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等評論:抗病毒單藥不足以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

2020-12-26 騰訊網

pixabay.com

- 編者按 -

本文原始發表於2020年10月5日的《柳葉刀》,是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Frederick G Hayden 教授對英國一項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對住院新冠患者療效 研究的評述。該研究與本文發表於同期《柳葉刀》。

本文肯定了抗病毒藥物在感染早期的治療作用,但對於中重症住院患者,抗病毒單藥治療可能不夠。曹彬和 Hayden 認為,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聯合治療是改善新冠重症患者結局的重要策略。

此前,曹彬和王業明團隊今年4月29日發表於《柳葉刀》的瑞德西韋研究發現,COVID-19 抗病毒時間窗不應晚於發病後10天。10月7日, Yaseen M. Arabi 教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MERS洛匹那韋/利託那韋聯合幹擾素 beta-1b研究結果,發現發病7天內抗病毒治療才能降低90天病死率。Arabi 認為 MERS 最佳抗病毒時間窗是7天。

單用抗病毒藥治療住院中重度 COVID-19 效果不好,首先是因為住院患者因為發病後就醫困難等原因,啟動抗病毒治療的時間比較晚,錯過了最佳時間窗。

另外,SARS-CoV-2 病毒載量並不與「病情重」對等。在醫生和患者眼裡的 「重」,翻譯成準確的醫學術語應該是臟器損傷和死亡風險,表現為 ARDS、急性腎損傷和心肌損傷、酸中毒等。這時候,病毒載量已經下降了,病毒性感染中毒症(viral sepsis)起主要作用。此時才開始啟動抗病毒治療雖然仍有必要,但已經晚了。

本譯文授權轉載自《呼吸界》。

RECOVERY 研究小組 [1] 在 Lancet 雜誌報告了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住院 COVID-19 患者的療效。RECOVERY 試驗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成果最多的針對 COVID-19 住院患者的臨床試驗之一。與曹彬教授及其同事進行的第一項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 COVID-19 的隨機對照試驗相比 [2],RECOVERY 試驗的樣本量要大得多,因此對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作用的評估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據。該試驗入組了來自英國176家醫院的5040名患者(男性3077名、女性1963名),研究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6.2歲(SD 15.9)。[1] 接受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與常規治療的患者在主要結局28天病死率(rate ratio 1.03,95%CI 0.91-1.17;p = 0·60)及關鍵的次要結局(住院時長、存活出院患者的比例)均沒有觀察到差異。亞組分析未發現早期用藥或者治療病情較輕的患者有獲益的證據。根據這兩項開放標籤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結論:洛匹那韋-利託那韋不能有效改善住院 COVID-19 患者的臨床結局。

我們高度讚揚 RECOVERY 研究小組的高質量工作。但是,RECOVERY 試驗採用了實用性研究設計,它的一個局限在於缺乏病毒學和生物標誌物的數據。在這方面,之前曹彬教授及其同事在中國武漢進行的試驗 [2] 沒有發現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可降低 COVID-19 患者上呼吸道的病毒RNA載量的證據。[2]此外,兩項試驗均未收集接受治療的患者洛匹那韋暴露水平的數據。總的來說,這兩項試驗和 WHO SOLIDARITY 試驗均發現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無法降低 COVID-19 住院患者病死率 [3]。此外,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引起的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已有文獻充分記錄。上述信息提示 COVID-19 的臨床管理指南需要更新,以避免在臨床試驗之外對 COVID-19 住院患者使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

在大流行開始時,體外具有抗 SARS-CoV-2 病毒活性的已批准或在研藥物被迅速作為 COVID-19 的治療選擇,包括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羥氯喹和瑞德西韋等抗病毒藥物。[4] 由於 COVID-19 住院患者的高病死率,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早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目標人群。不幸的是,儘管瑞德西韋的療效尚待進一步研究,這些抗病毒藥物均未被證明可有效降低病死率。[4] 動物模型可能有助於減少候選抗病毒藥物的研究選擇:動物模型證實了瑞德西韋的體內抗病毒活性,但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或羥氯喹的體內抗病毒活性未被證實。[5]

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對輕症 COVID-19 患者的治療或者高危人群的暴露後預防是否有作用?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鑑於 SARS-CoV-2 感染後短期內病毒的大量複製 [6] 以及確診時病毒RNA載量和病死率之間的關聯 [7],儘早使用足夠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能是臨床結局的重要決定因素,儘管目前幾乎沒有已完成的早期幹預試驗。雖然用羥氯喹進行預防和早期治療的試驗基本上是陰性結果,[8,9] 近期的報告表明,注射或吸入重組幹擾素β,[10,11] 或使用針對S蛋白受體結合域的單克隆抗體 [12] 可以減少病毒複製、降低在疾病早期階段的患者病情進展的風險。

病毒複製和宿主免疫反應失調在 COVID-19 的不同階段對病情嚴重程度的影響尚不完全清楚。[13] 此外,儘管住院 COVID-19 患者中常發現痰病毒RNA水平較高,患者肺部和其它器官中病毒複製的程度和動力學尚未得到很清楚的描述。[13] RECOVERY 試驗發現,對於重症或危重症COVID-19患者,在沒有同時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情況下,使用地塞米松治療仍可降低死亡率,這說明宿主免疫反應對此類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性。[14] 也許病毒性感染中毒症是描述 COVID-19 重症或危重症患者臨床表現更準確的術語。[15] 正如瑞德西韋和JAK抑制劑巴瑞替尼、[16] 或IL-6受體抑制劑託珠單抗試驗的初步報導,[17] 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聯合治療是改善 COVID-19 重症患者結局的重要策略。

總之,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評估早期使用易於給藥、藥效更強的抗病毒藥物治療門診患者和阻斷 SARS-CoV-2 傳播的效果。但是,對於中重症的 COVID-19 住院患者,抗病毒單藥治療可能不夠。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聯合治療對重症 COVID-19 的療效和安全性的評價應是正在進行的和未來臨床試驗的重點。

作者簡介

曹彬: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呼吸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呼吸病學研究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副組長 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發明專利1項。

Frederick G Hayden: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臨床病毒學榮譽教授和醫學榮譽教授,兼任世衛組織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新發傳染病顧問,世衛組織禽流感H5N1和甲型H1N1流感臨床諮詢建議編委會成員。Frederick G Hayden教授主要研究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診治,曾榮獲國際流感及其它呼吸道病毒疾病協會(ISIRV)頒發的流感研究終身成就獎。Frederick G Hayden教授曾在2006-2008年擔任世界衛生組織(日內瓦)全球流感計劃的醫療官;在2008-2012年擔任Wellcome Trust(倫敦)流感研究協調員。

參考文獻

[1] RECOVERY Collaborative Group. Lopinavir–ritonavir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COVID-19 (RECOVERY):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open-label, platform trial. Lancet 2020; published online Oct 5. https://doi.org/10.1016/ S0140-6736(20)32013-4.

[2] Cao B, Wang Y, Wen D, et al. 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0; 382: 1787–99.

[3] WHO. WHO discontinues hydroxychloroquine and lopinavir/ritonavir treatment arms for COVID-19. July 4, 2020. 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04-07-2020-who-discontinues-hydroxychloroquine-andlopinavir-ritonavir-treatment-arms-for-covid-19 (accessed Sept 21, 2020).

[4] Siemieniuk RA, Bartoszko JJ, Ge L, et al. Drug treatments for covid-19: living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BMJ 2020; 370: m2980.

[5] Williamson BN, Feldmann F, Schwarz B, et al. Clinical benefit of remdesivir in rhesus macaque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Nature 2020; 585: 273–76.

[6] W lfel R, Corman VM, Guggemos W, et al. 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 Nature 2020; 581: 465–69.

[7] Pujadas E, Chaudhry F, McBride R, et al. SARS-CoV-2 viral load predicts COVID-19 mortality. Lancet Respir Med 2020; 8: e70.

[8] Boulware DR, Pullen MF, Bangdiwala AS,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hydroxychloroquine a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for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0; 383: 517–25.

[9] Skipper CP, Pastick KA, Engen NW, et al. Hydroxychloroquine in nonhospitalized adults with early COVID-19: a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20; published online July 16. https://doi.org/10.7326/ M20-4207.

[10] Hung IF-N, Lung K-C, Tso EY-K, et al. Triple combination of interferon beta1b, lopinavir-ritonavir, and ribav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COVID-19: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2 trial. Lancet 2020; 395: 1695–704.

[11] Synairgen. Synairgen announces positive results from trial of SNG001 in hospitalised COVID-19 patients. July 20, 2020. https://www.synairgen. com/wp-content/uploads/2020/07/200720-Synairgen-announcespositive-results-from-trial-of-SNG001-in-hospitalised-COVID-19-patients. pdf (accessed Sept 21, 2020).

[12] Eli Lilly and Company. Lilly announces proof of concept data for neutralizing antibody LY-CoV555 in the COVID-19 outpatient setting. Sept 16, 2020. https://investor.lilly.com/node/43721/pdf (accessed Sept 21, 2020).

[13] Wang Y, Zhang D, Du G, et al. Remdesivir in adults with severe COVID-19: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trial. Lancet 2020; 395: 1569–78.

[14] The RECOVERY Collaborative Group. Dexamethason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preliminary report. N Engl J Med 2020; published online July 17.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021436.

[15] Li H, Liu L, Zhang D, et al. SARS-CoV-2 and viral sepsis: observations and hypotheses. Lancet 2020; 395: 1517–20.

[16] Eli Lilly and Company. Barici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remdesivir reduces time to recover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NIAIDsponsored ACTT-2 trial. Sept 14, 2020. https://investor.lilly.com/ node/43706/pdf (accessed Sept 21, 2020).

[17] Business Wire. Genentech’s phase 3 EMPACTA study showed actemra reduced the likelihood of need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associated pneumonia. Sept 18, 2020.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0917006062/en/ Genentech’s-Phase-III-EMPACTA-Study-Showed-Actemra-Reduced-theLikelihood-of-Needing-Mechanical-Ventilation-in-Hospitalized-PatientsWith-COVID-19-Associated-Pneumonia (accessed Sept 21, 2020).

相關焦點

  • 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療效分析
    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療效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49:42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Shalini V. Mohan團隊研究了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的療效。
  • 單克隆抗體LY-CoV555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無效
    單克隆抗體LY-CoV555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無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47:25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Jens D.
  • 評析IDSA關於COVID-19治療管理指南
    所以推薦關注國內專家學者近期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專家意見》,在缺少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的情況下,專家意見可能更加務實,而且從疾病的病原特點、病理改變、流行病學特徵、抗病毒治療、支持治療等方面的了解COVID-19更加實用。
  • 川普力推的抗毒「神藥」,徹底被拉下神壇
    羥氯喹的前身,是副作用更大"氯喹",自1950年開始,就已經在美國獲得許可使用,此前一直被世衛組織列為抗瘧疾的基本藥物。它在抗擊covid-19方面的效果,早期研究認為,氯喹在體外控制病毒感染方面頗為有效。
  • 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Covid and chronic illness Lingering fog
    他們已經不再讓新冠患者上呼吸機了,因為這可能會導致肺部損傷。用小尖頭往鼻孔中輸入氧氣也可以完成治療。在英國的ICU中,給新冠確診病人上呼吸機的比例從早期的90%下降到6月的30%。地塞米松是一種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可增加需要氧氣的患者的生存率,從而進一步改善了治療方案。
  • 雷姆昔韋成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的COVID-19治療藥物
    美國總統川普不久前感染新冠病毒後為什麼能如此快速康復?秘訣就在於他得到了一款特效抗病毒藥物雷姆昔韋(remdesivir),這也是美國監管機構在昨天批准的首個用於治療COVID-19的靜脈注射藥物。圖源:680news據680news報導,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領導的一項大型研究中,由加州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研發的藥物將新冠病毒或者康復時間縮短了5天,從平均15天縮短至10天。
  • B肝病毒耐藥後,為什麼在更換新藥同時,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
    目前我們已為患者調整了用藥,將抗病毒藥換成替諾弗韋,並給予了中西醫結合的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對此,患者表示不解,以前只吃抗病毒藥就行了,為什麼現在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呢。 專家回覆: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對病毒出現耐藥後,肝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損傷
  • 曹彬團隊分析首批新冠死亡危險因素:高齡、臟器衰竭與敗血症
    (COVID-19)疫情早期,成年患者的臨床過程中與死亡率相關的危險因素,及攜帶病毒的傳播能力。在這項回顧性、多中心隊列研究中,作者們針對在2020年1月31日前出院或死亡的金銀潭醫院和武漢肺科醫院實驗室確診的所有COVID-19成人住院患者(≥18歲),通過從他們的電子病歷中提取的人口統計學、臨床、治療和實驗室數據、用於病毒RNA檢測的系列樣品,比較倖存者和非倖存者之間的差異。
  • COVID-19重症患者營養治療專家建議
    營養是人體免疫力的關鍵,營養治療應該成為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常規治療和核心手段,而組建營養治療團隊是落實營養治療的最有效措施, 可有效縮短重症患者的住院時間、ICU時間及呼吸機使用時間。
  • 關於「武漢肺炎」特效藥的一些好消息
    未知的事物最讓人恐懼,如果新型冠狀病毒有了「特效藥」,大家的心態會好很多很多。截至今日零點,泰國確診19例患者,其中5例已治癒出院。患者此前除了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病史外,是一名健康的非吸菸者。他在1月15日武漢探親後返回美國,結果第二天開始咳嗽,19日前往一家診所求醫。1月20日,被確診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收治住院。
  • B肝患者,在吃抗病毒藥物的同時,能吃保肝藥護肝嗎?醫生告訴你
    在平時有不少慢性B肝的患者,在發現自己的肝臟功能出現異常之後。一般是發現體內的谷丙轉氨酶升高,就都會選擇治療,有一些人會選擇抗病毒的治療。但是會有一些人覺得,如果在治療的同時食用一些保肝的藥物,是不是能夠更快的治療肝臟疾病?讓肝臟更快地恢復。下面醫生跟大家說一下,對於B肝的患者在吃抗病毒藥物的同時,能不能服用保肝的藥物?首先,來和大家說一下這兩種藥物分別對肝臟的用處。
  • COVID-19患者治癒出院後反覆核酸陽性病例的分析
    近期,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部分COVID-19患者經住院治癒後在隔離期間,其核酸檢驗結果反覆陽性。本例報導的COVID-19患者,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規定的出院標準治癒後出院後,又在隔離期核酸檢測反覆兩次陽性。
  • 使用免疫調節劑作為治療方法丨杜蘭大學醫學院COVID-19摘要
    有一些治療方案,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們正在探索一些方法,期望通過阻止這一免疫系統失衡的過程二發揮作用。與瑞德西韋等抗病毒治療方法不同,這些策略針對的是患者體內的蛋白質和作用途徑,而不是針對病毒本身。其中一些治療方法已經在COVID-19患者中進行了嘗試,結果好壞參半。
  • JAMA子刊:在武漢疫情爆發早期,很多死於COVID-19的患者存在延遲插管
    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中國武漢21家醫院在2020年1月21日至1月30日期間死亡的168例COVID-19肺炎患者的數據。這些作者評估了這些患者的臨床特徵和治療特點。這些研究人員發現,75.0%的死亡患者為男性,中位年齡為70歲(95.8%的患者年齡超過50歲)。
  • 【健康科普】又到一年流感季,正確認識抗流感病毒藥物
    下面我們來聊一聊抗流感病毒藥物。一、流感病毒分型流感病毒屬於正黏病毒科,為單股、負鏈、分節段RNA病毒。根據核蛋白和基質蛋白不同,分為甲、乙、丙、丁四型。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儘早給予經驗性抗流感病毒治療,不必等待病毒檢測結果。
  • 【科普】慢B肝患者抗病毒治療還能拖一拖?
    案例介紹 姜某35歲, 發現患有HBeAg陰性B肝3年,病情不重,現在還在工作崗位上,肝功能檢查只是轉氨酶70單位,B肝病毒DNA 106拷貝/毫升,沒有明顯症狀,醫生建議他抗病毒治療,但他認為「沒什麼事兒」,就一直挺著,拖著,一年過去了,還真的「沒有什麼大事兒
  • 高血壓會延遲病毒清除並加劇COVID-19患者的氣道炎症
    高血壓會延遲病毒清除並加劇COVID-19患者的氣道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7 20:27:53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Irina Lehman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高血壓會延遲病毒清除並加劇COVID-
  • 川普失望了,被美國吹上天的「神藥」,被中國專家「打回原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世界各國的醫療機構也正緊鑼密鼓的研製相應的對抗病毒藥物,在疫情暴發的初期,就有一種名為瑞德西韋的藥物,被認作是對抗新冠病毒最有希望的。該藥物是由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吉利德科學公司研製。因此,在這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瑞德西韋也成為被美國政客和民眾吹上天的「神藥」。
  • 治療新冠肺炎,「雞尾酒療法」了解一下
    近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項多中心二期研究,該項研究由香港大學著名微生物學、流行病學專家袁國勇教授領銜,評估了幹擾素β-1b、蛋白酶抑制劑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和廣譜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三聯治療對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氫氧吸入治療COVID-19》英文版由世界科學出版社正式發行
    其中,《氫氧吸入治療COVID-19》一書,可謂是中國抗疫過程中結出的碩果,此書重點介紹了每分鐘3~6升氫氧混合氣吸入輔助治療新冠這種療法。 這是一本結合理論又有實例的真實世界研究專著。該書從醫學治療角度,凝結了中國各地區的醫生面對基線水平在輕、中、重、危重病人探索氫氧氣輔助治療的應用心得,對世界抗疫具重大臨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