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版《無間道》水土不服?但這未必不是「Netflix時代」的開始

2021-02-08 影藝獨舌

「超755部網劇,累計892億流量」 ——從2014年網絡劇全年總流量123億,2015年全平臺網絡劇總流量升至229億,到2016年這一數值直接飆升至892億,三年流量翻三番,高產讓2016年的視頻網站成為最大的內容基地。作為目前視頻平臺最為熱門的四大類型,懸疑燒腦劇、青春愛情劇、玄幻劇、喜劇被冠以「社交貨幣」來形容。不難看出,網劇的「入侵」讓電視劇產業出現了內容組成上的根本性改變。

視頻網站在內容、製作、題材上的發力給傳統電視劇、電視臺造成了很大衝擊;內容付費的襲來更是讓視頻平臺區別於傳統電視行業的商業模式初具規模。但在大刀闊斧前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不可避免,IP改編瘋狂、原創內容稀缺成為網劇當前最大也是最多被提及的問題。近日,愛奇藝超級網劇《無間道》上線,在可免費觀看的集數更新到一半的時候,劇集的總播放量突破2.3億次。


這是一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IP改編作品,經典續集類的IP開發又與傳統小說IP改編存在著不同。小說IP即便很火,其讀者群和影視觀眾之間的重合度仍然是一個很小的量級;而劇版《無間道》的關注者,則幾乎百分百通過各種途徑看過電影版的《無間道》三部曲。因此,「原著黨」的基數很大,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網劇版《無間道》的大規模吐槽。其實,網劇版《無間道》和電影版《無間道》雖然是同一顆種子,卻根植在不同的土壤裡,結出的果實自然是各有千秋。脫離環境來談品相,本身就有失偏頗。


電影、電視、網絡,不同的渠道間的環境是相對獨立的。即便是同樣的電影土壤,因為地區的不同,也會呈現出獨立性。馮小剛的京派喜劇,曾經多少年都無法獲得南方影迷的青睞。日本的劇情片也一直難以在內地大眾影院裡找到共鳴。因此說,渠道和地區的不同,都決定了某一個平臺的獨立性。儘管你在愛奇藝這樣的在線視頻網站上也能看到院線上映的電影、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但是平臺依據市場的偏好所孕育出來的自製內容,絕對是具有獨立性的。

一個平臺成長為一個獨立的發聲埠,是需要一大段時間的。在平臺的初期,往往需要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養」。從馮小剛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始,內地電影院用了大概十五年的時間才養出一片商業類型片的沃土。也正是這片商業環境的養成,類似《泰囧》、《大聖歸來》、《湄公河行動》這樣的類型片才有了票房逆襲的可能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投資意識主動性的加強,在線視頻平臺的成長過程比之前電影院、電視臺的被動養成提速了很多。Netflix用了七年時間,就從為別人作嫁衣的平臺,到具備自我產出《紙牌屋》的能力;剛剛公布的一年一度的金球獎上,由Netflix原創出品的小眾歷史劇《王冠》摘得最佳劇情類劇集獎;從逆境中求生到讓其付費訂閱模式被世界廣泛接受再到收穫國際獎項認可,Netflix用了七年時間。轉眼再看國內,這樣的歷史未必不是在重新上演,從2015年愛奇藝《盜墓筆記》開啟內容付費模式,視頻平臺用了不到兩年時間讓「內容付費」在中國成為可能,從最初的全民網絡恐慌抗議到現在的習以為常,觀眾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能夠改變觀看的「行為習慣」。



在美國前輩的案例激勵下,愛奇藝在2011年,僅僅是成立的第二年就推出了第一部自製劇《在線愛》。2012年,愛奇藝推出的網絡劇《奇異家庭》因為有著比較鮮明的科幻元素,讓人們意識到了網絡平臺與電視平臺存在本質的區別。2014年,《靈魂擺渡》在愛奇藝上線一周播放量突破1.2億。2015年《盜墓筆記》首次嘗試付費觀看就收穫27.54億流量。2016年,《老九門》《餘罪》《最好的我們》等一批「愛奇藝出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愛奇藝的這塊商業模型已經初見框架。

「家庭文化」到「社群文化」 變化的不應只是內容供給

優質網劇的出品讓視頻平臺已然成為新的搶看的埠,脫離了圍繞都市倫理、職場愛情、歷史傳奇的圍繞,觀眾正亟待從視頻平臺獲得更新、更優、更亮的內容來刺激感官,滿足精神食糧的饑渴感,在過快被養成起來的視頻平臺大多還只能依靠小說IP改編的現狀下,結果往往還不能觸及想像的天花板,這種「供」永遠無法滿足「求」的行業現狀讓觀眾被養得越發刁鑽。

罪案、懸疑燒腦、玄幻等一代具有社交屬性的劇集通過圈子擴散,精準到達擁有相同價值觀的社群,並引爆網絡。但地區偏好、接收渠道等因素的存在讓全新的嘗試稍稍有滿足偏差就可能引爆觀眾的神經,一星的評分在豆瓣這樣的大眾評分平臺上屢見不鮮,觀眾似乎習慣了被滿足,卻也丟失了公正的評判與「平常心」。


放眼影視領域就更好理解了,港版的《無間道》直接放在北美的院線裡,可能比馬丁·斯科塞斯翻拍後的《無間行者》票房更高嗎?港版《無間道》在北美的票房只有可憐的不到17萬美元呀。即便是在影迷打分的IMDb上,《無間行者》的8.5分也比《無間道》的8.1分要高呢。可見,不同平臺的產物擁有其獨特的時代特性和印記,忽略客觀因素及偏好,一味做不同地區、不同詮釋的比較,這樣的行為意義並沒有網友口誅筆伐帶來的影響大。

作為一部超級網劇,《無間道》有12集,那就註定在故事編排上和101分鐘的影版完全不同。比如影版《無間道》對角色個人的一些背景是略寫的,以至於都足夠出一部前傳了。影版的集中發力,在劇版土壤上是不可行的。劇版更需要一個全景式的描寫,因此我們看到劇中對江子丹(王陽 飾)和韋峻軒(羅仲謙 飾)的個人描寫還是非常多的,以至於給人遲遲不進入「無間」正題的錯覺。拜託,無間正題是尚未更新的後6集的主菜好吧。


作為一部劇集,《無間道》的臺詞量比電視臺上播的那些電視劇少一半多,鏡頭的豐富度多一倍。第二集中,江子丹和韋峻軒在同一個鏡頭內,一個從左半的通道上行,一個從右半的通道下行。這個鏡頭極具宿命質感,而宿命必須等到整個劇集完結時才能被觀眾體會完全。也就是說,這個鏡頭此時尚無法成為經典,但等劇集結束後,追劇的觀眾很可能會回味起這個早早就埋下一切的鏡頭,並永遠地記在心裡。這種一切完結後的回味快感,才應是可以匹配網劇時代該有的觀眾覺悟。

根據藝恩發布的《2015-2016年中國網絡自製劇市場白皮書》顯示, 2016年播放量TOP25的網劇題材基本分化為懸疑燒腦劇、青春愛情劇、玄幻劇、喜劇四種類型。2016年電視劇平均收視率TOP10則被歷史傳奇、職場愛情、青春諜戰、都市倫理等四大類型填充。2016年網劇豆瓣評分TOP10中,包含了校園愛情、懸疑、都市、喜劇、古裝等關鍵詞。2016年電視劇豆瓣評分TOP10中,關鍵詞則是家庭倫理、戰爭、都市愛情、刑偵、近代歷史等。無論是在收視/播放的數據維度還是口碑評分維度上,網劇和臺劇的題材方向都截然不同。網絡劇正以更加年輕化、多樣化、細分化的內容成為新時代的生活社交方式。


其實,我們看到愛奇藝這兩三年裡,在類型上的發力點,總會有意識地選取和電視臺間的差異化。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播放流量劇王《盜墓筆記》《老九門》均是懸疑探險題材,《靈魂擺渡》則是在在電視臺上永遠也看不到的靈異劇,《不可思議的夏天》是翻拍日劇的奇幻劇,《來自星星的繼承者們》是一部大家都沒想到過的合體劇,《後宮那些事兒》則為電視臺可見的後宮戲找到了電視臺不可見的新視角……

這些帶有嘗試性的各種「頭部內容」快速拓展著愛奇藝的平臺實力。直到2015年《心理罪》上線,標誌著自製迎來了3.0「超級網劇」時代。從此開始,警匪罪案類型的超級網劇,成為了愛奇藝商業模型中一塊重要的內容類型。其後《餘罪》、《滅罪師》、《無間道》幾乎是上一部火一部,不僅播放量連破紀錄,在口碑上也都罕有失手。並且其它帶有犯罪、懸疑元素的非警匪劇,比如《盜墓筆記》、《靈魂擺渡2、3》、《穿越謎團》、《老九門》也都藉助平臺的養成實力。成熟的經驗總是會被廣泛借鑑,愛奇藝的警匪罪案超級網劇的經驗迅速地在行業內推開,帶動了全行業的繁榮,其他視頻平臺同樣交出了《法醫秦明》《如果蝸牛有愛情》等一批優質網生內容。


放在「無間道」的坐標系裡,劇版《無間道》可以被挑出許多不足;放在劇集的坐標系裡,《無間道》的素質不僅不輸前些年電視臺還能播出的《黑洞》、《黑冰》等內地警匪電視劇,甚至也不輸這些年TVB熱播過的《使徒行者》。作為視頻平臺的原創類佳作,固然珠玉在前,但創新卻未停止,配音、情節等原版遵循度不應禁錮一部作品的擴散。被寄予高度期望的視頻平臺在快速的成長,卻也在逐步放慢腳步,細化類型、多元布局、持續創新,讓網劇成為可以成為臺劇等能夠被專業認可的內容,這是視頻行業需要努力的方向,也該是觀眾應該耐心翹首的結果。

【文/滿囤兒】

微信公眾號【影藝獨舌】的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藝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評論,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須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及作者。(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對影像和藝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評價

【影藝獨舌】

由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有新聞追新聞,沒新聞評電影。堅持大眾化路線,趣味化表達。

相關焦點

  • 羅嘉良主演的劇版《無間道》,是不是被低估了?
    最近在追的幾部劇都大結局了,只剩這部劇版的《無間道》播了一半。其實說起這部劇,也不算什麼新劇了,因為是合拍的,所以幾年前已經分3季播出,不過沒有粵語版的,所以等到TVB播出之後才開始追!說起《無間道》,相信大家肯定會想起梁朝偉劉德華,當年的那部電影實在太過精彩,劇本之好連好萊塢都買過去改編一版,可想而知有多經典!所以之後看到劇版《無間道》,總覺得會毀經典,畢竟那個故事拍了續集都有些撲了,更何況是拍成電視劇,所以劇還沒播,觀眾多少有些看低。
  • 劇版《無間道》熱拍 王陽演繹熱血「子彈sir」
    王陽《無間道》子彈sir網易娛樂9月26日報導 由王陽、羅仲謙、羅嘉良、朱銳、蘇麗珊、劉松仁、廖碧兒等主演的電視劇《無間道》正在香港持續熱拍,作為電影《無間道》的電視劇版,此劇自開拍之日就引起眾人關注。
  • 羅嘉良新劇接檔《溏心風暴3》,這劇版《無間道》好看嗎?
    《溏心風暴3》大結局了,不知道大家對於這第三部是否滿意,但不管如何,都是一個Happyending。
  • 被低判的網劇《無間道》
    而這一切則讓網劇版《無間道》在起點上就背負著很大的壓力,如今三季播出結束,港真,從豆瓣評分而言,這是一部被低判的劇。必須承認改編劇是帶著「原罪」的,原版黨必然會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對改編版進行全方位的挑剔和吐槽,想要超越原版幾乎不可能。網劇版《無間道》就是帶著這樣的「原罪」,因此豆瓣評分一直都不高,尤其是原版黨紛紛打出低分。但憑心而論,網劇版《無間道》至少在製作上,絕對可以稱為「業良之作」。
  • 奔著羅嘉良看了劇版《無間道》,結果卻被劉松仁帥到了!
    後來知道了《無間道》拍成電視劇的消息,不過基於經典的改編通常都會毀,所以也沒抱太大希望,特別是沒有粵語版的看起來總覺得十分彆扭,所以不了了之~不過在《溏心風暴3》大結局後,TVB選擇了播這劇版《無間道》,更是邀請了羅嘉良回去助陣,作為一枚老觀眾,還是得捧捧場的,所以最近兩周一直在追,而且大部分是粵語原因,追起來體驗好上不少~劇版《無間道》接的是影版的時間軸,
  • 同樣講臥底的電視劇,劇版《無間道》和《使徒行者》哪個更好看?
    劇版《無間道》講的依舊是臥底間的那些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像成了這類劇本的常態,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TVB自己「原產」的《使徒行者》,那麼同樣是講臥底的劇,哪個更好看呢?相信很多童鞋會跟我一樣選擇《使徒行者》,其實故事不同演員班底啥的不一樣所以很難去做對比,不過如今2018年再去看《無間道》的模式,確實會有些顯舊,為何這麼說?
  • 內地劇版《無間道》:一部能火的網絡劇
    何為餘罪,法律上的概念是指隱瞞未交待的罪行。這裡,是一部小說的名稱,也是小說主人公的名字,有些怪,但隱喻深刻:臥底行走在類似無間地獄的環境裡,做夢都怕別人拆穿自己的身份,這是當年火爆一時的《無間道》片名的寓意。《餘罪》也是如此,一個「被引誘」走上臥底之路的警校畢業生,在黑白難分的路上漸行漸遠,堪稱內地劇版《無間道》。我還沒有看過小說原著,早就聽說這個IP很有名。
  • 從影版《許三觀》背後,探析跨國翻拍劇水土不服的原因
    因為影片中失去了這段歷史,許三觀和家人們在床上用嘴做菜的這段情節顯得格外突兀,也令人不明白許三多在賣血後,為什麼會撇下一樂帶著其他的家人去吃包子,一樂在吃不到包子時候的心酸,如果不是中國人,看了之後根本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 關於網劇版《無間道》,我只打聽到這麼多
    關於超級網劇版《無間道》,煲仔之前給大家介紹過【戳我回顧】。不想戳舊文的煲仔也在這簡單迅速地給過一遍。
  • 劇版《無間道》加《請回答1988》,國劇巔峰來了
    那麼,現在有一部國產劇,集《無間道》、《大江大河》、《請回答1988》於一身,你會怎麼看。,真是太香了,看到停不下來,今天馬上就來推薦給小夥伴們,本文章由柳林後獨家原創,這劇真是今年下半年最大的驚喜,融合了臥底、犯罪、年代劇、青春校園、初戀、兄弟情與家庭倫理於一身。
  • 網劇《無間道》不說粵語 觀眾大呼「出戲」
    在保留港味的同時,網劇版加入了不少內地元素:警方臥底江子丹的身份是內地退役公安,香港黑幫勝聯則想北上發展毒品生意……從目前評論來看,劇迷認為這些內地元素安排得合情合理,一定程度上也推進了劇情的發展。  但是,愛奇藝上線的版本採用了全普通話配音,這就讓劇迷不能忍了。
  • 漫畫《重版出來》中國版韓國版電視劇同時開拍,會水土不服麼?
    2016年,這部作品被改編為日劇播出過,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而最近,這部作品宣布了一個大消息:中國韓國將同時開拍這部作品的新電視劇版,倒是讓人對此有些好奇:中日韓三國出版業界情況不一、大環境也不太相同,這樣拍出來,會水土不服麼?相較於漫畫,國內觀眾們更熟悉的可能還是2016年日本拍攝的那部電視劇版,其豆瓣評分高達9.2,被不少人稱之為「新人職場指南」。
  • 電視劇版《無間道》好看嗎 原汁原味港劇原聲來襲
    由愛奇藝、寰亞傳媒聯合出品,梁家樹擔任總監製,洪金潑、梁國斌聯合執導,王陽、羅仲謙、朱銳、蘇麗珊、羅嘉良、廖碧兒等實力派領銜主演,曾志偉、任賢齊、劉松仁、盧海鵬、石修等港片大咖特邀出演的超級劇集《無間道》繼愛奇藝獨家熱播後,再推粵語原聲版於本周強勢登陸TVB翡翠臺。
  • 解讀「無間道」系列電影中的手錶密碼 (四)黃金配角們的「表品」
    解讀「無間道」系列電影中的手錶密碼(四)黃金配角們的「表品」從「無間道2」開始出現了客串大咖,這一集請來的是大陸演員胡軍,他之前在港片「金雞」中扮演大陸劫匪表現夠Man,收穫廣泛好評。但胡軍的表品倒是不錯,2003年已經有眼光選中沛納海手錶,這在國內還是很超前的。沛納海品牌從1993年開始民營化(此前專為義大利軍方供貨),當時雖然設計很有特色,但市場接受度一般,被義大利裔好萊塢明星史泰龍看中後推廣一番,知名度才略有提升。最重要的轉折是在1997年被梵敦集團(歷峰集團前身)收購,集團的高水平運作加上網絡新媒介的推波助瀾,令沛納海迅速崛起,身價倍增。
  • 未必是《無間道》之後最好的港片,但《拆彈專家2》真的真TM好看
    《拆彈專家2》 【未必是《無間道》之後最好的港片,但《拆彈專家2》真的真TM好看】 2020年12月24日《拆彈專家2》首映,當日票房超8000萬,第二天清早起來就已經破億了。貓眼評分9.4,淘票票評分9.3,連對港片最挑剔的豆瓣也有8.1分,並且還在漲。
  • 講真,如今連TVB都湊不齊這樣的陣容了,但港劇《無間道》做到了
    和內地版最大的不同,翡翠臺播出的《無間道》是粵語原聲版,梁家樹表示,原版36集的劇情會被精簡為30集,他希望翡翠臺的《無間道》是從香港本土演員的視角出發,重新剪輯和粵語原聲的《無間道》會更具「港味」。「行走無間,形無間,影無間,一生無間。相無間,時無間,生死無間,道無間。」陳永仁和劉建明的時代已經過去,而黑白兩道的紛爭卻不會停止。
  • TVB粵語版《無間道》今晚上映,會唔會完爆《使徒行者》?
    自從《使徒行者》再次掀起UC臥底高潮港劇迷對TVB警匪片依然情有獨鍾粵語版《無間道》
  • 2018 Netflix 追劇清單| 10刀包月看到飽的netflix如何成為行業攪局者
    從20年前的一家DVD租賃店,一路拼殺,成長為全球業界霸主,netflix到底有什麼必殺技?真金白銀出爆款從2013年的《紙牌屋》到2016年的《怪奇物語》,Netflix出了不少現象級電視劇,從內容和技術上不斷挑戰傳統電視。
  • 網劇《無間道》粵語版TVB要播了,看過國語版的你還會看嗎?
    去年愛奇藝播網劇《無間道》之前,大家看了那麼強大的香港演員陣容一度很期待。然而播出來之後,大家都跌了眼鏡,90%的香港演員,居然沒有粵語版,只有那令人聽著尷尬出戲的國語配音,所以當時好多網友都聲稱棄劇等粵語版。
  • 看了日版《無間道》才知道,經典難以複製
    這些年來,我們只聽說日本的某個愛情、喜劇、懸疑類型或家庭題材電影,被改編為中國版、韓國版,卻鮮有國產電影(港產片)被成功改編為日本版,並能夠配上當時最豪華的演出陣容。用《無間道》山寨版形容可能有點過分了,但這部片子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間道》的死忠粉,原來都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