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期待已久的「封神宇宙」系列之一《姜子牙》上映了,截止目前它已經收穫了6億多的票房,領跑國慶檔,然而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
我最新開始關注這部影片的時候是去年和朋友去電影院觀看《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影片留下的彩蛋,因為看了哪吒挺熱血的,所以對影片《姜子牙》留有太高的期待,相信不少觀眾和我一樣的想法。
去年哪吒創造了50億的票房神話,因此《姜子牙》在沒有播出之前就已經做了好一波廣告,讓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不少觀眾是懷著對哪吒的期待值去看《姜子牙》,哪裡想到用哪吒作為宣傳的《姜子牙》竟然兩者之間的聯繫不大,這裡不做具體劇透了。
哪吒之所以創造了這麼高的票房,得益於口碑,雖然是重新構建的故事,至少讓觀眾產生了共鳴,因而觀眾樂意為它買票,而《姜子牙》卻不是所有群體適合去看,講真的小孩子真的有點不太適合。
不過,國慶檔自然是全家出動去看電影,這部宣傳了這麼久的電影是很多的人首選,而這些觀眾是從去年哪吒獲悉它的存在,一旦沒有讓這些觀眾得到應有的觀影體驗,很容易崩掉口碑。
要說《姜子牙》不好,那也不是,這部影片的整體畫面3D還是滿分的,關鍵在敘事上面有點鬆散,經常沒有看懂人物的動機,然而又轉到一個畫面,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惑。
在一些口碑榜上評分給這部影片打低分,多是這樣的原因,立意很深刻,但難看懂。
一部影片畫面極致華麗,然而講的故事讓人難以理解,這是很危險的。好的影片層次遞進,每一個伏筆轉折都讓人充滿驚喜,而《姜子牙》屬於想講好的故事,但由於敘事方面可能過於深奧,一般人都不太能理解,加上人物的行為動機缺少解釋,導致多數人看完都是一臉問號。
美國大片雖然總是被說英雄情節,但是讓人看得很爽快,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看懂了故事的核心內容。要是一部美國大片,特效很好,加上人物的英雄大義,即使你能一眼都能知道結局,也不會給太差的評分。
國漫《姜子牙》沒有上映之前,口碑明顯在9分以上,然而獲得了6億的票房之後,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要說它不是一部好影片,倒也不見得,只是全家出動國慶去看的電影,竟然沒有帶來一點爽感,自然對它不滿了。
認真仔細看這部《姜子牙》會覺得它是一部好動漫,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這部分觀眾看懂了故事的內容。但是去看電影的觀眾多數都是看表面,一個多小時的電影,讓我想半天都沒想明白電影在講什麼,那打低分自然也是不稀奇的。
口碑兩極分化的原因,一部分是觀眾期待值太高,歸根究底就是想看去年哪吒那種輕快易懂的影片,而《姜子牙》屬於進化版本的動漫,看這部電影還真得帶腦子,不然就是看了一場寂寞。
簡而言之,好的影片有好的故事更應該注重一下講故事的方式,不然別人花錢買票都看不懂電影的故事,主創人的心血某些意義上不就白費了。
一部影片口碑兩極分化到底好不好呢,留給時間去驗證吧,有些影片值得細細品味,估計《姜子牙》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影片,口碑後期大概會有回升。
那麼,你看了這部《姜子牙》後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