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歸:司馬懿、甄嬛、梅長蘇,與權謀戲的狐狸尾巴

2021-03-01 底線思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雲歸】

最近《虎嘯龍吟》出了個堪稱神奇的劇情:三國時,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是,蜀魏兩軍相持,諸葛亮為激將司馬懿出戰,送他女人衣服。而《虎嘯龍吟》中,將這段情節拓展為,司馬懿身穿諸葛亮送他的女裝,軍前背誦《出師表》,將諸葛亮氣得吐血暈倒。

還是鮮豔的桃粉色女裝

這已經不是劇中他第一次氣諸葛亮了。第一次氣諸葛亮,是司馬懿認為「子午谷奇謀」可行,諸葛亮不用此計乃是失策。

第二次,是天降大雨澆滅了諸葛亮在上方谷的火攻計,而本應被亂箭穿心的司馬懿,竟然被自己的寵物烏龜擋住致命一箭,還口吐舌頭向諸葛亮賣了個年老色衰的萌。

沒錯,是寵物烏龜

沒錯,是一個年老色衰的吐舌賣萌

史書裡,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已經是羞辱的手段。按《資治通鑑》的說法,諸葛亮認為司馬懿收下女人衣服後「本無戰情,所以故請戰者,以示武於其中耳」,即他已經意識到此為激將法,本來就沒想出戰,只是想藉助曹睿對他請戰書的駁斥彈壓一下求戰的將士而已。反過來講,既然司馬懿清楚諸葛亮是在激將,可能也側面反映,以諸葛亮的一貫作風,若不是急於求戰,不會做送女人衣服給敵軍主帥這種有失身份的事情。

然而,《虎嘯龍吟》的編劇不僅安排司馬懿收下女裝,還讓他從容不迫地在陣前做了一次女裝大佬。也許有過猶豫彷徨,但將士面前丟丟面子算什麼,只要能氣死諸葛亮就好了。

這精神倒頗有魏武「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之遺風了。然而權謀劇的「不慕虛名」,說成是「不擇手段」倒還恰當些。

這苗頭其實從《甄嬛傳》就開始了。甄嬛一路鬥倒無數后妃,甚至以打落自己的胎兒為代價構陷皇后,最後終於能站在後宮之位的頂端。然而代價是她永遠失去了溫實初和果郡王兩個愛她的人,而在曲意逢迎與鬥爭消耗中,陪伴自己並不愛的皇帝虛度了一生。劇終的甄嬛,取得了勝利,卻沒有贏得幸福,這是編劇流瀲紫對於鬥爭的反思。甄嬛的爭鬥,是宮內的環境決定的不得已。

然而,這種反思,到了《琅琊榜》中就已經被消耗得所剩無幾了。梅長蘇以謀士身份「出道」,假意輔佐譽王,實際上輔佐的是靖王。他為了扳倒寧國侯謝玉,甚至事前沒有告訴自己的表妹謝綺,以至於她受驚難產而死。

當然,一切權謀算計,都以「為赤焰軍正名翻案」的正義目的為前提而進行,編劇海宴也安排梅長蘇最後戰死沙場,來洗去謀士生涯留下的曲摺痕跡;但畢竟,梅長蘇還是藉由陰謀詭計,完成了自己的復仇大業。

而在此過程中,海宴對於權謀鬥爭流露出極為矛盾的心態:一方面強調術不能勝道,表現為試圖以鬥爭穩固統治的老皇最後人心盡失,敗給了以德服人的靖王;另一方面卻又將權謀作為整部作品的核心賣點,不遺餘力地呈現每一個精心算計的細節。通過權謀取得勝利的梅長蘇,與未能通過權謀鞏固統治的老皇,倒是一對有趣的對照組。

眾叛親離的梁帝


前期以謀士身份攪弄風雲的梅長蘇


最後選擇以林殊身份在戰場上死去的梅長蘇。梅與梁帝同為使用陰謀,結局卻全然不同

而到了《軍師聯盟》與《虎嘯龍吟》,這一傳統又被進一步發揚光大:曹丕司馬懿都有匡正天下的大志,於是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搞起陰謀詭計;司馬懿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於是就可以「極富犧牲精神」地穿起女裝,以近似羞辱的手段擊敗中國人的精神偶像諸葛亮。

這是權謀戲的危險之處:當一個正確的目的被設立,很多人就會選擇容忍在實踐過程中犯下的錯誤。梅長蘇的攪弄風雲可以被解讀為「忍辱負重」,司馬懿的老謀深算也可以用「心懷天下」來進行正義的背書。那麼,如果這樣的邏輯成立,陳世峰是否也可以光明正大地殺害江歌——雖然他錯誤地殺害了江歌,但卻是出於對劉鑫的愛與佔有這一人之常情呀!

用正義的目的為錯誤的手段作背書,是迷惑性很強的洗白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手段都會失去社會道德的制約,鬥爭完全淪為實力之間的較量。而這裡的實力,又往往體現為權術與陰謀。這種隱蔽的「權謀達爾文主義」,其實是對道德秩序的根本挑戰,只不過畢竟還不敢撕破那層溫情脈脈的面紗,只好託「正義的目的」打一個掩護罷了。

「女裝大佬司馬懿」這一情節,正是「權謀達爾文主義」的狐狸尾巴。它標誌著編劇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上發生了根本變化:千古忠臣楷模諸葛亮在這個體系裡得到的評價,未必能高於臭名昭著的奸臣司馬懿,因為他忠於漢室卻未能戰勝司馬懿;司馬懿的「女裝背出師表氣死對手」也並非齷齪行徑,因為如果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減少生靈塗炭,這一切就都可以被理解,反倒是宋襄公的「不擊半渡」成了百年笑柄。

再往前推一步,甚至於司馬懿的奸臣篡位也未必要在道德上被給予批判,因為他也有過心懷天下的年少時光,而恰巧他所輔佐的君主可能又未必如此高尚。衡量兩個人的標準完全由傳統道義轉化為權謀實力,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道德評價體系幾乎歸於無效,只要是勝者,就有書寫歷史的權利,反正正義的事情不常有,正義的藉口倒多得是。

這是危害最大,實際上也似是而非的認識。固然自古成王敗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也別忘記從「伐無道,誅暴秦」到「誅晁錯,清君側」到「靖難之役」再到「七大恨」,歷來顛覆政權者都需要一個正義的口號,但這口號的最大意義不是為造反活動洗白,而是為了表明本朝的興起是因為另一個朝代的暴虐無道,本質上是為了獲取政權合法性的轉移。

實際上,這合法性的認證標準並非權謀鬥爭實力,而首先是原有王朝的統治是否得到了民眾的擁護與愛戴。如果所有人都願為鞏固現有政權而奮鬥,則造反者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每一個擁有所謂「天命」「法統」的勝利者,其正義的旗幟要通過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得以飛揚。而這道理,只會通過「戰勝諸葛亮」來洗白司馬懿的編劇並不懂。價值判斷自有它的公道,不以權謀鬥爭的勝利為轉移。

而今「女裝大佬司馬懿」的輿論坍塌,也正是「公道自在人心」的註腳:觀眾看得出誰是忠臣,誰是奸臣,誰鞠躬盡瘁,誰篡位奪權。想以權謀實力來搞「達爾文主義」,還是先過了人心向背這一關再說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梅長蘇為什麼是男版甄嬛?他們竟然有這麼多相似之處
    雖然一個是講述朝堂之爭,一個是講述後宮恩怨的,但它們卻又很多的相似之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梅長蘇出場之後,都說他是男版的甄嬛,而這兩部劇,到底有哪裡相似呢?一、帶著仇恨歸來雖然是兩部劇,但是他們圍繞的主題,卻都是皇室,甄嬛雖然不是皇家人,但是卻在少女時期嫁入了宮中,本來以為能夠得到一份不一樣的愛,但是她卻意外的知道,自己不過是一個替代品而已,從此離開了這個傷心地。
  • 看完了結局,你也未必知道《琅琊榜》中對梅長蘇最關鍵的那個人
    小夥伴通常一口氣要看4集的,有史以來(堪稱)最具基友深情情懷的,權謀爭鬥典範之作的——「琅琊榜」!果郡王喝下甄嬛調配的毒酒皇帝駕崩前知曉甄嬛和眉莊之子,並非己出 ▼琅琊榜的男主們則把權鬥搬上了朝堂上下與江湖內外。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再現1800年前波瀾壯闊的權謀暗戰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是由張永新執導,吳秀波、李晨、劉濤、于和偉、張鈞甯、唐藝昕、翟天臨、張芷溪、王勁松、王東、 檀健次、肖順堯、來喜等聯合主演的歷史題材權謀大劇。曹丕一早就發現司馬懿的才華,但在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司馬懿永遠對曹丕恭恭敬敬,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這就是他在三國的生存之道。【唐藝昕】飾演郭照,是司馬懿原配張春華的表妹,最後嫁給了曹丕,成為魏國皇后。本是一個天真純樸的民間女子,但生在這樣的亂世,還嫁入帝王之家,她的人生也無法平凡。
  • 庫叔實在忍不住吐槽:《軍師聯盟》拍成了「野史大全」, 司馬懿竟成「男版甄嬛」……
    最離譜的是在關羽北伐、曹魏全線敗退的危急關頭,司馬懿主動請赴孫吳,當面說動孫權從背後向關羽發動突襲,化解了一場危機;而事實是,孫權對於蜀漢在荊州的勢力不斷壯大早有警惕之心,擔心三方均勢被打破,所以,早就在暗中策劃偷襲關羽,跟司馬懿沒有半毛錢關係。
  • 《琅琊榜》:權謀劇的陰影和光明
    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與古裝權謀浸潤恰到好處,也讓觀眾同時在這部劇裡體會到了和以往權謀劇不同的陰影與光明。「這部劇有一種『情懷』。」《琅琊榜》導演之一孔笙對本刊說。小殊和靖王的生死默契,景睿對蘇兄的崇拜珍惜,豫津和景睿的脾性相投,蒙摯對小殊兄長般的愛護,梅長蘇對飛流的寵愛呵護,藺晨對梅長蘇的殫精竭慮……在原著小說中,梅長蘇就曾說:「很多事,我不能讓景琰和我一起去承擔。如果要墜入地獄,成為心中充滿毒汁的魔鬼,那麼我一個人就可以了,景琰的那份赤子之心一定要保住。」
  • 琅琊榜梅長蘇:比瑪麗蘇傑克蘇更高級
    十年之後,他整容、改名、涅槃,化身梅長蘇,重回都城,展開復仇(整容、復仇、改名換姓這種設定是不是很像《回家的誘惑》,所以該叫這部劇《琅琊榜之回家的誘惑嗎》哈哈哈哈)。  這部劇幾乎全是男人戲,賣點是權謀。屁咧。我壓根就沒關心什麼權謀。完全把它當曠世虐戀看的。沒錯,梅長蘇是要復仇。但是他除了為赤焰軍沉冤昭雪,更大的訴求,是要扶持一個明君。這個明君是誰呢?就是他兒時的好基友——靖王蕭景琰。
  • 《琅琊榜中學權謀》:梅長蘇、譽王和她才是真正的奇葩說BBKING
    說起琅琊榜,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權謀與人心。這部劇已完結好幾年,但很像當年的《還珠格格》一樣,經久不衰,很多人在劇荒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刷這部經典。近日筆者重溫這部劇,發現了不少以往沒怎麼注意到的細節和亮點,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收穫。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將會與大家分享六刷《琅琊榜》後的心得。
  • 《軍師聯盟》十張劇照:縱看司馬懿一生,橫看陰謀與愛情
    由吳秀波監製、主演 ,張永新執導 ,劉濤 、李晨 、于和偉等一眾明星加盟的三國歷史題材古裝劇《軍師聯盟》正在熱拍中,該劇以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謀天下為故事線索,以三國時期魏國為故事大本營,通過對權謀與情感的描述,展現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如履薄冰
  • 《大軍師司馬懿》:如何正確地選擇國家接班人
    《大軍師司馬懿》也難逃這樣的俗套。 不過,感情戲的俗套,卻並不能掩蓋這部劇令人驚訝的深邃和精妙,我一度驚呼它已經到達了哲學劇的高度。 曹操的選擇 這部戲的華彩樂章,顯然就是曹丕+司馬懿和曹植+楊修的奪嫡之戰。
  • 為何梅長蘇的復仇能成,譽王的復國卻是一敗塗地?
    梅長蘇講權謀、用手段,因為在亂世中,無防範心的好人就像他父親和表哥,全被小人所害。  他以用童路為例,來說明自己的權謀。他說,君子可欺之以方,對童路用人不疑,委以重任,展現誠心;但卻也將童路的母親留在廊中,由江左盟看管,以防萬一,這是手捥。  在亂世中,防人之心不可無,手段是必須要有,尤其身負復仇重責,他更要走得小心。
  • 《慶餘年》限時免費,為何它不能取代《琅琊榜》成為權謀經典劇
    雖然有陳道明、吳剛等老戲骨的加盟,張若昀、李沁等演員的演技在線,但是觀眾們依舊覺得它比不過當年被譽為權謀第一劇的《琅琊榜》。首先是演員,胡歌、王凱和靳東的搭配的確是很難超越,尤其是胡歌,很多觀眾希望他能夠出演辰東的《遮天》、烽火戲諸侯的《雪中悍刀行》或者是忘語的《凡人修仙傳》,足夠體現了他的人氣。
  • 《琅琊榜》霓凰郡主的真實結局,在梅長蘇撮合下,聶鋒成了接盤俠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被電視劇刪減掉的角色聶鋒了,這個角色在電視劇裡面根本沒有出現過,但在原著小說裡面,他的戲份卻非常重要,他是被梅長蘇派去幫助霓凰郡主打仗的,因為那會的霓凰郡主遇到了一個硬骨頭
  • 口碑炸裂的《軍師聯盟》,創新不僅僅在洗白了司馬懿
    《軍師聯盟》構築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豐滿的司馬懿和曹操,在人物情感走向上重新定位,在史觀上力求創新,讓這部作品有著不同尋常的審美價值。但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想要脫離長久以來形成的固有印象還不是一件易事。值得一提的是,劇中人物演技全程在線。于和偉老師演完劉備,來演曹操依然演技炸裂,是不是下一部戲就要演孫權啦?
  • 一本《琅琊榜》,一本《一代軍師》,讀者:歷史權謀小說的扛把子
    《琅琊榜》《琅琊榜》作者海宴、知名網絡小說作家,作為歷史權謀小說中的代表作品,《琅琊榜》小說隨著電視劇《琅琊榜》的播出而名聲大噪,小說以情義復仇作為主線,講述了主角梅長蘇通過一系列的運作及布局,最終洗刷赤焰軍謀逆的罪名並且輔佐靖王登上皇位的故事
  • 梅長蘇沒死?
    所以,梅長蘇如果不死,嘿嘿,琅琊榜還可以再賺一筆。《琅琊榜》其實是一群智商情商都超級高的人在博弈的過程。除了梅長蘇,很多人都非常聰明。當然了,如果只有梅長蘇一個人聰明絕頂,其他人都蠢得掉渣,這部戲肯定沒啥看頭。勢均力敵才好看,一個人跟一群豬鬥智鬥勇的戲你看麼?這些聰明人裡面,有兩個人是絕頂聰明的那種。不是藺少閣主。
  • 在鷹視狼顧的中國原創,《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如何在 IP?
    在歷史劇多元發展之下,經歷這些題材變化與新嘗試,讓人以為回歸戰場殺戮與權謀鬥爭才是重點元素。但是這部分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卻比想像的要來的少;取而代之的是較為少見的曹魏家族和司馬家族的親情,以柴米油鹽將原在廟堂上的權謀,滲透於家庭之中。
  • 推薦一本好書《琅琊榜》,喜歡梅長蘇
    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博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復仇故事。從陽剛的側面反映了男人之間的義薄雲天,情義千秋,詠誦了一曲熱血男兒的蛻變之歌。 讀後感:很多人說女作者寫不出好的權謀小說,《琅琊榜》結結實實的為我們這些女寫手們扳回了一城,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耳光。
  • 琅琊榜 梅長蘇是如何扳倒謝玉的?
    電視劇《琅琊榜》中,讓梅長蘇最揪心的權謀應該就是扳倒謝玉,為了扳倒他,蘇兄不得不將好友蕭景睿難言的身世暴露在大眾面前,正是因為這樣巨大的代價,所以此役必勝,蘇兄殫精竭慮。 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謝玉扳倒流程……
  • 《軍師聯盟》吳秀波痴迷歷史演繹司馬懿
    劇情以三國時期「魏國」為故事基礎,通過對權謀與情感的描述,恢弘大氣地講述魏國大軍師司馬懿如履薄冰、機智傳奇、謀冠天下的一生傳記。司馬懿這個人更像是三國裡的一個配角。無論是小說裡,還是著書立傳裡,關於他的史料都不是特別豐厚。但在吳秀波看來去演這樣一個角色,就可以去填充他,讓他顯得形象更加豐滿。
  • 《琅琊榜》大結局——但願世上再無梅長蘇
    這麼改合情合理也符合電視劇規律吧,這樣林殊再回來三角關係就有了,情感烈度就強了,戲和淚水都有了。原著黨哭死與我何幹?所以,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是為自律。  《北京晚報》認為《偽裝者》演員班底的延續也保證了《琅琊榜》人氣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