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寫手收入已兩極分化,憑點擊難生存

2021-02-28 中國寫手之家

  今年,《鬼吹燈》《花千骨》《華胥引》《何以笙簫默》《琅琊榜》等作品帶熱了網絡小說改編。眼下,高人氣網絡小說不僅影視改編版權高達數百萬,有的遊戲改編版權甚至高達千萬。不少網絡作家因此成為「富翁」,不僅頻頻亮相富豪榜,有的還成功轉型,在業內拿下影視、遊戲億元級的項目大單。
  在某機構公布的網絡作家榜上,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僅2014年版權收入就達到5000萬元,相比同一機構公布的非網絡作家榜,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莫言2013年和2014年兩年的版稅之和為3000萬元。
  從「千字幾分錢」到現在的年入千萬,網絡寫手收入超越傳統作家甚至是當紅明星。那麼,飛速晉升的文學新貴都在忙什麼,網絡寫手真的集體日子很滋潤?資本除了讓網絡文學富裕起來,是否也在影響網絡文學的創作初衷?

  僅憑藉點擊率,敲鍵盤碼字不可能成為富豪
  只要在網絡中輸入「網絡作家」,首先跳出的必有「網絡作家財富榜」。在這些榜單中,最熱網絡作家的收入甚至已經超過了一線明星。一份榜單顯示去年排行第一的唐家三少僅一年的版稅就達到5000萬,超過了演員周迅的4800萬。有媒體統計,連續三年蟬聯收入冠軍的唐家三少,資產早已過億。
  憑藉居高不下的人氣基礎,網絡小說已經成為娛樂大資本的必爭之地。被業界視為網絡小說人氣「扛鼎之作」的《鬼吹燈》與《盜墓筆記》都於今年被影視化。前者將故事系列拆分銷售給兩家影視公司,銀幕上將出現兩部投資過億的改編電影;後者版權被某視頻網站購得,以每集超過500萬的製作成本,登頂網絡自製劇之最。雖然影視公司與作者對版權費都閉口不談,但根據「版權購買成本約佔製作費成本5%」的行規來算,兩部網絡小說的影視版權費基本都在百萬級別。
  「2012年手機遊戲與電影市場大爆發,得粉絲者得市場,內容年輕化而且具有知名度的網絡小說,成了撬動產業的利器。」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告訴記者,網絡小說版權真正受到重視是近3年的事。「10年前,網絡小說版權費用只有十幾萬,《誅仙》等粉絲量幾乎可以與『盜墓系列』媲美的頂級網絡小說,版權也只賣到五六十萬。那時出售遊戲、影視版權,被網絡小說作家視作一種提升知名度的廣告行為。而如今,版權收入已經翻了10倍,網絡小說影視版權收入已經進入百萬級,而遊戲版權已經高達千萬。」
  網絡小說動輒百萬的版權收入,徹底打破了人們對網絡小說「不賺錢」「血汗工廠」的成見。然而這個令人欣喜的數字真的已經改變網絡小說作家的整體收入水平了嗎?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個論斷並不成立。
  以國內賣出版權最多的某大型網絡文學網站為例。目前該網絡平臺共有註冊寫手約400萬人,其中與網絡平臺正式籤約,也就是可以通過閱讀量得到稿酬的只有幾萬人,約佔寫手總數的1%,其餘寫手的小說都是免費被讀者閱讀,不帶來任何收入。每年,這些籤約作者的小說中,大約又會有100部左右「現象級」高人氣作品冒尖,它們成為遊戲、影視等娛樂資本爭相收割的對象。如此算來,在網絡寫手中,真正享受到IP福利的「幸運兒」還不到萬分之一。
  那麼餘下的99.99%的寫作者的收入狀況又是怎樣的呢?其中約有1%的作者在粉絲數達到網站要求後,會被聘為籤約作者。他們的文字在上架後一般以0.05元/千字計算,再乘以點擊量。一位網絡小說平臺資深編輯透露,籤約作者的收入一般分為三檔,較低檔的點擊率維持在千位數,每月可獲得2000-3000元收入;中檔月入幾萬;最高檔的點擊為億級,年入達到百萬。而版權身價百萬的網絡小說基本都出自這批年收入就已經能到達百萬的作家之手。
  在這位編輯看來,網絡小說寫手收入「兩極化」被點擊至上的粗暴商業邏輯,變得越發明顯。而每年進入網絡作家富豪榜的作者,他們的影視、遊戲、出版物的版權收入都超過了一般作家賴以為生的點擊量收入。如果得不到娛樂資本的垂青,僅憑藉點擊率基本沒有登上富豪排行榜的可能。
  粉絲要哄,資本要討好,日更6000字才能「保溫」
  90後網絡文學作家亂,在2014年網絡文學作家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8位,在這一年他的首部網絡小說《英雄聯盟》被影視公司相中,可觀的版權收入讓從事網絡文學寫作僅1年的他,成了網文界的「新貴」,這也堅定了亂做專業寫手的決心。而亂在今年5月剛剛開啟的新作品《全職法師》,也已經被動漫公司買下改編版權。「睡到中午起床,寫作時間為下午兩點到晚上6點,每天更新6000字。」雖然已經躋身「大神級」寫手行列,但他的作息卻是不少網絡文學作家的寫照。某文學網站編輯透露,大多數網絡小說寫手每天都持續寫作5至6個小時。
  作品才進行了幾個月,就已經賣出了改編版權,購買方會不會要求作者將內容與構架向利於改編的方向推進?對於記者的疑惑,亂的態度很堅定——「完全不會」。他的底氣來自過億的點擊量以及巨大的粉絲基礎,在他看來目前超級IP仍然處於「賣方市場」。
  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對於網絡文學整體而言,資本掀起的「定向創作」風潮卻在滋長。一份網絡文學報告顯示,現在影視遊戲產業資本最關注的是「玄幻題材」,因為這一類型架空的世界觀與「修煉闖關」的設定,最易於改編成影視劇或遊戲。一些動漫遊戲公司已經開始「預約」熱門寫手的作品,有的甚至在作品前期構思階段就開始介入。為了迎合資本,不少網絡小說寫手在類型上主動向改編靠攏,甚至形成套路。粗糙的角色性格設定、簡單的情感走向以及強烈的遊戲感,成為不少網文的通病。
  「資本在為網絡文學作家帶來利益與名氣的同時,也為業界灌入了前所未有的浮躁。但網絡文學的生命力就在於其區別於傳統文學的評判標準以及多元化的樣態。」亂說,自己的第一部網文作品寫的是「電子競技」,這個全憑興趣與擅長選擇的題材,屬於當時最冷門的題材。
  在網絡小說作家葉非夜看來,IP熱對網絡小說作家圈生態與環境的衝擊並沒有外界想像得那麼劇烈。「資本有盲目性,但目前看來其最終成就的都是遵循網絡文學內容創作規律,而且能夠耐下心來創作的寫手」。葉非夜從事網絡文學創作已經有9年時間,作品不下20部。從穿越起家,現在專攻都市言情題材的她,今年有一部小說被影視公司以百萬價格買下改編權。
  「要積累粉絲,網文作家需要不斷地更新有看點的內容以及與粉絲互動。網絡小說實在太多了,網絡時代粉絲的流失度很高,導致作品淘汰率也很高。」葉非夜說,「如果一部作品火了,就間斷創作或者不再與讀者進行內容互動,作者與作品很快就會失去人氣優勢。」而一部作品丟失粉絲的半衰期,往往只有幾個星期。
  改編影視劇,去掉的有口水,也有互動性的圈子文化基因
  不少人將影視化視為網絡小說從「地下」破土而出,實現主流化的一個華麗轉身。但在不少網絡小說作家看來,這條通往主流的進階之路並不好走。不少作品在迎合影視趣味的過程中,對內容進行了大幅度改編,最終成了毫無特色的言情偶像劇,更有甚者只是借了原作的名頭與核心情節,其他內容一律另起爐灶。「影視開發只是讓網絡小說成了一個創意與粉絲基數的採購庫,大多數時候,衝著快錢而來的影視公司並沒有耐心展現小說的魅力。」並非所有網絡小說作家都對資本的進入持樂觀態度,一位網絡小說作家直言,轉碼中遺落的才是網絡文學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編劇與作者之間的「話語權」角力在改編作品中越來越突出。7年前,周浩輝開始在網絡上更新探案懸疑小說《死亡通知單》,去年這部小說改編的網絡劇,一舉拿下全網第一的點擊量。然而,網絡劇與原著的差異卻十分明顯。男主角的性格從原來的嚴肅學者,變成了一個愛耍寶的搞笑人物,到了第二季,劇情已基本完全脫離原著。「網絡劇確實需要通過更加年輕化的人物性格去吸引觀眾,從影視角度來看,這是一部好作品,但離原著實在太遠。」有邏輯的改編還是得到了原作者的理解。但並非所有作品都像《死亡通知單》那麼幸運,為了博取觀眾的眼球,不少作品被強行灌入了「狗血」情節。一位網絡小說作家透露,自己的某部純愛作品,被編劇加了不少「扇耳光」情節,甚至將女主角的閨蜜改成了情敵。近期,《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發出申明,否認自己參與原著改編電影《九層妖塔》的編劇。這起事件被圈內解讀成,為迎合銀幕喜好,原著遭遇「奇幻+打怪」式粉碎化改編後,作者的一次公開抗議。
  網絡小說作家不滿影視化的改編,而在專業編劇界,對網絡文學說「不」的聲音也開始湧現。「有很多網絡小說內容我覺得是很腐朽的。它沒有作為一個影視作品精湛的高工藝和文學工藝。很多熱門的大IP還是需要一些成熟的編劇進行轉化,他們在這個IP下貢獻了自己幾乎95%的原創。」電視劇《家常菜》的編劇王力扶表示不會去嘗試改編網絡小說作品,她認為文字與影視內容間本就存在極大差異,這一點在以「口水化」「閱讀爽感」著稱的網絡文學中顯得格外明顯。
  事實上,《鬼吹燈》《盜墓筆記》《花千骨》《何以笙簫默》……這些今年亮相螢屏銀幕的網絡小說基本都出現在2006年間,也就是網絡文學確立「將點擊率作為貨幣」的盈利模式,並且迎來大繁榮的階段。這樣的盈利模式賦予這批網絡小說空前的粉絲基礎,同時也讓它們具備了先天的商品屬性。為了適應網絡劇的快速消費,不少網絡文學大神曾經將網文成功的秘訣之一定義為「保持膚淺」。
  在業內人士看來,網絡文學的文學性與作者構思讓位於粉絲的閱讀快感,圈來了粉絲,但是卻離優秀的改編文本越來越遠。

歡迎加入蕭盛讀者QQ群,我們一起交流,群內讀者有可能獲得蕭盛籤名的書。本群只允許蕭盛的讀者加入,無關人員請繞道,QQ群號:36289166 蕭盛歡迎你的到來

相關焦點

  • 網絡寫手生存現狀:3%月薪超萬元 九成人沒錢拿
    以上遊網絡寫手而言,遊戲版權的價格都是10萬~20萬這個區間,基本上都是賣斷。比起遊戲,很多網絡作家更喜歡出售漫畫、動畫和動漫周邊產品的版權,因為有持續性收入。」不過在夕月看來,目前收入最高的還是影視劇,「如果你自己不擔任編劇的話,只是版權就可以賣到10 萬~50萬,而且大部分公司會收購你一系列作品,很多人輕輕鬆鬆就收入幾百萬。
  • 《琅琊榜》、《花千骨》、《他來了,請閉眼》……辣麼多網絡小說都改編成影視劇了,網絡寫手的收入到底咋樣?
    網絡寫手們如何從籍籍無名一躍成為高收入群體,並成為熱門職業的呢?到底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年收入過千萬的網絡作家呢?記者近日採訪了知名網絡作家圓不破、顧西爵,新人網絡寫手夕月、小G以及已經退出網絡寫手界的紫風等多位網絡寫手,揭開他們的收入之謎。
  • Q2韓國手遊市場收入超11.9億美元,國產手遊表現兩極分化
    本期韓國本土產品整體表現良好,因此擠壓了Q2韓國手遊收入榜TOP20的中國產品生存空間,且國產手遊在韓國的兩極分化趨勢較明顯,值得注意。 總收入超11.9億美元,策略類收入1.66億美元,同比增長超70% 儘管Q1的疫情宅家「紅利」期已過,但2020年Q2韓國Google Play和App Store手遊總收入超過11.9億美元,環比仍增長近1億美元,同比增長23.8%
  • 《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票房卻將超越《瘋狂動物城》國內動畫電影...
    《姜子牙》首日票房如烈火燎原般地豪取了3.3億,打破了由《哪吒之魔童降世》所保持的首日最高票房紀錄,氣勢正盛的《姜子牙》卻隨著上映後口碑的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難成下一部《哪吒》 眾人所期待的下一個50億票房動畫電影奇蹟終究沒能再現,拋開新冠疫情等場外影響因素,《姜子牙》作為更偏成人向的動畫電影風格,導致在對標《哪吒》時變得相形見絀。
  • 原神評價兩極分化 零氪平民在遊戲中能生存下去嗎
    原神自公測以來,呈現出了眾多玩家評價兩極分化的情況,那麼在原神中,零氪平民在遊戲中能生存下去嗎?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 網絡寫手|每天要寫三千字 月入保底七百元
    最近網絡女作家藤萍以一年2500萬元的版稅引發話題,在網文江湖中廝殺的寫手圈也再度引發關注。昨日是世界讀書日,記者走近幾位廈門本土網絡寫手,請他們現身說法,或許他們的生存狀態和您想像的大不相同。怎麼寫?
  • 近智者睿,近愚者蠢,智慧也會有兩極分化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生存環境也會通過傳遞性而慢慢地把一個人磁化,這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人要適應環境。無論是近朱者赤,還是近墨者黑,這都是環境通過傳遞性把一個人慢慢的給磁化了。那麼,一個人的智慧也會不會被他所生存的環境給磁化呢?
  • 鄉村振興——鄉村發展如何面對思想兩極分化現象
    我們說到鄉村振興,說到鄉村發展,肯定少不了的話題就是人員思想改變,前面我們說過很多這方面的話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思想兩極分化帶來的影響,我們怎樣來面對思想兩極分化現象。何為思想兩極分化,其實主要說的就是老年人和年輕人思想觀念不一樣,大家思路不一樣,想法不一樣,老年人珍惜土地,年輕人可能不在乎,畢竟老年人就是靠著土地生活習慣了,感覺離開土地我們就沒有辦法繼續生活,年輕人有多種技能,況且很多在城市發展,就是在農村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做什麼事情可能都會遇到阻力,老年人反對的年輕人願意,年輕人反對的可能老年人願意。
  • 從「後浪」兩極分化的評價,看當代被割裂的年輕人
    從這些看法和見解中,我們發現呈兩極分化的態勢,從這些評論中也可以看到現在年輕人的兩極分化。一、自視甚高的小資精英階層小資精英階層對後浪這個視頻給予的評價普遍比較積極和正面。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網絡上充斥著如此之多的槓精?他們多是為了反對一個階層而去反對一個階層,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所以也就不需要什麼邏輯。現在的年輕人正在被割裂,被不同的家庭出生,被天差地別的收入條件,被整個社會兩極分化的態度,被有房子和沒有房子,被有錢結婚和沒錢結婚所割裂!在這裡有自上而下的鄙視,也有自下而上的仇恨,但是這些根源是什麼呢?又應該如何去解決?
  • 《姜子牙》上映2天,票房高達6億,為何口碑兩極分化?
    最近期待已久的「封神宇宙」系列之一《姜子牙》上映了,截止目前它已經收穫了6億多的票房,領跑國慶檔,然而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在一些口碑榜上評分給這部影片打低分,多是這樣的原因,立意很深刻,但難看懂。國漫《姜子牙》沒有上映之前,口碑明顯在9分以上,然而獲得了6億的票房之後,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 英雄兩極分化嚴重,有英雄團戰無敵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王者榮耀之中的英雄亦是如此,強勢英雄的熱度越來越高,冷門英雄卻變得無人問津,可謂兩極分化嚴重。正如王者榮耀背景故事一樣,英雄自然也有強弱之分,在當前版本英雄之間等級區分相當明顯。好比如今射手T0級別射手和位於尾部的射手嗎,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 52%的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 版權收入兩極分化
    根據《報告》,2020年,超過70%的音樂人將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賺取收入。 但是僅僅靠付費用戶是很難養活一大批音樂人的,音樂人的收入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根據《報告》,52%的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24%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佔總收入的不到5%,7%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佔總收入的6%-20%,只有7%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佔100%。
  • 《金剛川》口碑為何兩極分化
    剛看完了電影金剛川,對電影的預期和情緒出發點會決定一個人對《金剛川》的評價,一半是「趕工才拍成這樣」另一半是「趕工都拍成這樣」,如果口碑不兩極分化倒是奇怪了。這部片最大的問題是離《八佰》太近了,同一個導演,同為戰爭題材,一個守倉庫一個守橋,都呈現極端環境下小人物的人性光輝,然而《八佰》處處用心,《金剛川》則讓人覺得是電影工匠管虎交出的行活:一切都對,就是不好。
  • 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是國漫的一次勇敢嘗試
    首日票房破3億,首周票房破9億,《姜子牙》連續刷新了《哪吒》創造的國產動畫電影日、周票房記錄,如今已邁入國漫票房三甲行列。然,《姜子牙》的關鍵詞除了「破紀錄」還有一個「口碑兩極分化」,喜歡的觀眾點讚它的高維度
  • 現在的小透明網絡寫手也能月賺兩萬五了???
    想到影視業背後巨大的利潤,豆子也常常想了解這些網文寫手的收入究竟是怎樣?靠碼字寫小說真的能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嘛?今天豆子就以晉江的寫手為主,跟大家嘮嘮寫手收入那些事兒吧。如今看來,網絡寫手的收入構成大概是這樣的:版稅+IP賣出分成收入+網絡訂閱收入版稅上,似乎還是男頻作者優勢更大,畢竟網絡作家富豪榜上皆有名。
  • 海外口碑兩極分化,電影《花木蘭》能否在中國市場迎來開門紅
    隨著時間的臨近,《花木蘭》的關注度逐日遞增,但因海外市場的口碑反饋出現兩極分化,再加上此前部分國內觀眾對該片妝容、道具等方面提出質疑,也讓該片能否在中國市場迎來開門紅畫下一個問號。自本月初正式定檔後,《花木蘭》的熱度便持續上漲。據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時,《花木蘭》的想看人數已達到19.6萬人,並位居一周內想看榜的首位。
  • 人物|常書欣:網絡寫手老常的「大神」之路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小縣城的人們,誰也沒想到,身邊這個高中「混」進了監獄,大學沒讀完便被開除,在周邊人眼裡四十啷噹整日無所事事、宅在家裡的男人,在網絡文學江湖,已摸爬滾打8年,年收入居然超過了7位數。喜歡看網絡小說的他想著,自己是否可以嘗試一下這個行當?彼時,距離網絡文學代表作《第一次親密接觸》發表已十年,網絡作家風起雲湧,網絡作品蔚為壯觀。網絡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讀者。
  • 狐妖小紅娘:前有真人化,後有大電影,口碑兩極分化!
    可是最終狐妖也沒躲過真人化和大電影的道路,關於真人化和大電影,狐妖粉絲的口碑呈現兩極分化,次元壁真的不容易突破! 動漫作品真人化一直不被動漫粉絲看好,狐妖也不列外,狐妖真人化無論是劇情還是選角都很難讓人滿意,二次元角色的神採三次元真的很難演繹
  • 上線3年,玩法硬核,這款Steam沙盒遊戲評論卻兩極分化
    其實關注《黑暗與光明》的玩家都知道,這款遊戲在Steam主頁的評論兩極分化嚴重,那麼遊戲到底好不好玩呢? 《黑暗與光明》有著相對而言硬核的玩法,可以說在這個魔法世界當中生存下去的難度偏高。
  • 古裝武俠劇《有翡》熱播,口碑兩極分化
    古裝武俠劇《有翡》於12月16日在騰訊視頻開播,該劇根據暢銷網絡小說《有匪》改編,加之流量演員趙麗穎和王一博出演男女一號,因此,《有翡》拍攝之初便備受關注。不過,播出之後,該劇口碑兩極分化,有粉絲叫好,也有觀眾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