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 | 在香港電影院看三級片是怎樣一種體驗?

2021-02-14 港漂圈

第一次看三級片

喜歡看電影的港漂都知道,香港和內地的電影審核制度不同,對電影的「容忍」程度有別。

曾幾何時,色情暴力的電影只能保存在我的硬碟中,從未奢求過在電影院欣賞一組香豔鏡頭。

沒想到,這個願望在香港實現了。

 

2018年3月,來港讀書的我在經歷過半年的文化震蕩後,逐漸融入香港,吃喝玩樂的遊客式打卡早就滿足不了我了。

當時想起有位廣東朋友來香港玩的時候,剛好趕上《五十度灰》熱映,於是在影院享受了一場無刪減版的《五十度灰》,我內心的那個羨慕和好奇啊.

「在香港看三級片」的願望種子,就這樣在心底埋下。

我的願望沒有擱置多久,就在《水形物語》上映時實現了。

一直愛看電影的我,來到香港之後依然保持著每周一部新片的頻率,雖然所學的專業各類電影涉獵廣泛,甚至性別研究的課上還會聚眾觀看《感官世界》,但我在新朋友的面前依然保持著「純良」的一面。

朋友:「周六有什麼安排嗎?」

我:「在家看看電影做個飯,不準備出去玩啦。」

回復完朋友的消息,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翻出了兩天前訂好的《水形物語》電影票。

<圖源網絡,非本人的電影票>

三條槓的分級,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盜版碟小攤上壓在最底下的秘密,我就像春心萌動的小女孩,等待著第二天的初見,早早決定要穿個漂漂亮亮的黑裙子。

真是看戲5分鐘,加戲2小時。

 

萬萬沒想到,迎接我的,是更戲劇性的觀影體驗。

一刀未剪的快樂

第二天起床梳洗完畢,我揣著電影票,興奮跑到又一城,剛到影院門口,就被深藍色的海報吸引了。

正當我盯著擁抱纏綿的兩個人入神的時候,被我「放鴿子」的朋友突然出現在我面前,她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倆面面相覷。

 

原來在家看電影都是假的,來影院看三級片才是真的。

一問,朋友早就不是第一次在香港看三級片了。

遇到老手之後,看片就變得更自然。她帶我去取票,並問我有沒有帶身份證。

「記得帶身份證啊!」被之前看片子的小夥伴提醒過,所以我早就揣好了各種證件。進場前售票小哥會提前檢查,符合18歲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入場了。

 

進場之前還有工作人員在門口再次提醒影片類型,避免帶著小孩看動畫的家長誤入桃花區。

相比起我第一次進場的侷促,其他觀眾不論在取票、排隊、入座之後都十分淡定,男女老(少)各類人都有,想到自己內心的小九九,不免覺得羞愧。

生活在電影不分級的區域太久,看片的界限變得模糊,道德標準和獵奇心態反而佔了上風。

等到場燈暗下來之後,我完全沉浸在一刀未剪、大熒幕展現的快樂中,也是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分級的意義不是限制,而是保護。

 

兩小時的影片結束,我和朋友一起走出影院,再次看到海報上纏綿的兩個人時,我的心裡不再只有躁動,更多了對物種、情慾、孤獨的理解。

我有點慶幸我的眼睛沒有因為裸體而「一葉障目」,錯失了這部電影完美的情緒。

<內地院線版,女主穿上了和我當天一樣的小黑裙>

 

看三級片,究竟看什麼?

第一次看三級片的經歷就像一個祛魅的過程,讓我能用赤裸純真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稀奇古怪的事情。


之後,我又陸陸續續在香港看了幾部三級片,無論是陳果的妓女三部曲《三夫》,還是耽美神作《鳴鳥不飛》,都給我帶來不同的觀影體驗。

 

有的場子裡大腹便便的叔叔更多,有一些年輕女孩更多,因為後來去看三級片都是自己一個人,我有了更多機會隱藏在人群中,偷偷觀察和聆聽:衣服摩擦的聲音、「腐女」心領神會的笑聲、尷尬的咳嗽聲……

有幾個穿著「老人馬甲」的人看完電影走出戲院後,有點感慨地說:「香港都冇三級片戲院啦,宜家睇戲好貴。」(香港都沒有三級片電影院了,現在看電影好貴)

 

我突然意識到,那些不習慣上網和玩手機的老年人,已經被時代默認為沒有需求的人,連他們經常去的、輝煌一時的三級片戲院,都像他們一樣被清拆、被拋棄。

<全港最後一家「純三級片」電影院官湧戲院於2011年結業>

1995年出生的我,沒能經歷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唯有小時候跟著爸媽淘碟、看片、買電腦還有賣DVD。

愛看港產片的父母從小給我埋下了來香港的種子,家中的電視櫃、DVD的下方全是我的動畫片和爸爸的盜版港產片,除了《英雄本色》和《古惑仔》,還有各種今天被稱為cult片的雜七雜八的光碟。

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三級片。

我房間的門上有一塊內外都看不清的透光玻璃,爸媽早早安排我睡覺後,就會在客廳看電影。我常常透過那扇毛玻璃看外面,企圖看清電視上演什麼,看不清,但光怪陸離。

 

當然也有驚悚恐怖向的三級片,有一次我趁爸媽不在家,跟朋友偷偷翻出了《人肉叉燒包》,嚇得半年不敢吃包子。

那時候年紀太小,看三級片都得藏著掖著。


就像那個年代的香港男生,晚上逛集市時,總能在一排碟片下面搜羅到幾張讓人血脈噴張的碟,眼前一亮,卻又立刻偷偷揣進懷裡。

後來我成年了,如願以償來香港讀書,終於可以正大光明走進電影院,踏踏實實看一場三級片了。

但香港三級片卻沒落了,或者說,香港電影沒落了。

曾經在旺角租房的時候,我常常路過豪華戲院。

20多年的老戲院不論是外面的牆面還是內部墨綠色的座位,都充滿了80年代的韻味。

作為全港最多座位的影院,豪華戲院也在八九十年代三級片最鼎盛的時候設過三級片早場,一張票可以包場看一上午。

如今,這座戲院帶著最後的豪華,在2019年清拆落幕。

去年最後一次路過豪華戲院原址時,剛好看完了新上映的日本三級片。如果說第一次看三級片是獵奇的體驗,那麼之後的每一次,都會帶著輝煌逝去的一絲憂傷。

 

新的綠布揭幕,又一個新時代到來了。

/本 文 作 者/

油尖旺金毛玲

牛雜拌飯的孿生妹妹

/小 助 理 推 薦/

本文為「香港體驗官」版權所有

轉載或加入讀者群

請聯繫@小助理

相關焦點

  • 在香港電影院看三級片是怎樣一種體驗?
    原來在家看電影都是假的,來影院看三級片才是真的。一問,朋友早就不是第一次在香港看三級片了。遇到老手之後,看片就變得更自然。她帶我去取票,並問我有沒有帶身份證。「記得帶身份證啊!」被之前看片子的小夥伴提醒過,所以我早就揣好了各種證件。進場前售票小哥會提前檢查,符合18歲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入場了。
  • 一年飛三次香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既然到了香港,我還是建議大家試著去街頭巷尾找個蒼蠅館子體驗一下,一個城市真正的味道都在那裡。遊玩篇   旁友,三級片看伐上期買成人雜誌,這期推薦三級片,感覺自己要變成奇怪的博主了……三級片是香港電影分級制度的產物,在內地被單純地定義為色情影片,其實三級片還指包括暴力鏡頭、過多粗口以及其他可能造成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不良意識的題材情節的電影。所以在香港看三集片,並不用覺得羞恥,恩!
  • 在香港上班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但是筆者在香港的朋友,經常抱怨工作很辛苦,加班更是「家常便飯」,天天嚷著回內地。那麼,在香港上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在香港,港資公司為多,外資和內地公司也不少,在香港找工作,需要應聘者會說廣東話和具備良好的英語水平。對內地人而言,普通話在找工作時有時是一個優勢。  在香港工作,面臨的競爭是來自全世界的,你的自身綜合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根據香港某團體的最新調查,有8成以上的「港漂」認為在香港工作最主要靠的是個人的綜合能力。適應能力、社交能力、語言能力都屬於個人綜合能力。
  • 中國留學生在日本電影院打工是怎樣一種體驗?
    良好的客戶體驗大概是真的得你掏空心思站在別人立場考慮的。關於日本觀影群眾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美好暑假裡從早上9:00開始,電影院就已經人滿為患。和國內顯著不同的是日本電影受眾非常廣。無論哪個年齡層的人都來看,所以人多。
  • 再見,香港三級片
    經歷過錄像廳時代的70、80後一定有過這種體驗——門口立著一塊「少兒不宜」牌子,同時撩撥兩撥人。少兒躍躍欲試,成人直接進場。同理,在「三級片」剛剛確立之處,這三個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賣點。數據不會騙人:分級制度實行的當年,香港本地電影票房突破13億港幣。
  • 體驗 | 在只有一個內地人的香港公司上班是怎樣一種體驗?
    不但沒有悲傷,我反而每天快樂得像個兩百斤的孩子🤣(論好心態的重要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在只有一個內地人的香港公司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  ●政治是政治,工作是工作在同事全是香港人的公司工作,最擔心的應該就是語言問題吧。
  • 在香港蝸居是怎樣一種體驗?
    一名香港攝影師Benny Lam就在2012年時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合作,展出一系列俯瞰房間的照片,直白地揭露了香港嚴重的居住問題,頓時引起國際間對這個議題的關注。今年,Benny再次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合作,以「侷住」為主題展出一連六個系列超過50幅作品,讓香港及世界再次重視這些人和事。
  • 【香港·Amber】大年初一吃米其林二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從2008年米其林指南第一次登陸香港,Amber就一直是二星,十二年來從未有過波動。這家法國餐廳做的是創意菜,主廚Richard Ekkebus說是從「世界各地尋找靈感」,但誰都知道,法餐唯一看得上眼的就是日料,所以Amber這些年在食客心中的定位一直是日法融合菜餐廳。餐前小吃i.
  • 前沿┃用VR看AV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果讓你用第一人稱視角看毛片,不知道你會是什麼感受?妹紙版:男生版:揭秘VR成人小電影拍攝現場:用VR看色情片,究竟是種怎樣的體驗?當VR與色情相結合,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用三星的Gear VR觀看了Naughty America的樣片後,她的感覺是超近距離看A片,Naughty America的場景只有180度,如果頭過度地向左或向右轉,就只能看到一片漆黑。
  • 六一露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接到球之後開心小朋友略顯羞澀的向大家介紹自己面對初次正式相互認識需要的也是一種勇氣小朋友們你們做到了勇敢自信!看寶貝的表情看寶爸的專注表演恩!有難度!第四關 播放大電影《貓和老鼠之海盜尋寶》帶大朋友回憶童年重溫那份簡單的美好帶小朋友體驗露天電影的舒適愜意
  • 香港三級片是如何「從良」的?
    無論當年的大人還是十幾歲的叛逆少年,他們偷藏看的片,幾乎都是香港三級片。「我想看佐佐木明希來著,可那時不是沒有嘛!」,回憶青春,朋友一臉嬌羞。三級片這個稱呼,最開始只是官方電影審查的一種分級。在電影分級制度未出臺之前,香港有一大堆暴露器官的影片。那時候還不能稱之為色情片,一是沒有這個概念,二來是暴露的程度跟真正的色情片子還相差千萬裡。
  • 畢業後留在香港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真的有一種愛大於恨的感覺。採訪過身邊的香港同事,他們表示其實並不是愛上班,只是沒班上會有一種焦慮感,總覺得手停口停,不上班就會餓死,或者會有一種「不工作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了」的自我懷疑感。🤯不光是堅持上班,就連在上班過程中,小編也能感覺香港人對待工作的態度,真的是一絲不苟。覺得在香港的職場裡,單論工作的話,大家的團隊氛圍真的非常單純,就是想齊心協力把事情做好。
  • 體驗 | 在香港擁有一份天天看海+吃海鮮的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香港雖然是一個被大海圍繞著的城市,但本地水產並不足以支撐全港750萬常住人口和旅遊消費的需求,需要從海外大量進口。這些水產每天從全世界的各個角落被裝載、處理和包裝,通過海陸空送到香港。身在一間從養殖到銷售的公司,我的工作從海產到達香港之前就開始了。
  • 在嘉大,和潮汕人談戀愛是怎樣一種體驗?
    最近有小夥伴在後臺和通少說:「通少,你知道和潮汕人談戀愛是怎樣一種體驗嗎?」
  • 喜歡IU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關注△摩登音樂臺△唉喲被人喜歡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一名文科生看《信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對於熟悉諾蘭的影迷來說,知道他是一個對時間和空間極度偏執的導演,不管題材如何,故事怎樣,時間和空間永遠是諾蘭電影的主題。即使像《信條》這種成熟的好萊塢特工動作片,諾蘭也只是給了觀眾一個半小時的傳統觀影體驗,在剩下的一個小時裡,諾蘭得意洋洋地玩起了自己擅長的時光穿梭,剛陷入瞌睡又強打精神的觀眾仿佛看到諾蘭隔著銀幕嘲笑自己,「你們怕不是一群傻子吧?」
  • 《踏血尋梅》是一部怎樣的三級片?
    小十也和你們一樣,很想看到這部電影,但是內地電影院是不可能上映的,畢竟這是一部三級片。只能默默等資源看預告片,聽電影原聲帶解解饞。我留在孤獨裡我渴望走向你海水的哀曲裡我看著你你不看我注視著遠方丁可獨特的嗓音唱出很深的孤獨與悽美,仿佛置身於漂泊在漆黑海上的小舟,還有幾分神秘和絕望。這首歌也獲得了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的提名,但是遺憾未能獲獎。
  • 一個人海邊露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無可避免,堵多久其實在於你出行的目的地和時間段的決策;且,你要找到堵車的時候你可以做的事;(每次堵車的時候,我會不急不躁在車上閉目養神一樣的可以惡補睡眠,或者帶著問題進入冥想狀態,比如構思一篇文章,構思一個PPT的框架,整理最近的心情,或者找旁邊的人說話聊天)其實,真正的休息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轉換思維,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風景
  • 「快速約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近興起一種新的相親方式,「Speed Dating」——「快速約會」。你會和很多人各聊幾分鐘,最後投票給你最中意的ta。聽起來成功的概率大多了嘛!但真實的體驗到底怎樣呢?讓我們走進三位體驗者帶來的真實故事!
  • 【美麗家園】住在武康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美麗家園】住在武康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住在武康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一個個小型花壇或倚牆而砌,或坐落小區中央,紫色、綠色的低矮灌木叢中,五顏六色的花兒隨微風搖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