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版《許三觀》背後,探析跨國翻拍劇水土不服的原因

2020-08-26 雨落在眼角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創作於1995年,小說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並翻譯成英、法、荷、意、日等多種文字出版,2000年入選韓國《中央日報》百部必讀書,是一本驚世之作。

2000年,韓國映畫世界株式會老闆安東圭買下了《許三觀賣血記》的電影拍攝版權。安東圭介紹,有一位朋友將一本韓文版的《許三觀賣血記》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在看了這本小說後,他非常激動,輾轉聯繫到餘華,買下了電影版權。經過一段波折和反覆思量後,安東圭決定將它改編為韓國電影。

韓版電影《許三觀》陣容強大,由河正宇自導自演,女神河智苑飾演許玉蘭,電影中的配角也都是韓國的老戲骨,在這裡你能看到尹恩惠版的林芬芳,《信號》裡的大叔,《熔爐》裡的校長,《請回答1988》裡的的德善爸爸……

華麗的演員陣容,足見導演河正宇對這部電影的重視程度,但是沒有了「賣血記」的《許三觀》是一部合格的電影嗎?

01、電影將小說的背景放在韓國,將一些細節改編的符合韓國特色

「其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也曾經賣血成風,餘華小說裡寫的也都是韓國人的感受。」——安東圭

餘華的小說描寫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事情,電影中則是將故事放在1953年韓戰結束後,那時候的韓國也是處於最貧弱的階段,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有著相似性。如同安東圭所說,那時候的韓國也曾經賣血成風,因此許三觀通過賣血的方式度過難關以及村裡人習慣性賣血看起來並不突兀。

為了符合韓國國情,電影將小說中的一些細節修改成韓國元素,比如原來許三觀是絲廠的工人,影片中是工地的工人;小說中的許玉蘭是油條西施,在電影中成了爆米花西施;將原著中一樂在屋頂喊魂改成道士做法;貫穿整部小說的豬肝、熱黃酒、麵條變成了米腸、米酒、包子;添加了香水、咖啡、冷麵、烤肉這些韓國的小元素……

在電影符合韓國本土化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保留原著的主線劇情,比如許三觀幾次賣血的原因,一樂的身世,一樂為何小勇喊魂,還有在明知道一樂不是自己兒子的情況下,與一樂的父子感情……儘可能符合原著書粉的認可,也能看出來韓國版權方的誠意。

02、電影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的改動

為了迎合觀眾對角色的觀賞,也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整的講述許三觀的故事,電影對小說中的人物進行了改動:對許三觀和許玉蘭的人物設定的改動,許玉蘭前男友何小勇的社會地位的改動,刪減了小說中的李血頭。

①對許三觀和許玉蘭的人物設定改動。

原著中的許三觀是一個自私、小心眼又市儈的男人。在與許玉蘭交往的時候會將對方花了自己多少錢計算的清清楚楚;在知道一樂不是自己兒子後,糾纏於妻子「被強姦」的事情,用詛咒何小勇、不幫助妻子做家務和出軌林芬芳來報復妻子,不願用自己賣血的錢帶一樂一起去飯店吃麵。

但是許三觀也有溫情的一面:許三觀自己戴著一雙破手套,卻把工廠發的精紡手套交給妻子,讓她拆掉做線衣、圍巾,容忍她的撒潑哭鬧。即便對情敵和不是自己兒子的一樂,他也表現出善良的一面:在何小勇被車撞傷後讓一樂為他喊魂,用賣血的方式為一樂籌集醫藥費。原著中的許三觀的形象,立體飽滿,作者用許三觀的兩面性來反映那個特殊年代的人物性格。

電影中河正宇雖然也演出了許三觀知道一樂身份後的情緒波動,卻著重於表現許三觀的善良一面,沒有將書中那個立體飽滿、情緒複雜、具有兩面性的許三觀表現出來。原著中的許三觀栩栩如生,在看書的時候能讓人感覺到,我們身邊總有像他這樣自私卻心地善良的人。電影中將許三觀的形象理想化,就只是一個善良的人,形象過於單一。

書的許玉蘭,是個精明能幹卻又愛撒潑的女人。她會在每次做飯的時候抓一小把米放在床下的米缸裡, 在自然災害的時候熬過了那段艱難歲月,也會在不順心的時候撒潑大哭。她也有堅強的一面,因為與何小勇的關係,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扣上了「妓女」的帽子被批鬥。她並沒有因此意志消沉,陪別人被批鬥的時候她就看著,站累了就坐下來捶捶腿。原著中的許玉蘭,有血有肉,性格堅強,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女性的形象。

河智苑飾演的許玉蘭美麗賢惠,卻少了原著中的煙火氣。電影將許玉蘭會精打細算和撒潑的細節去掉,一味的突出她的溫柔賢淑,而原著中正是透過那些生活中細細碎碎的小細節,來烘託人物的真實感。失去了這些小細節,電影中的許玉蘭雖然美麗,卻只是一個虛浮的人物而已。

②許玉蘭前男友何小勇的社會地位的改動

餘華筆下的人物都非常真實,原著中的何小勇許三觀一樣,都是最平凡的老百姓,甚至他的存款還沒有許三觀多,連八角三分錢都不肯出,眼睜睜的看著許玉蘭離開自己嫁給許三觀。面對一樂這個親生兒子,何小勇無論如何也不肯承認。通過這樣一個和許三觀一樣社會地位的人物,讓大家看到並不是所有平凡老百姓都像許三觀那樣善良。

電影中則將何小勇的社會地位進行了很大的改動,戰爭剛結束他就和美國日在一起,穿著光鮮亮麗,油頭粉面,通過外表就會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正因為此,只是在工地打工的許三觀能夠說服老丈人PASS掉條件更好的何小勇,選擇自己做女婿。許三觀和何小勇原本單純的情敵關係,在劇中增加了貧富之間的差異和矛盾,一樂餓著肚子去找何小勇要吃的遭到驅趕,更體現了他的為富不仁。

五六十年代的韓國,在經歷了韓戰之後,成為美國的附庸,電影中對何小勇人設的改動,也符合韓國當時的情況。將何小勇塑造成一個對親生兒子都冷漠麻木的有錢人,增加了劇情的衝突,同樣起到了反襯許三觀的作用。

③刪減了小說中的李血頭

餘華說過,寫《許三觀賣血記》的初衷就是一個血頭的故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餘華的小說中,李血頭雖然出場次數並不多,但卻是極其重要的角色。

小說開頭,許三觀是通過阿方和根龍的對話中知道這個人物的存在的,這個人不是醫院的人,但是在賣血人的眼中十分重要。因為在當時的背景下,賣血的人多於需要血液的人,李血頭佔據有利地位,控制了賣方市場,在眾多賣血人的眼中,他就是救世主的存在,每次賣血都要經過他的點頭才能往下進行。

書中,餘華通過李血頭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候的潛規則:阿方和根龍為了能通過李血頭這一關,給他帶了六個西瓜,還捎帶上許三觀;女性為了能賣血,不惜做李血頭的情人;許三觀為了賣血,把珍貴的白糖送給李血頭……

李血頭不僅僅是扮演了一個血頭的角色,更是一個吸血鬼,對於試圖通過賣血養家餬口的人來說,賣血本來就是對身體的摧殘,但還要進行賄賂才能賣,而女性在傷害身體的基礎上還要賣身,更是對身心的雙重摧殘。在自然災害的大家都餓得前心貼後背的時候,只有李血頭臉上的肉還和過去一樣多,全城人的臉上都是灰顏色,只有李血頭的臉上還有紅潤。無疑,李血頭靠著吃不飽飯的賣血人,依然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而即便是饑荒的年代,李血頭依然向賣血的人索要物品、錢財,他就是一個十足的吸血鬼。

但是在電影中,卻將這個重要的角色刪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醫院的醫生,阿方和根龍送給李血頭的六個西瓜也變成了一個可以帶在身上的小西瓜。影片中這樣改編,讓一個本來能反應當時社會情況的角色變得索然無味,正是因為李血頭這樣一個本不屬於醫院的人,卻能在醫院裡控制住賣血者命脈的角色,更能夠撼動大家的心靈,引起人們的反思。而電影中的崔醫生這個角色,既無法給人帶來心理上的震撼,也沒有演出李血頭無恥貪婪的個性。

03、電影對小說故事情節的改編

為了讓許三觀的故事更貼合韓國的情況,電影對原著中的一些情節進行了改編,改編的情節則主要圍繞著一樂,而影片中改編最大的,是抽去了當時中國特有的歷史背景。

①一樂身份的認定的過程

原著中一樂並沒有被實錘認證是何小勇的兒子,只是許三觀對一樂長相的觀察,和許玉蘭承認與何小勇發生過一次關係來認定的。

影片中因為鄰居的流言蜚語,許三觀帶著一樂去醫院抽血化驗,通過血型認定一樂不是許三觀的兒子。許三觀和一樂血型公布的那一幕,電影營造了一個對比強烈的戲劇衝突,將這個過程演成了一幕悲喜劇。在鄰居們的眾目睽睽之下,許三觀在眾多鄰居朋友面前丟盡了臉面,讓後來許三觀長時間疏遠一樂的情節感到合理。

②許三觀為一樂看病賣血的情節

與小說中的情節一樣,許三觀在去往首爾的路上一路賣血,但是路上的遭遇和書中截然相反。書中的許三觀去上海的路上十分艱辛,卻也嘗到了人間的溫情:有願意給他鹽和熱水的居民,有願意捎他一程的兄弟倆。雖然艱難,但是一路上的溫情讓讀者覺得他的生活還有希望。而電影中許三觀在暈倒醒來後,身上的錢不小心灑落,遭到了周圍人們的哄搶,影片中的這一幕讓人更加傷心絕望。

電影中關於一樂的故事,都是發生在他11歲的時候,原著中一樂得病已經是很多年後了。書中通過許三觀這麼多年對一樂點點滴滴的愛,表現他們的父子情,衝淡當初許三觀對一樂不是自己兒子的耿耿於懷。而電影中則是將原著中的愛匯總在一起,在一樂生病的時候集中爆發,雖然情節感人,但總是有煽情之嫌。

③影片中改編最大的,是抽去了當時中國特有的歷史背景。

原著中許三觀的時間線,是從他20歲左右到60歲,時間跨度大概是40年,在這段時間裡許三觀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後那段動蕩的歲月:社會主義大改造、集體食堂、大躍進大煉鋼、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作者餘華出生於1960年,恰好也是在這段歲月中成長起來的,他通過對許三觀的人生經歷的描寫,表達出對這段歷史刻骨銘心的感受。

但是河正宇將小說改編為韓國電影時,因為不符合韓國的背景,這段歷史便自然被抽去了,原著中長達40年的時間線,電影中變成1953年和1964年兩個時間點,《許三觀賣血記》也變成了《許三觀》,成為一部家庭情感戲。但是原著中許三觀的人生經歷和這段中國特定的歷史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為許三觀在這期間的遭遇,才讓這部著作成為經典。

因為影片中失去了這段歷史,許三觀和家人們在床上用嘴做菜的這段情節顯得格外突兀,也令人不明白許三多在賣血後,為什麼會撇下一樂帶著其他的家人去吃包子,一樂在吃不到包子時候的心酸,如果不是中國人,看了之後根本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而原著中更能反映出來人性的橋段,比如在文化大革命中外人和家人對許玉蘭的批鬥,上山下鄉時一樂的不容易,二樂的生產隊長對許三觀的吃拿卡要,更是在電影中絲毫沒能體現出來。

這些被抽去的歷史,和沒有搬上熒幕的片段,恰恰是《許三多賣血記》的精華所在,沒有了精華的《許三多》,只能靠著一個簡化的大團圓作為結尾。

04、由國外的著作、影視劇改編的作品應該注意哪些?

近些年很是流行翻拍老版影視作品或是國外的影視劇,但是多數都表現出水土不服,尤其是對國外作品的翻拍,總是讓觀眾滿心期待卻失望不已。這些被翻拍的無一例外都是優秀的作品,但是翻拍後的作品總是讓人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問題重點主要在影片本土化、對原影片精髓的把控。

①注意本土化問題

國內的一些導演,在翻拍國外優秀的影視作品時,幾乎原封不動的將原來的作品搬了過來,比如《深夜食堂》(改編自日本電視劇《深夜食堂》),《麻煩家族》(改編自日本電影《家族之苦》)等等。

不僅影片的內容幾乎完全相似,連場景都一樣,比如《深夜食堂》,照搬日式風格,黃磊身上穿的衣服和臉上的傷疤都和原版一樣的;對於中國來說,「深夜食堂」是燒烤、火鍋、大排檔和路邊讓人趨之若鶩的小攤,但是電視劇裡卻一絲不變的將方便麵搬了過來。硬要在中國塞進一個滿是日本情調的深夜食堂,對原版人物的刻意模仿,這樣的劇情讓觀眾沒有任何的興趣。

影視作品本土化不僅僅是在表面上本土化,還有內核的本土化。《深夜食堂》之所以在日本成功,是和日本的社會特點有關:老齡化嚴重,上班族壓力過大,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原版《深夜食堂》抓住了日本社會的內核,因而裡面的故事,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引發共鳴。而中國的社會特點和日本不同,雖然在北上廣深漂泊的人們也有過孤獨,但人們之間的聯繫要密切的多,一個有溫度的國家顯然不適合那些冰冷的故事。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電影《許三觀》中,導演顯然沒有把握住原著的內核,單純的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簡單的將原著中的歷史背景去掉,加上香水、咖啡、烤肉、冷麵這些所能看到的韓國元素,而不是考慮怎樣修改既能保住內核又能貼合國情,導致劇情的突兀和不連貫。

②把控原影片的精髓

對國外著作、影視的翻拍最難把控的就是其中的精髓,因為要了解對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美國電影《無間道風雲》翻拍自香港電影《無間道》,雖然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但卻被很多人認為影片本身質量不高,很大的原因是沒有把控住原來影片的精髓。

原版《無間道》的精髓來自佛經「受身無間者永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電影本身引用佛教經典,講述了陳永仁、劉建明的錯位人生,道盡臥底無間斷的痛苦。電影風格優雅、深沉、內斂,令悲劇的效果更加震撼。美國版《無間道風雲》擯棄了原版的內涵,風格粗俗、凌亂、暴力。東方文化的含蓄和西方文化的張揚,本來就有根本衝突,而《無間道風雲》生搬硬套原版的故事,其中的細節和精髓被他們的口味淹沒了,這部電影只是將原版的故事重新描述一遍而已。

《許三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原著的精髓是大時代背景下人們生活的艱辛和無奈,但是因為年代的限制,電影版失去了小說的精髓,那些讓人回味、期待的部分,根本沒有表現出來。其實在河正宇拍《許三觀》之前,是有其他導演想改編的,這個版本中許三觀的故事是從1910年開始的,講述了平壤的許三觀靠賣血度過了朝鮮時代、日本佔領時期和後來的韓戰、南北分裂,從許三觀視角來見證朝鮮半島的變遷。如果按照這個思路拍,這部電影將會出色很多,雖然和中國的歷史背景不盡相同,卻能在本國的時代背景下體現出小說中的精髓。

跨國改編和翻拍,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將原來的故事表現出來,而是要抓住精髓部分,結合本國的國情和社會特點,講述一個新的故事,對內容合理化改動,既不失去原著的主線和精髓,又能讓本國觀眾信服、接受。

其實在河正宇決定自導自演這部劇前,這部劇的劇本已經在安東圭手裡兜兜轉轉十多年。要將一部中國歷史感濃鬱的作品改編為韓國電影實屬不易,電影中也努力的將小說中的情節本土化,儘量突出韓國的特色,迎合韓國人的觀影感受。另一方面河正宇極力的想表現出對原著的尊敬和誠意,保持原著的一些主要的劇情。但最終卻水土不服,既不被本國觀眾認可(票房就是最好的答案),也不被原著書粉所接受。

如果拋去原著中的時代背景不說,單論故事情節,《許三觀》算得上是一部中規中矩的韓國家庭情感戲,前半部分詼諧幽默,後半部分感人溫馨,這本來就是韓國這類電影的一貫套路。但它是從《許三觀賣血記》改編來的,失去了厚重的歷史背景,這部電影就變成了一部沒有靈魂的家庭情感劇。

相關焦點

  • 影版、劇版《我,喜歡你》對比高下立見,何時翻拍能認真一些
    劇版在食物的拍攝上延續了影版的拍攝方式,二者都成功的將食物拍成了「舌尖上的中國」。但是由於劇版時長原因,其中添加了許多魔幻的情節:顧勝男晉升主廚被同事排擠這樣的「翻拍」怕是很少會有人拒絕。 即使翻拍口碑差,為何仍舊層出不窮?《何以笙簫默》影版評分3.8;《微微一笑很傾城》影版評分4.9;《誅仙》影版評分4.5;……口碑都很差,可翻拍已經層出不窮。
  • 趙又廷新劇《平凡的榮耀》定檔,翻拍劇能否克服「水土不服」?
    ,因為這兩部劇積壓的原因其實有些類似,都是「涉韓」,《勝算》是因為女主之前是由韓國女星主演,而《平凡的榮耀》這部劇作品則是翻拍自經典韓劇《未生》。像這種類型的職場劇,其實跟武俠劇都差不多,無非是一個高手懷才不遇,然後遇到一個廢柴徒弟,高手看出廢柴不廢並且還有天分,一番苦心栽培之後,徒弟的金手指開始開掛,師徒聯手遇佛殺佛,遇魔殺魔,最後要麼是挽救了公司,要麼就是自立門戶。
  • 《風雲》至今無人翻拍的原因,這一點就秒殺現在所有劇
    現在很多經典電視劇都被拿來翻拍,但《風雲》這部曾經鑄就過無數輝煌的電視劇,為何無人敢翻拍呢?現在小編告訴你原因吧!1998年香港導演劉偉強就拍了電影版《風雲》,郭富城飾演步驚雲,當時郭天王正是顏值巔峰時期,儘管頂著泡麵頭依舊很帥氣,而聶風則是由鄭伊健扮演,片中的扮相也是帥到天邊,女主方面則是又楊恭如扮演孔慈,而舒淇扮演楚楚。
  • 《還珠格格》翻拍影版?瓊瑤兒媳婦否認:劇版正在海選演員!
    這兩天網絡上充斥著經典電視劇被翻拍的消息,焦恩俊吳京版的《小李飛刀》將被翻拍,這部90後兒時的武俠經典也慘遭「毒手」,就更不要說當年一代人心中的經典電視劇《還珠格格》了。自1998年第一部《還珠格格》拍出來之後,接下來的二十多年來被各路導演翻拍無數。儘管演員方面一換再換,但在大多數觀眾心中紫薇和小燕子還是林心如和趙薇最經典吧,蘇有朋的五阿哥也早已深入人心。
  • 水土不服、創新乏力 翻拍劇本土化之難
    近些年,中國影視公司展現出對日本經典劇集的熱衷,不斷有翻拍中國版本推出。不過,從《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戰》《校對女孩河野悅子》再到《問題餐廳》《東京女子圖鑑》《賣房子的女人》《母親》,這些口碑日劇的中國版質量參差不齊,不少落入水土不服、創新乏力的窘境。
  • 影版《尋秦記》定檔2021年,原班人馬回歸,故事是劇版的續集
    《尋秦記》作為經典IP,是80、90後的青春美好回憶,如今翻拍成大電影在豆瓣上,九萬多人打出8.4的高分,可見這部劇在網友心中的地位之高。有了失敗的翻拍例子,很多網友都是心有餘悸的,很怕青春記憶被熱衷圈錢的金主毀掉
  • 翻拍出爛片?這部泰國翻拍劇,拍出了我們不敢拍的禁忌
    從還珠格格到神鵰俠侶,雖然翻拍多出爛片,但這部電影出乎意料。翻拍劇版豆瓣評分居然超過了原版。他就是泰國影片《天才槍手》。劇版翻拍豆瓣評分那麼翻拍的劇版到底好在哪裡,可以讓豆瓣評分超過好評無數的原版電影?
  • "經典無法超越"翻拍劇屢遭撲街,影版《三生三世》究竟有多爛
    亦舒小說《喜寶》被翻拍成電影,女主郭採潔"名媛式愛情"被瘋狂吐槽。這年頭,翻拍劇猶如雨後的小春筍,"撲街"了一茬又有一茬。"翻拍毀所有,翻拍誤終生"這句話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 豆瓣8.5,比影版更高分,劇版《天才槍手》翻拍得還可以啊
    8.2分,劇版目前已經飆到8.5了,比影版還要高。但劇版還沒播完,所以最終評分能去到多少,依然要持觀望態度。至少目前來看,從翻拍角度來看,劇版算完成得不錯的。要完成一部作品的翻拍所以,劇版的《天才槍手》選用了全新的演員陣容。
  • 熱門日劇翻拍遭遇口碑尷尬,社會議題本土化水土不服
    近些年,中國影視公司展現出對日本經典劇集的熱衷,不斷有翻拍中國版本推出。不過,從《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戰》《校對女孩河野悅子》再到《問題餐廳》《東京女子圖鑑》《賣房子的女人》《母親》,這些口碑日劇的中國版質量參差不齊,不少落入水土不服、創新乏力的窘境。
  • 《許三觀賣血記》影視化,餘華之子執導,會成為下一部《活著》嗎
    現在,餘華的另一部經典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也被拍成了電影,電影編劇由余華自己擔當,執導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餘華的兒子餘海果。《許三觀賣血記》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
  • 影版《晝顏》:一部神劇的自我閹割!
    劇版北野最後選擇回歸家庭放棄愛情,而在影版裡,二次出軌的北野卻豁了出去,決定為愛離婚。 從劇版到影版,北野終於和「真愛」紗和在一起了。演員演技爐火純青,再有劇版的高口碑加持,影版《晝顏》再怎麼說,都不會差到哪兒去。 但實際上,劇版豆瓣評分8.6,影版卻只有6.3。同樣的班底,同樣的陣容,口碑竟是天差地別。
  • 《許三觀》 許三觀的前半生
    這種「不同」雖不是評論一部電影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但它被鉗制於改編劇所固有的想像力空間,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當然,有餘華參與改編這一事實,還說明「因地制宜」是國際影視合作的基本做事方式。由何小勇的腦病延展出許一樂遺傳了父親的「腦病」,他命懸一線,許三觀需要重新審視他與許一樂的關係。而小說裡描述的許一樂在饑荒時期所得的「肝病」雖然忠實於小說背景了,但跟電影《許三觀》再無關係了。如是,韓國的《許三觀》其實是一個戲劇「人物」。他不是餘華在小說裡展現的時代縮影,不是令餘華產生悲憫之情的民族生命力,不是壓榨人物去承受苦難的生存環境。
  • 這爆款翻拍竟然沒爛,一口氣刷6集
    翻拍影版變劇版,相信大多數人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會犯嘀咕因為影版已經是經典了,翻拍成劇版還能怎麼翻出浪花?影版130分鐘,每分鐘都沒有浪費,全片全程緊張又刺激。由影版進入到劇版後,不僅人物刻畫更加細膩,劇情節奏也更加合理。
  • 《許三觀賣血記》原著與影視對比分析
    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換錢渡過了人生一次次的難關,以許家為主線,描繪了在六、七十年代一個家庭的酸甜苦辣,以簡單的敘事、略帶傻氣的對話,將沉重的話題用輕描淡寫式的寫作方法表達人在面對厄運時對家庭、對人生、對未來的渴求。韓國翻拍中國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在保留大致情節的同時,根據國情作了許多細節上的改動,使得作品更為偏向一部家庭倫理劇。
  • 《許三觀》我不認為許三觀可悲
    1.劇中許三觀第1次去賣血時,他的叔叔跟他說要多喝水,於是他們在一條小河邊喝了許多水,之後到醫院,他們就很想上廁所,這個時候他的叔叔跟他說,上完廁所之後一切都會功虧一簣,於是他們在廁所裡又喝了許多水之後才去賣血。已經到了膀胱的水還會進入血液循環嗎?原理:水通過消化道吸收進入腎臟,再通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排入輸尿管,從而進入膀胱儲存。
  • 《安家》背後的日劇翻拍之路
    《安家》背後的日劇翻拍之路 時間:2020.03.11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中國銀幕
  • 打破翻拍即爛片的魔咒,豆瓣8.5,活脫脫一部諜戰大片
    與此同時,故事中還有許多關於教育制度,成人黑暗世界的諷刺因此口碑票房雙豐收,三年後,也就是現在《天才槍手》這個故事被翻拍成劇版。贏版評分高達8:02。在這種情況下,劇本依舊迎難而上,大膽的豐富人物形象。還寫劇版中種種被觀眾詬病的故事走向,憑藉這份用心去版《天才槍手》打破了翻拍既爛作的魔咒,一舉拿下8.5的豆瓣高評分。和影版一樣故事開啟於名為小林的高中生,家境貧寒的他。
  • 許三觀成韓國歐巴啦?!還「娶」河智苑當老婆【熱議】
    由中國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改編的電影《許三觀》已順利殺青,將於明年一月份上映。近日本片曝光了第一波官方劇照,不僅三觀哥一人成「韓歐巴」,連整村的村民們都移民到了1910年的思密達!「平壤許三觀」人生主題也不再是抗饑荒、贖兒子,而是成了抗日佔、抗分裂,用數次賣血度過了朝鮮時代、日本佔領時期、南北分裂等一個個人生難關,以一個小人物的命運見證朝鮮半島歷史的變遷。
  • 影版《家有兒女》確認翻拍,原班人馬恐難回歸,網友質疑消費情懷
    「下雨下雪下冰雹」這個梗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劇裡的幾位小主演也伴隨著不少人一起長大最近這部童年記憶的家庭幽默情景劇《家有兒女》被傳出即將翻拍電影版的消息,隨後「電影家有兒女2020」官微的成功認證也實錘了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