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
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
而抑鬱症只是精神障礙的其中一種
在我國
成人精神心理障礙患病率高達16.57%
但治療有效率卻偏低
近日,廣東省首個精準心理診療門診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以下簡稱「珠江醫院」)開診。廣衛君了解到,該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小遠教授團隊構建了精準心理診療的全新診療模式,為長期藥物、心理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多學科評估、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全療程的追蹤管理。
多學科聯合評估診斷
定製個體化治療方案
張小遠教授告訴廣衛君,當前的心理健康服務往往只有精神症狀診斷,缺乏心理診斷,而心理治療方法的選擇又缺乏科學指導。這是導致治療有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此,精準心理診療門診的首診團隊由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與神經病學三個學科專家聯合組成,全面評估患者身心狀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神經病學專家排除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精神醫學專家判斷目前精神狀況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使用藥物治療;臨床心理學專家對患者進行多維心理評估,作出心理診斷並評估心理治療的適宜性。」張小遠教授介紹。
▲張小遠教授
50多歲的老王便是聯合診療的受益者。大半年來他因反覆頭痛,輾轉多家醫院求醫吃藥,但始終沒找到原因,問題也沒能解決。經過團隊聯合評估診斷,排除了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並發現真正的「癥結」是多年前已經遺忘的心理創傷,經一個療程的心理治療後,老王最近已經沒有犯頭痛了。
精準心理治療
為患者匹配最合適的治療師
大規模的調查發現,有5%~15%的來訪者在接受心理治療後會出現不良反應,而來訪者與治療師之間的不匹配是重要原因。
張小遠教授介紹,當治療師所選擇的理論流派、方法技術以及治療師的個性特徵與患者不匹配時,患者將存在消極情緒和行為增加、人際關係緊張、軀體不適甚至症狀加重等風險。
鄭女士就是其中一個案例。多年來,因為心理困擾,她幾乎沒有一份工作能堅持3個月。為此,她向一位人本主義流派的心理諮詢師求助,但諮詢師給予她更多的是無條件積極的關注與情感上的支持,始終無法解決問題。
▲圖文無關,來源見水印
在珠江醫院精準心理診療門診,團隊評估後發現鄭女士更適合新行為治療而非人本主義流派療法。經過合適的治療後,鄭女士的心理困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張小遠教授介紹,珠江醫院精準心理診療門診使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精準心理治療評估工具對患者進行評估,為患者匹配不同流派及不同治療風格的心理治療師,繼而選擇更合適患者的治療方法與技術。
藥物-心理聯合治療
全療程追蹤管理
馮女士是精準心理診療門診試運行期間的另一名患者。十多年來,她幾乎每晚都只能藉助安眠藥入睡,到今年,即使增加藥物劑量也很難睡著。
經神經、精神、心理等方面的系統檢查,團隊發現心理行為因素是馮女士失眠的主要原因,同時她心理治療的適宜性很高,適合藥物-心理聯合治療。
按照醫生的指導方法,馮女士在就診當晚就睡了個好覺,睡眠質量也有明顯進步。後期隨訪,馮女士已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藥,並且目前睡眠狀況一直保持良好。
「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的時間節點。」張小遠教授表示,通過藥物治療快速控制症狀,幫助心理治療順利展開;通過心理治療方法提高患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增進藥物治療的效果,並適時「掩護」藥物治療「撤離」。
此外,對於長期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不良反應明顯的患者,該門診還將通過藥物基因檢測,了解患者與藥物不良反應之間的關係,個性化解決藥物治療方案的選擇、安全性預警等重要問題。
「整個診療過程,我們都會追蹤管理,動態評估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和治療師。」張小遠教授表示。
記者|蘇海寧
編輯|尹蓁責編|張秀麗
通訊員 |伍曉丹 韓羽柔
【來源:廣東衛生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