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集市廟會小吃

2021-01-18 老段聊古今

由於廟會在物質、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包含集市並且文化積澱遠遠高於集市,本文就以廟會為例。廟會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民間習俗中的一種很特殊的類型。上蔡縣白圭廟會歷史悠久,相傳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始祖伏羲氏(太昊)曾畫八卦於蔡水之濱的蓍草圃上,或謂此為造文字之先,創中華民族文明之始。

漢代人們在伏羲畫卦的地方修建白圭廟(今上蔡縣城東塔橋鄉西部2公裡處,尚存一畫卦臺,即為伏羲畫卦處;臺上有一亭,拱角飛簷,成八角形,上面嵌八卦字樣。古時此處蓍草叢生,據傳蓍草長到一根百莖時,即下有白龜守之(白圭廟的名稱即來源於此),上有白雲覆之,上蔡古八景之一的「雲護蓍臺」即指此)。

據考證,明清至近代是廟會真正定型、完善時期。據《上蔡縣誌》記載:「洪武年間,朱元璋命禮部官員赴上蔡伏羲廟,祭奠人類始祖太昊,並遣官經理伏羲廟歷代祭田25頃,瞻護蓍臺,禁民耕牧。」

上蔡白圭廟會即大盛於明代,時至今日仍是熱鬧非凡。

白圭廟會於每年3月15日起會,會期6~10天,唱大戲祭祀人類始祖太昊。早期的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

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因此現代的廟會具有祀神、娛樂、貿易等多種功能,其中貿易、娛樂應該說是最具有實際意義的。白圭廟會從起會之日便匯集了各類商人(當地人為主,多是賣農副產品、香火和飲食;不乏遠處來的以文藝表演為商品的雜技班、戲班、評書藝人等)、遊客,會場人山人海但是井井有條。

人們逛廟會主要是燒香祈福,看看小戲和雜耍,湊個熱鬧,進行娛樂,順便買些土特產和日用百貨,目的並非為了品嘗小吃。但是轉悠半天,必然覺得又餓又累。看到各種好吃的,不免就產生食慾,所以廟會上小吃攤子往往是座無虛席。

在廟會上經營的小吃,有它的特點,一般都是浮攤,有的支個布棚,裡面擺著條案、長凳;有的則只將擔子或架子車往會場邊上一停,任人圍觀,站立而吃。小吃品種多樣,便捷經濟而又實惠。這些小吃風味各異,雖然平時在集市、城裡、鎮上都能吃到,但是由於廟會上濃鬱的人文氣息(人們可以邊吃邊看戲、聽說書、欣賞雜技等,大量來往行人,感受著熱鬧的氣氛),吃起來會讓人覺得有種被文化調和過的味道。

在這裡,小吃只是對傳統廟會文化的一個濃縮。

相關焦點

  • 廟會速覽-北京青年報
    廠甸    不設小吃攤位 文創商品走俏    昨日正值大年初四,京城各大廟會也接近尾聲。百年「文市」廠甸廟會昨日迎來客流高峰。紙糊風箏、毛猴兒、兔兒爺、翻花……這些老北京物件,讓遊客回到兒時。不僅如此,廠甸廟會的文創品銷售也十分走俏。
  • 鼠年春節中國廟會、逛街大都停辦,越南河內市馬行街卻熱鬧非凡
    越南的廟會與中國的廟會不同,更加傳統一些常常是祭祖、公眾活動。中國的廟會則是如同遊客大集市,從這個角度來說越南越南河內市還劍郡馬行街更像是中國的廟會,但傳統文化氣息更足。鼠年春節中國廟會、逛街大都停辦,越南河內市馬行街卻熱鬧非凡,這種氣氛的對比也非常有意思,雖然在中國的鼠年春節很難感受到年味,但在越南卻可以看到。
  • 2020鎮江古風大廟會,12月24日盛大開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鎮江美食圈,ID:zj-are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2020古風大廟會,將於12月24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古風市集,廟會表演、親子樂園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
  • 廟會如何才能吸引年輕人?傳統叫賣成亮點,老北京人希望吃地道小吃
    或是約上三五好友,陪著老人孩子遛上一圈,吃兩樣小吃,看一場表演,都會給歡樂祥和的節日增色。可是,隨著網購時代和短視頻時代的到來,傳統廟會的「硬實力」無可避免地下降了,節目缺乏新鮮感,百姓們更多都是習慣性逛廟會。資料圖 方非 攝如何讓老廟會煥發新活力?廟會愛好者們希望主辦方能夠引入更多包含文化附加值的項目,提升參與度和新鮮感。
  • 豫園七夕情人節廟會•LINE FRIENDS主題集市活動來了!布朗熊穿上...
    整個8月,豫園商城將會打造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豫園集市「食玩校場」將舉辦豫園七夕情人節廟會•LINE FRIENDS主題集市活動,在全球擁有大批粉絲的布朗熊、可妮兔等知名卡通IP將以國潮形象集體登陸豫園。
  • 逛龍虎山天師廟會,體驗最「仙風道骨」的廟會
    在江西龍虎山景區裡,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正在悄然綻放昔日光芒,它就是有著濃鬱「天師」文化的上清古鎮。為慶祝張道陵天師聖誕,上清古鎮將於6月11日-13日舉行「天師廟會」,屆時各種文化美食體驗項目將輪番上演。
  • 2020北京古北水鎮春節廟會活動有哪些?
    2020北京古北水鎮春節廟會>古北水鎮春節廟會地點:古北水鎮  古北水鎮春節門票:成人票140元;優待票80元  【活動:各種物件兒的廟會攤位】  活動時間:1月2日—2月8日  年畫剪紙攤、香粉攤、響器攤、燈籠攤、飾品攤、菸絲攤……在小鎮湯市街上,沿街廟會的攤棚櫛比,讓你感受祥和喜慶的街市氛圍
  • LINEFRIENDS與豫園商城攜手呈現七夕情人節廟會活動
    此次主題廟會精心準備了半年之久,融合了時下流行的IP創意文化和傳承已久的中國傳統文化,展現了獨特的碰撞與交融之美。本次合作不僅體現了LINE FRIENDS貫徹自身開展本土化合作、打造多樣化線下體驗的創意創新品牌理念,更是與上海豫園共同為消費者帶來一場集「逛、吃、玩、買」為一體的夏日遊園歡樂體驗。
  • 湖南春節不可錯過的廟會有哪些?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廟會文化,不僅僅是熱鬧的集會,更多的是一方土地的文化積澱,一群人的期盼與喜悅。同時廟會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隨著時光的流逝越發熠熠生輝,不管是民俗還是美食,都是老百姓們民間智慧的體現。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下湖南的廟會,感受一下這「民間文化」吧!長沙:火宮殿廟會火宮殿廟會的熱鬧從臘月二十八持續到正月十五,可體驗一場既傳統又時尚的年味盛宴。
  • 遊客在「愛情聖地」逛春節廟會,小吃套圈最受歡迎
    雖然今年的廟會是從正月初二開始至十六結束,但大年初一就已經人頭攢動,遊客往來絡繹不絕。春節廟會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國內各地每逢春節都會組織一系列的廟會活動。春節廟會以傳統民俗、地方小吃和娛樂活動為主,均要體現出濃濃的年味。
  • 北京跨年攻略,帶你尋找最有年味的廟會
    蓮花池廟會是集商貿、旅遊、信仰、娛樂、民間文化藝術於一體盛大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傳統文化項目主要有蓮花池畔的"五顯財神廟"進香參拜財神,舉行環湖"五神"迎春表演。大觀園在每年農曆春節初一至初六舉辦"紅樓廟會",廟會內容包括:文藝演出、民間花會、風味小吃、民俗活動等。其中"元妃省親"古裝巡遊是大觀園文化廟會的傳統項目和獨有的特色,充分展示紅樓文化之風採。高雅的紅樓文化特色、鮮明的民俗民間特色、濃濃京味特色構成了紅樓廟會的三大特色。
  • 北京春節期間逛過的四大廟會,也是遊玩的好地方
    進入冬季以來,天氣越來越冷,距離春節的腳步更近了,在北京這座一個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城裡,每年的春節廟會是傳統節日裡的保留節目,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營造春節期間的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文化氛圍,每年都在公園裡舉行廟會。
  • 校園變身老街市 魚洞四小開展「新年樂淘淘」廟會傳統文化活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日5時56分訊(晏豔輝)中國年,中國味,中國心,日前,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校舉行了第六屆「新年樂淘淘」廟會傳統文化活動,全校師生、家長代表歡聚一堂,用滿滿的心意迎接新年的到來。
  • 一個現代文明村莊竟保留很多傳統文化,古廟會、送火神活動在延續
    藥王廟廟會歷史悠久,代代傳承,已被列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廟會期間,藥王廟對面的古戲樓上天天唱大戲。這裡的廟會非常熱鬧,大道兩側成會場,延綿數裡。會場上不僅經營中藥材,各色貨物琳琅滿目,各種小吃應有盡有。張籮、纏簸箕、扎苕帚等民間傳統手藝在廟會上也能看到。到藥王廟祭拜的老人很虔誠。
  • 春節吃不膩的廟會小吃,這3種全國有名,網友:河南人都吃過
    春節吃不膩的廟會小吃,這3種全國有名,網友:河南人都吃過!轉眼春節已經過完了,那麼大的春節期間,肯定都少不了吃吃喝喝,而且在春節期間,大家最喜歡的一件事情就是逛廟會了,各種特色小吃,各種民俗表演,大家是吃得開心,玩得盡興,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春節吃不膩的那些廟會小吃,其中這三種全國有名,但是作為河南人,我們全都吃過,一起來看下到底是哪三種吧。
  • 從古至今,廟會就一直存在,那你知道廟會的歷史文化淵源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廟會和集市交易融為一體,成為人們敬祀神靈、交流感情和貿易往來的綜合性社會活動。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了娛樂性活動。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同時,道教也逐漸形成。
  • 【高平神農炎帝廟會】尋味臺灣——小吃背後的故事
    不過這次除了美食,小編還帶來一些臺灣小吃背後的故事哦!蚵仔煎佔據臺灣小吃排行榜第一名,因為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在臺灣的街頭巷尾,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小米甜甜圈是由小米為主要食材的臺灣美食,而且是由臺灣原住民創造的。某一年臺灣發生「八八風災」,原住民生活困苦,政府便指導他們種植小米,製作成小米甜甜圈維持生計。
  • 舞榭歌臺夜未央 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文藝演出精彩紛呈
    伴著新年將至的濃鬱年味兒,萬眾期待的「2020武侯祠成都大廟會」將於1月23日晚20時正式拉開序幕。 1月19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廟會籌備現場探營,園區內張燈結彩,一片喜慶祥和,主題燈組、三國集市、舞榭歌臺都已基本搭建完畢。
  • 棉花糖、糖葫蘆、摺紙傘,中原區桐柏路小學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
    1月13日,鄭州市中原區桐柏路小學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年味十足的的傳統文化體驗「年俗進校園」活動。傳統文化「熱鬧的廟會」在一陣喧鬧的鑼鼓聲和舞龍舞獅表演中開市了! 操場上張燈結彩、人來人往、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孩子們紛紛拿出親自製作的年俗手工藝品,布置好自己的「小商鋪」,投壺、射箭、扔沙包、糖葫蘆、棉花糖、摺紙傘、紙面具、紙燈籠……擺上了桌面。
  • 第六屆天橋小年文化廟會啟幕 展北京特色年俗
    第六屆天橋小年文化廟會啟幕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 (記者 高凱)「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17日晚,北京第六屆天橋小年文化廟會暨老舍京味兒文化節熱鬧啟幕。本屆廟會由北京演藝集團主辦,北京市曲劇團承辦,北京天橋劇場協辦,為期6天,寄望為北京市民及廣大遊客打造一場傳統民俗的迎春盛宴。第六屆天橋小年文化廟會啟幕 小新 攝在北方,農曆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春節之前最重要的一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