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在深圳成功舉行,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多個作品獲得殊榮。
中國首部歷史體驗式紀錄片《十三行》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最佳創新作品」。
《十三行》以廣東十三行歷史為藍本,追尋「一口通商」時期廣州十三行的對外貿易足跡,深度探尋十三行對今天的中西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所起的重要歷史意義和影響。在十八、十九世紀,這一百來年的時間裡,有累計不過百名被朝廷任命的民間商人,他們經營著十三家上下的貿易商行,在廣州這唯一的口岸,從事西洋貿易。最終讓全世界超過20%的財富圍繞著這個口岸流轉,這就是「十三行」。這其中的參與者,有大清朝的皇帝、官員、商人,乃至大量老百姓,還有英國人、美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等等。
《十三行》的形象代言吉祥物「貓十三」將帶領大家一起述說十三行的故事,談論與「錢」有關的故事。該片採取了「真人體驗式」方法,參考兩百年前歷史記載的實景,摒棄傳統歷史題材紀錄片的再現方式,邀請當今有較高知名度的年輕人(如蔡徐坤等)進行實景體驗,開啟全新的歷史體驗式紀錄片模式。全片共7集,每集50分鐘,以4K超高清標準製作,歷經3年籌備,近1年拍攝,涵蓋三大洲的9個國家及地區、30餘座城市、80餘個中外人物故事,是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唯一官方紀錄片。
微紀錄欄目《一派微視頻》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十優欄目」,該欄目連續兩年獲得此項行業認可與殊榮。
2020年,《一派微視頻》繼續秉承小人物、大事件、正能量的記錄風格,以小人物的大情懷,傳播社會正能量。2020年共生產原創作品100集,其中,「一派戰疫系列」獲「2020·見證偉大的抗疫精神——中國同心戰疫紀實影像主題活動好作品」,被收藏於國家圖書館;並獲「2020年第十六屆中美電視節金天使獎」。該系列從城市到個人、從居家戰疫到復產復工、從客觀疫情知識到人文關懷、從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到社區工作人員、從大家到小家、從國內戰疫形勢到國際戰疫熱點……全方位多維度記錄戰疫、參與戰疫,為年度重大事件留下重要的歷史影像。
「一帶一路」題材紀錄片《搭上中歐班列的快車》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長片好作品」。
《搭上中歐班列的快車》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東莞市委宣傳部、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大型紀錄片,總時長50分鐘,分上下兩集。於2017年4月開始拍攝,在將近2年的時間裡,攝製組重走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城市,足跡遍布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白俄羅斯,德國等多個國家,主要展示跨國貿易帶給新絲綢之路上國家和企業的發展機遇,講述跨國企業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思路的改變和未來的展望,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和企業故事,以小見大,講述貿易的不斷演進對人們生活的改變,探討貿易全球化的進程中,國際合作需要解決的各方面問題,以及展望來來世界,人們需要的貿易模式的共性,為以後的創新提供思路。
南派紀錄片創作基地,將繼續以「記錄廣東、傳播中國」為使命,用樸實與溫暖的影像,譜寫紀錄的新篇章。
統籌:雷鋒學
策劃:林慶堅監理:曾偉文
撰稿:潘晨虹、秦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