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事關生死,這一次「出爾反爾」值得原諒?

2020-12-27 電動車在線online

年關將至,理想汽車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除了11月份繼續飄紅的銷量以外,還有關於未來3年左右的產品規劃。

12月初,據內部相關人士透露,理想汽車的純電車項目已經進入內部啟動流程,新車計劃於2022年亮相,2023年上市,搭載理想汽車的超級快充和高電壓等核心技術是其重要的產品特點。

不過理想汽車官方很快對此予以「部分」否認,並稱:現在並沒有確定正式的推出時間,一切消息請以理想官方公告為準。

我們對上述信息可以理解為,關於純電車項目,理想汽車肯定要涉足,只是時間暫不便通曉。

不管理想汽車在言語上如何「藝術化」,但身體卻很「誠實」。

12月4日,理想汽車宣布了一份融資公告,按照計劃,融資額度將超過18億美元。其中有30%用於下一代電動車技術地研發,還有20%用於下一個BEV(純電)平臺和未來車型地研發。

目前,理想汽車暫列新勢力頭部陣營,本就為新能源造車而來,啟動BEV項目自然無可厚非。

所以,理想汽車的問題不在於BEV項目本身。

我們把時間僅僅撥回到1個月前的11月中旬。

在理想汽車2020年Q3的財報會議上,李想公開表示,在400KW快充技術成熟前,理想汽車不會推出純電車型,增程式技術在SUV、MPV上的應用具有5—10年的優勢。

同時,結合之前的信息,理想汽車計劃中的全尺寸增程式SUV將於2022年推出。

僅僅一個月時間,「貴」為80後創業明星的李想就「出爾反爾」,硬是把理想汽車的產品規劃來個「乾坤大挪移」。

我們深信,一個超18億美元的融資計劃,在12月初曝出,就絕對不會是12月才開始著手的事。在之前,理想汽車內部一定經過較長時間的考量與運作。而這個時間往前估算一個月,並不過分。

所以,大概率下,李想振振有詞的在Q3財報會上,關於未來5—10年堅守增程式汽車的優勢,是一句「客套」之詞。

為什麼理想汽車要遮掩?為什麼李想會出現前言後行,反差極大?

接下來的行文,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無限接近真相的答案。

理想汽車為什麼要遮掩BEV項目?

眾所周知,李想是國內新勢力造車較早涉及純電車的「玩家」。

是的,這裡需要捎帶腳地提一下李想曾經的SEV項目。

2015年,李想成立車和家,並開始孵化SEV低速電動車項目。到2017年8月,SEV低速電動車已經開始試生產,甚至在同年12月,車和家率先啟動在巴黎和舊金山的共享出行業務。

然而,迄今國內低速電動車相關政策法規都沒有落地實施,以分時租賃計劃為助推器的SEV項目失去了「核心動力」,2018年3月,車和家宣布與滴滴組建合資公司,在共享出行、自動駕駛的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展開合作。

彼時,兩家公司共同投資4億元,創立了「桔電出行」,滴滴佔股51%,理想汽車佔股49%。

「桔電出行」的成立,標誌著李想SEV項目徹底停擺。既然,SEV就是一個「另闢蹊徑」的產物,也就不妨礙李想再來一次不走尋常路。審時度勢之後,理想汽車將原SEV生產線迅速調整,並滿足量產增程式SUV的基本條件。

因為「桔電出行」的關係,2018年,在滴滴和31家車企、動力電池供應商達成的「洪流聯盟」中,理想汽車佔得先機。

這個先機自然是相當「實惠」。理想汽車的「大單」來了,其需要為滴滴出行供應定製版車型。遵照計劃,雙方合作開發一款純電MPV,採用理想ONE完全相同的底盤,內部代號D01進入大眾視野。

但李想過於理想。

理想汽車並不具備純電車的研發與規模化的製造能力。「洪流聯盟」的第一個10萬輛大單就這樣眼睜睜地從理想汽車的指縫中溜走,就這樣順理成章地來到了不爭不搶的比亞迪手中。

而當時雙方都躊躇滿志的「桔電出行」,當下也處於半停滯狀態,今年4月傳出消息,桔電將與理想汽車進行切割,並引入新的股東,寧德時代正在接洽之中。

不難讀出,上文分明就是理想汽車之於純電車製造的一部「辛酸史」,儘管不長,但打擊夠強。兩次失敗,一次基於政策,一次基於技術。

所以,不想面對第三次失敗的李想,能先不碰純電車,就儘量不碰。更遑論,增程式技術路線的選擇,起碼目前看來是正確的。李想說得沒錯,10年以內,都還有市場優勢。

但是,如果存在一股力量必須要理想汽車去選擇純電車時,李想失去了在成都用戶日上,用「大爆粗口」的方式,捍衛增程式技術路線正確性時的「豪情萬丈」,頗有幾分膽怯的李想選擇了「低調」。

這或許就是理想汽車為什麼遮掩BEV項目的原因。

所以,促成理想汽車僅僅1個月時間之後的劇情反轉,只能有一個答案:

理想汽車不得不選擇BEV項目,逃不開、躲不掉。

據中汽協統計,2020年前10個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81.8萬輛,其中純電乘用車銷量為65萬輛,佔比近80%。

這就是現實,儘管理想ONE這輛增程式SUV銷量尚可,但其實留給TA輾轉騰挪的空間並不大。因此,才有了李想時常念叨的話,我們是跟燃油車搶市場,不和純電車發生直接競爭。

李想這句話倒是頗有遠見。

2020年10月28日,2.0版新能源技術路線圖發布,搭載增程式技術的汽車歸屬於節能車範疇,可謂「千年的媳婦熬成了婆」,一旦增程式技術路線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市場就不再寂寞。

鑑於增程式技術的成熟度高、不存在技術壁壘一說,門檻較低、零部件成本較低,各大車企量產增程式汽車的消息不絕於耳。

搭載增程式技術的東風嵐圖將於12月18日深圳開啟首秀;本田也有計劃將其非常成熟的帶有增程式技術血統的「i-MMDPLUD-in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引入中國市場;吉利、長城紛紛表示有量產增程式汽車的計劃;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已經上市,這套系統只需要極低的成本,即可改裝為增程式混合動力。

理想ONE幾乎獨家經營的好時光即將作古,上述車企,哪一家的產品都夠理想ONE喝一壺的。所以,在鞏固現有產品線,緊推第二款增程式汽車的同時,理想汽車不能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未雨綢繆之際,研發純電平臺及相關車型迫在眉睫。看似波瀾不驚的當下,實則已經為理想ONE種下一個「生死劫」。

理想汽車要完成自救,必須實現「兩條腿走路」的技術路線。這是當初貪圖「便利」,單選增程式技術路線種下的惡果。事實上,特斯拉、蔚來、小鵬都不會面臨這道坎。

當然,我們也不要忽略另一個問題。

假如李想的理想真的實現了呢?

回到前文,李想說,「在400KW快充技術成熟前,理想汽車不會推出純電車型」。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把本文所有的論點全部推翻,那就是李想可以判定,理想汽車在2023年純電車上市之前,400KW快充技術已經成熟,理想汽車搭載超級快充和高電壓等核心技術的願望真的實現了,理想汽車充電無焦慮的純電車順利完成量產。結果是我們「鼠目寸光」了一回。

這種可能性當然存在,但機率極小。成本和安全是最大的攔路虎。

其一,400KW快充技術並不稀罕,早在2018年保時捷已經採用450KW超級快充,充電5分鐘,續航200KM。除了充電系統成本暴增以外,保時捷還使用一套特殊的冷卻系統來保證安全,保時捷用超百萬的價格支撐這套技術。試問,理想汽車的品牌有幾成信心支撐百萬級售價的產品?所以,特斯拉也都老老實實用250KW超級快充技術;

其二,2.0版新能源技術路線圖已經規劃至2035年。15年的時間裡,國家政策的指導方針是以純電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以混合動力技術為主的節能車並行的方案,共同推進產品市場的改革。如果超350KW以上的大功率充電可以保證普及,又何必多出來一個混合動力方案作為過渡呢?當然,當前主推的換電技術,也完全可以叫停了。

所以,真心不希望李想第三次起意造純電車,循環掉入第一次SEV項目失敗的「套路」中。「賭」未來風險很高,能夠贏一次「增程式」足夠了。

不管怎樣,理想汽車箭在弦上。鑑於這一次項目運作,關乎於理想汽車未來,我們姑且對其「出爾反爾」的行為抱有一些耐心吧。

相關焦點

  • 成語解碼: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最早見於《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對曰:「兇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 理想汽車不理想,李想的夢醒了嗎?
    11月1日,理想汽車召開秋季溝通會,宣布對存在隱患的理想ONE進行「硬體優化升級」,同時理想汽車CEO李想首度公開承認理想ONE底盤懸掛下擺臂存在設計缺陷。但讓很多媒體和車主感到難以接受的是,理想汽車此次並沒有用召回的方式,反而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硬體升級」的概念來解決此事。「這幾乎是我聽過最讓人生氣的一場新聞發布會,我甚至都被氣樂了。」
  • 愛玩文字遊戲,CEO粗暴懟人,這樣的理想汽車還值得信任嗎?
    理想ONE 又雙叒叕「火了」,只不過這次不是因為產品有多麼的突出,而是在抖音上有一位傳統媒體的電臺主持人,在闡述了幾條不推薦理想汽車的理由後,遭到一位千萬粉絲大V的「建議」:用一用理想ONE再去評價。這件事孰是孰非,我們姑且不論,我們今天就只聊一聊理想汽車這個品牌。
  • 理想汽車,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其實這也就意味著,理想汽車並不承認理想ONE的下擺臂和前懸架存在質量和材料方面的問題,只是簡單的設計缺陷。怎麼樣?此處是不是想"呵呵"?更有意思的是,理想汽車曾經在"關於廈門事故不實報導的聲明"中稱:理想ONE的懸架系統是非常安全和可靠的。與此同時,理想汽車也表示,將為2020年6月1日及以前生產的理想ONE免費升級脫出力更高的前懸架擺臂球銷。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車在這裡玩起了"文字遊戲"。
  • 如果李想不克制,理想汽車將會是什麼樣?
    「三年只做理想 ONE 一款車」這是李想謹慎克制下的一種「戰略集中」的創業策略。  都說汽車創業沒有試錯機會,所以造車新勢力在成立初期都或多或少或不可避免的「大手筆」布局。但李想卻用一種更「高效健康」的方式實現了造車創業的第一階段。  「採用高效研發方式聚焦一款車型,打造為同價位銷量冠軍,這是我們在成立公司之初就決定的。」
  • 理想製造sev,電動汽車?這不就是理想的全封閉四輪摩託車嗎?
    理想是中國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重要力量之一,公司的掌舵人是前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經歷了幾次成功的創業。最終借著國內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東風,創立自己最終汽車製造的終極夢想車和家,理想製造。
  • 理想汽車上市在即,明勢資本黃明明:相信李想,實現理想
    以下為黃明明公開信全文:再過幾個小時,理想汽車就要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作為理想汽車唯一的天使輪機構投資人,我謹代表明勢資本熱烈祝賀李想和理想團隊,恭喜你們在2020年這個極為特殊的時期依然創造了一個歷史性時刻。
  • 這才是股市「永動機策略」?肯德基、美團、理想汽車竟成最牛「組合」
    摘要 【這才是股市「永動機策略」?肯德基、美團、理想汽車竟成最牛「組合」】近期,百勝中國與美團的三季報業績大幅提升,都與「炒股」密切相關。
  • ​這才是股市"永動機策略"?肯德基、美團、理想汽車竟成最牛...
    該段子稱,由於肯德基母公司三季度業績靚麗主要因為「炒股」,持有美團;而美團業績大增也與持股理想汽車有關。理想汽車近期股價表現一路高歌,其背後邏輯是銷量上升。由於上述3家公司層層持股,有網友玩笑稱,如果肯德基母公司與美團購買理想生產的汽車,那麼淨利潤和市值可以再上一層樓,形成「閉環」。
  • 王嶽倫這是第幾次了?值得原諒嗎!
    而王嶽倫本人一直到8月16日凌晨2點多才發文回應,承認自己行為不檢點,表示自己這事給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感到深深自責和反省,希望能得到家人的原諒,表示自己以後會戒酒。雖然「疑似出軌」被好友否認了,但作為人夫的王嶽倫自己在行為方面的不檢點也是確有其事,而鬧出這麼大的新聞。
  • 王嶽倫這是第幾次了?值得原諒嗎
    而王嶽倫本人一直到8月16日凌晨2點多才發文回應,承認自己行為不檢點,表示自己這事給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感到深深自責和反省,希望能得到家人的原諒,表示自己以後會戒酒。04小扒這樣看拋開深夜發帖這個令人深思的時間點不說,王嶽倫這條微博滿滿都是「低聲下氣」的認錯態度,包括王嶽倫在文中的「希望能得到家人的原諒」這句話,也說明了王嶽倫一家因此事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李湘,絕對此事被嚴重影響氣到不想原諒王嶽倫,甚至於這一次還很有可能到了威脅婚姻的地步。
  • 「後來者」理想汽車與它的三萬輛交付記錄
    由此,國內選擇「增程式」的車企陣營也已不是理想汽車一家獨佔,而是有更多的車企也開始選擇這一技術,其中就包括吉利汽車和東風汽車。前者將在今年推出一款實用增程式的A級電動車,後者旗下嵐圖汽車首款車型將使用該技術。此外,北汽也在青島投建增程式發動機項目。 這也意味著,增程式已通過了市場和行業的驗證。
  • 理想汽車CTO王凱:今年是智能汽車元年 未來將形成一極多強格局
    王凱在與騰訊新聞《一線》等對話時表示,過去幾年消費者對於智能汽車的認知,以及資本市場對於這一領域的認知都在明顯加強。尤其是2020年,疫情讓功能汽車向智能汽車轉型這件事加速了,特斯拉和國內頭部車企的股價都在漲,從中可以看出資本在形成共識,加上消費者的認知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可以將2020年稱為「智能汽車元年」。
  • 「綠色汽車」質量「寒冬」,理想汽車遭遇「冰桶效應」
    近日,理想汽車被迫致歉 ,召回10469輛理想ONE。召回「質量門事件」,給車主們在寒冬來了個透心涼。「升級」改為「召回」,理想汽車「名利兩空」事件發酵之初,理想汽車「喪事喜辦」,而後又被迫選擇召回。從最初的激烈討論和爭議來看,消費者和媒體難以接受,因此引發了激烈的質疑,這讓其品牌受損。最終,理想汽車官方不得不再次公告,把「升級」改為「召回」。作為赴美上市公司,聲譽對於理想汽車股價和銷量影響深遠。2020年11月13日,理想汽車公布了第三季度業績紀要,發言人提到召回事件中影響金額約為1000萬元,對急於實現盈利的年輕新能源車企,不能說是不痛不癢。
  • 新咖|更自由的智能電動車,理想汽車的「理想」還遙遠嗎?
    理想汽車與蔚來、小鵬、威馬並列為中國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隨著在美國敲鐘上市,理想汽車成為第二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智能電動汽車企業。越來越多人認同智能汽車是未來的趨勢,並且開始願意嘗試智能汽車。這大概是包括李想在內的造車新勢力創業者們砥礪前行最大的推動力吧。
  • 揭開「皇帝的新衣」,理想汽車到底值多少錢?
    拋開對「理想汽車為何在此時上市」、「D輪融資後馬上提交IPO是否為做高估值」、「李想與王興到底是兄弟情還是套現夢」的討論,本文更想對理想汽車本身的商業邏輯和「護城河」進行剖析,畢竟這才是一家企業是否真的存在投資價值的關鍵所在。更重要的是,理想汽車要搞研發、擴產能、開零售……IPO計劃募資的一億美金夠花麼?
  • 新能源汽車準入門檻再放寬;理想汽車納斯達克掛牌上市;CES首次改為...
    新的準入規定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刪除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的過渡期臨時條款。這是CES舉辦53年以來首次以線上形式舉辦。
  • 理想汽車登陸納斯達克,投資人任泉的Star VC一路與未來科技同行
    這讓我們覺得,這個人非常踏實」,「其次,李想有汽車之家的成功經驗,也是網際網路行業裡最懂車的一個人。他的產品理解能力很強,也對用戶需求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很多人稱他是超級產品經理。他是真的把網際網路基因帶到了傳統造車領域中」,「另一角度來看,李想畢竟沒有實際的造車經驗,但他總能找到合適的人來彌補他的不足。從我第一次去理想汽車到今天,他們的核心團隊幾乎沒有變化,非常穩定。
  • 嵐圖FREE對比理想ONE,讓你無焦慮的電動汽車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新事物的發展通常要經歷一段曲折的過程,一百多年前內燃機汽車如此,如今電動車也是如此。過去十年,電動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讓人們領略到平順、靜謐的行駛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汽車的使用體驗。然而,純電動車如今仍存在較為普遍的續航焦慮,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 理想汽車赴美,IPO募資不理想,會否步蔚來後塵?
    與彼時的傳聞對比,理想汽車募資額度一下子縮減5倍,無怪乎有媒體將之稱之為「佔位符」,這點錢對於理想汽車來說確實並無大的裨益,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上市本身。這恐怕不見得。但理想汽車既然要赴美上市,那麼為蔚來緩頜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何況李想本人還是蔚來的早期投資人之一。不管為什麼理想汽車本次募資額不及市場此前預期,更重要的問題總歸是在於:理想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