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個詞語「知青」。知青最早出現在50年代的時候,那時候因為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下鄉運動,這種下鄉運動就叫做「知青」。一般知青的青年人都是來自於城市,而且都是有文化的知識青年。當時的農村都盼望著自己的村裡能來一個知青,來來領他們走向富足的生活。
▲知青照片
女知青
當年有一個知青,叫做傅索安。他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傅索安的特別之處在哪裡?我們都很好奇,通過歷史記載,他是第一個應徵加入插隊的女知青,在當時女知青很少見,而且還是自願參加的,當時的傅索安在全國都特別出名。然而,後來傅索安做的事情讓我們大吃一驚,她竟然成了一個叛徒,這也讓她今後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傅索安是天津人,1949年出生。她是一個特別活潑外向的女孩,在她身上總是能看到一個年輕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樣子。雖然她生性很外向,但是做起事情來,思想卻非常的仔細,縝密。她在學校裡也是出了名的風雲人物。
▲傅索安照片
1966年,上高中的傅索安性格更加的無拘無束,但這種無拘無束卻成了她的缺點,變得愛惹是生非,愛耍小聰明。有一個領導人接見紅衛兵,傅索安竟然混到了隊伍當中,同樣受領導人的接見。沒過多久,傅索安召集大家參加上山下鄉的知青活動。她也成為了知青中的一位,在黑龍江的奇瑪村,開始了她的知青生活。
▲知青油畫照片
傅索安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下鄉之後,她也成為了知青隊伍中最優秀的一個,不久,傅索安就成了全國第一個插隊落戶的知識女青年。當時這一事件在全國引起轟動,也讓傅索安虛榮心得到了膨脹。
女知青組織打架
傅索安知青的地方叫奇瑪村,在它旁邊有一個叫鮑家莊的地方。那時候農民都是靠天吃飯,日常用水,糧食,不是說有就有的。有一次這兩個村子因為水資源發生了爭執,傅索安出頭組織奇瑪村青壯男子與鮑家莊進行爭鬥,不料,最終導致了嚴重後果,不僅沒有得到水源還讓使很多人都因此受傷了。
▲農民照片
逃兵
由於這是一起刑事案件,所以當地公安部門開始涉入調查,調查結果都指向了傅索安。很快傅索安就遭到了批鬥。傅索安忍受不了他人的指責,選擇了一種讓所有人都意料之外的手段,從奇瑪村逃跑了,她來到了中俄邊境,從額爾古納河叛逃到前蘇聯。
▲傅索安與蘇聯人照片
女特工
傅索安歷經九死一生,來到了前蘇聯。很幸運的是她在異國他鄉沒有被餓死,而是被蘇聯情報部門送往諜報學校進行訓練,培養成為了前蘇聯的一名女特工。作為一名特工,傅索安也履行著她的指責,曾參與了東京謀殺案,之後她還長期潛伏在臺灣,為蘇聯執行秘密任務。在中國人的眼中,這就是叛徒,賣國賊的行為,是不被國人所認可的。
在叛逃到前蘇聯後,傅索安受到了各種折磨,身體變得特別虛弱,當特工不久就患上了肝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理,病情一度惡化,甚至影響了她的工作。情急之下,傅索安只好回到蘇聯安靜休養,在傅索安休養期間,當回憶起自己這幾年的種種生活經歷,最終於1974年4月13日選擇自殺,年僅25歲。
▲傅索安照片
病重期間的傅索安特別想念自己的家鄉,想念自己的祖國,但是一想到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就覺得慚愧,現在已經無法回頭了。在傅索安決定自殺之前,就想果斷一點結束自己的生命,她割斷自己的靜脈,在病房牆壁上用鮮血寫下一個大大的「悔過」字,表示對當年所做的一切的悔恨。
▲知青生活
綜述
傅索安是著名的「女知青」,其個人的經歷無疑是一場悲劇。一個人的選擇很重要,傅索安如果當初沒有選擇逃跑,現在也不會落此下場。她選擇出逃,是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儘管這其中也有時代的原因,但已無法彌補。
【參考資料】《傅索安:從紅衛兵到克格勃特工的悲劇》(《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3年第8、9期)【圖片來源網絡】【文案編輯】目海志小花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