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電視劇市場所展現出的百花齊放般的繁榮景象是前所未見的。古裝IP大劇隨著年末《海上牧雲記》的開播持續發力;探索美劇模式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廣受好評;現實題材劇集作為國劇的傳統優勢領域,更是湧現出一批佳作。在現實題材劇集中,都市情感劇則憑藉成熟的製作模式和龐大的受眾群體而被形象地比喻成「主場作戰」。
必須承認,都市情感劇近幾年來遭受了不大不小的「冷遇」,在話題噱頭、資本方向都沒有受到眷顧的情況下,呈現出「退居二線」的形勢。而隨著現實題材劇集的「回暖」,都市情感劇也重回了大眾視野。我們驚喜地看到,與以往眾多跟風之作不同的是,今年的幾部都市情感佳作紛紛推陳出新,尤其其中的佼佼者《我不是精英》,更是以十足的新意,奉獻了一部優質劇集,也打贏了這場「主場作戰」。
新意一:
以「喪」逆襲,精準定位年輕群體生態
都市情感劇曾受冷遇的一大原因,就是劇情設置與主流受眾群體的脫節。在把握年輕一代現狀的問題上,都市情感劇始終沒能逃脫「偽現實創作」的困境。而《我不是精英》則進行了對年輕一代的「把脈」,同樣表現年輕人從一無所有的境地開始拼搏,該劇選取了「喪」作為劇情的原點。正如網絡名言所說:「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不是血淋林地與現實對抗,而是喪喪地向世界撒嬌」。一個「喪」字高度凝練了屬於這一代的一無所有,群體性的性格弊病以及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態度。
在《我不是精英》中,男女主角的初期人物設置都緊扣了「喪」字。出演男主角精英刑警米陽的是當紅「喪萌」小生雷佳音,人物的高契合度首先拿下一分。明明是精英刑警,卻遭到了事業上的滑鐵盧,先是臥底目標脫逃,再是意外丟失關鍵證物,使得他從刑警被降職為片警。
米陽在感情上同樣也在為「喪」代言。明明是一個有穩定工作的成年人,照樣逃不過母親不同意女友的窘境。
鄧家佳飾演的女主角韋晶更是喪出新高度:無學歷無工作,送外賣都要被辭退,是個徹徹底底的「廢柴」。
愛情上同樣遭受阻撓,為了滿足未來婆婆的要求,靠假學歷混進世界500強企業,連簡單英文面試都搞不定。
降職、英文差、求職難、父母幹預感情……這種種情況並不是生硬嫁接進劇中的,而恰恰正是年輕一代正在經歷的真實生活。該劇中的「喪」並不是我們在電視劇中司空見慣的街邊買醉,也不是生活上的窘迫不堪,而是通過年輕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來營造這種「喪感」。原點的正確選擇,使得隨之而來的事業和感情上的逆襲顯得更加具有說服力。在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這一點上,《我不是精英》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新意二:
「我們不是段子的搬運工,我們生產段子」
以輕喜劇形式包裝都市情感劇,其實並不少見。但用「最好笑的都市情感劇」來形容《我不是精英》,其實一點也不過分。不僅僅是都市輕喜劇,在就連正經喜劇都在堆砌網絡段子的風氣下,《我不是精英》對待每一個笑點的認真態度,令人欽佩。
正如導演劉新和主演鄧家佳在專訪中所透露的,很多「俏皮話」都是來自於就地取材。到了可以「自由發揮」的橋段,演員們紛紛「戲精上身」,開始了歡脫無比的唇槍舌戰。劇中一段就地取材的「聚會互懟」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喜劇發揮。
喜劇效果同樣來自於劇情的小反轉,編劇有心地在煽情中穿插著小笑點,讓劇情一下跳脫了「搞笑過後必煽情」的爛俗套路。這段米陽韋晶婚後的真情告白,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搞笑畫風,讓人不由地疑惑是不是換錯了臺。
而劇中的一系列「歪詩」和順口溜,摒棄了拾人牙慧式的移花接木,在網絡上被網友廣泛轉發討論,該劇儼然變成了今年的「金句製造機」。
而肢體和表情等細微之處的小心思,在展現著戲中主演們演技的同時,也潤物無聲式的將笑點遍布於全劇各處。
該劇導演劉新顯然對該劇的「笑」果信心滿滿,他曾多次表示:「喜劇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這其中,讓觀眾會心一笑,是最難的。從觀眾的反應來看,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
新意三:表達態度不手軟
誓要跟「門當戶對」死磕到底
挑戰「門當戶對」的傳統婚戀觀,在影視作品中著實不算少見。但是現有的影視作品中對這一點的反映上,呈現出兩個明顯的極端。
第一種是試圖盡力在都市情感劇的框架中通過對婚戀觀的探討來破除傳統的門第觀念,但往往反而自證了「門當戶對」的合理性;第二種則是偶像劇的爛俗套路:王子遇見灰姑娘,寧可眾叛親離只求想愛得轟轟烈烈。陳舊和虛浮,一直是影視作品中婚戀題材難以突破的兩大桎梏。
《我不是精英》則顯得野心勃勃,劇情發展到現在,處處都擺出一副跟「門當戶對」死磕到底的架勢。米陽和韋晶面對父母出於傳統觀念的阻撓,呈現出明顯的三個階段,即「叛逆、妥協、坦白」。
米陽和韋晶在劇情前期的地下戀情,恰恰是這對備受阻撓的小情侶展現「叛逆」的方式。該劇對傳統婚戀觀,從一開始就擺明了對抗的態度。所以我們看到,剛接受了父母說教的兩人,依舊我行我素地約會。在被父母說教的過程中,他們也完全沒有陽奉陰違的打算,直截了當地表達希望戀愛的訴求。
之後,米陽和韋晶為了爭取家庭同意而進行的妥協,更像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整部劇如果一味地對傳統婚戀觀進行對抗,則無異於青少年式的小打小鬧,而年輕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有資本和意願去試錯。於是韋晶妥協了米媽的要求,憑藉假學歷一頭扎進世界500強企業。
其結果是,米陽間接被連累,不得不從刑警降職為片警;韋晶的假學歷也被拆穿,更是被捲入了公司的中層鬥爭中被當作棋子,進退維谷,失去了原有的幸福狀態。而真正受到米媽青睞的理想兒媳婦廖美(莫小棋飾),卻暗藏著憑藉接近米陽對米家實施復仇的計劃。按照「門當戶對」的要求展開戀情的兩人沒有收穫幸福,成為了該劇表達態度的事實依據。
經歷了妥協的米陽和韋晶認清了事實,坦白了兩人在一起的決心。與叛逆階段不同的是,兩人對傳統婚戀觀不再有孩子氣的對抗,而是用誠懇的方式,更有底氣、更堅決地表達態度。他們用以情制勝的方式,換來了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也完成了感情從青梅竹馬到成熟戀情的升華。
《我不是精英》用極具邏輯性的劇情,完成了過往的影視作品沒有做到或留有缺憾的任務,即對傳統婚戀觀的顛覆。而對年輕一代行為模式極高的還原度和契合度,既具有十足的新意,也保證了電視劇最大限度的真實屬性。
《我不是精英》在佳作叢生中脫穎而出,是用「新」做劇的結果,對於都市情感題材劇集的後來者無疑有著巨大的啟發。在解決了對「門當戶對」這一傳統思維的顛覆之後,如何講好多線故事,無疑是該劇的下一個挑戰,就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