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會延遲病毒清除並加劇COVID-19患者的氣道炎症

2020-12-28 科學網

高血壓會延遲病毒清除並加劇COVID-19患者的氣道炎症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7 20:27:53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Irina Lehman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高血壓會延遲病毒清除並加劇COVID-19患者的氣道炎症。 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

通過將臨床數據(n=144)和氣道樣本的單細胞測序數據(n=48)與體外實驗相結合,研究人員觀察到高血壓患者免疫細胞具有明顯的炎性傾向,與關鍵的COVID-19進展相關。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治療與COVID-19相關的過度炎症減弱和細胞內在抗病毒反應增強有關,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治療與上皮免疫細胞相互作用增強有關。

特別是在ARB治療下,高血壓患者的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表現出促炎細胞因子CCL3和CCL4以及趨化因子受體CCR1的高表達。儘管這一隊列的有限規模無法使研究人員確定臨床療效,但數據表明ACEI治療高血壓COVID-19患者的臨床獲益值得進一步研究。

據了解,在COVID-19中,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是嚴重疾病進展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主要的抗高血壓療法(ACEI和ARB)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卻並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Hypertension delays viral clearance and exacerbates airway hyper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uthor: Saskia Trump, Soeren Lukassen, Markus S. Anker, Robert Lorenz Chua, Johannes Liebig, Loreen Thrmann, Victor Max Corman, Marco Binder, Jennifer Loske, Christina Klasa, Teresa Krieger, Bianca P. Hennig, Marey Messingschlager, Fabian Pott, Julia Kazmierski, Sven Twardziok, Jan Philipp Albrecht, Jrgen Eils, Sara Hadzibegovic, Alessia Lena, Bettina Heidecker, Thore Brgel, Jakob Steinfeldt, Christine Goffinet, Florian Kurth, Martin Witzenrath, Maria Theresa Vlker, Sarah Dorothea Mller, Uwe Gerd Liebert, Naveed Ishaque, Lars Kaderali, Leif-Erik Sander, Christian Drosten, Sven Laudi, Roland Eils, Christian Conrad, Ulf Landmesser, Irina Lehmann

Issue&Volume: 2020-12-24

Abstract: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critical disease progression. However, the underlying caus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ain anti-hypertensive therapies—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remain unclear. Combining clinical data (n=144) and single-cell sequencing data of airway samples (n=48) with in vitro experiments, we observed a distinct inflammatory predisposition of immune cell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hat correlated with critical COVID-19 progression. ACEI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dampened COVID-19-related hyperinflammation and with increased cell intrinsic antiviral responses, whereas ARB treatment related to enhanced epithelial–immune cell interactions. Macrophages and neutrophil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particular under ARB treatment, exhibited higher express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CCL3 and CCL4 and the chemokine receptor CCR1. Although the limited size of our cohort does not allow us to establish clinical efficacy, 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clinical benefits of ACEI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who have hypertension warrant further investigation.

DOI: 10.1038/s41587-020-00796-1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0796-1

相關焦點

  • JAMA子刊:在武漢疫情爆發早期,很多死於COVID-19的患者存在延遲插管
    2020年4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首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報導在中國,許多死於COVID-19的患者可能有延遲插管的情況。
  • COVID-19重症患者營養治療專家建議
    重症患者入院時體溫更高、氣短更重,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升高者更多、炎症介質水平更高,者入院後白蛋白持續下降。所有上述變化均提示COVID-19重症患者的能量消耗、蛋白質分解代謝更嚴重,因此其營養治療也應有別於非重症患者,要求更合理的能量供給、更高的蛋白質需求。
  • 曹彬等評論:抗病毒單藥不足以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
    本文肯定了抗病毒藥物在感染早期的治療作用,但對於中重症住院患者,抗病毒單藥治療可能不夠。曹彬和 Hayden 認為,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聯合治療是改善新冠重症患者結局的重要策略。 此前,曹彬和王業明團隊今年4月29日發表於《柳葉刀》的瑞德西韋研究發現,COVID-19 抗病毒時間窗不應晚於發病後10天。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只有侵入細胞才可以繁殖。 典型的情況是:病毒靠著飛沫傳染的方式經嘴鼻吸入後到達肺部,然後侵入氣道與肺泡的細胞。,通常在感染96小時候發揮作用, 但是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則是病毒感染即可出現並且全程參與的,這個過程包括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向感染部位聚集: 分泌活性介質和炎症因子 清除壞死細胞 …… 但是正如命名裡所說的,非特異性免疫的
  • 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Covid and chronic illness Lingering fog
    有時她的症狀會緩解一兩個星期,但會不可避免地復發。「情況不好時,我甚至無法上班,因為如果我說話太多,我就無法呼吸。」02In March, as covid-19 cases began their exponential rise in country after country, doctors focused on saving patients』 lives.
  • 出現呼吸道炎症需要及時排除有害痰液 提醒:祛痰用中藥好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大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從呼吸道進入,侵襲咽部,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呼吸道炎症產生的痰液會積蓄在呼吸道內,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對支氣管造成持續刺激,繼發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更嚴重的肺部炎症。
  • 10q26風險單倍型通過損害單核細胞清除來加劇視網膜下炎症
    10q26風險單倍型通過損害單核細胞清除來加劇視網膜下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17:58:07 近日,法國索邦大學教授Florian Sennlaub及其團隊發現,年齡相關黃斑變性的10q26風險單倍型通過損害單核細胞清除來加劇視網膜下炎症
  • ...比瘦子感染SARS-CoV-2更致命,肥胖症患者感染死亡可能性高達48%
    使肥胖者易受嚴重COVID-19感染的物理病理學是從力學開始的:腹部的脂肪向上擠壓橫膈膜,導致位於胸腔下方的大肌肉撞擊肺部並限制氣流。肺容積的減少會導致肺下葉的氣道塌陷,在這裡供氧的血液比上肺葉更多。如果患者已經開始這種不匹配,這樣情況將變得更糟。其他問題使這些力學問題複雜化。
  • COVID-19患者治癒出院後反覆核酸陽性病例的分析
    近期,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部分COVID-19患者經住院治癒後在隔離期間,其核酸檢驗結果反覆陽性。本例報導的COVID-19患者,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規定的出院標準治癒後出院後,又在隔離期核酸檢測反覆兩次陽性。
  • 屍解後的思考:新冠肺炎患者通氣障礙,如何改善?
    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出現自主呼吸與呼吸機不協調的情況,應用大劑量肌松藥物及鎮靜藥物進行幹預後,黏液清除效率降低,儘管患者咳痰量不大,但瘀積的黏液將進一步加劇氣道阻塞,形成惡性循環。鍾院士強調針對這類患者的治療,需要特別關注改變一些方式來幫助他們通氣。
  • 導致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的炎症風暴,究竟是什麼?
    「炎症風暴」。2009年,甲型H1N1感染導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患者中可觀察到過度的炎症表現,在這些患者中,是細胞因子風暴,而不是病毒本身導致了肺損傷[5]。一旦形成細胞因子風暴,免疫系統不一定能殺死病毒,但是肯定會殺死大量肺的正常細胞,嚴重破壞肺的換氣功能,在肺部CT上表現為大片白色,即「白肺」,患者會呼吸衰竭,直至缺氧死亡。除了肺部,ACE2在人體中還高表達於 血管內皮細胞、心臟、腎臟、肝臟、消化道等器官,所有表達ACE2的組織器官都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與免疫細胞的戰場。
  • 針對新冠肺炎,炎症因子風暴到底做了啥?
    近日,鐘鳴、周正、吉芳三位援鄂專家在採訪中表示,雖然目前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症狀較輕,但是部分患者會早期病情較輕,後期突然加重,最終死於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加重的原因主要是「炎症風暴」。針對炎症因子風暴的治療,目前已經成為抗擊新冠肺炎時期醫療專家們的共識。今天我們從炎症因子-炎症因子風暴-對人體的危害-C5a靶點來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 李燕明教授:感染中的免疫反應是一把雙刃劍,從COVID-19再看免疫失衡
    人體的免疫系統發現外來入侵的病原,首先要和這個病原做鬥爭,就會觸發免疫反應來殺滅病毒,保護我們的人體;同時,免疫反應也會造成免疫損傷,所以它本身是一把雙刃劍。 冠狀病毒入侵後激活固有免疫反應和適應性免疫反應;免疫反應是為了抵禦、清除病毒,但過度的免疫反應可引起臟器功能損傷,甚至宿主死亡。
  • 延遲性呼吸抑制
    其實,上述患者是延遲性呼吸抑制的一種常見病例,即使患者的指令性動作、潮氣量評估都達到標準後,拔除氣管導管後仍然發生呼吸抑制的一種現象。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多種,今天麻鴨鴨老師就和大家聊一聊延遲性呼吸抑制!▌1、麻醉性鎮痛藥所產生的延遲性呼吸抑制為了減少術後疼痛造成的不適和煩躁,麻醉醫生通常會在術畢前給予小劑量的阿片類藥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等。
  • 炎症因子ICPS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1 病毒及細菌合併感染監測 COVID-19患者為2019-nCoV感染引起,但隨著病程的進展,尤其是重症患者多發展為混合感染,有可能伴隨其他病毒,或者是細菌、真菌感染。常規檢測如血常規和血沉等,由於受影響幹擾因素較多,並不能第一時間準確的區分病毒或細菌感染。
  • 評析IDSA關於COVID-19治療管理指南
    二、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與新型冠狀病毒病/肺炎(COVID-19)需要區分 該指南經常混淆上述概念,上述情況在我國新冠疫情早期也被討論過,目前認識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造成全身性損害,如心肌、消化道等,甚至很多患者未表現為肺炎,有的只有消化道症狀、低熱等,因此目前官方定義為COVID
  •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B肝病毒後會自愈?
    醫生回復她:「B肝五項檢查結果 245 陽性或者 25 陽性是一種好的現象, 說明患者曾經感染過B肝病毒,而且現在已經痊癒了,並且產生了保護性的B肝表面抗體,對B肝病毒有免疫力,一般不會再感染B肝。」小李聽了鬆了一口氣,但是她也很疑惑,不是說B肝病毒很難徹底清除,慢B肝患者很難完全治癒嗎?為什麼自己感染了B肝沒有任何症狀還能痊癒呢?
  • 心肌及炎症標誌物,快速識別新冠肺炎「細胞因子風暴」的利器
    世界衛生組織2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名為「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英文名為「COVID-19」。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等較嚴重疾病。「SARS-CoV-2」是第一次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