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霞浦走進央視《風味人間》,這些寧德美食讓我吞了666次口水!

2021-02-17 寧德電視臺

《風味人間》的播出再掀「吃貨」狂歡

全中國的網友都饞哭了!

我們驚喜地發現

寧德霞浦的美食上《風味人間》了!

這個美食就是——紅薯刨粉。

其實,這已經不是霞浦美食第一次登上大銀幕了!還記得2012年風靡全國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嗎?當時霞浦紫菜是入選CCTV《舌尖上中國》的福建美食哦!同時也讓出鏡的霞浦紫菜好好火了一把。

曾經,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俘虜了萬千中國吃貨的心。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1、2季總導演陳曉卿又帶著新紀錄片來了。這一次,他走出了中國拍出了一部「舌尖上的世界」——《風味人間》。《風味人間》的拍攝足跡遍布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第一集《山海之間》中就出現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20多種特色美食。

那麼,除了紅薯刨粉

寧德還有哪些美食呢?

照著這份美食清單

你一起吃遍人間!

pick 你最喜歡的美食吧!

寧德的肉丸是最出名的特色小吃之一,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皮,肉丸的皮是由地瓜粉揉芋泥作外殼,外表看起來晶瑩剔透,以鮮肉、 筍乾、蔥花、醬油、味精作餡,蒸熟即成,醇香可口。

「洋中拌粉」在洋中當地和蕉城城區相當出名。洋中拌粉,其中一種主要的吃法是現做現拌,也稱拌粉或燙粉。對於這道美食,蕉城人都是從小吃到大,對它有著難忘的情結。特製的薑絲,讓原本清淡的拌米粉,在舌尖幻化出另一種滋味。

肉片是福建小城福鼎一種極為有名的特色小吃。和沙縣小吃相媲美,遍布大街小巷。肉片製作的整個過程都是手工操作。它取料精,工藝巧,味獨特。吃肉片一定要加酸、辣才夠味,若能配上福鼎本地的米醋和外加些許香菜,香酸相結合,美哉!

福鼎獨特的地理環境為種植檳榔芋提供了最優渥的條件。檳榔芋是福鼎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其烹製方法也是層出不窮。掛霜芋是福鼎特色小吃之一。掛霜芋選用優質的福鼎芋製作而成。因芋塊表面所掛的白糖呈白霜狀,故名「掛霜芋」。剛出鍋的掛霜芋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讓人饞涎。掛霜芋外酥裡嫩,香氣撲鼻,清甜可口,是許多福鼎人的大愛。

說到特色小吃,霞浦人必然想到府前路巷口的地瓜杯。地瓜杯因其主要製作原料是番薯,狀如杯子,小巧可愛,故又名為「番薯杯」。蒸熟的「杯子」通體金黃,軟糯香甜,杯中的餡料經大火一蒸,更是香的咄咄逼人。

米餃,是霞浦傳統民俗美食之一。據《霞浦縣誌.冬令俗》載:"人家將糯米研粉,切蘿蔔絲熟之,調以紅糖,豬肉、蔥為餡,制如半月式,俗稱「米gian」。霞浦「米餃」口味花樣很多,有蘿蔔絲餡、糖餡、肉餡、菜餡等,霞浦三沙人還用海產品做餡,口味獨特。

牛肉丸是柘榮最負盛名的小吃,也是福建名小吃,據說民國十六年出現於柘榮街頭。柘榮牛肉丸長相為一個個不規則如拇指般大小的丸子,味道既酸且辣,喝過湯,舀起牛肉丸,一口下去,既脆又滑,韌中有柔,吃完總能讓人額頭冒出微微細汗,而且回味無窮,那是怎一個爽字啊。

泥鰍被稱作「魚中的人參」,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血的作用,而用紅糟煨製成的泥鰍面,不但好吃,還能治療痔瘡、浮腫等。寧德大部分縣市都有這道菜,其中以柘榮泥鰍面最為有名。這道小吃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米燒兔是一道屏南縣地方特色美食,橙黃色的表皮、聞之濃香撲鼻,米香與兔肉香味完美融合,皮脆而肉質細嫩,甜裡溢香,耐人回味。

鴛鴦面俗名「苦椎面」,學名「橡子」。因白水洋·鴛鴦溪多橡樹,鴛鴦喜食其果而得名。鴛鴦面呈咖啡色,入口如米粉膠感覺,韌脆細嫩有獨特風味。鴛鴦面只有在屏南才能吃到的純綠色食品,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壽寧米糕是壽寧縣特有的漢族名點。其主料是大米 ,用大米磨成漿放入特製容器裡蒸製成膜狀再捲成卷後加上自己調製的湯料,又軟又粘的,又有米糊的香氣,這樣的米糕在壽寧當地稱為「白糕」,如果在卷時添加已經炒好的菜,這樣的糕在當地稱為是「菜糕」。在重陽節時米糕也成為了壽寧當地當天必吃的一樣食物,是當地居民的沿襲下來的風俗。

壽寧金絲扣又稱地瓜扣,堪稱壽寧地方物產一絕。它以地方特有的優質地瓜鮮薯刨成米後,經過過濾、沉澱、採漿、分類、晾曬成澱粉,再蒸製、刨製成絲晾乾而成,外觀為團狀銀絲,質嫩而脆,含多種胺基酸 、維生素和澱粉,營養價值高。壽寧金絲扣吃法方便、簡潔,可炒、蒸、煮,具有透明、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美味可口,回味無窮。

青草,即草藥,古田人宰只雞或鴨,殺頭兔子,總喜歡挖上一畚箕草藥,或到青草攤上拎回一包草根,熬上半鍋湯汁,再把雞鴨兔肉豬腳什麼的扔進去慢慢燉。用青草熬出的湯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混合著肉的濃香,一股鄉情和山野的氣息就在熱氣騰騰的草香中瀰漫開來,在秋冬時分經常用來強健身體。

平湖是古田北路的一個大鎮。豆腐湯是平湖人的特色菜。平湖豆腐湯既滾燙,又有點辣;既清甜,又不會讓人感到油膩。它的美味源於它的兩種食材——水和豆腐。平湖境內有達才溪、玉源溪、長潭溪等三大溪河,是古田翠屏湖的主要源頭。山間流淌著清澈的礦泉水,所以水質特別好。在此種植的有機黃豆做出的豆腐,內無水紋、無雜質、晶白細嫩,用手輕輕按壓,富有一定的彈性,細細咀嚼,口感細滑鮮嫩,味道純正清香,聞名於古田。

魔芋是周寧山區溪澗間的野生植物。魔芋糕的製法是用刀刮掉芋皮、洗淨,用水泡浸,撈出後用甘薯刨刀刨成芋絲,裝入蒸籠蒸熟。把蒸熟的芋絲放入舂米的石臼內舂搗,不斷地加入鹼水,直到用手捏芋團既不硬又不粘手為止。再把搗過的芋糊放到沸水中煮數分鐘,凝結成塊就成了魔芋糕。香滑可口有彈性,微酸辣有嚼勁,多食不膩。有減肥健身、治病抗癌等功效。

「烏蛋粿」是周寧縣獨有的特色小吃,由「烏蛋」加工後製成粿食。「烏蛋」,即土豆,因剛出土時帶泥巴顯得很黑,大小和雞蛋相仿,周寧方言稱之為「烏蛋」,因此土豆粿又稱為烏蛋粿。

「自古佳餚一罐收,滋補養顏嘗新鮮。」到福安怎麼能不嘗下這裡地道的燉罐呢。同樣都是燉罐,但是福安的燉罐還是有著自己的特色。除了有常見的食材搭配食材,還有最主要的食材搭配藥材的燉罐,這些熱湯的美食,都整齊的羅列擺放在蒸鍋裡,泛著一股子獨特的藥香氣息。

七層糕又叫水糕,是具有福安特色的米食。紅白相間,不僅外形美觀,口感也毫不遜色,咬上一口,軟糯香甜。舀一勺米漿,均勻地鋪在蒸籠上,厚度要均勻適宜,才能使七層糕的每一層互不粘連,口感彈韌。米漿在沸水中用旺火蒸熟,第一層蒸熟之後,再倒入不同顏色的米漿,在霧氣繚繞中散發著獨特的稻米清香。一層層添加蒸熟,反覆七次,直至第七層封頂。 剛做好的七層糕溫潤軟黏,撒上白芝麻,帶著清淡卻悠長的香氣。

看到這裡是不是流口水了呢!

快給小編留言,選出你心中最好吃的美食吧~

(來源:閩東日報)


廣  告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霞浦再上《風味人間》!全中國都饞哭了!
    還驚喜地發現福建這個美食上《風味人間》了!全中國的網友都饞哭了!看完你會驕傲地說「我是福!建!人!」吃過的網友,你很幸運沒吃過的,趕緊去試一試在霞浦,有一碗紅薯刨粉!你不嘗!怎算品味中華美食文化?其實這已經不是霞浦美食第一次登上大銀幕了!還記得2012年風靡全國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嗎?當時霞浦紫菜是入選CCTV《舌尖上中國》的福建美食哦!
  • 風味人間陳曉卿,這個讓我一想起就流口水的男人
    是的,《風味人間》。這一檔由原《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執導的紀錄片,同離開央視加入騰訊的陳曉卿一樣,在吃貨中依然擁有超高人氣,平臺不同,卻依然懷抱精彩。說說陳曉卿,這個現在讓我一看到就會不自覺流口水的男人。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有更廣闊空間?
    來源:文匯報 作者:彭侃 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
  •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的「鐵三角」打造《風味人間》
    4月26日,《風味人間》第2季登陸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該片由《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紀錄片中的「鐵三角」:「導演」陳曉卿、「配樂」阿鯤和「解說」李立宏聯手打造,走遍全球精心打磨一年半,帶領觀眾在一朝一夕之間體會滋味萬千。首播後豆瓣開出9.4分的高分,口碑持續走高。
  • [i·寧德] 寧德的這些糕點 除了味道還沉澱著記憶
    在寧德,這裡不僅有新鮮的山珍海味,還有那些在歲月中沉澱的特色美食,一直覺得走街串巷的叫賣吆喝聲是一道特別的風景,它往往不期而至,打破原本的寧靜
  • 豆瓣9.4的《風味人間》才是「舌尖」系列的正確打開方式!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新作《風味人間》歸來原班人馬:御用配音李立宏、音樂製作人阿鯤重新上陣一播出就被彈(2018 年初上映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也更換了創作團隊,更是扯上了做飯工具,而忽略了美食本身,同時也遭遇了跳崖式差評:豆瓣僅有 3.7 分。我們喜愛美食僅僅是因為事物本身的味道啊,並不是因為過分的煽情與吹捧,也不是鍋碗瓢盆的精緻!
  • 寧德新貌獲明星點讚、引網友關注
    12天的時間裡,閻維文、楊洪基、烏蘭圖雅等歌唱家,林永健、譚卓、楊穎等一線演員,易烊千璽、王俊凱、陳立農等流量明星走進寧德,感受寧德美景、品嘗寧德美食,並引領全國各地的網友關注寧德,「點讚」寧德的巨變。
  • 【975美食】被《風味人間》饞哭了的你,來看看舌尖上的衢州!
    隨著讓人垂涎三尺的下飯紀錄片《風味人間》的開播,網友評論:我真是膨脹了,竟然敢半夜看《風味人間》 。看完《風味人間》,急需解饞的你,跟著小編,先嘗嘗那些讓人垂涎三尺的衢州美味吧。在開化,有一種珍饈——青螄,是源頭水賜予的舌尖美味。
  •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粉絲見面會在揚舉行
    「我上次來揚州是一年前,這次是我與揚州的第十次相逢……」昨天,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粉絲見面會在我市趣園舉行。陳曉卿與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院長周曉燕一起與粉絲們,分享了他的紀錄片觀及對揚州美食的印象。據了解,這並不是陳曉卿第一次來揚州,而是他與揚州的第十次相逢。
  • 《風味人間2》6天後開播,先看部美食紀錄片解解饞,牛癟火鍋給力
    愛美食,愛看美食紀錄片的小夥伴又有眼福了。《舌尖上的中國》前2季總導演陳曉卿要上新啦。他導演的《風味人間》系列美食紀錄片第二季定檔於4月26日首播。本季也是一共只有8集,感覺還是會不夠看的。《風味人間》第一季裡面就曾有很多鏡頭拍得無比誘人,可以說是一場又一場視覺盛宴,吃貨們統統繳械投降,豆瓣評分達到了9.1的高分。目前距離第二季《風味人間》開播還有6天,艱難等待中的吃貨們只能靠放出來的預告續命,但光是看這些預告片就已經忍不住狂吞口水了。友情提示,千萬不要在飢餓的深夜打開,你會後悔的。
  • 風味人間收官,風味人間簡介,導演陳曉卿簡介,舌尖上的中國簡介
    中新網6月14日電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收官期「根莖春秋志」,將於今晚21:20在浙江衛視播出。風味人間簡介(數據來自百度百科)中文名稱:風味人間外文名稱:Once Upon a Bite類 型:紀錄片導 演:陳曉卿首播時間
  • 《風味人間》一檔不僅僅是美食的紀錄片
    #美食測評#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檔綜藝性的紀錄片。比起之前的舌尖上的味道來,這一檔的風味人間做的可能不僅僅是美食。舌尖講的是全國各地的美食,偶爾帶一些關於美食的故事和傳承,側重的是人們對於食物的極致追求。同是一個班底的團隊,甚至配音都沒換的風味人間,講的不僅僅是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更多的是文化之間的共同點和對食物有共同追求的各名族國家人種之間的美食感悟。
  • 不要在深夜點開這份環球美食之旅 比舌尖還誘人的風味人間
    曾以各地美食及故事徵服觀眾的《舌尖上的中國》,一度在人們心中立下中國現象級美食紀錄片的標杆,如今原班創作團隊以《風味人間》重回舞臺。紀錄片剛剛播出首集,便在豆瓣電影上收穫了 9.4 的高分,評論區更是好評如潮。人們紛紛表示這部深入普通人餐桌和生活的紀錄片,讓他們找回當年熟悉的味道,隔著屏幕也能感受遍布人間的煙火氣。
  • 被《風味人間》饞哭了的你,來看看舌尖上的安吉!
    最近小編又被一檔美食紀錄片圈粉了——《風味人間》,這是舌尖導演陳曉卿的又一力作。
  • 上拼多多買「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開始「玩」營銷了
    但即便《舌尖上的中國》之後,美食紀錄片層出不窮,口碑和流量皆上乘,但很長一段時間裡,美食紀錄片的商業價值很難被評估。一方面,相比於劇集、綜藝等更容易與用戶進行深層次互動的娛樂化視頻內容,紀錄片十分講究敘事的節奏以及畫面質感,過於直接的品牌植入很容易降低用戶的觀看體驗。
  • 《舌尖》導演新作《風味人間》開播,四川瓦屋山冷筍入鏡!饞哭網友!
    通過《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帶中外觀眾品遍中國美食讓無數老饕垂涎三尺離開央視加盟騰訊後陳曉卿重新出發
  • 陳曉卿 | 為了用9.4分的《風味人間》打臉舌尖3,他到底又胖了多少斤???
    還記得年初從《舌尖上的中國3》那裡受到的傷害嗎?恐怕現在想起來還是心頭隱隱作痛吧~透過他的鏡頭,還可以認識世界我們總以為只有中國有飲食文化陳曉卿就在《風味人間》裡融入世界美食,拍起民生之根本——食才那麼打動人心他知道該把鏡頭對準哪不管是《舌尖上的中國》還是《風味人間》陳曉卿的鏡頭總是向下,再向下他會找食物的源頭這道菜的原始食材在哪兒
  • 冷筍入鏡《風味人間》 看了這些四川高山美食再也不說人間不值得!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陳曉卿這個名字還是過於陌生但只要提起《舌尖上的中國》十有八九又會露出瞭然於胸的神情昨日《舌尖上的中國》一、二季導演陳曉卿與其團隊新推出了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圖:@陳曉卿開播僅僅3個小時
  • 《風味人間》火了!升級版舌尖到底講了啥?帶你從內蒙吃到西班牙!
    如果要說今年最火的美食紀錄片,那麼不好意思,上周日剛殺出的《風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