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歌曲一百年:歌唱家廖昌永帶你見證一路風華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歌唱家 可凡傾聽

1920年,正在德國柏林留學的青主基於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並借用德奧藝術歌曲的形式,寫下的《大江東去》唱響了中國藝術歌曲的開篇。

一百年來,藝術歌曲這種伴隨近代歐洲文化及現代西方文明進入中土的舶來品,通過幾代中國音樂人的努力,在神州大地上生發出別樣的魅力。而上海音樂學院作為中國第一所音樂專業高等院校始終參與、見證著這一藝術的發展與傳播。

2020年12月26日周六晚19:10,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就讓我們跟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歌聲,追溯中國藝術歌曲的百年風華。

緣起

以浪漫主義詩歌的興起,和鋼琴在中產階級家庭中的日益普及這兩大歷史條件為前提,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藝術歌曲體裁,起源於十九世紀初的維也納。

1814年10月19日,當時年僅17歲的舒伯特以歌德的詩體戲劇《浮士德》中的詩歌為基礎,創作完成了《紡車旁的格麗卿》,不少音樂史家認為這一天標誌著藝術歌曲的誕生。

舒伯特

鋼琴上反覆循環的十六分音符樂句,讓人聯想起紡錘滾動的形象;哀婉而節制的口吻、複雜而微妙的情緒、都通過起伏頓挫的聲樂線條得到了精彩的表現。

舒伯特一生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素來有歌曲之王的美譽,自他以後,舒曼、勃拉姆斯、雨果·沃爾夫等作曲家進一步拓展了德語藝術歌曲的世界。

在德奧之外,法國的福雷、杜帕克、德彪西,俄國的穆索爾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作曲家,也從法語和俄語的詩歌天地中汲取靈感,寫出了不可多得的歌曲傑作。

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管弦樂技法的充分發展,柏遼茲、馬勒和理查·施特勞斯等配器大師嘗試用樂隊代替黑白鍵盤,仿佛讓藝術歌曲進入到一個五彩斑斕的新空間。由此,以音樂詮釋詩歌,器樂與人聲相互融合為特徵的藝術歌曲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中最迷人的體裁之一。

區別

歌劇與藝術歌曲,雖然都以人聲為媒介,但在形式、規模乃至性格、趣味上都大相逕庭。

漢斯·霍特《冬之旅》唱片

一些偉大的歌唱家能夠同時勝任歌劇和藝術歌曲的不同要求,既能手持岑樹權杖扮演眾神之王,又能在菩提樹旁踽踽獨行、潸然淚下,漢斯·霍特、施瓦爾茨科普芙和費舍爾-迪斯考是這一類型歌唱家中的佼佼者。

「藝術歌曲可能更加含蓄一些,對聲音的控制,對意境的營造,不像歌劇詠嘆調那麼直接。我們說厚書讀薄,薄書讀厚,深入淺出。確確實實,在情緒上的把握,色彩上的變化上,要豐富得多,比詠嘆調要豐富得多。」

百年

從青主《大江東去》一直到今天,中國藝術歌曲已經走過一百年的歷程。期間蕭友梅、黃自、趙元任、劉雪庵等一大批作曲家,構成了中國藝術歌曲的源流。有趣的是,這些藝術歌曲基本上都誕生在上海,而這些人更是有著深厚的哲學和文學功底。

青主(廖尚果)

蕭友梅

黃自

「他們到國外去學習,後來發現音樂和哲學是很有關係的,而且這幫前輩文學功底非常好的。中國藝術歌曲雖然表現的方法可能和德奧、法國的藝術歌曲稍微有點不一樣,但是有個共同的基礎就是文學。」

郎毓秀

斯義桂

上海從開埠以來,就一直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1927年,上海國立音專成立,郎毓秀、周小燕、斯義桂、蔡紹序等人先後來此就讀。畢業後,他們到國外一邊學習一邊傳播中國的藝術歌曲,並再回國後繼續培養一批又一批的歌唱家。

周小燕

「周先生告訴我們說,美聲真正意義上是美好的歌唱。技巧是為了把歌唱好的,而我們的終極使命是什麼?把歌唱好聽,美好的歌唱。我們要用這樣的技巧,既要唱好外國歌,也要唱好中國歌。」

「一個一流的歌唱家可以把三流的作品唱成一流的作品,一個三流的歌唱家可以把一流的作品唱成三流的作品,所以對你自己的文學要求、對你的音樂要求、對你的技巧要求是非常高的。」

多年來,廖昌永一直利用各種演出機會不遺餘力地推廣中國藝術歌曲。而隨著個人對藝術歌曲的研習不斷精進,一直縈繞在他心頭讓中國藝術歌曲走向世界的夢想也逐漸成熟。

一臺鋼琴加上一案一椅、一組書畫配上一對瓷瓶,2019年廖昌永與鋼琴家孫穎迪在「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故鄉維也納,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獨唱音樂會。中國詩詞中特有的簡約深邃的意境隨著他的歌聲傳遞給了所有親臨現場的歐洲愛樂者。

2018年,首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隆重舉行,吸引了近600名中外選手參賽,選出60名進入複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並最終誕生了金銀銅獎及優勝獎。

2020年,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這項賽事選擇在線上舉辦,與此同時「中國藝術歌曲百年國際藝術周」也在上海音樂學院開幕,持續推動中國藝術歌曲的交流、推廣和傳播。

「我在國外做巡迴音樂會的時候,我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國作品,有好多觀眾跟了兩三個城市,中國語言太好聽了。所以當時也是給我一個非常大的刺激,如果我們不在國際上去唱,人家是不會知道的。」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2020年12月26日周六晚19:10,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為藝術而歌——廖昌永專訪(上)!

鳴謝

拍攝場地:上音歌劇院

原標題:《中國藝術歌曲一百年:歌唱家廖昌永帶你見證一路風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廖昌永院長: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
    2020年12月26日晚,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推出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專訪,追溯中國藝術歌曲的百年風華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心裡有一個遺憾
    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繼5月18日我音隆重發布「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項目,引發全國20餘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再度聚焦「中國藝術歌曲」推廣的文化價值和世界意義,並對我音校長廖昌永教授進行專訪。
  • 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攜女兒廖敏衝推抗疫公益歌曲《人間星河》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你是千千萬中的一個在茫茫人海裡守護著我新年煙火 人間星河璀璨如你 最閃亮的那顆……2月2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上海獲悉: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攜16歲女兒廖敏衝推出的抗擊肺炎疫情公益歌曲《人間星河》上線後,因旋律優美,父女倆歌聲感人受到了眾多網友的好評。
  •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真實身份原來是這樣的!(附廖昌永演唱的經典歌曲,美極了)
    那年 14 歲,他聽見了第一首西洋歌曲,是多明戈演唱的《我的太陽》,這成了他最初的聲樂啟蒙。在這裡他學會了第一首打開心扉的歌曲《金風吹來的時候》,這首歌也打開了他內心深處對歌唱和音樂的夢想之門。唱這首歌的人叫做關牧村,是當時中國非常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她的歌聲給廖昌永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在中國美術館上演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周瑋)「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10日晚在中國美術館上演,中國古典詩詞與精美的館藏書畫在廖昌永悠揚的吟唱中珠聯璧合、相映成趣,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
  • 音樂人生——廖昌永
    從農家子弟到上海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再到活躍於高雅藝術殿堂的的閃亮明星,他用辛勤的汗水一步步創造人生的奇蹟。廖昌永現為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CCTV音樂人生帶你走進歌唱家廖昌永的藝術世界。廖昌永音樂經歷1988年9月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隨羅魏先生學習,後師從於著名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教授。
  • 廖昌永自稱是一名「溫州人」 與永嘉有緣,期待為溫州而歌
    溫籍音樂博士李挺溫州網訊  12月24日晚,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再次登上深圳大劇院的舞臺,帶去「2020廖昌永音樂會《一路走來》」。這也是廖昌永連續第九年陪伴深圳觀眾一起度過歲末周末。多明戈大師是這樣盛讚廖昌永的:「這是我所聽到過的最優秀的男中音,他是位偉大的歌唱家,他以那精美絕倫的演唱,輝煌的技巧摘取了這項大賽的桂冠,而通常大賽的頭獎是讓歐美歌唱家捧走了,而他卻是來自中國、成長於中國的一位歌唱家。」圖魯茲國際聲樂比賽後,評委會主席說: 「作為 10 位評委一致通過,觀眾評委一致通過的,這樣的情況在 25 年來還是頭一次」。
  • 廖昌永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
    全球四大報紙之一的《華盛頓郵報》稱讚:在這個世界傑出歌唱家躋身的地方,最耀眼的明星是來自中國的廖昌永,他對威爾第歌劇準確的把握,使他猶如一位天生的威爾第歌劇的演唱家,全身都散發著威爾第的氣息;他堅實、優美、濃鬱、淳厚的音色和音質以及流暢的氣息和無與倫比的藝術感染力,使得甘迺迪中心又一次為之瘋狂。
  • 廖昌永憑什麼成為歌唱家?看看背後的7個女人是誰就知道了
    娛樂圈有很多分類,比如主持人、演員、歌唱家等等。 在我國歌唱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李谷一和朱逢博老師,男歌唱家最出名的就是李雙江。 他們都是為了藝術歌唱,在他們其中還有一位老師,從不圖名利只為藝術。
  • 以歌聽史以情帶聲 海歸音樂家講唱結合演繹藝術歌曲百年史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記者 陳靜)從一百年前中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大江東去》用音樂的豪放氣勢書法懷古的感慨,到外來的創作技法與中國民族情趣相結合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再到著名作曲家陸在易譜曲的《我愛這土地》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懷……中國的藝術歌曲走過百年歷史,見證著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程
  • 中國藝術報:美聲首先要演繹好中國歌曲之美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常務副主任顧平表示,以往複賽都是唱歌劇詠嘆調,也就是亮嗓子比實力,但這屆複賽要求自選兩首中國作品,現場抽選一首演唱,這對參賽選手的考驗是很大的,對於一直接受西洋歌劇演唱訓練的選手來說,中國作品的演繹其實難度更大。  112名全國選送的進入複賽的美聲選手,只唱一首中國歌曲就決定是否還能繼續走下去,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 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男低音歌唱家彭康亮帶你賞聽《大江東去》| 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
    2020年是中國藝術歌曲誕生100周年,本期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邀請男低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彭康亮先生為廣大音樂愛好者講述我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大江東去》。本期內容中,彭教授從藝術歌曲起源、中國藝術歌曲的特點和演唱特點、《大江東去》的創作,以及從歌唱家自身角度對作品的詮釋感受等幾個方面,帶領觀眾朋友們一同走進中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大江東去》。
  • 《中國藝術歌曲16首》出版,上音連線德國大熊出版社
    在國際舞臺參加藝術歌曲比賽時,青年廖昌永就想過,怎麼才能讓全世界的同行了解到中國藝術歌曲。「當時參賽,我們唱藝術歌曲以德奧為主,法國、俄羅斯、英國也有,但是很遺憾,在必唱曲目裡面,沒有亞洲的,也沒有中國的。那時候我就在想,在國際比賽或各個樂團、演出機構的演出季裡,什麼時候能有中國作品。」
  • 父愛無言||廖昌永新歌《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溫情上線......
    近日,由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上線,書法家張百成先生為歌曲題名。
  • 全國人大代表、川籍著名歌唱家廖昌永:要讓更多優質音樂節目「聲...
    全國人大代表、川籍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在北京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電話採訪,談起了他今年主要關注文化藝術推廣、普及話題,廖昌永表示要讓更多優質音樂節目「聲」入人心。作為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首先關注的話題是,上音少數民族學生藝術招生問題,他希望上音為祖國培養出更多服務於社會、具有海內外影響力的傑出音樂家。
  • 白衣戰士作詞 廖昌永演唱的抗疫歌曲《勇氣》全球發布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上海10月1日電 (陳靜 袁蕙芸)每一次回首,看你汗水把白衣浸透,每一次挽救,你竭盡全力徹夜地守候,漫漫長路握住誰的手,無語凝望是誰的溫柔。
  • 擬立項28個國家級項目,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知名歌唱家廖昌永入圍
    從擬立項項目名稱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 涉及到宏觀政策研究的有4個,分別是中央美術學院 許平的《「一帶一路
  • 學院派原來是這樣的 | 專訪廖昌永
    不僅節目中的年輕歌唱家們成功出圈,作為出品人的國際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也被網友們大讚可愛、慈祥、接地氣,就像爸爸一樣溫暖,收穫了大批粉絲。我希望用美聲的發聲技術來豐富一首歌曲的層次、色彩,(從而增加)歌曲的張力。我是把它當做一個藝術歌曲在唱,所以我唱出來勢必跟流行歌曲有不同,因為我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演繹這首歌。在節目中,我們年輕的歌唱家唱流行歌,我覺得沒什麼不可以。兩種唱法會有碰撞,碰撞後一定有火花產生。
  • 廖昌永 俄羅斯經典歌曲
    廖昌永堪稱當今中國最好的男中音歌唱家。他演唱錄製的13首俄蘇歌曲我們這輩人聽得如醉如痴.我只能說那是他們的損失。其實,藝術是沒有國界的,也應該超越意識形態的藩籬。況且,這些俄蘇歌曲主要還是反映衛國戰爭時期人民抗擊德國法西斯入侵的英雄氣概和鐵骨柔腸。那麼優美的旋律,那麼振奮的歌詞,那麼蒸蒸向上的正能量,不唱就太可惜了。
  • ...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發行新專輯《相信》,上音出版「中國藝術...
    上音隆重推出由廖昌永院長牽頭主編的「中國藝術歌曲百年」大系藝術歌曲是音樂與詩歌、文學的完美結合,而中國藝術歌曲歷經百年發展,已經成為了除了德語、法語、英語、俄語等藝術歌曲之後又一重要語種的歌曲。近日,上海音樂學院在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之際,在廖昌永院長的牽頭下,首次進行了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的梳理和總結,以跨學科聯合作業模式推出了「中國藝術歌曲研究大系」系列叢書(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16首》(德國布萊特克普夫與黑特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