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歷史文化傳承千年,博大精深,意義非凡,古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書籍資料供後世人們學習,比如老子、孔子、孟子等大家的思想更是對世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化的繼承與傳承方式有很多,除了具體的書籍之類的載體,清晰可見之外,在農村,還有很多老話,通過農民們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
其實有一句老話農村的老人常說: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這句老話說的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有道理呢?農村人的老話大多是在勞動生產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些或許僅僅適應當時的環境,到了今天並不適用,而有一些則在今天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就是一句從古至今都發人深省的一句老話。
關於「一粒米養恩人」,其實有一個故事,過去村裡面有一戶窮人家和一戶富人家是鄰居,但是有一年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因此窮人的田地裡面顆粒無收,所以家裡面的生活就更加困難了,難以維持生計,而作為鄰居的富人就給了窮人家一升米救救急,之後窮人家對此感恩戴德。
所以一粒米養恩人說的就是樂於助人的道理,如果對別人有一點幫助,那麼對方感謝你,將你當做大好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要有愛人之心,而受幫助的人也應該有感恩之心。
「一旦米養仇人」,也是這個故事的延續,窮人得到幫助以後,感恩之際又吐露出家中明年沒有種地的種子,因此富人又給了一旦米,而當窮人拿到一旦米回家後,卻說富人家那麼有錢,就給了一旦米,這一旦米能幹什麼用,根本不夠明年地裡種的,應該給更多的糧食和錢才對。富人知道了這個消息以後很傷心,給了那麼多糧食卻被當成了仇人。
所以一旦米養仇人,就是指給予別人太多的幫助有時候還可能養了仇人,讓窮人有了覬覦之心。在有關報導中也有過相似的案例,著名演員孫儷資助了一個學生,而這名學生考上大學以後,將孫儷當做搖錢樹,不努力學習只知道揮霍,孫儷知道後就停止了幫助,最後這位大學生不僅不感恩,還說孫儷不幫助自己。
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其實說的就是對幫助自己的人應該懷有感恩之心,即使在今天這句老話依然意義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