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的《如意芳霏》因為鞠婧禕的「半永久」妝容以及「含化妝棉」的鏡頭而被不少國內的網友吐槽,覺得這劇組的道具與妝容太敷衍。不過,除了國內的吐槽之外,還有來自韓國的「譴責」。
原因是韓國網友認為中國電視劇《如意芳霏》裡的「河燈」這個道具是抄襲了他們的傳統習俗——燃燈。
目前,韓國已經將他們的佛教燃燈申請入遺,雖然還沒有正式批准,但是卻是極有可能申遺成功。
其實韓國的燃燈跟中國的河燈基本上是一樣,都是將燈籠放在河流上漂流,有的會在燈紙上寫上文字表達願望或祈禱之意。
但是,河燈最早出現在中國,最早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原始社會時期。在那個時期,人類對於大自然認知的局限,從而讓當時的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乃吉祥之兆,是戰勝寒冷的神靈,從而開始出現了放河燈的行為。
在奴隸社會的周代,河燈是一種助興娛樂的方式,也是一種傳統習俗。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殤隨波流」,放酒杯在盞上點燈。
在春秋時期,河燈已演變成為對亡魂的祭祀或哀悼。《詩經》裡記載了秦淮兩水秉燭招魂續魄的民俗,對陣亡的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經成為他們的慣例習俗了。
從近代到現代,河燈已經成為中國傳統的民間習俗。大部分是以悼念逝去的親人為主,對活著的人的祝福。這種活動通常是在每月初一、十五、或逝者的忌日進行。當然,佛教跟道教等宗教活動會在七月十五中元節進行這種活動。
「河燈」這種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如今已經被韓國以「燃燈」的名義申遺,而且申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韓國申請入遺的「燃燈會」已經進入了「建議入選」的名單之中,在聯合國教科文評估組織機構一般會根據審核結果給出三種結果,分別為:「建議入選」、「補充信息」、「無法入選」這三個結果。而「建議入選」這個結果從未出現被駁回的情況,也就是說,韓國此次申遺的「燃燈會」已經是成功在望了。
現在,韓國網友已經開始指責《如意芳霏》裡的河燈是抄襲他們的傳統文化「燃燈」,並開始給出警告。許多國內的網友看著這種義憤填膺的事實,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