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了半年多的國漫電影《姜子牙》,終於在國慶期間如約和大家見面,還記得半年前的那個春節,7部大片定檔大年初一,結果只有《囧媽》網播了,其他電影都選擇延期。如今十一來臨,《奪冠》、《急先鋒》、《姜子牙》3部曾經定檔在春節的電影,也總算上映了。
有《哪吒》的口碑在前,《姜子牙》作為同題材國漫電影,自然更受觀眾青睞,觀眾們在選擇觀看電影的時候,選擇《姜子牙》的機率更大。
截至發稿,《姜子牙》上映兩天,票房突破5億,單日票房輕鬆破億,票房佔比幾乎達到了一半,比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還要高。
按照這個勢頭來看,《姜子牙》在十一假期內就可以突破10億票房,至於最終能夠達到多少億,目前還不好說,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姜子牙》超越《哪吒》難度很大。
《姜子牙》製作精良,宣傳也很到位,所以才會在國慶首日出現如此強大的票房爆發力,不過從口碑方面來看,隨著時間推移,《姜子牙》很難再像《哪吒》那樣,獲得更足的票房持久力。
要想成為《戰狼2》、《哪吒》、《流浪地球》那種級別的電影,口碑必須足夠好才行,只有口碑好,觀眾們口碑相傳,才會有更多的觀眾湧入電影院,顯然,《姜子牙》達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可以預估,《姜子牙》的票房在國慶假期過後,增速就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此外,從影片自身質量來看,《姜子牙》也有不少槽點,直接導致它不可能成為《哪吒》第二!
兩個小時的電影,如果滿滿都是高能,想必觀眾們連喝水的時間都不想騰出來,但是《姜子牙》沒有達到,前邊的劇情花了太多時間做鋪墊,到進入正題,已經是電影後半程了。
劇情比較稀碎,東一棒槌西一榔頭,沒有《哪吒》那種環環相扣,上文接下文的感覺。
很多觀眾看完《姜子牙》之後都表示,不知道電影要表達姜子牙的哪方面性格特點,他做事的動機是什麼?
觀眾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理解,是因為姜子牙的人物塑造過於單薄,《哪吒》裡的哪吒很簡單,大人小孩都看得懂,那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精神,看完之後讓人印象深刻,就連其他配角也都刻畫鮮明,申公豹是千年老二,太乙真人好吃懶做但心懷仁慈,敖丙是全龍族的希望,等等。
然而姜子牙並沒有給觀眾一個很明朗的人物設定,如果非要強行界定,從大範圍來講,他也許就代表著「真」與「善」吧。但是這樣的立意,也未免過於單薄,難以讓觀眾口碑相傳,產生共鳴。
另外,電影結局的處理方式,《姜子牙》和《哪吒》也有不小的差距,姜子牙師父元始天尊被師祖懲罰了,合著到頭來,元始天尊各種搞事情,師祖就在一旁看戲?
最後,不管怎麼吐槽,還是要支持一下國漫作品,也期待「封神宇宙」下一部作品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