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的播出再掀「吃貨」狂歡
全中國的網友都饞哭了!
我們驚喜地發現
寧德霞浦的美食上《風味人間》了!
這個美食就是——紅薯刨粉。
其實,這已經不是霞浦美食第一次登上大銀幕了!還記得2012年風靡全國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嗎?當時霞浦紫菜是入選CCTV《舌尖上中國》的福建美食哦!同時也讓出鏡的霞浦紫菜好好火了一把。
曾經,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俘虜了萬千中國吃貨的心。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1、2季總導演陳曉卿又帶著新紀錄片來了。這一次,他走出了中國拍出了一部「舌尖上的世界」——《風味人間》。《風味人間》的拍攝足跡遍布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第一集《山海之間》中就出現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20多種特色美食。
那麼,除了紅薯刨粉
寧德還有哪些美食呢?
照著這份美食清單,
帶你一起吃遍人間!
pick 你最喜歡的美食吧!
寧德的肉丸是最出名的特色小吃之一,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皮,肉丸的皮是由地瓜粉揉芋泥作外殼,外表看起來晶瑩剔透,以鮮肉、 筍乾、蔥花、醬油、味精作餡,蒸熟即成,醇香可口。
「洋中拌粉」在洋中當地和蕉城城區相當出名。洋中拌粉,其中一種主要的吃法是現做現拌,也稱拌粉或燙粉。對於這道美食,蕉城人都是從小吃到大,對它有著難忘的情結。特製的薑絲,讓原本清淡的拌米粉,在舌尖幻化出另一種滋味。
肉片是福建小城福鼎一種極為有名的特色小吃。和沙縣小吃相媲美,遍布大街小巷。肉片製作的整個過程都是手工操作。它取料精,工藝巧,味獨特。吃肉片一定要加酸、辣才夠味,若能配上福鼎本地的米醋和外加些許香菜,香酸相結合,美哉!
福鼎獨特的地理環境為種植檳榔芋提供了最優渥的條件。檳榔芋是福鼎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其烹製方法也是層出不窮。掛霜芋是福鼎特色小吃之一。掛霜芋選用優質的福鼎芋製作而成。因芋塊表面所掛的白糖呈白霜狀,故名「掛霜芋」。剛出鍋的掛霜芋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讓人饞涎。掛霜芋外酥裡嫩,香氣撲鼻,清甜可口,是許多福鼎人的大愛。
說到特色小吃,霞浦人必然想到府前路巷口的地瓜杯。地瓜杯因其主要製作原料是番薯,狀如杯子,小巧可愛,故又名為「番薯杯」。蒸熟的「杯子」通體金黃,軟糯香甜,杯中的餡料經大火一蒸,更是香的咄咄逼人。
米餃,是霞浦傳統民俗美食之一。據《霞浦縣誌.冬令俗》載:"人家將糯米研粉,切蘿蔔絲熟之,調以紅糖,豬肉、蔥為餡,制如半月式,俗稱「米gian」。霞浦「米餃」口味花樣很多,有蘿蔔絲餡、糖餡、肉餡、菜餡等,霞浦三沙人還用海產品做餡,口味獨特。
牛肉丸是柘榮最負盛名的小吃,也是福建名小吃,據說民國十六年出現於柘榮街頭。柘榮牛肉丸長相為一個個不規則如拇指般大小的丸子,味道既酸且辣,喝過湯,舀起牛肉丸,一口下去,既脆又滑,韌中有柔,吃完總能讓人額頭冒出微微細汗,而且回味無窮,那是怎一個爽字啊。
泥鰍被稱作「魚中的人參」,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血的作用,而用紅糟煨製成的泥鰍面,不但好吃,還能治療痔瘡、浮腫等。寧德大部分縣市都有這道菜,其中以柘榮泥鰍面最為有名。這道小吃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米燒兔是一道屏南縣地方特色美食,橙黃色的表皮、聞之濃香撲鼻,米香與兔肉香味完美融合,皮脆而肉質細嫩,甜裡溢香,耐人回味。
鴛鴦面俗名「苦椎面」,學名「橡子」。因白水洋·鴛鴦溪多橡樹,鴛鴦喜食其果而得名。鴛鴦面呈咖啡色,入口如米粉膠感覺,韌脆細嫩有獨特風味。鴛鴦面只有在屏南才能吃到的純綠色食品,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壽寧米糕是壽寧縣特有的漢族名點。其主料是大米 ,用大米磨成漿放入特製容器裡蒸製成膜狀再捲成卷後加上自己調製的湯料,又軟又粘的,又有米糊的香氣,這樣的米糕在壽寧當地稱為「白糕」,如果在卷時添加已經炒好的菜,這樣的糕在當地稱為是「菜糕」。在重陽節時米糕也成為了壽寧當地當天必吃的一樣食物,是當地居民的沿襲下來的風俗。
壽寧金絲扣又稱地瓜扣,堪稱壽寧地方物產一絕。它以地方特有的優質地瓜鮮薯刨成米後,經過過濾、沉澱、採漿、分類、晾曬成澱粉,再蒸製、刨製成絲晾乾而成,外觀為團狀銀絲,質嫩而脆,含多種胺基酸 、維生素和澱粉,營養價值高。壽寧金絲扣吃法方便、簡潔,可炒、蒸、煮,具有透明、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美味可口,回味無窮。
青草,即草藥,古田人宰只雞或鴨,殺頭兔子,總喜歡挖上一畚箕草藥,或到青草攤上拎回一包草根,熬上半鍋湯汁,再把雞鴨兔肉豬腳什麼的扔進去慢慢燉。用青草熬出的湯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混合著肉的濃香,一股鄉情和山野的氣息就在熱氣騰騰的草香中瀰漫開來,在秋冬時分經常用來強健身體。
平湖是古田北路的一個大鎮。豆腐湯是平湖人的特色菜。平湖豆腐湯既滾燙,又有點辣;既清甜,又不會讓人感到油膩。它的美味源於它的兩種食材——水和豆腐。平湖境內有達才溪、玉源溪、長潭溪等三大溪河,是古田翠屏湖的主要源頭。山間流淌著清澈的礦泉水,所以水質特別好。在此種植的有機黃豆做出的豆腐,內無水紋、無雜質、晶白細嫩,用手輕輕按壓,富有一定的彈性,細細咀嚼,口感細滑鮮嫩,味道純正清香,聞名於古田。
魔芋是周寧山區溪澗間的野生植物。魔芋糕的製法是用刀刮掉芋皮、洗淨,用水泡浸,撈出後用甘薯刨刀刨成芋絲,裝入蒸籠蒸熟。把蒸熟的芋絲放入舂米的石臼內舂搗,不斷地加入鹼水,直到用手捏芋團既不硬又不粘手為止。再把搗過的芋糊放到沸水中煮數分鐘,凝結成塊就成了魔芋糕。香滑可口有彈性,微酸辣有嚼勁,多食不膩。有減肥健身、治病抗癌等功效。
「烏蛋粿」是周寧縣獨有的特色小吃,由「烏蛋」加工後製成粿食。「烏蛋」,即土豆,因剛出土時帶泥巴顯得很黑,大小和雞蛋相仿,周寧方言稱之為「烏蛋」,因此土豆粿又稱為烏蛋粿。
「自古佳餚一罐收,滋補養顏嘗新鮮。」到福安怎麼能不嘗下這裡地道的燉罐呢。同樣都是燉罐,但是福安的燉罐還是有著自己的特色。除了有常見的食材搭配食材,還有最主要的食材搭配藥材的燉罐,這些熱湯的美食,都整齊的羅列擺放在蒸鍋裡,泛著一股子獨特的藥香氣息。
七層糕又叫水糕,是具有福安特色的米食。紅白相間,不僅外形美觀,口感也毫不遜色,咬上一口,軟糯香甜。舀一勺米漿,均勻地鋪在蒸籠上,厚度要均勻適宜,才能使七層糕的每一層互不粘連,口感彈韌。米漿在沸水中用旺火蒸熟,第一層蒸熟之後,再倒入不同顏色的米漿,在霧氣繚繞中散發著獨特的稻米清香。一層層添加蒸熟,反覆七次,直至第七層封頂。 剛做好的七層糕溫潤軟黏,撒上白芝麻,帶著清淡卻悠長的香氣。
看到這裡是不是流口水了呢!
快給小編留言,選出你心中最好吃的美食吧~
(來源:閩東日報)
廣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