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的魅力就在於,即便是專業的影評人也永遠無法預料,觀眾到底喜歡看什麼樣的電影,以及什麼類型的電影能夠大爆。
如果資本方知道哪一類電影能夠大爆,都去按比例批量複製,全都成票房神話,就不存在虧本的爛片了,這不符合市場規律。
今年的國慶檔,同樣難以預測。讓人沒有料到的是,國漫《姜子牙》上映首日的票房達到了3.6億,這是什麼概念?創造內地影史票房紀錄的《戰狼2》,首日票房僅1.02億,總票房拿下50億的《哪吒》,首日票房也才1.44億。
如果按照首日票房的表現來看,《姜子牙》完全可以比肩《戰狼2》《哪吒》,最終票房不說50億了,拿下30億應該沒有大問題。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姜子牙》僅僅在上映首日拿下3.6億票房之後,單日票房連續6天下跌,這對於一部想要比肩《哪吒》的國漫之作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可以看到,《姜子牙》從10月3天開始,上映第三天的單日票房已經下降到2億出頭,一直到10月7日,《姜子牙》的單日票房已經不足1億,由此可見,《姜子牙》票房持久力並不強勁。
國慶檔實時票房顯示,《姜子牙》總票房已經在上映第七天突破13億大關,乍一看,這樣的成績值得人們欣喜,國漫作品日益崛起,但是如果要是追根尋底的話,《姜子牙》的13億票房只不過是虛假繁榮、徒有虛表罷了,這樣的成績,一點也不值得吹噓。
《姜子牙》是半年前春節檔的擱置產物,一直延遲到現在上映,為的就是保證拿到一個不錯的票房成績,國慶檔期迎來觀影熱潮,《姜子牙》佔儘先機。
雖說《姜子牙》導演極力否認該片蹭《哪吒》熱度,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不少觀眾是衝著《哪吒》才去觀看《姜子牙》的,畢竟兩位角色都是古代神話《封神榜》裡的重要人物,而且有一定的關聯。
另外,《哪吒》在去年拿下了50億票房,讓觀眾們重新審視國漫電影,也為接下來的國漫電影打下良好的口碑基礎,毋庸置疑,《姜子牙》確實沾了《哪吒》的光。
俗話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觀眾對《姜子牙》期望很大,製片方也對這部影片信心滿滿,而且《姜子牙》首映日的票房表現也給人一種要爆的假象,結果隨著假期快要結束,《姜子牙》原形畢露,難以實現大的票房增長。
一部電影是否賣座,最大的因素取決於影片質量,宣傳噱頭那些都是次要的,只要質量過硬,符合大眾審美,就算剛開始票房低一點也沒關係,就跟去年的《哪吒》一樣,剛開始票房並不高,但是後勁兒十足。
《姜子牙》這部電影立意比較奇特,編劇想要描述更宏大的世界觀,以及更深層次的事情,可是結果導致這部電影已經不再像是一部動畫片,根本不適合小孩子觀看,因為他們壓根看不懂,這是一部成人向特別明顯、披著動畫外衣的人生哲理電影。
總體來說,《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嚴重,喜歡黑暗深沉風格的觀眾,覺得它很不錯,但是批評聲音也不小,《姜子牙》定位不準確,導致它票房增長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