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峻改編】潮州弦詩樂《吹簫引鳳》重六調、領奏:鄭燦傑、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2021-02-16 真音樂

精彩導讀:

董峻   (1931--2000)  汕頭市人。潮樂演奏家,二級演奏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汕頭市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潮州音樂研究會秘書長。曾任汕頭市潮州音樂曲藝團藝術室主任汕頭地區戲曲學校音樂教師。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民間音樂比賽金質獎章獲得者之一。幼年生活在潮州音樂環境之中,在其叔父指導下學習潮樂,其性聰明穎悟,不久即能掌握多種樂器,參與潮樂合奏。1952年參加汕頭潮樂改進會,得潮樂名師林玉波先生指導,潮樂技藝日臻深湛。1957年作為潮州音樂代表之一隨中國青年藝術團赴蘇聯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在排練潮州音樂節目期間與廣東嗩吶演奏家張天平先生交流切磋潮州音樂演奏韻味和風格,使演奏保持潮州音樂特色。在潮州大鑼鼓《拋網捕魚》中主奏揚琴和打擊樂,柔美的潮樂和壯美的鑼鼓把世界藝術家聽呆了。參加器樂比賽的中國民族音樂家彭修文先生傳來了消息,潮州音樂組獲一等金質獎章。這是開天闢地第一回,潮汕音樂界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那段時間潮州音樂迴蕩在莫斯科的上空,給世界藝術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董先生心情十分激動,他決心把潮州音樂作為終生的努力方向,回國後調入汕頭市潮州音樂曲藝團,從事編導和領奏。自此與潮州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更深地體會到潮州音樂的豐富內涵,他認為在潮州音樂中,既有陽春白雪,亦有下裡巴人,可謂雅俗共賞;樂章就是詩篇,音符就是文字,樂句就是語言;對潮州音樂的繼承和發展,就是要在聲情二字上下功夫。經他搜集、改編、整理並演奏的近百首傳統潮州樂曲,無不是從樂曲主旋律入手,揣摸原作意境,進行再創造,在調式、板式、句式上下功夫,打破舊式演奏習慣,運用多變手法,使樂曲更加完美、更具感染力,其代表曲目《獅子戲球》、《紅梅報春》、《思凡》、《夜來香》、《半空彩鳳》、《盼春》、《盼歸》、《春月明》等,在潮汕地區和海內外廣泛流行,對潮州音樂的普及和提高作出積極貢獻。董峻先生的二弦演奏藝術師承於林玉波先生,又廣泛吸收潮汕各演奏名家的特點,融會貫通,自成一格。其特點是發音清麗,行弦優美,演奏細膩,一派儒家風韻。講究弓指法,主張重按輕拉,意在指尖,指尖、指螺按弦兼而用之,上把重按,下把輕觸,催弓下沉,使高、中、低音平衡,發出清純、明亮帶磁性而柔潤的高音質感美,在演奏中還強調「弦有弦句」、「琴有琴句」,二弦在每首樂曲的演奏中有帶有讓,有引有發,充分發揮領奏的作用。1983年隨汕頭潮州音樂演奏團赴香港交流演出,主奏《紅梅報春》、《思凡》獲得好評;1985年到泰國交流演奏,廣泛接觸泰國各界樂友,切磋技藝,其演奏《過江龍》、《思凡》等樂曲,剛健中含婀娜,凝練中蘊流暢,得心應手,藝臻完美。1994年到新加坡與潮樂聯誼社、陶融儒樂社、南華儒劇社等潮樂名家演奏合樂,並座談闡述對潮州音樂的見解,深受歡迎。1996年以潮樂演奏家身份參加第三屆香港神州藝術節,領銜演奏拿手名曲《獅子戲球》、《紅梅報春》,備受讚賞。1996年隨汕頭旅遊藝術團到澳門演出,任領奏;1997年又隨團到香港參加慶回歸演出,任副團長和領奏。自七十年代以後多次參加演奏錄音,灌制唱片、卡式盒帶、錄像帶、影碟出版發行。主要有1977年中國唱片社出版潮州音樂唱片、主奏《獅子戲球》;1986年中唱廣州公司出版卡式帶《潮樂弦詩十大套》,主奏《鳳求凰》、《黃鸝詞》;1988年廣東音像出版社出版卡式帶《夜來香》董峻二弦演奏專輯;1993年中唱廣州公司出版卡式帶《中國音樂大全·潮州音樂》第五輯《紅梅頭》;1995年中唱廣州公司出版錄像帶《潮州音樂名人名曲》,參加編輯並主奏《紅梅報春》;另外還參加潮樂名師楊廣泉先生錄製《雁南飛》曲目等;其演奏的弦詩《春月明》、《過江龍》等也為香港錄音公司錄製出版發行。1996年和1997年先後與汕頭旅遊藝術團謝惠鵬先生等錄製潮州音樂《潮音情》兩輯,贈送參加第八屆和第九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代表。董先生還被聘為多家樂社、業餘劇團的顧問、藝術指導。其譜寫的潮曲作品主要有《姑嫂鳥》(執筆)、《紅燈記》,交響樂《沙家浜》、《江姐》(選場)、小潮劇《召之即來》、《姑嫂比劍》、《花槍緣》(合作)、《妙嫦追舟》(合作)《王金龍與玉堂春》、《血濺美人圖》(合作)等,為潮州音樂的繼承、傳播、發展和創新做了大量工作。他將多年演奏定譜的十首潮州弦詩,匯集為《董峻演奏樂曲選》刊印成冊,作為潮樂交流曲譜資料出版,受到潮樂界歡迎。

精彩導讀: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汕頭潮樂團)簡介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原汕頭市潮州音樂曲藝團)是廣東省粵東地區唯一國辦潮州音樂演奏團體,成立於1958年。於2004年7月更名為汕頭潮樂團(汕頭市曲藝團)。建團5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搜集、研究、整理、 創作、上演具有潮汕特色的文藝節目,包括潮州音樂、潮汕曲藝等,足跡遍及潮汕地區城鎮鄉村和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地,多次出訪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和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藝術作品已由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太平洋影音公司、東南亞唱片公司等部門製成音像帶和影碟,發行全世界。是潮汕地區較受歡迎的藝術表演團體。

相關焦點

  • 【最新】雙吹嗩吶《雙飛燕》領奏:蔡銳輝、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汕頭潮樂團)簡介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原汕頭市潮州音樂曲藝團)是廣東省粵東地區唯一國辦潮州音樂演奏團體潮州小鑼鼓《賣雜貨》司鼓:蔡建臣、領奏:郭粦書、蔡銳輝【典雅】廟堂音樂《大彌陀贊》嗩吶:蔡銳輝、演奏: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清明】廟堂音樂《佛在靈山接掛金索》嗩吶:蔡銳輝、演奏: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最新專輯】嗩吶曲《賣雜貨》領奏:蔡銳輝、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真音樂文化傳媒祝願您「新年快樂
  • 【最新專輯】潮州大鑼鼓《雙咬鵝》司鼓:黃玉鵬、演奏: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汕頭潮樂團副團長,汕頭市藝術專業中級技術資格評審委員,市級潮州音樂傳承人。少年時師承潮州大鑼鼓著名演奏家黃義孝先生(國家級潮州音樂傳承人)學習演奏傳統大鑼鼓《秦瓊倒銅旗》《六國封相》《追舟》等近十首傳統經典曲目。1977年考進廣東省汕頭地區戲曲學校音樂班,專修潮劇司鼓專業,得到丁增欽老師等潮樂名師的悉心教導。
  • 【最新專輯】潮州弦詩樂《滿庭花》重六、領奏:黃壯龍、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1975年考進汕頭戲曲學校,師從楊廣泉、胡昭,專攻領奏(二弦、嗩吶)專業。197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1980年任汕頭市潮州音樂曲藝團領奏,1982年調進廣東潮劇院一團擔任領奏,演奏技巧嫻熟、音色優美,深得海內外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多次隨團出訪泰國、新加坡、法國、越南、柬埔寨、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 【最新】潮州漢調音樂《百家春》笛子領奏:黃乙丹、陳奕夫、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多年來培養了一大批潮樂笛子演奏專業人才,學生分布於廣東潮劇院一團、二團及汕頭市潮劇團等專業藝術團體。先後參與過大小上百部潮劇教學及演出劇目、潮樂演奏專輯、潮劇名家名段唱腔專輯的演奏錄製工作。多次出訪美國、法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及傳播潮州音樂。
  • 【排練現場】《留衣情》(G調活五)作曲、領奏:鄭相明、演奏: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其主要作品(包括整理、改編)有:潮州大鑼鼓《龍崗頌》獲國際音樂花會銀獎;《校園春色》獲廣東省中小學生文藝展演一等獎和星河獎二等獎;潮陽笛套音樂《雁兒落》、《燈樓》獲國際音樂花會特別金獎,《紅棉吐豔》、《蓮花峰贊》獲廣東省首屆民企文藝匯演金獎之首(即最高分數);潮州嗩吶曲《金雞報喜》和潮州佛樂潮管獨奏曲《留衣情》分別獲得汕頭市露露杯潮州音樂創作大賽優秀獎;弦詩樂《半空彩鳳》獲廣東省老年人文藝調演銀獎
  •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每周一曲《柳青娘》由潮樂名家王安明領奏
    點擊上方藍色字樣或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屬於你的潮樂視聽頻道    汕頭市潮樂傳承保護中心
  • 弦詩樂《月兒高》、《月明思親》領奏:黃壯茂、潮州音樂介紹(三)
    "潮州大鑼鼓"是以大鼓為中心,多種打擊樂相配合,以嗩吶為領奏並配以管弦樂的大型合奏式音樂品種。它粗獷雄壯、氣勢磅礴,音樂格調綺麗清朗,司鼓藝術別具一格,能表現重                                弦詩樂《月兒高》             演奏:汕頭市達濠區濠江潮樂社一隊                  領奏:吳順意為豐富演奏曲目,各鑼鼓館爭相聘請正字戲班的樂師傳授音樂,於是吸收了戲曲樂隊中使用的一些樂器,增添了小嗩吶、蘇鑼、深波和一些常用弦樂器等,逐漸形成了現在這樣
  • 【珍藏版】潮州弦詩樂《梅花樁》重三六、領奏:王安明先生
    先後師承林美周、馬玉高等潮劇名師,以潮劇二弦、嗩吶演奏見長。1943年以後,在潮音老一天香班、老源正興班、老正順香班任頭手。建國後曾在正順潮劇團任副團長。1958年屬汕頭市潮劇團。1978年調汕頭戲曲學校,任音樂教師。  王安明有豐富的潮劇音樂舞臺經驗,熟諳潮劇音樂傳統程式、文武場規律及潮劇行當聲腔。建國後積極參加戲曲改革和潮劇樂隊改革。
  • 屠金梅 | 20世紀潮州二弦傳承譜系研究
    1960年,「潮州音樂曲藝團」為了培養接班人,開辦了潮州音樂演奏少年班,招收了24名學員進行培訓,林玉波被聘請去教二弦。「1960年,汕頭民間音樂曲藝團聘請張漢齋、林玉波、何天佑、李良沐為教師,招收24名少年學員進行潮州音樂專業培訓。」⑰林玉波在汕頭市「潮州音樂曲藝團」任職期間,學生有董峻、蔡文亮和李植豹等。林玉波最有影響力的學生是董峻,他深得林玉波的真傳,長期擔任領奏,參加過許多重要國內外演出。
  • 潮州市原創潮州音樂作品展播(01)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
    1959年2月進潮州實驗歌舞團任樂隊副隊長;1973年到汕頭地區文工團任樂手、作曲、指揮;後回潮州市工人文化宮任文體組組長;1988年調潮州市民間音樂團,後轉入潮州市群眾藝術館工作至退休。連年來,致力整理、傳承並由潮州市文廣旅體局、市文化館錄製出版潮州大鑼鼓傳統十八大套曲目有《十仙慶壽》、《關公過三關》、《六國封相》、《拋魚》、《告官》、《洪邁追舟》、《薛剛祭墳》、《嶽飛會戰牛頭山》、《擲釵》、《復中興》、《十八寡婦徵西番》等;現被美國加州同鄉會聘為潮樂教練;多年來致力培養青少年潮樂演奏人員及輔導鄉鎮民間潮樂愛好者,深受好評。
  • 【中元節】潮州弦詩樂《七月半》重六、領奏:鄭聲立
    潮樂名樂師。廣東潮劇院二級演奏員。1963年畢業於汕頭戲曲學校潮劇音樂班,師承名師楊廣泉、胡昭等。1965年分配廣東潮劇院,擔任頭手,由他擔任領奏的劇目有《江姐》等逾百個,其中《袁崇煥》《趙氏孤兒》《告親夫》《嫦娥奔月》《龍女情》《審皇后》《換偶記》《大腳夫人》等劇目由中央電視臺攝製成潮劇錄像帶發行海內外。鄭聲立的二弦、嗩吶演奏技巧嫻熟,基本功紮實,有較高的表現力。
  • 潮州大鑼鼓《社慶》作曲:陳佐輝、司鼓:閻學敏、演奏:廣東民族樂團
    在七十年代,他隨中國中央樂團赴日本,在東京日本廣播協會音樂廳演奏《舟山鑼鼓》,又隨中國藝術團訪美,在林肯中心演出這首樂曲,均受到熱烈歡迎。在八十年代,閻氏又鑽研西安鼓樂和潮州鑼鼓,並於1989年演出《鼓藝》音樂會系列,擔任獨奏,是為香港中樂團第一個敲擊樂專場音樂會。
  • 【搶先版】潮州細樂《昭君怨》古箏:林玲教授、琵琶:陳瑞凱、低音椰胡:林益樹、小三弦:趙來洲
    潮州細樂《昭君怨》重六調古箏:林玲教授琵琶:陳瑞凱低音椰胡:林益樹小三弦:趙來洲溫馨提示:手機錄製於2019年12月8日,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星海音樂學院、汕頭市文聯主辦,汕頭市音樂家協會承辦,汕頭潮樂團、汕頭市愛樂民樂團協辦的「中國潮箏——第二屆全國傳統古箏學術交流會」的第三場演出「古箏名家交流音樂會」在林百欣會展中心舉辦。
  • 潮樂泰鬥王安明誕辰百年系列活動在廣州成功舉辦
    他改編並首演的潮樂《獅子戲球》、《浪淘沙》、《平沙落雁》和《梅花樁》等至今廣為流傳,已成經典。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部分:潮州音樂民間樂社展演、廣東民族樂團專場音樂會、學術研討會。由廣東省文聯、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主辦,汕頭市藝術研究室(汕頭市潮州音樂研究室)等單位協辦。
  • 2019中國潮箏--潮州細樂《昭君怨》古箏:林玲教授、琵琶:陳瑞凱、低音椰胡:林益樹、小三弦:趙來洲
    潮州細樂《昭君怨》重六調古箏:林玲教授琵琶:陳瑞凱低音椰胡:林益樹小三弦:趙來洲溫馨提示:手機錄製於2019年12月8日,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星海音樂學院、汕頭市文聯主辦,汕頭市音樂家協會承辦,汕頭潮樂團、汕頭市愛樂民樂團協辦的「中國潮箏——第二屆全國傳統古箏學術交流會」的第三場演出「古箏名家交流音樂會」在林百欣會展中心舉辦。
  • 潮州大鑼鼓《雙咬鵝》司鼓:吳順喜、嗩吶領奏:吳順意、黃燦松、演奏:汕頭市濠江潮樂團
    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吳氏兄弟,自幼就受到潮樂的薰陶並對學習潮樂有濃厚的興趣。哥哥吳順意,14歲時師從鄭捷先生學習潮陽笛套古樂、笛套大鑼鼓、潮州弦詩樂,較好地掌握了橫笛、揚琴的演奏技藝和有關音樂理論知識,後又師從陳維明學習瑣吶,二弦演奏更得著名樂師蔡秋標真傳;弟弟吳順喜受哥哥的影響,對音樂有較強的領悟力,9歲時師從鄭捷學習吹大笛兼司鼓,14歲緣遇潮州大鑼鼓演奏家林運喜,正式拜師學藝,全面系統學習潮州大鑼鼓演奏藝術。兄弟二人深情地回憶起年少時的情景。
  • 中國潮箏:對當今潮州風格箏曲創作的思考——兼談潮州箏曲分類及部分箏曲釋要(作者:韓建勇)
    潮州箏曲基本都是在這些民間樂種的基礎上脫胎換骨、脫穎而出。依據樂曲來源,潮州箏曲可以劃分如下幾類:1、由「弦詩」獨立出來的箏曲。流行於我國廣東潮汕地區的民間絲竹樂——「弦詩樂」,即以絲弦彈撥樂器演奏古樂詩譜。
  • 潮州音樂《浪淘沙》二弦領奏:郭粦書.附加:郭粦書二弦藝術鑑賞
    >       搜遍全國的戲箱琴囊,潮州二弦可謂最神奇,它是潮州音樂與戲曲的領奏樂器。老一輩樂師有口訣曰:「定弦需倒置,順章又合理;演奏盤腿坐,腳趾託琴起;『拉弦』叫鋸弦,合情又合理;弓法用『推』『煞』,習唐大曲例:起止有規矩,嚴謹順律理。」筆者聽老藝人口述,上個世紀20年代潮樂著名演奏家漁湖陳兩福等四人,被稱為「四大天王」,以後代代相傳,大家熟悉的有王安明和楊廣泉等,他們的演奏柔媚細緻、圓潤流暢,以運弓穩健雄厚著稱。
  • 【七反調】椰胡獨奏《哭皇天》配器、電腦製作、合成、演奏:胡洪升
    胡洪升 男 1983年6月出生,汕頭市潮南區峽山人,現廣東潮劇院一團揚琴演奏員,廣東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汕頭市音樂家協會會員,佰樂藝術指導中心特約導師。1998年9月考入汕頭戲曲學校,師從潮樂名家林益樹老師專攻揚琴專業,掌握了揚琴演奏技巧和伴奏理論。師從郭粼書老師學習二弦。2003年7月畢業後調入廣東潮劇院三團工作,2007年8月調入揭陽市潮劇團工作,2011年正式傳承培訓潮樂新苗至今,2018年4月調入廣東潮劇院一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