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你看過哪些超棒的展覽」 | 精選上海藝術展覽粉絲投稿

2021-02-19 上海藝術展覽

周  三  發  布  魔  都  戲  劇  預  告

周  五  發  布  魔  都  展  覽  預  告

2020 / 09 / 01  上海  |  陰轉小雨

「月末看展徵集」成為月度儀式

送別八月,歡迎九月的到來

這麼多素未謀面的看展人朋友
願意和展覽君分享看展感受
腦海裡閃過一場場展覽現場畫面
面對這幅作品,當時我是什麼感受?看展分享又能幫助看展新人
打開看展世界的大門
因為看展把我們聚在一起

每每想到愈發覺得純粹又珍貴

本期投稿除了常規熱門大型展覽
小眾展覽視角的投稿明顯增多
讓我們開啟8月看展徵集匯總

文末公布 5位幸運名單
[ 優質投稿太多,太難選!! ]

添加展覽君3號

邀你進14000人上海看展群

走入刀鋒。

@燃

生活中充滿可愛的細節
@sinking endlessly

花的元素、意象表徵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集中展現,可以自己帶走一枝花送給陌生人,希望我們都能帶上鮮花奔小康。
@蔡其樂:)

上海博物館的這個聽樂陶人實在太喜感了。上博參觀,遇到老師講解深入淺出的講解,原來那麼多的珍貴文物都蘊含那麼博大精深的故事和歷史。大克鼎的故事,讓我們對捐贈者充滿崇高的尊敬。還有很多寶貝裡面的圖案、銘文,似乎帶領著我們穿越到幾千年前能跟那個時代的人對話交流,真是為上博珍藏這麼多寶貝感到讚嘆;對祖國的富強發展感到驕傲自豪。
@梧桐飄香

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海浪-歷屆雙年展》,挺恢弘的一個作品,應該是和山海經有關,忘了。其實圖片看不太出作品的表達,那種吶喊、掙扎、渴求。像這種巨幅作品,身臨其境才會多有感受。
@Alpha.

《千年琦華—從敦煌到高昌寶石壁畫沉浸式展覽》,看畫也看你
@ELK

上海博物館 江南文化藝術展 2020.5.26-8.23 當時看到皮影戲的兩個人,覺得特別靈動,仿佛我也在戲中一樣。
@Janice

烏鎮木心美術館 木心先生的學識形成於19304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磨難而出名於198090年代。木心先生的很多書、很多畫作我未必看得懂,但木心先生的那種久經劫難以不死而殉道的精神卻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康康(sea_dog)

展名:自由聯接 展館:OCAT上海館 時間: 2020.05.16-08.16 地點:上海市靜安區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負一層 作品:王拓《痴迷錄》時長20分31秒。《自由聯接》是一項青年媒體藝術家展覽。藝術家通過各種媒介記錄各樣的世界。王拓先生的《痴迷錄》是《自由聯接》展覽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我在廳裡完整地看了兩遍。它的媒介,表面上看是通過影像探討建築美學和御宅文化,往裡了看,則是通過建築探討人——巨大的沉默物。藝術家以建築空間結構的複雜性指涉人類難以被認清的潛意識結構。「如果一棟建築可以象徵一個人,那樓梯和迴廊就是記憶的腸道,公共區域就是人格的自白。」建築的外部與內部一直都在糾纏的對抗。外部束縛內部,內部也壓制外部。王拓先生說,伯納德屈米把建築類比為虐戀和捆綁,建築給人的限制就像是那些繩結,這些繩結綁的越精巧,被綁者則可以獲得越多的愉悅。這樣看的話建築本身難道不就是一種邪教嗎?我突然跳躍地想起俄狄浦斯,我在先人對命運合理性的懷疑中也找到了繩結的影子。我將這繩結比喻為宿命。除俄狄浦斯之外的人,仿佛都是那繩結的一部分,將悲劇的發生歸結於宿命,使宿命成了它本身。又或者說本沒有宿命。後來,看完展回去,這些概念久久地盤踞在我的腦中,我去嘗試更多地了解屈米。在2016年PSA的伯納德·屈米建築展中,主張的則是:建築最重要的是先讓自身成為一種認知的形式,然後才是關於形式抑或視覺效果的認知。建築就本質而言就是概念或思想的實體化。若人如同建築,人也應當是思想的實體化,我想起《痴迷錄》結尾在建築的一個角落裡燃燒的火堆——像是建築的誓言,人的信念。
@Harbour.

兩隻小鳥飛落在小男孩的後面,相互對望,像在爭論什麼又或是在想著飛往哪裡。小男孩微微向前傾,兩手支撐在地面,小心翼翼的側過身子,慢慢地向後望過去,生怕驚動了它們。周遭的環境和人物,畫家的眼中是生動形象的,對於童真他採用了最直觀又細微的處理。油畫中的那色彩色調,暗示了故事的微妙。讓人忍不住猜想,小男孩如果猛的站起來受到驚嚇的小鳥飛了,畫家在創作時會以什麼方式繪畫出來。他可能會用動靜結合方式告訴我們又或者不會注意到這一點。有時候不經意間的景物是從眼睛看到通過反射弧直接到達內心深處。《童年》在青島藝術博物館中王家琪的人物油畫中我感觸到畫家的魅力。他在中心作畫,自然的景物是他與它們心靈的對話,芸芸眾生是他與他們之間夢的相遇與體驗,器皿是他與它們的品察。作品沒有所謂美與醜,有的只是歲月在這個時間點印下印記。那是最美好的時光,他的作品用心去感受,會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真,善,美。
@木木的行走

地點;以色列文化科技沙龍 展覽名:自然的回音Nature Calls 費用:免費 畫家ALan Flesher是一位目前生活在上海的美國猶太裔藝術家,他的畫裡面透露出一種童真,擁有獨特個人化的觀察視角,他用自己的方式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作品有描繪他目前居住在上海的前法租界的家、個性鮮明的爵士女歌手、各種靜物、各地的風景畫,用色大膽明豔濃烈,能感受到他對自然界平衡之美的祝福期許和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他用筷子蘸著油彩畫的畫的幾幅靜物更是讓人感覺這種作法方式的新奇獨特。對藝術家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蘇大排

木構復興 chi k11 之前上海也有過很多建築類展覽 但是木構復興是我這個外行人看起來最盡興 覺得學習到最多東西的 甚至出了展館就立刻淘寶下單了建築史 視頻裡王灝老師對整個展的思想內核、展覽思路都給出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解釋 真的看這一個小時視頻不僅能了解很多專業術語 擁有最基本的看懂一個建築的能力 而且還會立刻對中國古建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我覺得如果說一個展覽的目的是想將它的主體內容帶給大眾 讓大家更了解、更喜歡、更願意關注這門藝術的話 至少在我這裡木構復興做到了(雖然圖沒拍什麼但是就很想分享一下觀點!這個展真的看完酣暢淋漓 學習使我快樂5555)
@月亮頭像

本來展覽的主題只是關於木結構建築在當代的建造技術下如何煥發新生,但更觸動我的是展友們對一眾精巧模型的拍攝熱情。幾乎所有手機和攝像機都懟到了近無可進的距離,所有細節都暴露在鏡頭之下。其實說來這也沒什麼,但我豐富的想像力把我化成了一個縮小到一定比例能住在這些模型裡的人。突然覺得每天的生活如果都一覽無餘地暴露在鏡頭裡該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而網絡和科技的發展又能滿足更多人窺視的欲望,讓我不禁去探索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邊界。但有時又會覺得,將很多行為冠以「窺視」是否太過玻璃心和汙名化了。(chi K11美術館)
@天青與碧[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展],坐標Bund One Art Museum,整體還是覺得比去年的那個浮世繪展值很多,幾乎感覺最近幾年每年都有浮世繪的展覽。展按照時間線理清楚發展興衰,查漏補缺,儘管浮世繪展我已經看過太多了,這次還是有收穫的。所有一百四十幅,有部分複製品,大部分真跡,菱川師宣到鳥居清廣,鈴木春信到鳥居清長,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東洲齋寫樂、歌川廣重等,重要的畫師都沒落下,依然有看了幾百遍的神奈川沖浪裏。比較偏愛的畫師有4位,鈴木春信| 喜多川歌麿|歌川國芳|葛飾北齋。鈴木春信是最早融入色彩的浮世繪畫師,這次是第一次看他的畫,所有作品不論人物還是物品都有一種律動以及非常生活感。喜多川歌麿也是最愛之一,超級擅長畫美人,畫的人都令人稱讚實在太好看了,吉原的美女們畫得都入木三分,尤其是<對鏡>。其實我最愛的No.1是歌川國芳,主要是太愛鬼怪了,他實在太擅長,比如最經典的《相馬之舊王城》,很多影視作品都有借鑑,還有衝擊感十足的《贊岐院眷屬營救》。這次再看葛飾北齋,有了新體驗,這個人真是全才,什麼都會畫,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提到葛飾北齋,可以推薦一下<百日紅>這動畫,雖然講的是他的妹妹,但有利於理解浮世繪的存在。其他還有很多有名的畫家,比如梵谷特別愛臨摹的歌川廣重等,有時間是值得挨個去看看的。日本文化像一個大海,接收所有生物,再將它們變成自己的海中之物,無論哪種事物,都有這種特性。
@Sarah「走的人多了 ... 」。——大田秀則畫廊 展覽標題引自中國作家魯迅《故鄉》中「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日本藝術家Akira the Hustler是探索包括社會不平等、能源安全、愛滋病和邊緣化群體在內的社會問題。「滑板上的男孩」被創作於作為銘記2011年福島核事故的系列粘土雕塑之一。這個男孩代表著一個普通的青少年,他穿著簡單的衣服,有著積極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左手上,一根紅線將他與同樣見證事故的其他人所共享的現實和經歷綁在一起。作品中平凡和不平凡的經歷交織在一起,重新引起人們對那些很容易被社會大多數人所遺忘的事的認識。
@Angela大夢微城 - 熱騰騰的生活   這並不是新展覽,開展一年多了,只是我第一次去。去了就驚嘆於場景的豐富、細節的耐人尋味、以及眼睛不夠用。  300平米的展館內,營造了一座順著山勢鋪陳開來的一座德國小城。居民區、CBD、公園、車站、港口、碼頭、警察局、滑雪場、遊樂場、海濱度假區,你能想到的一個城市的所有功能區幾乎都呈現在了這個巨大的沙盤模型裡。  5萬個小人分布在不同的區域,各自或忙或閒過自己的日子。咖啡館裡的悠閒、遊樂場裡的歡樂、滑雪場裡的刺激、攀巖者的努力向上、火車站裡戀人的即將分別、甚至車禍現場人們的焦急,都真切的感染著每個觀者。看著看著,仿佛你也成了模型中的一個小人,融入雪山腳下這一片熱氣騰騰的生活。  是的,我們都想念這熱氣騰騰的生活了,新冠肺炎橫行大半年了,還沒有收手的意思,可是我們的日子要熱鬧下去,哪怕熱鬧只在心裡。
@文叨叨一個小眾的展,不露/blue 攝影師wanimal。富有爭議的攝影師,曾因故宮的裸模寫真被抓過。色情和藝術也許一線之隔,而合格的藝術家能拿捏其中分寸。展的主題背景一般是藍色背景調下的人體攝影,關鍵部位用群青丙烯塗膜遮擋,顧取名不露/blue是完美的匹配與統一。什麼是人體藝術?男性女性脫光衣服展示身體之美?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是對人體藝術認識的誤區。人體藝術表達的是純粹的外在美?那麼人體藝術攝影表達就是更深層次的締結。人作為身體的實踐者,將自己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在自己所創造 的世界裡直觀自身,乃是美誕生的根本機制
@海邊 の 卡夫卡【幻入海tan——dive in my room】 看這個展是意外。偶爾認識了藝術家,相談甚歡,邀我去拍照。到了之後發現感覺很好,那種海底的孤獨感和周遭的照片帶來的氛圍感,以及,這個廳給我與外面展品格格不入的感覺。就跟著她一起,潛入這個海底吧。
@D xxx看過大大小小展覽,第一次在附近看到這麼迷你的「展覽」:一個館,一件展品。應該是從汽車博物館拉來的甲殼蟲吧,保存狀況還挺好的。主要形式不錯,有一種博物館就在身邊感覺,每次經過都可以慢慢欣賞,希望以後還能看到更多好玩的迷你博物館
@Jeff關於能量、磁場與命運。仿佛命運由一隻看不見的手牽引,能量在無形中積蓄和傳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變幻莫測,無窮無盡。湯傑·渺 @ 寶龍美術館 Mia
@馬曉倩國內僅存的半個南宋曜變天目殘盞,在杭州南屏山淨慈寺內的淨慈美術館首次展出。所謂「天目」,是源於中國宋朝的一種茶碗。彼時,日本僧人從浙江天目山寺院裡帶回黑釉茶碗,故稱之「天目」。曜變天目,是其中最為珍罕品種——「曜變」,指的是一種獨特的窯變現象,燒制的碗壁上會形成釉下一次高溫燒成的耀斑,在光線下閃爍出迷人的光暈。親眼所見,只是半盞已足夠驚豔——十幾釐米直徑的茶碗裡,變幻莫測的流光,恍若宇宙一般,讓人瞬間跌入浩瀚深邃的星空。存世的另外三盞曜變天目收藏於日本的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騰田美術館、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望有生之年可以親眼所見!
@Angela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共振》,這次的作品本身沒有太吸引我的地方,但是多倫館中的這個圓筒布局,每次我都會駐足,在一樓看這個座椅,平平無奇的在旋轉,可是在三樓向下看,座椅依然在旋轉,可是其身邊人來人往,有人駐足,有人不停留。依稀可見二樓也有人影,就好像這方世界困在了這裡面,多多少少有點天圓地方人在其中的意味。有的時候不能近看,離遠點才壯觀。
@Alpha.隨著看展的年份增長,會對觀展所得寄予更多的期望。展與展之間,時空之間,有些時候會心動於展覽的呼應。上海的《夢回江戶》、深圳的《最日本的表情》、貴州也馬上要開始《浮華塵世》,浮世繪成為20年度觀展關鍵詞,本月驚喜來自於中國美術館《異域同繪》。如果去了解日本的美術史,會知道唐代佛教美術、宋元水墨畫都對日本美術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浮世繪的興起離不開中國版畫的發展。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目前在展的《世世相印》,很好的去講述了中國乃至世界版畫的發展史,最後,浮世繪美人繪的那幅《思》,讓我感受到了看展的心動。它出現在所有的展覽裡,它是展覽呼應的印跡。《異域同繪》它像觀展者展現了一場完美的科普,走過它就像走過了浮世繪的前世今生。作為公益展館的美術館很多時候往往不如商展在宣傳上發力,但它認真的在這裡,呈現一場美麗的觀展夢境。
@何暘
個體幻想的邊界何在?《內啡肽的火焰》為我們如下闡述解釋:在這一裝置藝術中,藝術家將他父親因病昏迷一周的瀕死體驗轉化成為一系列圖片、文字。我們可以了解到,藝術家父親在瀕死體驗中,看到了所謂的神仙、南天門王子等一系列人物。這也傳達了藝術家對於幻想邊界的解釋——人的一切幻想,都基於對世界的固有認知。人類無法跳脫已知去尋找未知,對於一切超自然事物的考察,無法通過完全的憑空臆想填補空缺,必須藉由一些已知的,已發生的事物出發,才能構建幻想。在潛意識中,將已知的事實進行「合乎情理「的變造,轉而形成了對未知的幻想。(展覽:明美術館 《神秘參與》)
@阿方《以花之名》 「對於宇宙來說,花很小。對於蜜蜂來說,花很大。花是奇蹟,我不能無動於衷。」——何多苓的這句話,用來總結這個展覽再好不過。一百四十多件作品,唯一的主角是花。含苞待放的花,盛開的花,枯萎的花,燃燒成灰的花……這裡有花的一千種姿態。尊重一朵花,是尊重一朵花生命的每一種狀態,從花苞到灰燼,竭盡全力地向死而生。生命如此簡單純粹,每一刻,都給觀者以感動。誰又不是一朵努力的花呢?
@ema 凡用色彩記錄下,這稍縱即逝的瞬間,浮生若夢。我在畫前駐足,神奈川衝的巨浪即將吞噬一葉扁舟,瞬間被定格,在自然之力年前,人類如此渺小。精緻到髮絲的神戶歌舞伎美目盼兮,藝術家讓她們的倩影永存,仿佛預知芳華易逝去。遠方的富士山恆古不變,鎮守神戶一方。橋又遇雨,車水馬龍,行色匆匆……誰家的姑娘匆匆趕路,慌忙丟了木屐,亂了髮絲…… 浮生若夢,千百年後,賞畫的我,入畫,感受那是的風,雪,江流,明月,年華。畫裡畫外,虛幻還是真實,一時分不清楚。——《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ema 凡不是應該放下相機,而是應該將相機換個方向。2020年的夏天遇見了1987年的一條風雪大路。小翼認為Richard Long的這幅作品,能夠帶你時光穿梭。回到歐美的八十年代,紛亂追逐,青春昂揚。回到一個冬天,藝術家從此開始將自身的創作與旅行相融合。而你呢?在這個發生了太多事情的夏天,在一段炙熱感情像颱風一樣呼嘯而過,有沒有一條路也是這樣被你一步一步踩了出來?而待夏天過去,這段似愛情似友情的感情事件也好像平息,回頭看時,你是不是也像Richard Long一樣,看到了自己踩出的足印?好看不好看都太平庸,你畢竟踩了出來。太陽像風雪那麼洶湧,回頭看看來時路,竟然完成了一樁藝術品。凝視Richard Long的作品,讓我不再憂心那段似是而非的愛情。裡森畫廊 理察·朗 水線之路  
@翼公子上海自然博物館 站在巨幅蝴蝶標本前,第一感覺就是驚豔與震撼,真造物主的寵兒。仔細看看:一圈一圈絢麗多彩的蝴蝶排列組合,好像一個蝴蝶王國,中心是國王,二環三環四五環的大概就是王公貴族,用著皇室專用的明黃色朱紅色。它們可能在舉行大型祭祀活動,乞求風調雨順,國泰蝶安!
@趙晨神秘參與(6.27-9.6)周二-周日(10:00-18:00) 明當代美術館:上海市靜安區永和東路436號,地鐵一號線汶水路站下走十幾分鐘。一天有二場講解(11:00,14:00) 明當代美術館是老廠房改建的,地方寬敞,二層樓,環境比較暗,門口的《幻影之塵》透明的蚊帳給人一種神秘感。《神秘參與》(《Participation Mystique》)集合了來自10個國家或地區14位(組)藝術家創作的16件藝術作品,形式包括高清影像、多媒體裝置、攝影作品等。每件作品旁都文字說明,作品通過想像、幻覺,帶觀眾領略藝術家的風採。對所在的世界有新的感知。《清醒夢》一些16、17世界的古籍書、藝術家撰寫的微型小說,所有的主題和古老又神秘的鍊金術有關。《我們無能為力》藝術家模仿了《最後的晚餐》和新聞發布會,批判了現代媒體喜歡將遭遇災難的受害人以及他們的家人朋友暴露在公眾面前。王翰林的作品《內啡肽的火焰》將父親在昏迷中看到的幻境,用手記、病歷資料和各種圖像,以演繹的方式描摹了對於死亡和疾病的想像。瀕死體驗由此從一個未知的存在轉化、重組成為基於「現實所見物的想像」。鳥頭的《有風》將取自於日常生活的圖像,用影像風車組成的裝置進行投射,那些過往的真實畫面在葉片上的符號圖像和風車本身的倒影之中,適合拍照。田村友一郎的作品《天之眼》用一組車牌、建築模型、桌椅等物品,模擬了一場真實發生的大型車禍的遺留物,而地面上的幾十個船槳則是對那些因車禍身亡的軀幹的想像,上面懸掛的電視機播放新聞報導視頻,而反覆出現的黃色發光物體則提示著麥當勞快餐店的招牌。一場關於生死的永恆思考。聽了解講,自己再看一遍大約一個半小時。室內空調不足有點悶熱。
@小夢神秘參與 明當代美術館 你永遠無法得知人類的思維邊界在何處 而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與羈絆又會怎樣深
@月亮頭像上海書展的分會場之一, 是位於愛琴海購物公園 「光的空間」 新華書店。這裡是日本著名設計師安藤忠雄的作品。他認為,藝術和書籍都會帶給人類希望與感動,光是希望的象徵。所以這裡從燈光到擺設都是溫暖的色調。我坐在人群裡聽講座,臺上寥寥數位發言者,臺下讀者只有幾十人,我們被書奇妙地包圍著。常說書籍浩如煙海,這裡的書卻層層疊疊,巍峨如山,那感覺很奇妙。
@ema 凡張永和/非常建築模型展 建築模型博物館 Tips:1️⃣很難約!約到至少一個月之後了!每天的名額都很少,過了12點或者早上醒來就可以公眾號預約了!到了下午基本就沒了!2️⃣進門會讓大家穿鞋套,如果拍照拖鞋套的話,拍完要記得馬上穿上!3️⃣不能帶水進入,包包可以放在外面柜子上!4️⃣參觀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我約的是下午場的,參觀時間只有2:30-3:30!所以一定不要遲到!5️⃣整個空間基本為白色,非常容易出片!6️⃣有些作品是有二維碼介紹的,一個小時根本來不及看,我掃描之後會先收藏,回家再慢慢看!《亞歷克斯·卡茨》 從觀看肖像到風景作畫的視頻,再到樓下參觀剪切拼貼的裝置。恰好以這樣的參觀順序,我窺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依賴社交網絡,隔著屏幕交談的雙方,仿佛越來越扁平了,框住太久感覺自己好像紙片人。何不選擇走到線下,面對面交流吧,這樣更容易拉近距離、消除隔閡。復興藝術中心Alex Katz
@Amie-穎最近psa的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作為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對於這段話真的是感同身受。很神奇在作品介紹裡能看到這樣的貼近作者內心的接地氣的內容。可能這也是這個archive展的初心吧。
@一隻蘇汀🦋🌚大煙囪「海浪」展看到的這段話。
@野蘭本次推薦的展覽來自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本次展覽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本次展覽中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這個角落,設計將一塊區域塑造出一種給人在海灘邊的環境空間,設有遮陽傘⛱️,再配上從窗外灑入的金光閃閃的陽光️。給人一種愜意舒適的感覺。毅然可以給人休息的立體空間,讓人思考展出作品給人耐人尋味的一個個故事哲理。階梯上的石頭可以把它幻想成岸上層起彼伏的礁石,而場館裡把它做成坐墊靠枕,給人舒適的環境空間。
@森川Vanessa
也是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海浪-歷屆雙年展》。不知道在布展的時候,是不是刻意地留下了這個窗口。透過框框去看作品,和在作品前去觀摩,會有小大遠近之別。你看它就在那兒,可感覺總有些距離。
@Alpha.不知不覺中, 曾經的孩子們已開始為人父母, 曾經的發電廠已變身為公共藝術空間。然而,對這一切不聞不問的它, 依舊不慌不忙、不緊不慢。「海浪ーー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Josue8月到了久違的SKP-S,嚴格來說這並不是美術館,但卻有大量藝術作品散落在SKP-S的各個角落裡,甚至包括一些名家作品,比如徐震、David Bowen 和誇尤拉的作品。如此用心地將藝術融入商場的策劃團隊值得頂禮致敬。
@T.J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好奇櫃,不在這個房間,就在另一個房間。歸根結底它是個隱喻:一個捕捉好奇心的陷阱,一場胡思亂想的夢境,一個鑰匙孔鎖死的玩偶匣,一塊瑰麗卻帶瑕疵的寶石,一部試圖自圓其說的非虛構小說。
@Abby程捷龍美術館西岸 不算展覽是美術館商店樓上的作品 當天是去聽了迪奧的講座,然後出來的時候迪奧展的人還是非常非常的多所以呢就沒有去看然後就想著去藝術館商店逛了一下,一樓就是普通的賣一些藝術家作品周邊包括畫作二樓呢,是有展出他們的作品也算是一個小型的展覽,主要是布局各方面都很合適,而且沒有人有幾幅畫還是很有意思的 但是如果說是特地去看的話就沒有必要了,大家可以在看完迪奧的展之後去藝術館商店看一下
@AnnieuCai隨物生心,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多和保安大叔聊聊天,你會更加了解這些作品,
@小張作品一盞有魔力的燈,打開它你會看到天使的翅膀OCAT上海館
@卷貓人類向外太空探索,發現了水、空氣,但木材可能只有地球才有了。
@White咖啡店裡的米奇一定也是一個搖滾致死的寶寶吧
@(ฅ~ω~*ฅ)暢暢蘇州美術館-顏文梁《又見江南》整個展覽都被濃鬱的綠色所充滿,拍了許多照,唯獨鍾愛這扇門
@麼麼翔斑駁的樓梯通往何方 前方路一切皆是未知 或許你的心已經決定 但答案卻是依舊迷惘 龍美術館-流動的空間
@我心飛翔展覽:以花之名 展覽地點:明珠美術館 多年以後,在另一個城市又見何多苓的花系列,在韓國無緣參觀的安藤忠雄的作品,卻在這以光之空間的名義不期而遇。與浮世繪剪紙本擦肩而過,念與「心中明珠」浮世繪之約。離開時,選的一束花,出門送給你想給的人,有點為難,畢竟有趣的靈魂圖書館遍地都是。
@白襯衫地址:上海市光復路21號 開館時間:周二-周六 參觀時間:9:00-16:30(16:00停止入場) 公交:公交車15、46、58、108、地鐵8號線、12號線曲阜路站 提前預約,現場出示隨申碼、預約號、身份證,測體溫,登記,安檢進。團體可以預約講解。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總建築面積約3800平方米,共三層,常展在1-2樓,3樓暫不開放。以中外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為基本陳列,按照「尊重歷史,真實反映」的理念,展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和全面抗戰的背景下,「八百戰士」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抗戰的感人事跡。內容分為「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四個部分。戰鬥場景、沙盤模型、微縮景箱、油畫雕塑、互動遊戲和視頻給遊客帶來全新的體驗與感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適合黨員過組織生活,帶孩子一起參觀學習。
@小夢上海書展 一年一約,這一約來的格外不易。特殊時期的上海書展,不減往日的川流不息。隨處可見的防疫用品,讓人感到主辦方的用心。紅毯,燈光,書在這個時刻變得神聖,今年的讀者們似乎格外的安靜,沒有過多的交談,靜靜感受智慧的永恆,我老老實實帶好口罩,在這一刻敬畏知識,敬畏自然。
@ema 凡這是位於上海市寶山區逸仙路1328號新業坊暢申活商場八號樓三樓的一個大型沉浸式穿越展覽《夢回羽林街》。羽林街是一條充滿寶藏的街市。是原創兒童劇《魚夢》中主角謝銘之生活的地方。在這裡可以購買銅錢玩投壺。蹴鞠。撈金魚。猜燈謎。木射。羽林棋等遊戲運動項目。也可以坐下來體驗活字印刷。畫團扇。玩石膏塗鴉等手工項目。還可以借穿漢服拍美照。看看復古的畫展。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好玩。那麼的有趣。遊戲達到一定積分的朋友還能獲得神秘小禮物一份。穿越真的太好玩了。
@Euphemia八月看展印象最深的是4號的開放日。踏著現場的鋼琴伴奏,在龍美術館裡漫步,不期而遇了五個藝術展。既有元明清的書法繪畫瓷器展妥妥的小清新,心不為形役;又有當代中外藝術展的各種探索撕裂碰撞思考…我原以為藝術是一種表達,但其實,藝術更是一種行動。
@哈思米達如果你是個天文愛好者,又喜歡美術,抑或您的孩子喜歡宇宙或是火星,那麼你們不妨一起去上海環球港四樓,去看看《火星2035·沉浸式科學藝術展》。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對宇宙、對星空都知之甚少,也許根本就不知道火星長什麼樣子。也可以說,我們大部分人是去不了火星的。那麼,到這個沉浸式的展覽走一走、看一看就假裝到過火星啦!這個展覽不僅有好看的場景,還有豐富的知識內涵,如果你能細心地尋找,仔細地觀看,或者有機會聽聽講解,一定能發現很多你未知的奧秘。這是我八月份在上海貝浩登畫廊參觀的展,主題為:超靈動物。有各種各樣顏色美麗,但又稍微詭異的小動物畫像,我覺得還是很可愛的。當然不止有畫還有一些十分富有創意的展品,我非常喜歡,也是攝影愛好者以及想拍照片的朋友們的一個好去處哦!
@柒月十七寶龍美術館的對面有個寶龍藝術中心,也有人稱它言午畫廊。高大的展廳裡正在靜靜地展出著「記憶的寶藏·2020賀娟作品展」。賀娟的作品大部分以小動物為題材,小鹿、小兔、小豬等不一而足。她的作品非常的精緻,仿佛是來自美麗的童話世界,在變形和誇張中把小動物可愛的天性表現得活靈活現。作品中有不少大幅的作品,還有不少以黃楊木片做載體的小創作,無論木片的外形如何變化,她都能嫻熟地把它變成一件漂亮的藝術品。展品中還有一些小動物的彩塑,這是我比較喜歡的部分。展覽持續到9月9日,免費參觀。衣裳是最大眾化的藝術。可以這麼說,衣裳反映了穿著者的身份以及審美品味。近期(8.1—11.1)在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的:衣裳:繪畫裡的20世紀中國服飾,用「中式·革新」、「洋服·旗袍」、「集體·質樸」、「開放·融合」四大板塊詮釋了這個觀點。展覽匯集了常書鴻、徐悲鴻、費以復、楊飛雲、陳丹青、喻紅等藝術家的四十餘幅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另外還有服飾、瓷器等,讓我們有機會在同一個平臺上瀏覽20世紀的中國服飾。題圖《姐妹倆》為常書鴻先生1936年創作的油畫作品。假亦真時真亦假,換個角度作品,換個角度看世界。行為的行跡裡面有許多作品乍一看像是通過電腦技術列印出來的,再仔細看才能發現原來它是有生命有熱度的。
@如素中華藝術宮 山丹丹花開紅豔豔-陝北剪紙藝術展 剪紙:學藝術,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的一個周末午後時光,兩個人坐在一起插花,享受這份寧靜,很是讓人嚮往。作品以傳統的剪紙形式呈現出來,有趣,更是喜愛了不少。
@Camille《國家地理.深藍》開在興葉太古匯一樓。進門發一個海洋之露,拿在手上點亮地球,進入深海,喚起美好的期待。共有十個展廳:起航、深藍的先驅者、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呼吸、深藍的困頓、人造生命、深藍的束縛、回歸深藍… 適合帶小朋友一起玩,布影設計領人震撼,營造出真實的海洋效果。在探索神秘海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海洋沙漠、海底塑料堆積的觸目驚心。在現實與虛構、美麗與殘酷的情景交織中,秉承環保之心,充分享受深藍海底帶來的視覺盛宴。通過投影、VR以及多種互動手段,感受燈與影的變幻和自然的魅力;通過親身經歷,感受拯救海洋的成就感。最後結束把海洋之露塞入樹洞,樹會火樹銀花。送了花籽回家可以種,出門還有小禮品贈送。
@小夢

5位幸運名單

@Harbour.
@月亮頭像

@海邊 の 卡夫卡
@Angela
@文叨叨

各獲得2張火星2035門票

請添加展覽君3號微信:Art_inSH2020

展覽君 或 展覽君2號 好友一樣可以

備註領取中獎的門票

9月10日逾期不領取,視為放棄



- END -

上海藝術展覽

微信訂閱號/微博號/豆瓣號/頭條號  

投稿合作郵箱:736366156@qq.com

展覽君個人微信號:Art_inSH2020

邀你加 上海萬人看展群

藝 術   讓 生 活   更 美 好

長  按  二  維  碼  關  注  本  訂  閱  號

喜  歡  分  享  給  朋  友  吧

相關焦點

  • 「11月,你看過哪些超棒的展覽」 | 精選上海藝術展覽粉絲投稿
    《我與你:埃裡克•索斯》 上海攝影藝術中心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七樓M/M上海製造收費60,門口拿張展的介紹。時間:2020年9月27日-2021年4月18日 一場法國知名設計工作室M/M(Paris)的展覽。
  • 「9月,你看過哪些超棒的展覽」 | 精選上海藝術展覽粉絲投稿
    8歲小朋友看展投稿9月19日在SCOP的一位看展女孩有個男生委託展覽君在找你文末刊登尋人啟示有看展老司機分享眾多冷門展館「藝術治癒人心」讓我們開啟9月看展分享文末公布 5位幸運名單]邀你進上海14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
  • 「10月,你看過哪些超棒的展覽」 | 精選上海藝術展覽粉絲投稿
    本期投稿蒙克展爆了有人投稿「看展拍照不要影響他人看展」展覽君表示十分贊同讓我們開啟10月看展徵集文末公布 6位幸運名單[ 優質投稿太多,臨時決定增加1位 ]邀你進上海16000人看展群3間致你分裂的劇場/8段逼瘋你的錄音/20封遺書/48位精神康復者 展覽在特別赤裸地在展示他們感受的世界,聽見的聲音,承受的痛苦。
  • 盤點2019年度『 上海藝術展覽 』
    常有粉絲在後臺留言問我們是否招人?當然想招人,可是人力意味著成本支出,需要接更多不想接的商務合作,而我們不願犧牲公眾號內容。發展也是最難的問題。堅持上海藝術展覽優質內容的初心不變,2019年,我們大力發展公眾號以外的業務,承接藝術項目宣發、主辦展覽、藝術經紀等,多條腿走路,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
  • 《上海11月展覽演出活動精選》
    讓你一次性飽覽全球藝術佳作,補回今年你的「藝術功課」。作為備受全球關注的藝術盛會,每年 ART021 都會有眾多大牌明星、藝術家、藏家慕名到訪。說不定今年在 ART021 偶遇周杰倫、村上隆的就是你了。
  • 上海藝術展覽 | 近期42場預告
    臨近歲末,魔都有哪些值得一去的藝術展覽?
  • 第263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星標頂置我們上海藝術展覽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邀你進上海17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1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2020年9月14日,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248件/組,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第244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在第13屆上海雙年展「水體」今秋盛大開幕之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2020年7月31日至11月15日隆重推出「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本次展覽作品多來自於中華藝術宮(原上海美術館)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歷年來的上海雙年展藏品。
  • 2018年十大精選展覽
    展覽中呈現徐冰所有主要系列的作品,以勾勒出其藝術探索的完整軌跡。展覽標題「思想與方法」也正源於在回溯式呈現徐冰藝術創作全貌的基礎上,通過作品來展現徐冰的藝術方法和他保持不斷思考的動因所在的展覽理念。在此基礎上,展覽分為三個部分,以呈現藝術家創作思想中的重要轉折點。
  • 上海6月活動與展覽精選,電影戶外high起來!
    喚醒你High!High! High!海外買手/時尚推手/設計達人精選商品/攤主年中最大折扣開倉!史上最薄電動滑板車試駕/cosplay大變身/武幻和POI驚豔亮相!街頭藝人突襲/手工坊體驗/還有倒騷的二次元快閃等你加入一起duang起來!
  • 第260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星標頂置我們上海藝術展覽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邀你進上海16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1出神:靳山與趙洋本屆大賽從去年10月20日開始徵稿,截止今年1月16日,共徵得全國投稿3166件,經過三輪評審後,最終有88位藝術家作品入圍展覽。約翰·莫爾繪畫獎是1957年在英國創辦的繪畫比賽,它以藝術品質論高下,作者以匿名方式接受評選,評委每屆全部換人,以保障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宗旨。2010年約翰·莫爾繪畫獎從英國引進中國。
  • 第261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星標頂置我們上海藝術展覽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邀你進上海16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8月1日起,中華藝術宮精心策劃的「水墨緣——近現代海派藝術大家系列展」(一)將正式亮相。作為重要的學術項目,展覽將為觀眾呈現獨特而恢宏的學術視野,敘述海派藝術的「中國故事」。每屆展覽都會推出卓有影響力的八位名家,中西各半,呈現獨特的美術史敘述模式和文化史的思考語境。
  • 第265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星標頂置我們上海藝術展覽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邀你進上海17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備註:不用預約看展2020年9月27日至2021年4月18日,法國知名設計工作室M/M (Paris)的中國首展「M/M上海製造」將登陸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ower station of DESIGN, psD),佔據了整個七樓展廳。展覽通過呈現百餘件作品,回顧其30年設計生涯,探討設計如何在不同的語境裡被轉譯與重釋。
  • 第266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星標頂置我們上海藝術展覽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邀你進上海17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備註:不用預約看展2020年9月27日至2021年4月18日,法國知名設計工作室M/M (Paris)的中國首展「M/M上海製造」將登陸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ower station of DESIGN, psD),佔據了整個七樓展廳。展覽通過呈現百餘件作品,回顧其30年設計生涯,探討設計如何在不同的語境裡被轉譯與重釋。
  • 第247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2020年9月14日,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248件/組,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第188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記得星標頂置我們的上海藝術展覽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添加展覽君微信號,邀你加群1雙重奏:譚平回顧展國家地理經典影像盛宴2.0精選了百餘幅經典攝影作品,精心策劃8個主題展區:「中國印象」、「攝影歷史」、「深入險境」、「生命之歌」、「人文探索」、「攝影精粹」、「憤怒大地」、「走進科學」。18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
  • 第258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星標頂置我們上海藝術展覽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邀你進上海16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1故宮裡的神獸世界——清宮獸譜多媒體綜合展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2020年9月14日,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248件/組,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第28期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美術館熱門的展覽是賈科梅蒂、最適合自拍的無相萬象,只是門票稍貴。喜歡我們展覽的公眾號朋友,記得推薦給你身邊的朋友,鞠躬感謝!場內還特別設置了3D互動拍照區,你可以與主角人物近距離接觸,擺出各種有創意的造型拍照。你還可以現場體驗解謎的技巧,讓你親身感受推理互動的無敵魅力!
  • 第267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星標頂置我們上海藝術展覽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邀你進上海17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備註:不用預約看展2020年9月27日至2021年4月18日,法國知名設計工作室M/M (Paris)的中國首展「M/M上海製造」將登陸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ower station of DESIGN, psD),佔據了整個七樓展廳。展覽通過呈現百餘件作品,回顧其30年設計生涯,探討設計如何在不同的語境裡被轉譯與重釋。
  • 第257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看展交流 / 線下活動 / 不定時福利邀你進上海16000人看展群展覽君3號(滿好友,請勿重複添加 展覽君5號1天·地·人本次展覽分為預展和正式展覽兩個階段,預展期間票價免費,將展出約12件作品。展覽將於8月1日正式開幕,在預展的基礎上,本次開幕將展出全部作品21組件,包括最新完成的《鋼絲裝置》、《平面》、《彈力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