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國之3.被誤解的劉備-博望坡之戰

2021-03-05 荷花塢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的江山好像就是被哭出來的。動不動就哭,哭的感天動地,然後周圍的人就死心塌地的跟著他。這當然是假的,劉備這個人比較講感情講義氣是真的,要不然也不會有人跟著他出生入死(關張);在他一文不名的時候,下血本給他投資(糜竺);在他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時候,依然可以毫不猶豫的輔助他成就事業(諸葛亮)。可是也不可能是靠哭就有人心疼他的。兵荒馬亂的年代,誰手裡有兵,誰能打,誰才是大爺。打不了勝仗,就只能去填坑。劉備被呂布打敗,被迫投靠曹操的時候,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說: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曹操)爾。曹操眼裡的英雄,首先就是要能打勝仗的。可是《演義》裡很難看到劉備打勝仗的影子,好像打仗這種戲份,都是軍師們帷幄之中就已經決定了戰爭的勝負,真實的情況當然不是這樣。

          劉備雖然一生戎馬,看到自己「髀肉重生」都覺得很詫異。可是經典的勝仗其實也不多。我覺得最能體現他的戰略和戰術能力的,莫過於博望坡之戰。有人會問:博望坡之戰不是諸葛亮指揮的嗎?這個純粹是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因為博望坡之戰發生於建安七年,而諸葛亮的加入則是建安十二年。此時別說諸葛亮,連徐庶都還沒有加入劉備陣營。所以發生於建安七年的博望坡之戰,完全是劉備親自部署,親自指揮,親自參加的一場戰役。

       我們先看一下背景: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投靠袁紹的劉備帶領一支部隊,繞到曹操背後,和汝南(河南南部,屬於現在駐馬店地區)的一些武裝力量匯合,試圖背後捅曹操一刀。曹操得到消息後,親自出馬,擊敗了劉備的軍隊。劉備被迫向南去投靠了劉表。到了建安七年,袁紹病死,曹操再次向北作戰,試圖剿滅袁氏的殘餘力量,接受袁紹的地盤。劉備就選擇了這個時機,乘機撲上去狠狠的咬了一口。

      以前聽過一個關於狼的故事。說有一頭狼,就蹲在一個坡下面。看到有推車的人,就悄悄的跟在後面。推車人推到半坡,狼就上去照腿上咬一口,撕下一塊肉就跑。推車人不能放了車去追打狼,因為一旦撒手,車會衝下來碾壓推車人,所以推車人被咬了,還得咬著牙往上推。等車推到坡頂,狼早跑了。

      劉備對這個時機的把握,和這個故事中的狼頗有點類似。曹操在河北作戰,要回軍,河北的事情就要半途而費,而且也來不及。所以曹操只能派自己認為最可靠的人去應戰,可是曹操陣營,除了曹操自己,還真沒有劉備的對手,所以正中劉備下懷。

      劉備在劉表的支持下從新野出發,突襲許昌,一直攻擊到葉縣,距許昌僅有不到70公裡,如果騎兵突襲,一天就可以兵臨許昌城下。雖然劉備兵力不足,不可能從戰略上一舉奪取許昌,傾覆了曹操的老巢,可是這一操作,也讓曹操壓力山大。所以曹操派出來當時能夠派出的最強的力量:夏侯惇、于禁、李典三人迎擊劉備。

      劉備卻沒有戀戰,而是馬上後撤了一百多裡,在方城西南的博望駐紮,等候曹軍的到來。劉備和夏侯惇在博望對峙,屢次向夏侯惇示弱,然後燒掉自己的屯紮的營地,假裝要逃走的樣子,引誘夏侯惇追擊。夏侯惇、于禁果真中計,在博望坡鑽進了劉備早已不知好的陷阱。後來在李典的及時救援下,夏侯惇和于禁才成功逃回。夏侯蘭被趙雲生擒,後在趙雲引薦下加入劉備集團。由於兵力有限,劉備看到戰術目標已經實現,也不戀戰。博望坡之戰就此結束。

      這一戰可以稱得上完美。戰略上看準對方最弱的點,瞅準機會發動攻擊,讓對方非常難受。在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引誘敵人到自己設定的戰場,發起出其不意的攻擊。

      劉備此次雖然取勝但無法擴大戰果的根本原因是劉表對於劉備雖然表面敬重,內心卻很猜忌。所以雖然表面上支持,實際上則是牽制,此次劉備的出徵,所能動用的兵力非常有限。再之後劉備多次表示可以趁曹操忙於平定北方的時機發動進攻,都被劉表拒絕。

      劉備的軍事才能,不管是曹操還是劉表都非常忌憚。曹操忌憚,是因為劉備一旦有了根基,真的是不可抑制。所以曹操知道劉備得了荊州,心情非常糟糕。雖然歷次曹操和劉備的正面對決,都是曹操佔上風,這和曹操可以動用的資源要遠比劉備多關係更大。而不是單純的軍事才能的競爭。在後來的漢中之戰中,曹操不僅僅失去了夏侯淵,還失去了漢中,可以說完敗於劉備。這一戰應該可以作為曹劉真實能力展示的擂臺。

      劉表對劉備的忌憚則要複雜的多。首先劉表在荊州其實沒有根,雖然得到了蔡、蒯兩家的支持,但並沒有獲得荊州豪族的忠誠,包括他的妻族蔡家,只要有變,也都是隨時準備尋找新的東家的。後來的發展也確實如此,建安十三年,劉表去世,曹操南下,在蔡瑁和蒯越的主持下,沒有等到兵臨城下,劉琮就乖乖去找曹操投降。劉表雖然在荊州經營多年,卻從來沒有人當他是君主。相比於孫家,孫堅的追隨者,在孫堅死後,很多成了孫策的追隨者。孫策死後,周瑜率先向只有十八歲的孫權行臣禮,表示效忠。劉表在荊州更像是一個過客,而不是主人。

      劉備的到來,雖然不是劉表親族,但作為宗族,牽制本地的豪族,特別是蔡家的勢力,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我可以看到蔡瑁視劉備為眼中釘,肉中刺,每每欲除掉劉備。可是劉備的才能,又遠在劉表之上,劉表在的日子,還可以利用自己多年的經營,對劉備有所抑制。一旦自己的去世,再不可能有人能夠控制劉備。所以劉表臨終其實是非常希望劉備主持荊州事物,這樣才可以保全子孫。有人說劉表讓荊州不是出於真心,是不對的。但在劉表在的時候,自然不願意劉備坐大,形成強賓弱主之勢。就如老皇帝一天不死,就一天把權力牢牢抓在手裡,雖然知道最後天下肯定是太子的,但權力就是要抓到死。結果到了最後,已經來不及了。蔡瑁、蒯越的快速投降,也是為了避免夜長夢多,被劉備佔了先機。

   「天下誰敵手,曹劉!」,被誤解了幾百年的劉備,是應該正名一下了。

相關焦點

  • 真實的博望坡之戰指揮官究竟是誰?為何有人說不是諸葛亮
    而最終,劉備的蜀漢,東吳的孫權,曹操的曹魏笑到了最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而與此同時,湧現了無數的良臣猛將,譬如曹魏的郭家東吳的呂蒙以及蜀漢的諸葛亮。而在這其中,蜀漢的諸葛亮作為丞相,可以說是統領全國事物,而在軍事方面,諸葛亮也可以說是頗有建樹。在演義當中,博望坡之戰的指揮官是諸葛亮,他通過火攻曹軍,使得其大敗。
  • 看三國,學項目管理——用項目知識解讀「火燒博望坡」
    小說《三國演義》第39回中,「博望坡初用兵」的背景已經在《看三國,學項目管理17破解新項目經理的困惑》有所交代,既然是一次曹操集團、劉備集團的對戰,而劉備集團處於極弱勢,兵力對比是三千和十萬,即1:33啊,且曹操是以夏侯惇為首的五員戰將,可謂久經沙場、身經百戰,曹兵也屬南徵北戰,戰鬥力強悍,完成此次「新野保衛戰」,對劉備集團的難度不言而喻。
  • 五虎上將封神之戰:趙雲長坂坡之戰,張飛當陽橋怒吼,其餘3人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蜀漢的五虎將,他們的封神之戰分別是什麼?關羽:水淹七軍在三國時期,關羽和張飛有萬人敵之稱。關羽是三國時期斬名將最多的大將,死在他刀下的名將有華雄、顏良、龐德等。趙云:長坂坡之戰趙雲原是公孫瓚手下,後來被劉備的忠義感動,轉投了劉備。跟隨劉備期間,他也是屢立戰功。
  • 京韻大鼓系列之博望坡 孫書筠駱玉笙
    下期預告:趙桐光楊鳳傑兩版博望坡唱詞如下:劉玄德向日兵敗汝南,去投劉表寄居在新野縣,是暫把身安。武仗著關雲長張翼德那位趙子龍能徵慣戰,文憑那糜竺簡雍與孫乾。徐元直臨行時走馬把諸葛薦,這位玄德公他是求賢如渴不辭勞苦趟風冒雪三顧茅廬去請大賢,那位諸葛亮才出了山哪。(甩板)實指望恢復舊業重整大漢,奈將寡兵微勢力孤單。
  • 長坂坡之戰:劉備的連環陰謀
    一提到長坂坡,人們都會想到趙雲,這是趙雲的「成神之戰」。
  • 京韻大鼓系列之博望坡 趙桐光楊鳳傑
    在一旁夏侯惇聞聽尊丞相,說量劉備無能為,又何須掛牽。末將願領一支人馬,我要生擒那劉備就在反掌之間。哦,曹操說既如此就命你帶兵十萬,一到那博望坡去把營安。暗窺新野觀個動靜,若有個風撥草動你前去當先。夏侯惇將然要說得令,在旁邊忽有一人就把他攔。誰呀?徐庶攔阻連說不可,咱們莫把劉備就當作等閒。慢說有那關張趙雲多麼英勇,現而今新得一個諸葛亮他的智廣才淵。這個人排兵布陣如兒戲,逗引埋伏也作為笑談。
  • 再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下)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關平、劉封可以率五百人馬,備好引火之物,在博望坡後兩邊等候。等到初更敵兵到來,就可以放火。」諸葛亮又讓人去樊城叫回趙雲,令趙云為前鋒,不要贏,只要輸。劉備率軍為後援。關羽說:「我們都出去迎敵,不知道軍師幹嘛?」諸葛亮說:「我坐這守縣城。」
  • 新三國之4.諸葛亮的歷史評價
    這些都是為了光大那些光明之道(大通之道)。所以我把那些東西記錄下來。臣陳壽對(寫下這些東西)誠惶誠恐,不斷磕頭,求您饒恕我的死罪。         讀到這段,可以想像陳壽行文到此時的心情,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本正史裡面有這樣的話。司馬遷寫高祖無賴狀毫不掩飾,在寫劉邦早年的生活的時候,只有一句像樣的話「仁愛好施」(注3)。
  • 真實的長坂坡之戰中趙雲殺了多少曹軍將領?
    趙雲一直被大家奉為三國的偶像,而且從武力值上來說,呂布死得早,典韋死的也早,只有趙雲是一個得善終的高武力值的武將。而趙雲的成名之戰,莫過於七進七出的長坂坡了。趙雲趙雲是常山真定人,早年追隨公孫瓚,直到公元200年,劉備歸附袁紹之後才跟隨劉備。
  • 真實的長坂坡之戰中,趙雲殺了多少曹軍將領?
    趙雲一直被大家奉為三國的偶像,而且從武力值上來說,呂布死得早,典韋死的也早,只有趙雲是一個得善終的高武力值的武將。而趙雲的成名之戰,莫過於七進七出的長坂坡了。趙雲趙雲是常山真定人,早年追隨公孫瓚,直到公元200年,劉備歸附袁紹之後才跟隨劉備。
  • 三國時期的十大名馬,劉備的的盧僅排第三,第一是呂布的赤兔馬
    問問關羽和劉備就知道了,關羽在有赤兔前後差距巨大,前期只能算一流猛將,有了赤兔,那一刀斬下去,直接升級為頂級神將;而劉備如果不是的盧的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來看看三國時期,都有哪些名馬吧:TOP、10 紫騂(曹植)紫騂是曹植之馬,西域大宛國所產。毛髮呈赤色,比尋常成年馬要高出半個頭,奔馳速度極快,負重能耐。
  • 火燒博望坡,揭開了老闆最大的能力是…… ​
    在公司組織架構中,軍師是總助,中郎將是劉氏公司的總經理,劉備讓出位置自己做了董事長,將經營管理權下放到了總經理。從此,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在諸葛亮的主導推動下,開始一步步落地執行,最終達成割據蜀中三分天下的目標。 火燒博望坡最經典不在於戰場,因為決定勝負的是在戰前的人事安排,遠比戰場要精彩。讓諸葛亮來主導,劉備是迫不得已也是有意為之。
  • 歷史上真實的長坂坡之戰,沒有大量戰爭,也沒死幾個人
    在歷史上,三國時期是一段大分裂時期,只不過當時的局面是三足鼎立。值得一提的是,在東漢末年時期,出現了很多諸侯,不過被一一平定。赤壁之戰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從此開始,魏蜀吳三國開始爭霸。無論是哪一個諸侯國,都想要一統天下。三國時期,出現了三大戰役,分別是赤壁之舟、夷陵之戰和官渡之戰。三場戰爭對三國的局勢都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 長坂坡之戰,劉備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被曹純俘虜,趙云為何不救?
    在三國時期,戰亂紛紛,一切看起來遠遠不像我們電視劇裡看到的那樣,東漢時期幾千萬的人口,到了三國之後,因為戰亂紛紛,最後變得只剩下幾百萬了,可想而知,戰爭對於百姓而言,是多麼殘酷無情的,有很多百姓因此丟了性命。
  • 評書《三國演義》第077回——博望坡諸葛初用兵
    第077回 博望坡諸葛初用兵博望坡軍師初用兵。這是孔明出得茅廬來的第一仗,他要在博望坡前是大敗夏侯惇。自從拜劍印之後,孔明這一升帳,那真是令下山搖動,升帳鬼神驚啊。別看年紀不大,當一道道令往下這麼一傳的時候,誒呀那個威嚴吶,簡直讓人是望而生畏啊。當把令傳給趙雲的時候,把子龍給難住了。怎麼回事兒呢?
  • 《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定檔11月6日 常勝將軍單騎救主傳奇之戰
    近日電影《趙雲傳之龍鳴長坂坡》正式宣布定檔11月6日愛奇藝獨家上線。影片由楊廣鵬、錢旭耀擔任製片人,葉青雲導演,梅洋、王韜、於彥凱領銜主演,祝濤、侯東、葉新宇、沈雪煒、李倩倩、郭野、黃聖驊主演。電影講述了《三國演義》名將趙雲因戰亂家破人亡,不得不投奔明主劉備。在長坂坡之戰中,七進七出救出阿鬥的名段。再現了三國忠勇趙子龍一戰成名的傳奇故事。
  •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看看劉備的損失,蜀國為何一蹶不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三國這個勾心鬥角的亂世之中,更多人所被吸引的還是以劉備為中心的群雄之爭。而三國裡也有震驚中外的世界名戰,官服,赤壁,夷陵之戰號稱三國頂級的三大戰鬥,同時也是改變整個三國局勢的戰鬥。不過今天所說的夷陵之戰卻是一個讓人議論紛紛的戰鬥。
  • 去除神話,還原一個真實的長坂坡
    1905年,京劇《長坂坡》與《定軍山》一起成為中國首批拍攝的電影,後世但凡涉及三國題材的影視劇幾乎都不能忽略這一橋段。京劇長坂坡無論94版《三國演義》還是2010年拍攝的《三國》,長坂坡救主都是其中的重頭戲。
  • 《三國群英傳8》新立繪圖 龐德蓋棺定論李典以史為鑑
    今日(12月24日),《三國群英傳8》官博曝光上期猜武將立繪活動的答案,並公布對應的武將技。龐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縣人,原為馬騰麾下武將,在隨馬騰四處徵戰的過程中屢立戰功,勇冠三軍。馬騰被曹操徵為衛尉後,龐德歸屬馬超。
  • 看新版《三國》之:諸葛亮火燒新野真相
    但尋根究底,這把火燒得實在蹊蹺。在史籍中,很難找到諸葛亮火燒新野的記載,甚至連火燒新野這件事情本身,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火燒新野一事,像火燒博望坡一樣,隻字未提。甚至火燒新野這件事,也難找到記載:《三國志·先主傳》中,說劉備博望坡設伏兵之後,屯紮在樊城,並非在新野;曹兵到來時,他過襄陽前往江陵,也是從樊城出發的,根本沒有火燒新野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