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索安:從「女知青」到克格勃特工的悲劇

2020-12-24 文史輯錄

前言

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個詞語「知青」。知青最早出現在50年代的時候,那時候因為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下鄉運動,這種下鄉運動就叫做「知青」。一般知青的青年人都是來自於城市,而且都是有文化的知識青年。當時的農村都盼望著自己的村裡能來一個知青,來來領他們走向富足的生活。

▲知青照片

女知青

當年有一個知青,叫做傅索安。他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傅索安的特別之處在哪裡?我們都很好奇,通過歷史記載,他是第一個應徵加入插隊的女知青,在當時女知青很少見,而且還是自願參加的,當時的傅索安在全國都特別出名。然而,後來傅索安做的事情讓我們大吃一驚,她竟然成了一個叛徒,這也讓她今後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傅索安是天津人,1949年出生。她是一個特別活潑外向的女孩,在她身上總是能看到一個年輕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樣子。雖然她生性很外向,但是做起事情來,思想卻非常的仔細,縝密。她在學校裡也是出了名的風雲人物

▲傅索安照片

1966年,上高中的傅索安性格更加的無拘無束,但這種無拘無束卻成了她的缺點,變得愛惹是生非,愛耍小聰明。有一個領導人接見紅衛兵,傅索安竟然混到了隊伍當中,同樣受領導人的接見。沒過多久,傅索安召集大家參加上山下鄉的知青活動。她也成為了知青中的一位,在黑龍江的奇瑪村,開始了她的知青生活。

▲知青油畫照片

傅索安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下鄉之後,她也成為了知青隊伍中最優秀的一個,不久,傅索安就成了全國第一個插隊落戶的知識女青年。當時這一事件在全國引起轟動,也讓傅索安虛榮心得到了膨脹。

女知青組織打架

傅索安知青的地方叫奇瑪村,在它旁邊有一個叫鮑家莊的地方。那時候農民都是靠天吃飯,日常用水,糧食,不是說有就有的。有一次這兩個村子因為水資源發生了爭執,傅索安出頭組織奇瑪村青壯男子與鮑家莊進行爭鬥,不料,最終導致了嚴重後果,不僅沒有得到水源還讓使很多人都因此受傷了。

▲農民照片

逃兵

由於這是一起刑事案件,所以當地公安部門開始涉入調查,調查結果都指向了傅索安。很快傅索安就遭到了批鬥。傅索安忍受不了他人的指責,選擇了一種讓所有人都意料之外的手段,從奇瑪村逃跑了,她來到了中俄邊境,從額爾古納河叛逃到前蘇聯。

▲傅索安與蘇聯人照片

女特工

傅索安歷經九死一生,來到了前蘇聯。很幸運的是她在異國他鄉沒有被餓死,而是被蘇聯情報部門送往諜報學校進行訓練,培養成為了前蘇聯的一名女特工。作為一名特工,傅索安也履行著她的指責,曾參與了東京謀殺案,之後她還長期潛伏在臺灣,為蘇聯執行秘密任務。在中國人的眼中,這就是叛徒,賣國賊的行為,是不被國人所認可的。

在叛逃到前蘇聯後,傅索安受到了各種折磨,身體變得特別虛弱,當特工不久就患上了肝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理,病情一度惡化,甚至影響了她的工作。情急之下,傅索安只好回到蘇聯安靜休養,在傅索安休養期間,當回憶起自己這幾年的種種生活經歷,最終於1974年4月13日選擇自殺,年僅25歲。

▲傅索安照片

病重期間的傅索安特別想念自己的家鄉,想念自己的祖國,但是一想到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就覺得慚愧,現在已經無法回頭了。在傅索安決定自殺之前,就想果斷一點結束自己的生命,她割斷自己的靜脈,在病房牆壁上用鮮血寫下一個大大的「悔過」字,表示對當年所做的一切的悔恨。

▲知青生活

綜述

傅索安是著名的「女知青」,其個人的經歷無疑是一場悲劇。一個人的選擇很重要,傅索安如果當初沒有選擇逃跑,現在也不會落此下場。她選擇出逃,是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儘管這其中也有時代的原因,但已無法彌補。

【參考資料】《傅索安:從紅衛兵到克格勃特工的悲劇》(《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3年第8、9期)【圖片來源網絡】【文案編輯】目海志小花裙

相關焦點

  • 「女知青」傅索安,叛逃到前蘇聯成為特工,後來的結局如何?
    如果你曾和小編一樣,沉迷過一陣的年代文,那相信你對知青的生活也會有一定的了解,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一位女知青,此人的名叫傅索安。她是一個很特殊的知青,是響應號召第一個落戶插隊的女知青,正是因為有了她在前面帶頭,後續知青們對下鄉一事也沒有一開始那麼排斥了,而且因為她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時在全國範圍內都很有名氣。
  • 當年受批評後叛逃祖國,成為前蘇聯特工的女知青,後來下場如何?
    這個女知青叫傅索安,是響應號召第一個落戶農村的女知青,當時在全國都很知名。但是,傅索安當年在受到批評後,卻選擇叛逃到前蘇聯成為一名克格勃特工。她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沒多久「上山下鄉」就出來了,傅索安也立即就響應號召去下鄉了,她進入的是黑龍江省奇瑪村,在這裡成為女知青。她那種喜歡惹是生非的性格也在村裡混得很開,加上她又是全國第一個插隊落戶的女知青,一時間風頭無倆,她自己也為此自鳴得意。但是「得意」的後面往往跟著「忘形」。
  • 末路狂花:女知青打架傷人,偷渡異國成間諜,自殺前寫下一個字
    筆者今天講一個中國第一位女知青的故事,這位女知青經歷太奇特,人生反差太多,用這部電影的名字來概括,簡直就是《末路狂花》。她同樣在19歲的那一天,跳進冰涼、黑暗、洶湧無際的額爾古納河,她認為那是她的一條幸福路。真是這樣嗎?
  • 蘇聯光學奇蹟,從克格勃特工的間諜相機到風靡全球的LOMO攝影
    但是讓蘇聯人也始料未及的是,這些光學工業的遺產一直延續到了蘇聯解體後,而且是在民用光學領域。大到偵察機上的高解析度相機,直徑達到6米的天文望遠鏡,小到克格勃特工使用的微型照相機等,都是從這裡生產的。
  • 蘇聯的克格勃有多厲害?連美國總統川普都被懷疑是克格勃
    克格勃強大到什麼程度呢?用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多伊奇的一句話來形容:「克格勃對美國情報的了解也許比我還要強」。 1992年,一位男子失意地來到英國駐波羅的海某國使館,一位英國女外交官熱情洋溢地詢問:「要不要給您沏杯茶?」
  • 俄羅斯頂級職業殺手來源:不乏來自前克格勃特工
    頂級殺手來源  「下崗」的部分前克格勃特工  達達耶夫是否就是殺手目前仍無法確定,但在俄羅斯,從軍人變身職業殺手卻也並不是什麼稀罕事。職業殺手一般是為了謀求外快而參與一些小規模案件,報酬在幾百到2.5萬美元之間。  但在俄羅斯,情況則有所不同。「在俄羅斯,買兇殺人更加組織化。」帕爾默寫到。  據估計,在1990年代的犯罪高峰期,俄羅斯每年大約發生1000起僱兇殺人案件,這和俄羅斯轉型時期的社會動蕩脫不了關係。  而這些職業殺手之中,不乏來自前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的頂級職業殺手。
  • 美豔女特工電影,看得爽就夠了
    中秋假期的血槽已空,明天大家就要重新開始搬磚啦~最新一期的視頻節目已經上線了,大家可以點擊下面的視頻收看~————分割線————說到女特工電影其中有不少,走的都是既性感美豔,又拳拳到肉的硬派風格。比如大表姐領銜的《紅雀》,主角就是個遊走於克格勃和中央情報局之間的雙面女間諜;  比如《極寒之城》裡,查理茲·塞隆演特工也能飈出影后級演技。
  • 珍寶島戰役後,克格勃特工潛入中國,還沒執行任務就被大叔幹掉
    雖然說這輛坦克是不能再使用了,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他們先進的武器系統,同時還能讓他們丟丟人。得知坦克已經被我軍打撈上岸,蘇聯很著急,他們打聽到接下來,這輛坦克將被運送到北京研究,於是決定派出克格勃特工,在運輸途中再次將其炸毀。
  • 克格勃特工的暗殺神器——雨傘槍,受害者還以為感冒發燒了
    為了達到殺人於「無形之中」的目的,特工們不僅有各種各樣的行動手法,還有多種多樣的武器裝備,例如口紅槍、十字架刀具等。著名的克格勃特工也擁有為數不少的奇怪特工裝備,雨傘槍(或稱毒傘槍)就是其中一種。雨傘槍沒有採用常規的火藥燃氣發射,而是採用高壓氣體,和氣槍類似,當射手按動偽裝的扳機時,雨傘內隱藏的氣瓶釋放氣體,沿著管道到雨傘頂部,那枚微小的子彈就在那裡被高壓氣體「發射」出去,聲音很小,談不上射程,只能近距離甚至貼身使用。
  • 一FBI資深特工,他後變節成克格勃「鼴鼠」,雪藏了15年才被揪出
    自FBI成立以來,絕大多數特工都能維護聯邦調查局的核心價值觀,但是也有極少數特工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變節,其中最著名的當數資深特工漢森,他曾充當克格勃「鼴鼠」長達15年。漢森出生於1944年,大學時所學專業是會計學,期間也學會了俄語。70年代初,他被芝加哥警察局錄用,在對內偵察處工作。1976年,漢森被調到美國聯邦調查局工作,負責對俄羅斯駐紐約外交官的跟蹤。
  • 聞之色變的克格勃:俄國的情報組織,普京就曾是其中一員
    克格勃作為蘇聯當時至關重要的機構,要達到絕對的精練有序,其中分成各個部門以從事不同的工作方向,影響比較大的有對外諜報局、總務局、反間諜局、軍隊管理局和邊防軍管理局等等。單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克格勃的權利縱深到蘇聯政體的各個角落,甚至操控和影響了蘇聯政治相當大的一部分決策和執行。蘇聯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除了發展軍事和經濟之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情報站之中。
  • 劍橋5傑:克格勃歷史上真正特工,其中第3人在美英情報局潛伏30年
    「劍橋5傑」,堪稱前蘇聯克格勃諜戰史上最為出色的特工小組。他們5人都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皆出生於貴族豪門之家。他們是堅定的共產主義的追隨者,卻用畢生精力在為克格勃獲取絕密情報。在諜戰工作的歷史長河中,他們可謂是最成功的潛伏者。
  • 雖不是最好,但卻是最吸引人的「女特工」電影
    近年來,女特工類的影片多出了不少。「美女」,這不論是對於男女來說,都是賞心悅目的存在。而「特工」,又是一個讓人感覺特別酷炫的職業,很多人都想作為一個特工,狂拽酷炫,身手了得。而當這兩種相結合,那絕對是特別吸引人的。
  • R級電影,冷豔雙面女特工
    特工電影,我們看了很多,那些美式電影裡,一般都是宣示個人英雄主義,為民族而戰,為國家而戰。這一部R級特工電影,是講一個女特工,而且是個特殊的特工,是個雙面間諜,她不為誰而戰,只為自己,只為自由而戰!片名:《安娜》以這個女特工的名字為片名
  • 聊聊電影背後的女特工
    圖片源於網絡你想像中的女特工是什麼樣?模特般的身材?靚麗的面容?矯健的身手?還有不知從何掏出來的匕首飛刀?然後以一敵百,像超級英雄一樣大殺四方!最後輕鬆拿走情報或者幹掉對手?圖片源於網絡這位是史上直接殺人最多的女特工,朝鮮女特工金賢姬!韓國人也稱她是最青春的女特工。和上面的比比,也說得上。 她出生優越品學兼優,因此16歲就被有關部門選中。
  • 重生:女特工穿成美豔知青,驚現空間治好瘸腿戰狼少帥,被寵心尖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重生:女特工穿成美豔知青,驚現空間治好瘸腿戰狼少帥,被寵心尖!
  • 女版《疾速備戰》,這個美女特工一點都不輸基努裡維斯—《安娜》
    說到女特工電影,之前給大家聊過的不計其數。其中有不少,走的都是既性感美豔,又拳拳到肉的硬派風格。說到女間諜電影,有很多。它們不僅性感而且堅韌。乍一看,這個場景似乎並不新鮮,導演早年拍了一部關於女特工故事的電影《女囚犯尼基塔》,相當不錯。但在我們今天談到的「安娜」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想法。電影一開始,安娜在一個市場攤位上賣俄羅斯娃娃。她遇到一位自稱是星探的法國客人,想把她挖到法國當超級模特。在各種誘惑下,安娜決定去巴黎時裝圈。
  • 英國衛報稱:川普被克格勃培養了40年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性格缺陷遭間諜利用」、「被克格勃培養40年」、「通過勝選回報俄羅斯」……這些像極了電影的橋段,從蘇聯克格勃少校的嘴裡說出來,本身已經夠魔幻的了;若主角是飽受「通俄門」之苦的美國前任總統川普的話,恐怕連好萊塢編劇都不敢這麼編。這類「克格勃在下一盤的大棋」的「奇思妙想」就出現在了英國《衛報》1月31日的一篇報導中。
  • 世界四大情報組織之一,克格勃簡史
    從1954年到1991年蘇聯解體,克格勃一直負責蘇聯內外部安全的主要機構,它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揭開歷史的面紗,看一看「克格勃」的來龍去脈。
  • 克格勃:蘇聯帝國的最後遺產
    勃列日涅夫之後是克格勃頭子安德羅波夫,停滯中醞釀改革,這是歷史的必然,安德羅波夫本是改革的最初倡導者,最後卻因其早逝而讓改革中道崩殂,一直以來,這位克格勃主席是盛行於俄羅斯的一種陰謀論的主角,該論稱,作為權力精英中一支強大力量,克格勃一直覬覦國家權力,自安德羅波夫開始,特工們便開始了僭越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