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最先進的果園什麼樣?走進鹽湖區海升蘋果示範園去看看

2021-01-17 鹽湖融媒

運城最先進的果園什麼樣?

走進運城「001號」水果示範園

記者 陳永年

再過兩天,就是第四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開幕的日子,運城果業又迎來新一屆的盛會。各界人士同聚一堂,熱議運城果業面臨的課題,共話運城果業發展的前景。

果業,特別是蘋果產業,是運城農業的傳統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目前,運城果業的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發展到什麼水平,一些典型的標準化示範園區又能給我市果業的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哪些前瞻性思路呢?

10月16日,記者來到運城市「001號」水果出口標準化示範園區——鹽湖區海升蘋果示範園區,希望能給運城的眾多果農找到答案,也能給運城果業找到有益的啟示。

高標準「複製」

這個蘋果示範園區隸屬於運城市海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運城海升),系「現代化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位於鹽湖區馮村鄉的新杜村,面積近千畝。

走進果園,與印象中的傳統果園景象迥異。打個比方,傳統果園中的果樹,各有模樣,各成體系,就像一朵朵極具個性的牡丹花。而運城海升的園子裡,果樹基本一致,一株株、一排排整齊地依靠在鐵絲上,就像葡萄架一樣。

支撐蘋果樹的是一排排水泥杆,間隔距離10米,水泥杆之間拉著4根粗鐵絲,相對於平常喬化蘋果樹更細更矮的矮化密植蘋果樹就被固定在鐵絲上,整整齊齊排成一排,從地頭望去,高低、寬窄基本一致,「千樹一面」地不像農業,倒像同批量生產的工業。

海升示範園區興建於2012年,總投資5000萬元,佔地近千畝,其中矮化密植蘋果種植園708畝,桑葚觀光採摘園125畝,水、電、路等基礎建設59畝。

「這個園子基本上是公司從國外複製回來的,從建園開始就代表著運城果業發展的現代化水平。」運城海升經理李強說。

說是複製,也不是太誇張。園區中的格架系統,立水泥杆、地錨安裝、拉鋼絲、立竹竿的作業標準甚至一些材料的規格,砧木和品種的選擇以及栽植的行距、株距,都嚴格按照國外的高標準執行。特別是2015年又大量引進國外的蘋果苗木,品種涵蓋喬納金、無鏽金冠、澳洲青萍、美瑪富士、福布瑞斯富士、艾達紅、思尼克嘎啦等,就連拖拉機、打藥機、割草機等主要農業機械,也全是進口的。

植保監測生態化、土壤檢測精準化、水肥控制自動化、操作技術機械化、生產經營規模化……作為001號的海升示範園區,基本上可以代表運城果業的發展水平。

13個人管理千畝園

向前看望不到邊,向後看同樣茫茫無際,走在園中,直觀的感受遠比簡單的1000畝數字表述更震撼。我們都清楚,管理蘋果是種勞動力密集型工作,但這麼大的果園,日常的管理人員卻只有13個,包括公司的負責人,包括後勤財務,還包括3個長期工。這3個長期工分別負責園區的園藝、植保、水肥工作,遇上農忙會再僱傭一些短期工。

一個人負責近千畝果園的水肥工作,緣於園區中先進的水肥一體化「首腦系統」。園區中央打著一眼井,井邊是一個能存水500立方米的蓄水池,池邊是兩個一人多高的大儲藥罐。罐中伸出若干管道,與邊上一間房子相連。房子裡就是水肥一體化「首腦系統」的核心設施。

需要施肥時,工人按照水肥方案將一定量的水溶肥倒進儲藥罐,肥料自動被吸進管道,按照設定好的濃度進行稀釋,然後進入整個園區的水肥管網,先是一級管,再是主管道,最終進入架設在格架上距地十多釐米高的滴灌管道中,通過滴灌對果樹根部進行澆灌和施肥。

在這一先進的系統輔助下,澆水施肥這一勞動強度極大的作業環節,被一個人輕鬆搞定。而且,這名工人的大部分精力,還得分配到管網的巡查和維護上。

每年年初,公司都會對土壤和葉面進行檢測,制定恰當的水肥方案。但在具體執行中,又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澆水或施肥呢?園區建有微型氣象站,可以實時檢測空氣的溫度、溼度和風力、風向,同時通過傳感器,又可以實時掌握土壤的溼度和營養程度,這些指標和參數經過電腦分析,在年度水肥實施方案的指導下,就可以及時對蘋果樹的生長實施積極的人為幹預,提供恰到好處的各種保障。

格架上除了底部的滴灌管道外,最上面還有一根噴灌管道,可以在特殊時節增加果園的溼度,提高果品的著色度。噴藥,也是果農的一大沉重負擔。海升園區用的是大型的彌霧機,近一層樓高的大傢伙,被大型拖拉機牽引下,在果樹行間快速移動,彌霧機兩側共有18個噴霧口,作業又快又好。日常情況下,果樹行間會種植特種草,以起到保墒作用,等長到一定的高度,大型割草機出馬,兩個大刀盤嗚嗚過去,草在地面上倒下厚厚一層,既增加了肥力,又優化了土壤結構。

採摘的景象與普通果園也不一樣。工人們掛著上下都開口且下口可以紮緊的採摘袋,兩人一組把著一行樹的兩邊,把採摘袋下口紮緊後開始採摘,袋子摘滿了就把下口解開,倒入在果樹行間預留的能放1000公斤以上的大框。大框裝滿後,由叉車叉起放入同軌車上,送到地頭的臨時堆放點,再由大型卡車送入冷庫儲存。

相比於平常的喬化蘋果樹動輒上樹、登梯的採摘方式,因為園區栽植的是矮化密植品種,基本上人站立著就可以完成採摘作業,加上各種機械車輛的應用,不僅省力提效,其景象還真像流動的工人和固定的生產線。

「半機械化」的未來

國外引進的大型彌霧機

對於這樣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李強還特別強調說:「這只能算做半機械化。」

水肥一體化和植保容易實到機械化,但在園藝環節,特別是採摘、修剪作業,機械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推進速度取決於農機產品的科研攻關,以及人力、機械成本的變化與權衡之後的選擇。

海升示範園區主要做的是早熟品種,優勢是上市早、價格好,但劣勢是貨架期短,成熟時間稍長就會發麵,嚴重影響商品的價值。所以,早熟品種與晚熟品種不一樣的是需要分批採摘,根據不同的著色面積和成熟度來判斷是否適合採摘,這一點,目前是機械所代替不了的,只能靠人工作業。

先進的採摘平臺,李強說他也見過,就是一個平臺,分成上下兩層,可以採摘不同高度的果實。平臺由拖拉機牽引,人站在平臺上,摘下果實放進平臺上的傳輸帶,然後自動運送到果框中。「但這最終摘的那個動作,還是人工的。就像現在最先進的自動套袋器,也得人們舉著將蘋果放進去,然後才能實現自動套袋一樣,只能做到輔助,還不能完全脫離人工。」李強說。

修剪也是一個極費人工的環節,目前的拉枝、修剪,就算是在海升示範園,也是主要靠著人力一棵棵樹地去做。李強介紹,現在一些先進國家有採用機械化修剪的,就是一個大型拖拉機牽引著修剪設備,核心設備就是兩個大刀盤,從樹行間過去,兩行樹相對的兩個面的樹枝就譁譁地割成相同的樣子。因為是機械化操作,所以只能是粗線條地整形和修剪,其精細程度當然比不上人工。而且,機械化修剪對樹的一致性有著極高的要求,樹的高低、大小、寬窄都要求基本一樣,這樣才能實施統一操作。

要提高蘋果樹的一致性,做到「千樹一面」,不僅對日常管理水平要求很高,甚至從基因層次也有相應的要求。比如在矮化砧木培育上,會從同一個細胞進行分裂,然後再進行脫毒、嫁接、育苗,讓一棵棵苗木就像同卵多胞胎一樣,擁有著相同的基因條件,最大可能的實現生長速度和外觀形態的一致。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其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用人多一些還是用機械多一些,絕不是個體好惡的選擇,而更可能是成本權衡之後的理性決策。人工成本高於機械投資,用機械的就會越來越多;如果機械成本高於人工成本,那麼選擇人工就更合適。不同的選擇產生的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又決定著科研和生產不同程度的供給。

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一個時期的栽植、管理方式,總是表現為最適當的,也總是利潤與成本平衡之後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在果業上推廣機械化甚至是智能化、信息化,最合理科學的是引導,也只能是引導。

但目前,人力成本與機械成本之間的轉變已漸漸有了明顯的跡象。就算是規模化與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海升示範園區,人力成本也已成為佔比最大的支出,而且遠遠高於生產資料的投入。「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這兩年我們僱人的難度越來越大,一方面數量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年齡越來越大,40多歲的幾乎沒有,50多歲的也很少,大多都是60多歲的。」李強說。

原來園區大多會從周邊村子僱傭工人,可近兩年,周邊村子的人大多到外地打工,留下的人不僅數量越來越少,而且年齡越來越大。周邊村子勞力不夠,園區就到周邊鄉鎮去找,現在又延伸到了周邊縣市。

今年,李強想出了一個主意,將原來的日工改成了包工,不僅可減少一些支出,更關鍵的是把找人這個頭疼事轉給了包工頭。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講,只是將問題從李強身上轉移到了包工頭身上,人力資源的問題還在那裡,並沒有解決。從長期來,解決問題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供求關係引發人工與機械價格變化,以及市場價格推動的更多果業機械的研發、生產和應用上。

內容來源:運城新聞網

關注我們 關注鹽湖

相關焦點

  • 陝西千陽:矮砧密植模式引領蘋果產業發展轉型升級
    10月10日,「消費扶貧e起來」百名主播入百企助推陝西蘋果銷售活動產地行首站走進中國蘋果之鄉——寶雞市千陽縣,探訪蘋果產業發展的「千陽模式」。70歲李金鳳在果園裡採摘蘋果,一年增收三四千元。李金鳳是鄰村鄧家塬6組的,早上從家裡騎車過來只需十幾分鐘,每年的蘋果採摘季她都會到各處的果園去幫忙摘蘋果,一天收入六七十元,一個採摘季下來可以增收三四千元。趙乃強家五畝蘋果豐收了「今年蘋果豐收了,好得很,蘋果又大又紅,產量又好,一畝地起碼賣個一萬多塊錢,好的很。」
  • 昭通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萬畝蘋果基地有序復工復產
    昭通永豐海升現代蘋果示範基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農時,緊緊圍繞全年生產計劃目標,有序復工復產。記者在位於昭陽區永豐鎮的昭通永豐海升現代蘋果示範基地看到,數百名工人正在有序忙碌,基地一派繁忙景象。為確保疫情期間安全生產,昭通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督促蘋果基地在做好企業恢復生產的同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檯帳登記,督促工人佩戴好口罩,每日測量體溫等。
  • 「半城蘋果滿城香」雲南昭通建設綠色發展的蘋果之城
    2015年,昭通市昭陽區永豐、布嘎、守望等鄉鎮開展昭通海升蘋果基地建設。據海升蘋果基地負責人介紹,海升蘋果產業堅持綠色發展,重點推行國際領先的矮砧密植技術、果園管理機械化操作技術、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果園生草覆草技術、科學化樹形管理系統,以及綠色化生物防控的六大核心技術。
  • 山西運城鹽湖區紅旗小學科學實驗集錦:隱藏的冰激凌、水魔法、油水...
    之前,我們展播過山西運城鹽湖區紅旗小學在疫情期間展開「科學在我家」活動的精彩作品反重力水、沉浮潛水艇、燒不壞的氣球等今天,紅旗小學的孩子們又帶來了一批新實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紅旗少年們通過簡單、有趣的實驗
  • 鹽湖區第十一屆德孝文化節來了!
    鹽湖區第十一屆德孝文化節來了!小編這就給您詳細地說一說今年咱鹽湖區將舉辦第十一屆運城舜帝德孝文化節活動時間10月20日—10月26日主辦單位中共運城市鹽湖區委鹽湖區人民政府活動主題傳承舜帝德孝文化 蹚出轉型發展新路活動內容●「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的節日·重陽——第十一屆運城舜帝德孝文化節開幕式暨先進典型頒獎典禮
  • 山西運城鹽湖區解州小學科學實驗精彩集錦:夜明珠、吸管口琴、小炮...
    這些精彩的小實驗將成為山西運城鹽湖區解州小學孩子們踏上科學探索之旅的起點發展自己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思維能力提升動手動腦的實踐探究能力把科學和生活巧妙地聯繫起來既玩得高興,也學得開心:黃豆搖搖樂、會跑的鐵環、魔蛋等作品 | 中小學科創實踐展播(28)》(點擊紅字學習)《包頭東河區同道小學科學幻想畫作品集錦:一起走進孩子們五彩斑斕的幻想世界 | 中小學科創實踐展播(29)》(點擊紅字學習)《山西運城鹽湖區涑水聯合雙語學校科創實踐作品集錦:自製萬花筒、水瓶琴、人造彩色雪等 | 中小學科創實踐展播(30)》(點擊紅字學習)
  • 七年深耕不息 慶陽果農用真心栽培177萬畝蘋果
    目前,全市蘋果栽植面積177萬畝,掛果84萬畝,建成了10個優質紅富士蘋果生產基地,年產鮮果90萬噸、產值45億元,帶動12.2萬人脫貧致富。蘋果產業已成為全市從業人員最多、覆蓋面最廣、帶動效益最好的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 現代果園春管忙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走進宜君縣方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矮化蘋果示範基地,一條條鋼絞絲將一棵棵蘋果樹、一排排挺立的水泥杆連接起來,吐露新芽的蘋果樹沐浴著春光煥發勃勃生機,在整齊劃一的果樹行間果農們忙碌地鋪設黑色地布,一派繁忙景象。「果在樹上掛,人在林中走。」方晨現代矮化蘋果產業基地,從生產理念、技術工藝上都堅守著「綠色理念」。
  • 為運城蘋果代言|萬榮「蘋果妹」田娟榮登央視《幸福帳單》
    田娟以其動聽的歌喉和出眾的才藝贏得了節目主持人和在場觀眾的點讚,其勵志的創業故事和所帶來的好吃、好看、好營養的運城蘋果同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田娟的婆家種有30餘畝蘋果樹,年近花甲的公婆一輩子都靠種植蘋果來維持家用,但由於年事已高,加之多年來積勞成疾,操持果園日漸吃力。為了減輕公婆的負擔,同時提高家裡蘋果的收入,大學學歷的田娟毅然辭去古箏教師的穩定工作,返鄉投身蘋果的種植和銷售。兩年來,從剪枝刻芽、澆地施肥、疏花疏果、套袋脫袋到網絡營銷、在線交流、挑選裝箱、派單配送,她都駕輕就熟,遊刃有餘。
  • 世界上管理最先進的果園是什麼樣子
    你印象中的最先進蘋果園是什麼樣的?大規模、集約化、矮化密植栽培,水肥一體化設施、噴灌滴灌設備,各種架式以及修剪、遮陽網、防霜裝備、各種感應檢測設施、全機械化施肥噴藥等等?
  •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第九屆農民工歌手在嵐山根運城印象展演開幕
    9月16日,山西省第九屆農民工歌手展演在運城市鹽湖區「嵐山根·運城印象」景區開幕。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副處長喬志強,山西省文化館副館長張建剛,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餘敏,區政府黨組成員、政府辦主任霍國榮出席開幕式。
  • 記全國先進工作者、運城中學化學高級教師牛江麗
    丹心一片映初心——記全國先進工作者、運城中學化學高級教師牛江麗記者 李宏偉她是學生身邊親切的「老班」,她是孩子眼中可愛的「牛姐」「牛媽」,她是師生心中「可學可親可敬」的好老師,她自詡為「老黃牛」……她就是運城中學化學高級教師牛江麗
  • 深圳正威國際集團入駐鹽湖區
    深圳正威國際集團入駐鹽湖區 2020-06-28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繁忙的蘋果生產線,幫扶「小種子」結出累累碩果
    在這裡的蘋果廠,記者看到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忙碌著,他們把這批蘋果打包,準備銷往東南亞。「工廠每小時的產能是20噸,今年由於疫情影響,產能可能有3000噸,每一個蘋果我們都經過多道工序檢測,從外觀,含糖量,PH值等方面來挑選出最符合標準的。」海升集團昭通超越農業公司總經辦主任蔣啟波表示,每個蘋果通過檢測後都有自己的「身份證」,可以溯源,預計今年產值達到將4000萬元。
  • 白水:小蘋果成就脫貧大產業 「果園託管」新模式助農增收
    西部網訊 10月15日,「消費扶貧e起來」百名主播入百企助推陝西蘋果銷售活動產地行走進渭南市白水縣秋林蘋果專業合作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白水蘋果試驗站,了解白水蘋果是如何通過科技研發、果園託管、技術服務等新模式新手段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 灑漁13萬畝果園佳果天成
    8月24日,記者走進灑漁鎮三臺村的千餘畝連片蘋果園裡,三臺村16組的果農王富江正在和妻子一起採摘蘋果,據他說,現在早熟蘋果正大量上市,他們家的也熟了,現在摘下來估計可以買一個好價錢。王富江說,他家的早熟品種是昭錦108,這個品種,在樹上時不好吃,要摘下來四五天以後,口感才會很好。
  • 從培育產業到制定標準的飛躍——靈臺縣推進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紀實
    經多方爭取,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海升集團入駐靈臺。很快,該公司高標準建設的1000畝矮砧密植蘋果高效示範園嶄新亮相。當年栽植、當年開花、次年掛果、三年豐產——這家產業園矮砧密植蘋果所創造的奇蹟,讓靈臺果農大開眼界。
  • 哪些單位上了鹽湖區政務服務中心中介服務超市?附目錄
    ②運城市鹽湖區燕子職業培訓學校  ③山西燕子家政服務有限公司  ④山西媽咪樂家政服務有限公司  ⑤山西好阿姨家政服務有限公司  ⑥運城市鹽湖區智慧社區便民養老服務中心  ⑦山西櫻子管家家庭服務有限公司  ⑧運城市鹽湖區汝鑫家政職業培訓學校  ⑨山西汝鑫家政服務有限公司
  • 運城博物館:以星雲之勢託起厚重河東
    關公文化、根祖文化、鹽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更是時時成為運城的代名詞······關於運城,它自帶光芒從遠古走來,綿延至今流光溢彩。要想了解運城,就一定要走進運城博物館。不誇張地說,僅僅在這一個館,你就可以基本梳理清楚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脈絡。
  • 消費扶貧e起來走進白水 小蘋果大產業 果園託管新模式助農增收
    金秋十月,又見蘋果紅滿園的時節,走進渭南白水蘋果園,一顆顆紅彤彤、碩大的蘋果就像小紅燈籠掛在枝頭,掛滿果園,一片片,一簇簇,一串串,佔盡風光,獨領風騷。地處於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的陝西白水縣,田間地頭十分熱鬧,家家戶戶都老少出動在果園開始採摘豐收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