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男低音歌唱家彭康亮帶你賞聽《大江東去》| 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

2020-12-16 國家大劇院

2020年是中國藝術歌曲誕生100周年,本期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邀請男低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彭康亮先生為廣大音樂愛好者講述我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大江東去》。本期內容中,彭教授從藝術歌曲起源、中國藝術歌曲的特點和演唱特點、《大江東去》的創作,以及從歌唱家自身角度對作品的詮釋感受等幾個方面,帶領觀眾朋友們一同走進中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大江東去》。


歌唱家彭康亮演出照


(歌唱家彭康亮演唱《大江東去》)


大家好!我是男低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彭康亮,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首早期的中國藝術歌曲《大江東去》,1920年青主在德國留學期間創作了這首歌曲,這首曲也是中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距今恰好100周年。因此,2020年是中國藝術歌曲誕生100周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所以,我覺得今天給大家接受這首《大江東去》特別有意義。


一、藝術歌曲的起源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中國作曲家李叔同


藝術歌曲起源於18、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時期。從十九世紀的「歌曲之王」舒伯特開始,藝術歌曲有了重大發展,確立了以詩歌、音樂旋律和鋼琴伴奏三者融為一體的藝術形式。舒伯特及後繼者舒曼、勃拉姆斯、沃爾夫、勒韋等德奧作曲家使藝術歌曲成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藝術歌曲從20世紀20年代傳入我國,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思想的影響,一批留學西洋的文化學者和音樂愛好人士,開始嘗試和創作新的音樂,我國最早的藝術歌曲經李叔同、蕭友梅、青主、趙元任、黃自、龍七、賀綠汀等一批文人學者和音樂家們共同努力,創作了一批優秀藝術歌曲作品。在他們所創作的這些作品中,既借鑑了西方音樂的表現技法,同時又函括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成為新文化運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藝術歌曲創作空前繁榮,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的優秀聲樂作品。


二、藝術歌曲《大江東去》的創作故事

《大江東去》作曲家青主


關於創作這首《大江東去》,有這麼一段小趣聞:在《大江東去》樂譜的封底附有青主寫的一篇文章——《作者的話》,文中回憶了《大江東去》的產生經過:1920年夏,青主和友人在雷鳴暴雨中劃著小艇到湖中作冒險之遊,精神上受到很大振奮。當他回到住所後,「一面聽著外面風雨和松濤的聲音,一面忽得到這首樂歌的動機,思量一夜後,到了明天,吃過早餐,於是坐在鋼琴面前,把昨夜得來的動機,借著蘇東坡那篇《大江東去》的詞句略微修理一下,隨即把它寫出來,這就是這首樂歌的緣起。」一切藝術都源於生活,從生活中尋找靈感。這首《大江東去》正是來源於生活。可連青主自己本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由於他的這一首靈感之作卻開創了中國藝術歌曲的新紀元。


三、藝術歌曲的演唱特點

歌唱家彭康亮演出照

歌唱家彭康亮演出照


藝術歌曲屬於美聲唱法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藝術歌曲是一種具有藝術性較高、藝術技巧難度也較大聲樂門類。它不同於歌劇演唱,歌劇表演更注重於聲音表現、人物塑造和舞臺表演。藝術歌曲更注重藝術表現力,對詩歌(歌詞)意境的理解,對聲音的應用方面要求更加細膩。如何將純熟的聲樂技巧和細膩的情感表現融為一體,如何用美妙的歌聲和詩詞的韻味將人帶入歌曲的意境中,將成為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家們傾其一生所追求和探索的目標。

《大江東去》作為在國內流傳最廣的一首藝術歌曲,至今仍是專業院校的必唱曲目及音樂會的保留曲目。歌詞採用了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代表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闕是「詠赤壁」,下闋是「懷周瑜」,最後是作者自己的感慨。青主運用歐洲藝術歌曲和歌劇詠嘆調的寫作形式,同時結合中國詩詞吟誦的特性,形象地表達了蘇東坡的詩詞所刻畫的意境。

四、歌唱家彭康亮對《大江東去》對理解

下面跟大家聊聊我對演唱《大江東去》的一些個人感想和體會。《大江東去》這首曲適合男中低聲部演唱,也是我的保留曲目之一。在演唱時我把這首曲分為三個部分,並用六個字來概括:讚嘆、詠嘆、感嘆。第一部份「讚嘆」,作曲家在歌曲的開頭採用了西方歌劇中宣敘調的寫法,所謂宣敘調,也可以翻譯為朗誦調,在歌劇裡是一種帶旋律的道白。尤其是歌曲中唱到「故壘-西邊-人道-是」,千萬不能拖泥帶水,包括接下來的「三國周郎赤壁」,都應該突出字的顆粒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是前22小節,都屬於宣敘調部分。第二部分從23小節開始到35小節類似詠嘆調的形式,我把它稱作「詠嘆」,詠嘆調的唱法最主要的特徵是連貫、抒情、長線條。連貫的唱法首先是氣息支持。氣息支持是聲音,以及樂句連貫的首要條件,以氣行腔,字隨腔行,把每個字通過氣息這跟線串聯起來。所以,歌手擁有一個積極而又穩定的氣息支持非常重要。其次是字的連貫性,字的連貫主要是讓韻母(義大利語的母音)儘可能的連貫,聲母(輔音)的發音儘可能不要影響(幹擾)韻母的連貫性。第三部分,從36小節開始為歌曲的結束部分,我叫做「感嘆」,這部分開始的頭三句,還繼續再現詠嘆的旋律,歌曲最後的結束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表現了詩人內心世界的一種有感而發。我個人覺得這首歌曲的風格特別符合咱們中華民族的氣質,中華歷史根底厚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英雄輩出,文人輩出。另外在整首歌曲的聲音運用上,一定要記住一點: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剛柔並濟。


藝術家介紹

彭康亮,男低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聲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同年進入東方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1996

年以全優的成績取得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碩士學位,同年加入日本藤原歌劇團。參加《魔笛》、《唐璜》、《納布科》、《唐卡洛》、《塞維亞的理髮師》等四十多部歌劇的演出。2002年歸國以來,多次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參加CCTV《光榮綻放》十大男中低音歌唱家系列音樂會等。錄製發行《義大利古典歌曲精選》、《男低音詠嘆調專輯》、中文版《冬之旅》、《中國近代經典藝術歌曲集》、《德國藝術歌曲集》、《法國藝術歌曲集》等CD專輯。

擔任「第37屆瑪麗亞·卡拉斯國際聲樂大獎賽」國際評委、「貝爾格勒國際青年音樂大賽」評委會主席、「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評委、「第十一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評委等。

彭康亮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策劃

彭康亮/文

趙詣飛/整理

相關焦點

  • 國家大劇院帶你走進線上暑期藝術殿堂
    包括「藝術微課堂」、「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線上周末音樂會」、「線上春華秋實」以及「線上青少年普及音樂會」。一系列精彩的青少年暑期活動輪番上演,將陪伴青少年們度過一個充實、健康、快樂、有益的假期。包括小提琴家呂思清、大提琴家王健、鋼琴家陳薩、歌唱家雷佳、琵琶演奏家吳蠻、導演張繼鋼、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青年舞蹈家王亞彬、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京劇表演藝術家胡文閣、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存真等藝術家。視頻中既有生動的講解、精彩的示範,也有國家大劇院精彩演出的賞析。
  • 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上線
    內容提要: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官網開通。精心策劃推出歌劇、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等多藝術門類的20餘個系列內容,滿足廣大網友對藝術的多元需求。天津北方網訊: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官網開通。
  • 以歌聽史以情帶聲 海歸音樂家講唱結合演繹藝術歌曲百年史
    三位海歸音樂家用風趣幽默的講解、飽含感情的歌聲和動人的帶著線上線下的人們徜徉藝術的時光隧道。   七月徐匯委員講堂暨「匯智」講堂8日開講。三位海歸音樂家用風趣幽默的講解、飽含感情的歌聲和動人的帶著線上線下的人們徜徉藝術的時光隧道,以歌聽史,回顧中華民族的世紀滄桑。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李秀英教授是「以歌聽史——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曆程」主題的力薦者。 陳靜 攝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藝術歌曲在歐洲興起,舒伯特是「鼻祖」。
  • 不可不聽的世界經典歌劇女高音的試金石:聽歌唱家孫秀葦講歌劇《諾爾瑪》|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
    本期經典藝術講堂,著名歌唱家孫秀葦將為大家解讀最完美的美聲歌劇《諾爾瑪》,以及其中女高音諾爾瑪的角色特點和唱段欣賞。 文森佐·貝裡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是我特別喜歡的作曲家之一,他寫的歌劇,尤其是他寫的許多藝術歌曲
  • 中國藝術歌曲一百年:歌唱家廖昌永帶你見證一路風華
    一百年來,藝術歌曲這種伴隨近代歐洲文化及現代西方文明進入中土的舶來品,通過幾代中國音樂人的努力,在神州大地上生發出別樣的魅力。而上海音樂學院作為中國第一所音樂專業高等院校始終參與、見證著這一藝術的發展與傳播。
  • 國家大劇院帶你走進線上暑期藝術殿堂 「線上周末音樂會」——跳動的旋律·動聽的舞曲
    國家大劇院在暑期為青少年準備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普及線上體驗活動。共推出5大主題系列、百期內容。
  • 中國藝術歌曲百年 全球最古老音樂出版社出版了這16首經典
    1920年,中國作曲家青主在德國留學時創作出《大江東去》,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的肇端。100年後,收錄《大江東去》的《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16首》由全球最古老的音樂出版社——大熊出版社出版。大熊出版社在三百年歷史中,與不同時代作曲家保持密切合作,貝多芬、海頓、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特、華格納、勃拉姆斯等都與「大熊」關係密切。廖昌永去年11月曾在上音歌劇院首演「大熊版」舒伯特《冬之旅》選段,並與鋼琴家、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院長哈特穆特·赫爾聯袂演繹了青主《大江東去》、蕭友梅《問》、黃自《玫瑰三願》等中國藝術歌曲經典。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心裡有一個遺憾
    以下為報導全文⬇️1920年,一首《大江東去》開啟了中國藝術歌曲100年的歷程。作為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詩詞結合的產物,中國藝術歌曲是讓世界了解漢語之美的一扇窗。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校長廖昌永多年來一直在演唱並推廣中國藝術歌曲。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他講述了心中那份「藝術歌曲情結」的來由。
  • 嶽彩輪的中國近代經典藝術歌曲集(上)
    《嶽彩輪 歲月悠悠  中國近代經典藝術歌曲》發行於2013年。一位留意劃拉美聲圈資料的八零後推薦給我,我存了音軌但沒立刻聽。前陣子聊蕭友梅先生的《問》 ,發了一篇圖文 →  蕭友梅作品《問》歷史錄音幾款 ,前半段我用了三位當今一線歌者的錄音,後面又上傳了幾款「歷史人物」的錄音。彩輪先生的錄音我給列到後面這組。論年紀把他歸為「遺老」並不合適,我當時是怎麼想的呢?
  • 廖昌永院長: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
    專訪後,《縱橫經典》欄目完整播出廖昌永與孫穎迪2019年5月於維也納Akzent音樂廳攜手呈現的「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這是 繼5月18日上音隆重發布「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項目,引發全國20餘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後,媒體對廖昌永院長的又一次專訪。
  • 中國藝術報:美聲首先要演繹好中國歌曲之美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袁晨野從複賽、半決賽到決賽一路聽過來也深有感觸:「中國歌曲如今成為入門通行證,演唱不好就進不了半決賽、決賽,中國歌曲也規定曲目,有傳統藝術歌曲,有民間歌曲,也有新創作品。中國語言的發聲特點與音樂的音律如何契合,一直是中國歌劇創作中的難題,做不好就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
  • 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2020年2月6日至9日(農曆正月十三至十六),俄羅斯軍旅文化「名片」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將登臺國家大劇院,為首都觀眾帶來5場最高級別的歌舞演出,再現俄羅斯藝術勁旅「堅不可摧的傳奇」,以無數中國人心中不滅的經典慶賀2020庚子新年。
  • 10位頂級男中音,50首經典歌曲,聽醉你的耳朵~
    民歌君也曾經分享過十位女中音歌手,十首女中音歌曲的專題。男中音,是介於男高音與男低音之間的聲部,卻又同時兼具男高音和男低音的某些特色。它比男高音深沉,又比男低音溫柔,「一切都剛剛好」,在我國,有許多深受喜愛的男中音歌唱家,如胡寶善、劉秉義、楊洪基、佟鐵鑫、廖昌永……情感上,他們既可唱「兒女情長」,也能唱「祖國大愛」;曲風上,他們既能唱「恢弘大氣」,
  • 國家大劇院奧芬巴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特價!
    葉卡捷琳娜·巴卡諾娃定期在世界各大劇院演出,其中包括:維羅納圓形劇場、威尼斯鳳凰歌劇院、都靈皇家歌劇院、巴勒莫馬西莫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和英國皇家歌劇院。曾參演國家大劇院製作《蝙蝠》《圖蘭朵》《藝術家生涯》《義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駱駝祥子》《威廉·退爾》《日出》《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茶花女》《費加羅的婚禮》《世界輕歌劇經典選段音樂會》《唐·帕斯誇萊》。  以特優雙碩士畢業於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歌劇與輕歌劇」及「藝術歌曲與清唱劇」,師從弗蘭茨·盧卡索夫斯基教授,取得聲歌系「優秀藝術家」表演專業最高學位。
  • 「青歌飛揚」2018中國青年歌唱家公益聲樂講堂即將開啟
    他熟練地掌握了義大利傳統美聲唱法,對不同聲區的音量音色控制自如,不但能演唱幅度大力度強的西洋歌劇詠嘆調,而且能把科學的發聲方法運用於風格各異的藝術歌曲和民歌(特別是中國作品)之中,主要作品:《星光燦爛》、《偷撒一滴淚》、《在那銀色的月光下》、《請你別忘記我》等。
  • 《中國藝術歌曲16首》出版,上音連線德國大熊出版社
    11月23日,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之際,廖昌永以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身份,發布了學校的一系列重要學術成果,包括出版《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曲集》《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16首》,後者更是在中德兩國跨越8500公裡,在線上舉行了出版儀式。
  • 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上線 網絡讓藝術深入生活
    崑曲演員肖先生也很喜歡用手機、網絡等新媒體設備聽古典音樂、戲曲。但一直苦於國內古典音樂、戲劇等高雅藝術的網絡資源太少,高質量的更加鳳毛麟角。筆者在採訪中發現,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去年12月26日,國家大劇院的古典音樂頻道正式上線,這種由藝術機構創建,以網絡集中傳播高雅藝術的形式在國內還是首次。
  • 2021遼寧省「聲之韻」新年音樂會暨中外經典歌曲專場音樂會在遼寧大劇院隆重舉行
    2020年12月21日在遼寧大劇院拉開帷幕。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迪裡拜爾、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男高音歌唱家謝天、王傳越、石倚潔、許昌、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 男低音歌唱家宗師與遼瀋多位歌唱家及瀋陽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齊聚遼寧大劇院。
  • 世界偉大歌唱家欣賞: 醇厚寬廣的男低音-美國傑出男低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傑羅姆·海因斯
    不是華麗、繁雜的音樂,亦非煽情、造作的語言,更不是跌宕起伏的戲劇衝突及舞臺表演技法——誠然這其中的許多元素都是龐大的歌唱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而單就美聲歌唱藝術本身而言,其首先是嗓音的藝術——是對人類發聲器官能力科學、極限的發掘,是對人類嗓音極致美的追求與體現——即所謂歌唱樂器的製造或重塑。這是一個核心的元素,有了這個核心才有可能在更為廣闊的聲樂演唱藝術領域探索、馳騁。
  • 藝術道路上的「師徒四人組」:魏松說,藝術的傳承是我的使命▸...
    《女人善變》《春風你為何喚醒我》等經典唱段在音樂廳內此起彼伏。上半場,當魏松唱響歌劇《奧賽羅》中的經典選段《神啊,你為何羞辱我》,掀起了半場演出的高潮,也勾起不少觀眾美好的記憶。威爾第晚年創作的《奧賽羅》,因其男主角唱段的高難度,令所有男高音望而生畏,而魏松正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奧賽羅之一」。如今,已是65歲的他再次唱起《奧賽羅》,讓不少忠實樂迷再度欣賞到他歌聲中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