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繼續飛翔就不要往下看,更不要朝後看,因為這只會使你哭泣。這是一部很久之前的美國影片《末路狂花》的主題曲。影片中的女主角說完這段話,開車衝出懸崖,因為這是她們認為的唯一通向幸福的道路 。
筆者今天講一個中國第一位女知青的故事,這位女知青經歷太奇特,人生反差太多,用這部電影的名字來概括,簡直就是《末路狂花》。她同樣在19歲的那一天,跳進冰涼、黑暗、洶湧無際的額爾古納河,她認為那是她的一條幸福路。真是這樣嗎?
傅索安是一名來自天津的女知青,她來自一個書香門第,媽媽是翻譯,爸爸是醫生,她從小就生得漂亮,童年時照片還被照相館掛在櫥窗外當廣告。
她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尤其是英文遺傳了母親的優勢。她喜歡看書,勤於思考,因此她比同齡人總是搶先一步。所以她還是高一的時候,已經成為全國第一批插隊落戶的知青。
傅索安致命弱點就是喜歡出風頭,喜歡別人都圍繞在她身邊,唯我獨尊。1966年,只有17歲的她是高一學生,班幹部,英語課代表。
她組織了一個1千多人的「戰鬥隊",取名叫"橫空出世",是學校規模最大,最出風頭的,後來遭人排擠,她就帶領幾個人重新組隊,這就需要審批,她就想私刻個公章。她讓一名受批鬥的著名的金石篆刻家刻,人家不敢刻,她上去就是一個嘴巴子,將這名70多歲的篆刻家打昏在地。
傅索安做的第二件錯事是在她插隊的地方,奇瑪村。位於黑龍江省的邊界處,距離著名的額爾古納河只有20公裡。她偏激暴躁的脾氣依然如故。
一次,奇瑪村和隔壁的村落鮑家莊因為水庫的水資源問題發生爭端,大打出手,奇瑪村有人被打傷。傅索安覺得應當為奇瑪村出把力。
於是,在一天夜裡,她策劃了一個以少勝多的辦法,就是搞突然襲擊。派一支小分隊過去,定下四五個襲擊目標,每家上去五人,直接攻擊目標。在她的策劃下,受襲擊的鮑家莊生產隊員5人被打傷,3人骨折,一人眼睛被打失明。
幾天後,工作組對這起械鬥事件進行調查,誰也沒想到19歲的傅索安是主謀。作為首犯她被控制起來,等待進一步處理,這是1968年。
傅索安覺得自己完了,只有逃跑,她不知道怎麼想到了額爾古納河那邊的國家。一天下起了大暴雨,傅索安掙脫看守,拼命跑了20公裡,來到高高的河堤上,冰涼的風打得她直哆嗦,她狠狠心,從高處跳下額爾古納河朝著波浪洶湧處奮力遊過去。也不知遊了多久,黑黑的水面射過來一束光,異國的巡邏船開過來,用高壓水槍將她擊倒。
在經歷了各種酷刑後,也許覺得傅索安的膽量、毅力和體能驚人,她被安排進入間諜學校進行專門學習,射擊、格鬥、爆破、竊聽、投毒、野外生存等,這些過去在電影中看到的特務才幹的事,如今就在眼前真實地發生了。畢業後女知青傅索安成為一名克格勃特工。她有時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已經從一名高中沒畢業的學生,變成了女特務。
1970年傅索安化名「李娜麗」飛抵東京。參與了著名的「東京刺殺案」,之後她又出色地完成了不少特工任務,成為克格勃一流的特工,但傅索安身在異鄉為異客,並不快樂,她經常酗酒買醉。
1974年的一天她在執行任務返回休養的時候,右側腹部劇痛,突然昏倒。特工找來醫生,才發現她得了肝癌。傅索安依舊酗酒,病情不斷惡化,肝臟部位經常劇烈疼痛,疼得她渾身大汗。好朋友為她找來了他最喜歡的書,《春青之歌》、《烈火金剛》等。
有一天,好朋友再次進來時,大吃一驚;傅索安已經用被單搓成布繩,把自己吊在窗框很久了。並且在牆上,有一個用血寫就的大字:悔!這是傅索安割腕後用手指蘸著自己的血寫下的。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確實決定著一個人與外界的相處方式,與社會互動的方式,以及對待一件事情的看法,從而讓一個人去採取相應的行為,進而得出相應的結果。 而個性偏激,叛逆的人,對外界環境採取赤裸裸的反抗,不會妥協,不會婉轉,這種性格的人要麼成為英雄,要麼被環境所吞噬,上演一齣悲劇。
剛剛25歲的傅索安本應有個很好的前程,她家庭條件,自身條件都非常好,但是性格上的缺陷害了她。如果她當時在打傷人後,主動承認錯誤,而不會是採取逃避的態度,也許人生又會是另一番情景。而她卻採取極端的偷渡叛國的行為,讓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這才是她臨終寫下悔字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