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續作」,製作團隊龐大,昨天上映,票房勢如破竹,並以3.64億元勝出第二名近一億,收官國慶檔第一日。
大多數人以為這部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其實不然,從上午到下午再到晚上,昨天在票房榜上始終領跑的是《姜子牙》。作為《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後光線彩條屋影業「中國神話系列」第二部作品,它不僅輕鬆刷新了由《哪吒》保持的1.44億中國影史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更超過了《哪吒》於2019年8月4日創下的3.42億中國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
如此受追捧,《姜子牙》到底憑什麼?
圖說:截至目前,《姜子牙》票房已破5億 網截圖
圖說:《姜子牙》劇照 網絡圖
《哪吒》有餘威 國漫正崛起
其實,《姜子牙》去年夏天在《哪吒》的片尾彩蛋預告裡亮相之後,就一直備受關注,甚至可以說,在《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口碑國產動畫電影不斷演進的這些年裡,越來越多的觀眾對國產動畫漲了信心,有了期待。
圖說:《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電影的崛起讓觀眾對國漫有了期待 官方圖
9月30日,影片特別發布製作全陣容海報。名單上有上千名中國動畫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入行時間。其中,22人擁有20年以上國產動畫製作經驗,最長入行長達28年,而入行5年以下的人員佔近70%。可見,隨著國產動畫這幾年逐步向好,新鮮血液逐漸融入。不少網友被這份長長的名單感動,「國漫有你們真好」。這份名單中,不少人參與過《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等優秀國產動畫創作。導演李煒表示,這是多代動畫人的碰撞,大家共同努力、相互汲取,「希望在自己沒有老去的時候儘量集合所有的力量,讓中國動畫更健康地發展」。
圖說:《姜子牙》全陣容海報 官方圖
中國元素多 特效沒話說
作為彩條屋中國神話系列第二部,電影《姜子牙》與《哪吒》一樣,也大膽給出了對於傳統文化中經典人物的當代解讀。故事發生在封神大戰之後,「眾神之長」姜子牙更像是一個面臨「中年危機」的大叔,陷入迷茫與思考。雖然對此也有不少觀眾表示不適,但影片中大量經過考究設計的中國元素的呈現保住了很大一部分觀眾的好感。例如,借鑑蘇州園林的北海酒館、對應現代北京的北海場景等,甚至文字、符號、美術、臺詞都有具體的文學出處。神話元素不限於《封神演義》,也從《山海經》中汲取靈感。出土文物、道教手勢大全、道教符咒大全、甲骨文、篆書等大量資料都成了這部影片參照物。
要讓觀眾看到、看清這些細節,是因為過去4年《姜子牙》團隊近乎以「幀」為單位精益求精嚴苛製作。
圖說:精美的畫面背後,是團隊精益求精的製作 網絡圖
據報導,為了將更多細節在大銀幕更極致地呈現,製作團隊在70cm的超大畫布上作畫,工作量翻了4倍;單場景圖層高達600多個,「崩壞」過配置最高的電腦。片中「小九」的形象設計經歷255次迭代修改;三維動畫部分第一個鏡頭,前後耗時3個月反覆修改,不僅巨斧上的積雪全部通過手繪製作完成,連巨斧上的紋樣、風化痕跡、地面積雪等都細緻設計。
圖說:小九的形象歷經多次修改成型 網絡圖
觀眾有門檻 口碑兩極化
雖然首戰大捷,今天的預售也遙遙領先於第二名,但《姜子牙》要再創《哪吒》的票房神話(50.36億元)並不容易。一則,片方主動建議「8歲以上觀眾觀看」,足見觀影有門檻。低齡觀眾不僅希望看到更萌趣的動畫形象,相比熱血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要幼兒園孩子理解「不救一人,如何救蒼生」這樣的價值觀也有點吃力;二來,即便是平均年齡遠遠超過8歲的豆瓣網友也不夠喜歡這個悲壯的以一己之力與公權力對壘的故事,且不說遠低於前作《哪吒》8.5分,7.5分開分後還迅速下滑到了 7.1分,口碑已呈兩極分化。
圖說:《姜子牙》的豆瓣評分已下滑至7.1 網絡截圖
出於對國漫神話宇宙的呵護和期待,大家委婉地說「怎麼也沒有想到彩蛋會比正片好看」。彩蛋的確好看又好笑,因為它是「哪吒」一家友情助陣的。(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