渡外逃11.9萬多人,逃出2.9萬多人。

 

當時,不斷有朋友約歐陽東一起偷渡香港,但妻子堅決反對,他因此一直沒下定決心,直到一件小事深深觸動了他。那天他帶著孩子在海邊散步,有香港漁民到碼頭賣魚,一個漁民便隨手給了孩子一瓶益力多飲料,孩子迫不及待地打開,喝完以後,還對著瓶子用力吸,意猶未盡,「好像要把裡面的東西,全部的味道,連空氣都吸光」。歐陽東看著覺得心酸。

 

兒子吸空瓶子的畫面一直在歐陽東的腦海裡揮散不去,「我只覺得,其實我也不是沒有能力,這些東西如果買得到,我也可以買,但是沒有啊」。

 

1979年11月16日,歐陽東的妻子帶著孩子回廣州探親,沒人再攔他了。晚上,他和兩個朋友一起來到位於蛇口公社的大衝,從這裡橫渡到香港只有十幾公裡,遊過去需要七八個小時。他們各自攜帶了一個吹氣枕頭。偷渡者都會帶些救生用品,比如汽車輪胎、救生圈或者泡沫塑料等。據人民網的一篇報導,還有人將保險套吹起來掛在脖子上,一直遊過去。

 

遊到半路時,海面中間出現一艘巡邏艇,歐陽東分不清是內地的邊防巡邏艇,還是香港的巡邏艇,只看到那個探照燈一晃一晃的。他們把自己的衣服、鞋還有通信地址,全部用膠袋封好,帶在身邊,這些物品不會沉水,都浮在水面上。看見探照燈晃過來,他們就放開東西,人潛到水下去。等沒光了,再浮起來。每次看見船,就繞遠點再遊。他們只認準一個方向,就是香港流浮山——那邊燈火比較亮。

 

從香港回到了深圳

 

就這樣,歐陽東也成為一名偷渡者,起初,大家並不相信,單位還說:「不可能啦,個個偷渡,歐陽東都不會偷渡啦。」

 

為了能給家裡寄錢,在香港工作第一天,歐陽東就加班到晚上9點,第二天到晚上11點,第三天就到凌晨1點。一天工資三十塊錢,加班一個小時五塊錢,他拼命做,甚至把第二天的活都幹完,然後等老闆安排其他工作。

 

曾有一位香港企業家告訴陳秉安,當年他最喜歡招那些遊泳過來的逃港者。「一是意志堅定,二是憋著一股氣想要幹出成績,」陳秉安說,「你給一百斤他挑走,一千斤也挑走,沒有怨言,這樣的工人哪個老闆不喜歡?」

 

很多逃港者都幹出了一番事業。曾有人做過統計,在20世紀末香港排名前100位富豪中,有40多人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逃港者,除了「期貨教父」劉夢熊外,還有金利來集團董事主席曾憲梓等人。

 

與此同時,歷史的車輪也在滾滾前進。1980年8月,已經撤縣改市的深圳正式設立經濟特區。歐陽東也回來了。在香港拼命幹活的歐陽東用兩三年時間就為家裡攢夠了錢,到了1986年,歐陽東在香港已打工六年多,他從一個學徒工,成長為一個熟練技術工。深圳特區建立後,香港的服裝老闆也到深圳來辦廠,他隨廠回到深圳工作。

 

回顧當年的逃港生涯,歐陽東說:「香港真的很漂亮,全部是高樓,但是再好也不是我們能夠待的地方,我想我還是要回來。當時沒想到,如果想到現在改革開放這個樣,我看就沒人逃了嘛。現在就沒人逃了。」

相關焦點

  • 紅色知青,逃港者
    《逃港者》劇照他在山頂喊同伴的時候,邊喊邊看,發現香港那邊燈火通亮,非常繁華,整個天空都是紅色。
  • 公眾號第136期 何其寧 偷渡香港的日子
    地理條件有利,偷渡去香港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經過三年的周密策劃和自我訓練,習練水性,學划船,偵探水路,暗查邊防兵哨,熟悉每月海潮的季節變化、風向因素,還有偷取船隻等等,都是打「有準備之仗」戰略戰術之需要。三年「磨劍」之後,我們終於在月黑風高之夜,劃著小船成功衝出了「重圍」。經歷了驚濤駭浪、炮艇追蹤,我們沒有葬身大海或作槍下冤魂,真是萬幸。
  • 末路狂花:女知青打架傷人,偷渡異國成間諜,自殺前寫下一個字
    筆者今天講一個中國第一位女知青的故事,這位女知青經歷太奇特,人生反差太多,用這部電影的名字來概括,簡直就是《末路狂花》。她同樣在19歲的那一天,跳進冰涼、黑暗、洶湧無際的額爾古納河,她認為那是她的一條幸福路。真是這樣嗎?
  • 同為知青,一個偷渡到緬甸成為當地軍閥,一個卻被關在監獄裡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知青,六七十年代知青下鄉的人非常多,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當時為了新中國能夠發展的更好,國家就大力號召那些有知識的青年去到農村地區,讓他們運用學到的知識去改造當時的農村環境,讓他們也能學習到知識,開放他們的思想,讓那些地區偏僻的農村人知道什麼是工業,什麼是近代化。
  • 亂港分子偷渡臺灣被扣押,蔡英文「挺香港」,真就說說而已
    編輯:一水流殤兩個月前,五名亂港分子試圖從香港偷渡到臺灣地區,途中因船隻發生故障,被迫漂流到東沙島,後被臺灣地區警方截獲,送去高雄安置。據悉,從香港偷渡到臺灣地區的亂港分子多達兩百人,可能是民眾已經見怪不怪了,所以,並沒有在意這五名亂港分子的後續動向。如今時隔兩個月,臺灣地區某長期協助亂港分子竄逃的社交達人在社交媒體中舊事重提,指出這五名亂港分子被臺灣地區軍方扣押多達兩個月之久,長期受到非人的懲罰,連普通罪犯的待遇都達不到。
  • 廣東公安廳關於12名偷渡的香港暴徒最新消息
    來源:微信公眾號「橙新聞」(ID:HKOrangeNews)一個月前,扣留於深圳鹽田看守所的12名香港逃犯在潛逃臺灣途中,被內地海關截獲,如今有了關於這12名暴徒的最新消息!就12名香港疑犯涉嫌非法偷渡入境內地的案件,香港警方9月25日接獲廣東省公安作出了回復。
  • 臺灣「力挺」香港?「港獨」到臺灣過得比偷渡客還慘
    編輯:虎威軍 校對:查爾斯 香港一直是中國的一份子,為讓香港居民過上正常生活,中央今年對香港實施國安法,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及保護香港民眾的生命安全。
  • 他是TVB視帝 自爆為做演員偷渡來香港
    老戲骨話說當年一定精彩,昨晚《最佳拍檔》就請到夏雨和李司棋一齊上節目,夏雨哥故事相當傳奇,尤其出身,比《溏心風暴》還要戲劇化,當年是爬山偷渡香港。他說:「我16歲左右來到香港,陸路偷渡來香港,爬大梧桐山過來的,過程一點都不辛苦,帶著背包,裡面有幾塊餅,三個後生仔就過來了香港。」
  • 「協助者」被警方拘捕、「出資人」成關注對象,香港暴徒偷渡臺灣...
    (原標題:「協助者」被警方拘捕、「出資人」成關注對象,香港暴徒偷渡臺灣內幕曝光)
  • 葛肇煌偷渡香港成立「14K」,引出香港最黑暗時期
    而「洪門忠義會」因名頭較響,葛肇煌為掩人耳目,以當時的寶華路14號為名,將「洪門忠義會」簡稱為「14號」,後正式命名為「洪發山忠義會」,也就是現在香港很多老人口中以洪發山為開頭的故事。在新中國成立後,葛肇煌帶著一些「14號」的主要人員偷渡去了香港。
  • 安徽君笙影視出品:劉德華《香港地》首曝光,偷渡題材?
    在這三部電影中,因為信息還沒有被披露,《香港地》還是屬於神秘狀態,至於《拆彈專家2》和《熱血合唱團》,兩部影片至少已經公布了劇情簡介,還有主演名單等等,但對於這些《香港地》還仍然是處在朦朧狀態。說《香港地》處在朦朧狀態,是因為劉德華也親自放出了一段短短的預告片段,雖然信息量很大,但卻讓人完全猜不到重點,甚至主演除了劉德華和鄭則仕,其他的仍然沒有被曝光,當初香港媒體曾報導,劉德華傷後首次復工拍的就是《香港地》,而且在片場還看到鄭則仕,所以在這個短片裡,也看到了「肥貓」的身影。
  • 突發:水警抓獲企圖偷渡到內地的香港人!原因竟然是,,
    關 注 新 港 人    傳 遞 正 能 量香港新港人 互助文明社群 水警日前在沙洲海面,截獲兩名企圖非法進入內地的本港男子
  • 重生在紅色年代,下鄉當知青,複製空間物品不愁物資,年代空間文
    哈嘍大家早上好呀,今天給大家送上的小說推薦是4本年代空間文,重生在紅色年代,下鄉當知青,複製空間物品不愁物資!《七零辣媳婦:帝少寵入懷》——醉妃兒精彩內容:爽文,桀驁不馴,囂張跋扈的男主,遇到來自末世的女主後,收起了他的脾氣,變成百依百順的好男人。
  • ​《逃港的大哥明》《可憐的知青「牛鬼」》
    (註:方言「偷渡香港」的意思)」大哥明輕聲說。督卒?我知道,偷渡香港可不是鬧著玩的呵!我們仨沉默了很久,共同之處就是心裡難受!我咽了咽口水,說:「你要多少錢?我想辦法。」第二天晚上開完大會,我拿著一個小本一支筆,輕輕走到女宿舍前,叫出大姐華,說:「華姐,我家裡有急事用錢,想姑娘們幫個忙,日後必定還的。」大姐華是姑娘們年紀最大的,她關切地問:「什麼事?
  • 70年代在香港到處踢館的「大圈仔」什麼來歷?消失之後又去了哪裡
    消失之後又去了哪裡上個世紀未回歸前的香港,正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治安十分混亂。那時候,一眾來自各地的黑幫勢力不斷滲入香港,跟誕生於本地的黑社會幫派一起,聯手在香港演繹出了一幅傳奇的黑幫江湖史話。在香港上世紀後半葉長達數十年的江湖發展歷程中,有一股強勁的黑幫勢力曾短暫的橫行於香港各地,又很快消失,給香港的江湖圈寫下過濃墨重色彩的一筆。
  • 年輕時偷渡去香港,如今成了TVB資深老戲骨,72歲過成這樣!
    現在的夏雨在香港影壇的口碑很好,過得一帆風順,但是你們知道嗎?夏雨並不是香港人,他是在62年,也就是他16歲的時候偷渡去香港的。偷渡去香港這件事可不是瞎掰,他自己就在訪談節目上親口說的,下面的截圖就是出自他們訪談時候的那個視頻。在採訪中他說他是走陸路,爬山過的香港。當時身上就一個書包和幾個餅,除了他之外還有兩個小夥伴一起去的香港。
  • 偷渡赴臺?亂港頭目逃跑路線曝光!
    有船主透露,連日來頻頻收到偷渡赴臺的查詢電話,而海路正成為亂港分子偷渡的主要途徑。據香港大公網25日報導,其中,西貢、香港仔、筲箕灣碼頭成為偷渡上船熱點,偷渡者到達公海再由駁船載往臺灣。有港媒記者成功接洽蛇頭,獲悉近日水警布防密不透風,有亂港分子欲逃走三次均失敗而回。雖然風險高但需求大,相關費用已由月前數萬港元升高至50萬港元到10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91.3萬元)不等。
  • 他們曾讓香港本地黑幫害怕,80年代卻銷聲匿跡,後來胖揍越南幫
    大圈仔這群人大部分都是來自廣州及其附近地區,其中下鄉知青和退伍軍人居多,所以他們出手才會如此犀利。「大圈仔」被香港本土黑幫承認後開始在香港有了一席之地,慢慢的這個稱呼成了從大陸到港澳的偷渡者或者從事於海外黑社會的黑幫人士,他們所在的幫派也叫「大圈幫」。
  • 香港:貨機發現4隻「偷渡」貓 隔離檢疫後愛護協呼籲有心人領養!
    愛護動物協會指,在漁護署的隔離檢疫指引下,愛護動物協會中心的職員過去幾個月悉心照顧及陪伴這4隻花貓,它們已經準備好在香港定居。貨機發現4隻「偷渡」貓咪愛護動物協會介紹,這4隻貓分別叫Tiramisu、Jessie、Janet及Daly。
  • 「知青歲月」我的知青故事
    我回答他說,不是,我是來這裡上山下鄉的知青。苗團長自語自言地說,怎麼搞的?這麼小,還是一個孩子,就上山下鄉去?然後他就走開了。我與居住在廉城西街和東街的十多個知青一起分到了五連。當時的五連是一個新建連,還沒有建好,隊部臨時借住在設在場部的基建連裡,當晚我們就住在這臨時的住所基建連的宿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