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現代文明村莊竟保留很多傳統文化,古廟會、送火神活動在延續

2020-12-23 攝影新視野

河南省新密市李堂村是一個現代文明建設很好的新農村,也是一個聞名遐邇的「歷史名村」。目前,高速公路從村邊穿過,一座座小樓房林立村中,生態環境、交通區位優勢非常凸顯。

在村裡現代建築群中,還保留一處「藥王廟」和和「太元觀(老君廟)」,兩廟建築共為一體,規模宏大。現存的藥王廟為明清建築群,是為紀念唐代名醫孫思邈而建;太元觀(老君廟)建於清康熙九年,至今已有350年歷史。

藥王廟廟會歷史悠久,代代傳承,已被列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廟會期間,藥王廟對面的古戲樓上天天唱大戲。

這裡的廟會非常熱鬧,大道兩側成會場,延綿數裡。會場上不僅經營中藥材,各色貨物琳琅滿目,各種小吃應有盡有。

張籮、纏簸箕、扎苕帚等民間傳統手藝在廟會上也能看到。

到藥王廟祭拜的老人很虔誠。

李堂村的「火神會」起源於明清,這裡一年一度的請神、祭神、送神規模盛大,歷時達八天。您瞧, 夜幕降臨,火神起駕,鞭炮齊鳴,人們叩拜後手拿蠟燭為火神送行。沿途,香火不斷,送行的人們越來越多,蠟燭點亮了一條長河。

李堂村為產煤之地,百姓對火神倍加信奉。藥王殿裡常年供奉火神祝融,另有一尊縮小的火神像每年輪流被不同的會首請進家中敬奉一年。

這位老人手持蠟燭,心裡默默祈禱,求火神保佑平安。

眾人手持高香,一步一拜,送火神歸位。

送神路上,煙花四起,很多人們趕來燃香焚裱。

人心向善,天必佑之;心存惡念,天必罰之 。您瞧這紅髮、紅臉、紅鬍鬚、通身火紅的火神,舉起天上綱正火,燒絕世上不良人。

李堂村,這些老廟、老建築保存完好。

是李堂村,傳統文化沒有丟,現代文明在發展。這裡,一棟棟新樓矗起,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一座座工廠建立,人們收入逐年提高。 (王天定文/圖)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集市廟會小吃
    由於廟會在物質、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包含集市並且文化積澱遠遠高於集市,本文就以廟會為例。廟會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民間習俗中的一種很特殊的類型。上蔡縣白圭廟會歷史悠久,相傳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始祖伏羲氏(太昊)曾畫八卦於蔡水之濱的蓍草圃上,或謂此為造文字之先,創中華民族文明之始。
  • 2020商丘古城、火神臺廟會系列活動大曝光!附節目單
    、古年韻、賞年景、研年課七大主題活動2020年1月24日至2月24日·盛世中國年,復興中國夢,一顆感恩之心,一種團圓之樂,一個希望之夢。燧人取火、《桃花扇》系列摺扇、應天文化書童、廟會周邊等洋溢著濃濃文化和時尚氣息的文創產品,齊齊亮相。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匯聚劉騰龍毛筆、謝氏面人、陳氏烙畫、民權畫虎等非遺技藝的藝術品,藉助春節廟會平臺傳播、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 春節廟會排行榜,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廟會呢?一起來看看吧!
    3,濬縣廟會濬縣廟會又稱濬縣正月古廟會,是河南省濬縣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濬縣正月古廟會起源於後趙皇帝石勒開鑿伾山大佛時期,至今已有1600年歷史。隨著濬縣城千餘年的發展變遷,廟會規模也逐漸擴大,到明代形成了濬縣正月古廟會的基本規模。
  • 臨潁:鼓樓春節傳統文化廟會開幕式啦,好吃好玩好看的都在這裡
    2020年春節即將來臨,為了活躍群眾節日文化生活,宣傳臨潁優秀歷史文化,推進臨潁縣鼓樓商業步行街市場建設,讓廣大群眾感受春節氛圍,1月20日下午,在鼓樓廣場,2020年鼓樓春節傳統文化廟會開幕式啦。此次鼓樓傳統文化廟會皆在傳承中華民俗文化,挖掘潁川古郡文化藝術、人文、絕活、特技、美食、特產,宣傳臨潁人民積極向上、安居樂業豐富的文化生活,健康活潑的精神面貌。開幕式在《鼓上舞》中拉開序幕。節目紛呈,讓我們一起欣賞節目精彩瞬間。
  • 2020慈善寺古香會歷史文化展——大講堂活動圓滿落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香道、香會、香客文化是長期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的系列文化傳承,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三香文化」的聚合點,慈善寺積極打造古香道文化陳列館,在著力開展香道、香會、香客常設靜態展覽之外,更加注重動態講堂的延續開展,旨在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講好慈善寺古香道文化傳承時代新故事。
  • 從古至今,廟會就一直存在,那你知道廟會的歷史文化淵源嗎?
    在我的記憶當中,小的時候非常喜歡逛廟會,因為廟會有很多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長大後,我們的回憶裡經常會出現廟會的情景。然而,我們從來沒有去研究過廟會的由來,對於廟會的來歷不甚了解,其實廟會的歷史十分久遠。廟會就是在宗廟祭祀的地方進行聚會、祭神、娛樂、購物等的活動。
  • 中國有許多傳統廟會,都各有千秋,你了解幾個?
    說到廟會,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逛吃」。事實上,廟會廟會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通常在農曆新年、元宵節、二月二日龍抬頭時舉行,等等。最初的形式與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節日或特定時間舉行。主要活動是拜神、集會、娛樂和購物。
  • 校園變身老街市 魚洞四小開展「新年樂淘淘」廟會傳統文化活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日5時56分訊(晏豔輝)中國年,中國味,中國心,日前,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校舉行了第六屆「新年樂淘淘」廟會傳統文化活動,全校師生、家長代表歡聚一堂,用滿滿的心意迎接新年的到來。
  • 2015我市春節文藝廟會活動指南
    春節將至,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遊子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鄉三門峽,家鄉獨有的年味溫暖著每一個歸來的人。節日期間,文化活動是許多市民關心的話題,而今年我市的「年味大餐」是什麼呢?記者從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宣傳部獲悉,「雙節」期間,為市民準備了花樣繁多的文娛活動,民間社火、廟會、燈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傳統項目。
  • 迎春節北京市推出87項文化活動 民俗活動亮相各大廟會
    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新京報訊 (記者周依)新春佳節臨近,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2020年春節期間,全市32個公園共推出廟會休閒娛樂、傳統文化展演、遊園賞景賞花、冰雪項目體驗四大類87項精品年味活動,陪伴市民過「京味兒」春節。
  • 物言非遺|民間特色文化風俗·湛江坡頭羅侯王廟廟會
    坡頭羅侯王廟廟會·印象羅侯王廟座落於湛江市坡頭區麻斜街道,俗稱大王公,建於元朝末年。據明代《高州府志》記載,該廟是元代朝列大夫、廣州路總管羅郭佐一門忠烈羅震、羅奇、羅元珪、羅仕顯及其部將張友明平定海寇壯烈捐軀的紀念性祠廟。
  • 2020年農曆三月十五古廟會取消,禁止所有車輛和行人進入四頂山!
    因新冠疫情防控,2020年農曆三月十五古廟會取消,期間景區關閉。從4月4日起農曆三月十二至4月9日農曆三月十七,禁止所有車輛和行人進入四頂山。據悉,今天上午有一百多輛車到了景區大門,不得不返回。再次提醒大家,別再跑冤枉路,壽縣今年三月十五古廟會禁辦,公安、交通、市場管理等部門在山上和新老城區,嚴陣以待。
  • 今年廣府廟會八大亮點個個有新意
    今年的廣府廟會繼續秉承「廣府統領,兼容並蓄;傳統風採,現代氣息;政府搭臺,民間唱戲」的理念,圍繞「傳承」主題,搭建全國性的文化展示和交流融合平臺,進一步弘揚廣府文化,提升民俗活動品質,以嶄新的方式重現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強大魅力,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 金猴送福 三大主題系列文化活動齊賀歲
    各鎮鄉(街道)以及文體廣新局、圖書館、文化館、電影公司、綜合文化站等也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各式活動,數十項春節民俗文化活動確保市民過一個年味十足的文化年。新津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為進一步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豐富廣大群眾春節期間精神文化生活,新津籌備了2016新津「金猴賀歲·民俗鬧春」大巡遊、2016新津「純陽觀新春民俗文化大廟會」、2016新津「金猴賀歲·民俗鬧春」廣場文藝演出等三大主題系列文化活動,共計27項50餘場。民俗文化活動大接力體驗文化感受水城幸福生活「大紅燈籠高高掛,過新年了!」
  • 2020上九山古廟會活動推介會成功啟動
    備受關注的「2020上九山古廟會活動推介會」於1月6日在上九山景區舉行,來自省內的數十家媒體及二十多家旅行社共同參與了本次活動。「2020上九山古廟會活動推介會」的成功舉辦預示著2020上九山古廟會活動進入最後準備階段。
  • 北京跨年攻略,帶你尋找最有年味的廟會
    "廠甸"是琉璃廠的古稱,是北京歷史上八大廟會之一,也是這八大廟會中規模最大,影響範圍最廣最負盛名的一個。廠甸廟會起於明嘉靖年間,一直延續不斷,如今已四百年有餘。歷史上,廠甸廟會與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成都青羊宮並稱為中國四大廟會。而已舉辦7年的陶然亭公園民俗區也會取消,回歸傳統的琉璃廠文市廟會。
  • 古老傳統廟會的傳承,非遺概述之「中嶽廟會」
    每年這裡要舉行兩次傳統的中嶽廟會。廟會興於何時,當地的老百姓也說不清楚,他們只知道是從前人那裡傳下的規矩。經考證,中嶽廟會源於古代統治者對山嶽的祭祀,宋代政道合一,中嶽廟會進入鼎盛期,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商品交易場所。每到春季農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傳統的古廟會就拉開了序幕。會期長達10天,人數最多時每天達20萬人次。
  • 我們的網紅村|古村落+紅色文化,即墨的這個傳統村莊不要太好玩!
    在即墨的金口鎮有這樣一個小村莊村裡現存幾十處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築青石古巷灰磚青瓦處處透露著古香古色也因此吸引了一眾遊客來旅遊觀光這裡便是南裡村如今這個傳統村落又被賦予了紅色內涵集古色古香與紅色文化教育於一身的
  • 中國傳統文化沒有衰敗,是人類未來新文明最重要的參考系
    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最典型,最精緻的農業文化,它是我們考察人類文明史的一個最重要的標本,因為中華文明保留了人類原始時期的基層思想內涵,包括思想序列、文獻序列,並且能夠部分完好保留直到今天,它更是世界上最精緻、最典型的農耕文明文化標本序列,從上古時代到近代從未發生斷裂.這是今天的我們去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金秋話重陽,用傳統文化為現代社會賦能
    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清明、端午和除夕,基本上都淵源於數千年華夏文明所厚植的農耕土壤。在天地之間,在節日之中,中國人更願意敞開自己的人文情懷,完成人與自然的有機統一。重陽節也有這番語境。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王勃的「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傳統佳節的賦能,讓先賢在創作上更加具有應景的靈感與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