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什麼?天天看海+吃海鮮?香港還有這樣的工作?
沒錯,本人的工作不僅每天縱享海景聽濤:
每天都可以吃到全香港最新鮮的海鮮食材:
還每天數錢數到手抽筋:
出差地點都是普吉島、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馬爾地夫這種地方!
放心,我不是海王,我的工作是——在香港賣魚!
說是賣魚,其實並不準確,因為賣的不止是魚,還包括你平時能在桌上吃到的所有海產:日本的帆立貝和蟹、南美的虎蝦、菲律賓的瀨尿蝦、蘇格蘭聖子、紐西蘭的青口、加拿大的龍蝦、澳洲的鮑魚、阿拉斯加的帝王蟹.
香港雖然是一個被大海圍繞著的城市,但本地水產並不足以支撐全港750萬常住人口和旅遊消費的需求,需要從海外大量進口。這些水產每天從全世界的各個角落被裝載、處理和包裝,通過海陸空送到香港。
身在一間從養殖到銷售的公司,我的工作從海產到達香港之前就開始了。
● ● ●
「到達香港之前」的意思,就是我要跟全世界的供應商和養殖基地談判溝通,尋找質優價廉的產品,所以出差是經常的。
而這種出差跟大家想像中那種度假式出差大不同,因為養殖場和工廠通常並不會開在城市核心地帶,需要長時間的中轉,通常在到達了國外某城市後,還要驅車或者坐船才能到達,所以不暈船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體質。
不過今年疫情開始之後,各種國際交流大幅度被削減,這樣的實地考察也基本停止了。
更多不用出差的時候,我主要base在香港兩大海鮮批發市場,一個是位於南區被譽為「香港版築地」的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一個是位於長沙灣的批發市場,兩個市場都位於碼頭,前者主要售賣鮮活水產,而後者則側重冰鮮冷凍,供應著全港的街市、酒店、餐廳和超市。
圖:長沙灣批發市場
當然,我也會有在寫字樓的工作,而且非常重要。
因為涉及到進出口業務,很多產品都需要辦理進出口手續,提單、發票、支付、財務等等環節都需要完成,而批發商和供貨商又十分複雜,對單據的要求往往不同,所以在寫字樓會花費更多時間來處理市場現場的單據。
除了有非常靈活的工作地點,這個行業還有「凌晨4點半」的工作時間。
通常是深夜十二點,當養生黨早就上床睡覺,就連廣告和公關從業者都加完班從中環打車回家的時候,香港各大市場碼頭開始忙碌了。
這一忙就會一直忙到中午,而下午則用來完成運輸工作。寫字樓的工作也是在白天處理,核對財務和庫存信息,搞搞營銷之類的,我的工作也主要集中在這段時間。
講到工作時間不可避免地會談論到OT,在香港這樣一個城市加班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家常便飯,但我的工作時間還是非常穩定,一般情況下很少加班。只有在大家閒逛出街的周末或者跟家人到酒樓聚餐的節日,我們才會加班加點工作。
你們過節,我們加班,想想真是有點慘。
另外為了宣傳,我們會參加各種展銷會,比如香港漁農處為經銷商辦的展覽,本地市民可以來參加購買促銷商品,真的超級便宜,不到200港幣就能買到飯店裡都吃不到的優質帶子或者螺頭,每次都有很多香港人來排隊。
而這種時候,工作時間就會長一點,變相OT了。
不同於香港這座城市普遍留給人們的印象——高速運轉的繁華,這個行業的保守和傳統也超出了我的想像。
有一次,我無意中發現公司竟然在用一款早就被淘汰的軟體,當時我的記憶瞬間被拉回到遙遠的上個世紀,那時我還是一個使用Windows95的騷年.
而有時候我主動提出用VBA寫出一些自動化的小工具幫忙提高工作效率的時候,我的老闆和同事都非常牴觸,鍾意以前的手動方法。
這種保守傳統,不只是出現在我的公司,整個行業都是如此。
當內地很多市場都開始實行電子化甚至擺上雲端的時候,香港還延續著手寫單據的傳統。這些手寫單據對於外行人是加密語言,充斥著大量行話和「黑話」,就像各位平時看茶餐廳員工落單或者醫生手寫的病例單一樣。
收到了這樣的單據後,錄入數據就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只可以通過人工完成,非常依賴經驗,同時存在一定的錯誤率。
即使非常繁瑣,即使容易出錯,也不願接受新技術,我的時間線像是被拉回到了幾十年前,而那時香港還處在她的輝煌時光。
另外就是支付方式,這點相信每一位港漂都感同身受,在內地習慣了電子支付帶來的便利,而我們行業乃至全香港都嚴重依賴現金。
通常來說,小額交易通過現金或者支票完成,大額需要通過銀行轉帳或者轉數快來實現,近幾年才開始的PayMe相較於這些還是方便很多,但主要還是年青一代在使用,至於港版支付寶嘛……就比例很少。
所以我才會說我數錢數到手軟。
過往,我們公司主要銷售途徑是傳統線下,但今年由於疫情,網店銷售終於也從幾年前不慍不火到現在不夠人手了。在香港某TV網店,發現食品類產品也能取得很不錯的銷售成績,於是我們也將產品線從海鮮產品推廣到肉類甚至是甜品……
那段時間還聽別人說做配送的快遞小哥月入能達到40K以上,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 ●
漂在香港的這幾年確實有很多的經歷和感受,這份工作之於我並不是一份價值最高的offer,但我仍然選擇了它,大概是一些拼勁和改變的想法,我想有更多的見識和更豐富的體驗。
不管是去年的社會事件,還是年初開始的疫情,都是對整個經濟環境、公司經營、個人發展的巨大挑戰,我也從中經歷了許多,獲得了許多。
至於未來,從宏觀上來講,國際環境和疫情對香港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雖然如今網絡銷售和超市銷售看上去是熱鬧的煙火,但失業率和街邊退租的店鋪才是香港經濟冷冰冰的子彈。當一個為了服務全球而發展的城市只能夠服務一個區域,這顆子彈飛得即使沒那麼快,也會重創這座城市。
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作為港漂,也許會離開也許會留下,但無論未來是怎樣,我也只有面對現實和把握現在,也只有現在才可以求應然之事。
最後用一句周星馳《喜劇之王》電影的對白來結尾送給大家: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後便會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