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Jobe 醫學界呼吸頻道
「雞尾酒療法」!
近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項多中心二期研究,該項研究由香港大學著名微生物學、流行病學專家袁國勇教授領銜,評估了幹擾素β-1b、蛋白酶抑制劑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和廣譜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三聯治療對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圖源:《柳葉刀》官網)
研究發現使用三聯療法治療平均七日內,新冠患者的鼻咽拭子已檢測不出新冠病毒,早期使用三聯療法在減輕輕中度患者症狀、縮短病毒脫落時間和住院時間方面,優於單獨使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
該項研究屬於前瞻性、隨機多中心的二期臨床試驗,從2020年2月10日至3月20 日在香港六家醫院收治的新冠患者中,共篩查了144名新冠患者,最終招募了127例患者入組,其中男性68例,女性59例。
(圖源:《柳葉刀官網》86例被隨機分到三聯抗病毒實驗組,41例被隨機分到對照組,52例患者在發病7天內入院並接受了三聯治療方案,34例是在發病≥7天入院並接受了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利巴韋林的聯合治療方案)
三聯抗病毒組:洛匹那韋/利託那韋(400 mg/100 mg)+利巴韋林(400 mg)+3個劑量幹擾素β-1b 1mL每12 h,對照組:洛匹那韋/利託那韋(400 mg/100 mg)每12h。
(圖源:柳葉刀官網;A國家早期預警評分2;B鼻咽拭子病毒載量;C口咽後唾液病毒載量;D咽拭子病毒載量;E糞便病毒載量;F血清IL-6細胞因子濃度)
研究結果顯示:
1、三聯療法組鼻咽拭子轉陰的中位時間明顯短於單藥對照組:三聯療法組為7天,而單藥對照組為12天;
2、三聯療法組臨床症狀改善明顯:三聯療法組4天內症狀完全緩解,對照組則需8天;
3、三聯療法組中位住院時間更短:三聯療法組中位住院時間為9天,對照組則為14.5天。
在袁國勇教授的這項二期臨床研究中,「雞尾酒療法」對於治療新冠患者的效果令人鼓舞,顯示出「雞尾酒療法」在新冠治療上的有效性。
什麼是「雞尾酒療法」?
雞尾酒,我們都不陌生,是一種混合飲料,由多種酒類、果汁或者汽水混合而成。而在醫學上,「雞尾酒療法」是一種概念,這種概念療法在醫學界中享譽盛名。
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在1996年提出,通過蛋白酶抑制劑與多種抗病毒藥物混合使用可應用於愛滋病的治療,三四種藥物組合治療,每一種藥物作用於愛滋病感染的不同環節,從而達到高效抑制甚至殺滅愛滋病毒的療效。由於這種療法包含著雞尾酒的既混合又分層的概念,於是被形象地稱為「雞尾酒療法」。
「雞尾酒療法」自1996年提出應用於愛滋病治療,到如今已走過24個年頭,已經成為現在愛滋病患者治療的一線治療方案,可以顯著降低患者體內的病毒水平,推遲發病時間以及延長患者壽命,如今愛滋病患者與其壽命已接近正常人水平。越來越多的醫生學者相信藥物組合使用的「雞尾酒療法」是人類對抗令人恐懼的愛滋病毒的最有效治療方法。
「雞尾酒療法」在醫學各領域中應用廣泛,而且也屢屢被臨床證實療效確切。近年來,在其他疾病中,也有醫生學者將類似的聯合用藥療法稱為相應的「雞尾酒療法」。如今不僅有愛滋病雞尾酒療法,還延伸出癌症雞尾酒療法、白血病雞尾酒療法、感染雞尾酒療法、糖尿病雞尾酒療法、C肝雞尾酒療法等。
在愛滋治療中,「雞尾酒療法」也不是萬能的,存在局限性。
1、「雞尾酒療法」對早期愛滋病患者療效確切,但是對中晚期患者幫助不大,因為中晚期患者的免疫系統已被不可逆破壞。
2、無法完全清除病毒。「雞尾酒療法」未能清除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潛藏的病毒,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淋巴系統仍有很大的病毒量。
3、愛滋病患者需要終身按時按量服藥,對患者的依從性要求非常高,很難做到,一旦未能做到,容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
4、聯合用藥使藥物毒副作用疊加。
5、聯合用藥價格昂貴,並且需要經常調整用藥,否則容易產生耐藥性。
另外,在袁國勇教授的研究中,也存在幾點不足。
1、試驗中沒有嚴格設置空白安慰劑對照組;
2、納入研究患者人數較少;
3、研究中只納入了輕中度新冠患者,由於輕症患者很多具有自愈性,就算未採取治療措施,一段時間後可能自愈了,未能排除此因素;
4、在本研究亞組分析中提示,幹擾素β-1b可能在其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本研究中並未補加單獨測試幹擾素β-1b作用的試驗,後續還需要看到單獨測試幹擾素β-1b作用的臨床。
雖然,試驗存在不足,但至少告訴了我們,三種藥聯用可能比兩種藥更有效,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確切的臨床證據,提示我們在其他疾病治療中表現不錯的「雞尾酒療法」可能適用於新冠患者的臨床治療。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042-4/
[2]雞尾酒療法治療愛滋病藥物副作用的研究進展,DOI:10.13200/j.cnki.cjb.002731
[3]Doravirine Versus Ritonavir-Boosted Darunavir in Antiretroviral-Naive Adults With HIV-1 (DRIVE-FORWARD): 96-week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Non-Inferiority, Phase 3 Trial;PMID: 31740348,DOI: 10.1016/S2352-3018(19)30336-4
[4]Wang Z.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for treating AID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U.S. Patent 9,623,053[P].2017-4-18.
[5]劉紅星.腫瘤突變組研究進展和靶向雞尾酒療法的美好前景[J].中國處方藥,2013,11(04):38-41.
[6]Wolbers M, Babiker A, Sabin C, etal. Pretreatment CD4 cell slope and progression to AIDS or death inHIV-infected patients initiat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the CASCADEcollaboration: a collaboration of 23 cohort studies[J]. PLoS medicine, 2010,7(2): e1000239.
本文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作者:呼吸研究小組 Jobe
責任編輯:施小雅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