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託邦 第二季》烏託邦不再了

2020-10-23 小蔥醬

第一季的時候這部劇讓我喜歡的不得了,大呼神劇。

劇情的張力、節奏,畫面的色彩,配樂以及人物的性格設置,這些元素組成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對上了我的胃口,甚至能到上癮的地步。好久沒有這麼讓人激動了。
現在回想起來引人入勝的精妙之處有這幾點:

1.當你以為它是魔幻劇的時候變成了大逃殺劇,當你以為是大逃殺劇時又變成了陰謀論。答案不斷的再揭曉,觀眾的疑問不斷被解答,很快速的得到好奇心的滿足,又立刻拋出了新的問題,轉換速度快到頭腦享受這種漫遊。
2.酷拽爆的殺手,提攜出了整劇的色彩風格,檸檬黃或者叫它神經黃,不斷的作案不需要理由的殺人,甚至殺手潛在的對峙關係,殺手的步步緊逼像是整部劇的鼓點節奏,控制配合的非常好。
3.有高手亦有平凡到不行的普通人,英劇一貫的特點。jessica這邊的小團體裡性格身份年齡經歷各異的人群,聚集在一個封閉小空間裡可以發生的故事太多了,必須有意思。
4.就這樣,一群普通人,就著殺手光環,可以開始一段奇妙的旅程了。結局還顯示出一場必然的開放性和意外性,過程就像闖關,你不知道推開門後會面對什麼。

但是在第二季裡我所想尋找的這部劇不同反響的亮點就變成了下面這樣。
劇情反轉乏力,已經不能再有資本讓觀眾像解密一樣的跟隨劇情探險。所有的謎題其實已經在第一季解開到基本完美。
兔子先生的來歷老科學家的經歷,本身如果不包含什麼特別意外的反轉已經沒有新意,腦補就能很完美的呈現了,但是實際情況是它居然就這麼拍了!所有的病毒釋放包括Milner和老科學家怎麼認識的,不過是常規推斷。故事敘述風格其實已經變了,已經沒有謎題作為包袱卻還要像以前一樣保持神經黃的節奏,怎麼可能。

沒有劇情轉折於是開始玩性格轉折,但是變得太快了,Jessica和Pieter就這麼溫柔了下來,從曾經的不合常理的異類,到忽然懂得了人情的普通人,毫無障礙的開始他們對愛的體驗。得承認這兩人的變化是此劇的超級萌點,沒有他們你也不知道該看什麼了。但曾經提攜本劇的殺手全部變成了普通人(那個小綠人搭檔形單影隻啊差不多很好的詮釋了醬油的含義)控制劇情節奏的變成了並不波折的劇情本身和不嚴謹的邏輯。沒有壞人幫和好人幫勢均力敵抗衡,主人公群開始了他們沒有什麼新意和波折的旅程。

可以成為亮點卻不夠給力的角色:兄妹倆的老爸,出現時要不要太容易讓人猜出來。變了的Wilson,不過是性格的繼續,他做出的選擇可以被理解,也沒有什麼意外的地方,還是那個問題壞人幫太軟了而且已經沒有任何神秘性,主人公們讓人太放心了。就這樣還讓Milner和老科學家發生了柏拉圖式的愛情,最大boss都要洗白了,還想怎樣啊。敢不敢讓策劃了這麼巨大的陰謀團體結構不要如此單薄,靠著這些個單純的小人物能幹什麼!?我更加不用對主角群的超級強大而擔心了。

好了,第二部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了,導演就想把這些奇人放在一起玩真人秀,快來圍觀冷酷殺手的溫情一刻,快來看啊還有三角戀(如此爛俗的梗...)。烏託邦已經不再是曾經的烏託邦了,我都懷疑導演有沒有認真的考慮過拍第二部,也許在構思第一部時沒有想這麼遠?

其實呢這一季的劇情整體看來也沒有那麼難堪,還是抖了些包袱的,只是這些過程中被表達的我只能想用粗糙來形容了。就像Gran只是想得到家人的關愛想變為正常的孩子,這梗雖然不新穎,但是被講的這麼不打動人讓人覺得很不爽。還有類似爛梗挺多,比如壞人要變好誰也攔不住關鍵時刻肯定有人來擋槍,好人想變壞總能給你機會去回頭,Ian開槍爆頭那裡甚至就能讓人那麼確定無疑最後一秒必然開槍的等著。

這樣還留懸念給第三季,讓我不無悲觀的想,這部劇會不會變成完全人物的塑造,只要我塑造了些令人著迷的角色,他們經歷什麼劇情有著什麼樣的邏輯都不重要,只要你愛上他們就會看下去。像夏洛克啊 loki 甚至都教授...
是的,我會因為喜歡一個角色而看劇,但是就像消費零食其實並不餓且沒有任何營養一樣,他們已經被歸類到另外一邊,可以隨時拿來隨時扔掉隨時被淹沒在相似的口味中。

相關焦點

  • 《烏託邦 第二季》對於皮耶特的念與想
    》劇情到了第二部,卻走向了親情,最初的冷麵killer皮耶特改過自新,收穫了親情。「電子烏託邦」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擔憂,隱私與數據日漸成為關注的重點,有學者說道,「掌握數據與隱私成為精英與庸者的區別」。」與「Utopia」的文獻與資料,大部分內容過目就忘了…《楚門的世界》中,Truman在被創造的影視世界中,這個世界是烏託邦的另外一種形式,每天重複的生活,被安排的親情、友情、愛情。
  • 亞馬遜已決定不再續訂其原創劇《烏託邦》
    據外媒報導,亞馬遜決定不再續訂其系列原創劇《烏託邦》(Utopia)。這部亞馬遜原創系列劇在娛樂圈基本無人問津,這或許是該公司在第一季之後決定取消該劇的原因。雖然這部科幻劇不會回歸,但下個月亞馬遜將為該類型的粉絲提供一些特別的東西。
  • [文學]什麼是烏託邦?莫爾與《烏託邦》
    什麼是烏託邦?許多人對「烏託邦」這個詞並不陌生,也不乏有人將其和「理想天國」「空想世界」等詞語等同起來,並在某種程度上將其貶義化。實際上,相比一般意義上的「烏託邦」,其實這個詞更具有政治和歷史意義。」其實是就西文中「烏託邦社會主義」在漢語語境下的語義轉換。
  • 《烏託邦 第二季》抱歉,我是陰謀論患者
    當人類社會越來越接近喬治·歐威爾寓言裡的那個烏託邦時,「買一把假槍,保衛她的生活」,這大概才是生存之道。英國第四頻道(C4)出品的黑色驚悚劇《烏託邦》(Utopia)無疑就是一部普羅大眾面對未來社會的最佳生存指南。4個普通人因共同喜愛一本《烏託邦實驗》的漫畫作品而聚到一起,不料漫畫的手稿裡卻藏著一個喪心病狂的驚天秘密。於是他們只好踏上被神秘組織「天網」狙擊的逃亡之路。
  •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強勢回歸:看內心的烏託邦如何碎了一地
    這麼火的劇講的是什麼?那麼,究竟什麼是烏託邦?什麼又是反烏託邦?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通俗地講,烏託邦常常被理解為一個理想的國度,那裡的一切都很美好。而與烏託邦相對的便是反烏託邦了,多指充滿醜惡與不幸之地,就像《使女的故事》中被虛構出來的Gilead國。
  • 豆瓣9.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強勢回歸:看內心的烏託邦如何碎了一地
    這麼火的劇講的是什麼?那麼,究竟什麼是烏託邦?什麼又是反烏託邦?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通俗地講,烏託邦常常被理解為一個理想的國度,那裡的一切都很美好。而與烏託邦相對的便是反烏託邦了,多指充滿醜惡與不幸之地,就像《使女的故事》中被虛構出來的Gilead國。
  • 烏託邦小史:是未來藍圖還是空中樓閣?
    法院和法律不再需要了,同時,整個地球由縱橫交錯的鐵道覆蓋,語言已經統一,科技發達到連氣候也憑藉科學的力量可以自由控制。在彼時中國內憂外困的時局背景下,這些「大同世界」確實成為了許多知識分子寄託情懷,同時暫時逃避現實憂思的世外桃源。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莫過於1906年由科學會社發行的小說《冰山雪海》。
  • 每日一書|莫爾及其烏託邦
    1515年,莫爾用拉丁語寫成了《烏託邦》。在《烏託邦》一書中,莫爾通過頌揚新島烏託邦的賢明制度,批判了剛剛興起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以及英國的君主專制制度,第一次提出了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理想。莫爾把私有制視為萬惡的淵藪。於是,莫爾在思想史上不僅成了社會主義思想的創始人,也成了所謂「空想共產主義」的鼻祖。1887年,考茨基寫了《莫爾及其烏託邦》一書,重新閱讀並解釋莫爾的《烏託邦》。
  • 電影遊戲文化:烏託邦與反烏託邦
    烏託邦烏託邦(Utopia)指的是「沒有的地方或者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早是由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一種「空想的國家」。之後,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託馬斯·莫爾創造了「烏託邦」這個詞,並寫出了《烏託邦》一書。他覺得私有制是萬惡之源。烏託邦有多重的意義。第一,作家筆下的烏託邦。
  • 黑暗的烏託邦
    美麗烏託邦很多烏託邦的外貌都是這樣的,但是所有的烏託邦都是隱秘的黑暗。神木66町就有隱秘的黑暗,那就是清除不合格的兒童。 04渡邊早季發現了烏託邦背後的陰暗面。她選擇了接受。早季選擇接受,是因為她無力對抗這個烏託邦。但即便她有能力對抗,她也不知道還有什麼替代方案。町上不這樣做,又能怎麼辦呢?換上你,你又能想出什麼別的方案?就這樣吧,早季想。
  • 殺馬特的烏託邦身體
    「家族」成員之間的外在標識不再,只剩下一個又一個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平凡個體。在機器轟鳴的工廠中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與自己同鄉的夥伴分隔在不同的部門、工資沒有保障,隨時可能被老闆剋扣,這些來自農村的貧困青年被資本圈禁在廠房和宿舍之間。逼仄的空間裡,理想和未來對他們來說只是無處安置的空談。
  • 烏託邦、異託邦和惡託邦
    循此進路,如果馬克思是第一種認知,韋伯則是第二種認知,哈特與奈格裡、維爾諾、共產神學家是第一種,葛蘭西、墨菲、巴裡巴以至社會民主派甚至以賽亞·伯林皆是第二種。早期烏託邦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普魯東式的自發合作式無政府主義、自由至上的市場原教旨主義、儒家和諧觀也算是第一種的變奏。第一種認知意味政治領域最後的終結,第二種認知則表示政治紛紛攘攘爭來爭去、爭歭停不下來才是真正多元社會的常態。
  • 「託邦」五百年——託邦、烏託邦與敵託邦
    託邦、烏託邦、敵託邦……種種詞語歷史衍變後的社會心態變化值得玩味。烏託邦為何取代理想國莫爾是創設「烏託邦」的第一人,但遠遠不是此類理想世界的首創者。與「理想國—烏託邦」譜系相比,「桃花源譜系」數量雖繁,但多偏於寫意,不重實體,不求實證,也算是中國人偏重現實主義的體現。「理想國」為什麼會被「烏託邦」所取代,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一方面,從理想國到烏託邦,正是從理想到規劃、從規劃到行動的過程。
  • 烏託邦之夢
    關於烏託邦的空想人類從來就沒停止過,柏拉圖著名的《理想國》就是一種簡單的烏託邦式國度,「烏託邦」一詞則是來自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託馬斯莫爾的文學作品但是烏託邦的關鍵詞——例如完美、設計、遵從等等——從一開始就有著明顯的缺陷。巴森在《從黎明到衰落》中說:「烏託邦假定眾人時時心悅誠服於理性要求,但烏託邦之所以為空想式,關鍵正在於此。」簡單來說,我們所面對的是有著喜怒哀樂情緒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凡事通過測量計算,按部就班的機器。
  • 陳冠中:烏託邦、異託邦和惡託邦
    循此進路,如果馬克思是第一種認知,韋伯則是第二種認知,哈特與奈格裡、維爾諾、共產神學家是第一種,葛蘭西、墨菲、巴裡巴以至社會民主派甚至以賽亞·伯林皆是第二種。早期烏託邦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普魯東式的自發合作式無政府主義、自由至上的市場原教旨主義、儒家和諧觀也算是第一種的變奏。
  • 拼多多的烏託邦
    這樣雲裡霧裡的描述,外界很少有人看得懂,網上一片冷嘲熱諷,認為拼多多說了一個浮誇、不切實際的的故事;甚至,連黃崢也承認這是「烏託邦式的描述」。3/10 關於烏託邦,其中一個解釋是:理想化、美好的未來。要實現烏託邦的理想,其中一個舉措是減少人的私慾,用好的制度或系統而不是靠人治去實現。
  • 烏託邦女王阿妹平安夜廣州開唱 AG亞遊組團欣賞
    而此次,Vocal女王張惠妹為紀念出道20年再給自己下戰書,傾情打造了更具挑戰性的「烏託邦」演唱會豪華升級版——張惠妹「烏託邦2.0慶典」世界巡迴演唱會。    阿妹透露,「烏託邦2.0慶典」將迎接新的挑戰,除改變70%以上內容和部分歌曲將重新編曲以外,也將在不同的城市適時換一些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歌曲,讓觀眾在每場演出都有新鮮的感受!她一心想讓陪伴自己20年的歌迷,得到最好最完美的視聽享受,所以特別回饋版「烏託邦2.0慶典」巡演中她放棄了戶外場地的容量,而選擇更具有聽覺享受的室內場館。
  • 《令人心動的offer》2:離開烏託邦|專訪製片人王鑫璇
    從先行放出的面試篇到最新播出的中場淘汰,《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熱度極高,多個話題登上熱搜,實習生丁輝更是熱搜的常駐嘉賓。在12月10日的骨朵熱度指數中,《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位列第一。「真實」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它告訴了觀眾真實的職場是什麼樣的,卻也刺痛了偏愛烏託邦式職場的觀眾的心。從完生到未生在韓劇《未生》中,「完生」指的是熟悉職場生活中的遊刃有餘,而「未生」指的是在職場中青澀莽撞,卻擁有起死回生的機會。《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一季和第二季實習生似乎分別成為了這兩種職場狀態的現實寫照。
  • 威爾森表示在《烏託邦》迎合了好萊塢現狀,他的角色屬於臨時創造
    相信Netflix的《烏託邦》第一季有所影響,這就是在影院停擺期間,重新受到歡迎的好萊塢劇集。Utopia開始了第二季的拍攝,雷恩·威爾森作為主演,在北京時間10月11日凌晨接受了好萊塢記者Brian Davids的專訪,這位演員回憶起《辦公室》在Netflix重新上線的驚喜,並且對好萊塢特殊時期給予了很多看法。
  • 「烏託邦 2.0 」​妹神降臨 , 烏託邦的子民們, Are you ready?
    /歷經重生,再塑新輝煌/2016年11月19日,「烏託邦」世界巡城演唱會杭州站榮耀收官,正如「烏託邦」這個理想詞本身被賦予的循環上升含義,在經過一個月的系統升級後,去年12月16日正式更新為「張惠妹「烏託邦」2.0慶典 世界巡迴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