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8 三農小花草大世界

我國的歷史文化傳承千年,博大精深,意義非凡,古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書籍資料供後世人們學習,比如老子、孔子、孟子等大家的思想更是對世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化的繼承與傳承方式有很多,除了具體的書籍之類的載體,清晰可見之外,在農村,還有很多老話,通過農民們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

其實有一句老話農村的老人常說: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這句老話說的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有道理呢?農村人的老話大多是在勞動生產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些或許僅僅適應當時的環境,到了今天並不適用,而有一些則在今天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就是一句從古至今都發人深省的一句老話。

關於「一粒米養恩人」,其實有一個故事,過去村裡面有一戶窮人家和一戶富人家是鄰居,但是有一年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因此窮人的田地裡面顆粒無收,所以家裡面的生活就更加困難了,難以維持生計,而作為鄰居的富人就給了窮人家一升米救救急,之後窮人家對此感恩戴德。

所以一粒米養恩人說的就是樂於助人的道理,如果對別人有一點幫助,那麼對方感謝你,將你當做大好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要有愛人之心,而受幫助的人也應該有感恩之心。

「一旦米養仇人」,也是這個故事的延續,窮人得到幫助以後,感恩之際又吐露出家中明年沒有種地的種子,因此富人又給了一旦米,而當窮人拿到一旦米回家後,卻說富人家那麼有錢,就給了一旦米,這一旦米能幹什麼用,根本不夠明年地裡種的,應該給更多的糧食和錢才對。富人知道了這個消息以後很傷心,給了那麼多糧食卻被當成了仇人。

所以一旦米養仇人,就是指給予別人太多的幫助有時候還可能養了仇人,讓窮人有了覬覦之心。在有關報導中也有過相似的案例,著名演員孫儷資助了一個學生,而這名學生考上大學以後,將孫儷當做搖錢樹,不努力學習只知道揮霍,孫儷知道後就停止了幫助,最後這位大學生不僅不感恩,還說孫儷不幫助自己。

農村老話:一粒米養恩人,一旦米養仇人,其實說的就是對幫助自己的人應該懷有感恩之心,即使在今天這句老話依然意義深刻。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更多文章閱讀→動動小手點擊上面紅色按鈕「關注」(農言鄉事)在農村,流傳著很多經典的老話,這些老話是勞動農民的口頭創作,也是勞動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些老話在農村被廣泛流傳,很多老話簡單明了含有哲理,也富有實踐性。
  • 俗語「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有何含義?老實人值得一看
    俗語「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有何含義?老實人值得一看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廣大的老百姓所創造的。我國樸實勤勞的老百姓,在生活中創造了許多許多有哲理性的俗語。這些俗語,也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大衣哥」朱之文又遭堵門:一粒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
    「給他撞,給他撞,讓他開門」人群中有女人攛掇。「我跺三腳,你跺兩腳。」一彪形大漢叫囂。圍觀者眾多,卻無一人制止,甚至還有不少人在為他們加油吶喊。隨後,大漢飛起一腳,狠狠的踹在門上,哐當一聲,大門應聲而開。「沒事,我該跺就跺,他不敢管我」。這不是電影中的橋段,而是朱之文被暴力踹門事件。
  • 一碗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
    其實有什麼仇呢?並沒有任何傷害,只是停止了恩情而已。但對你來說,是停止了給予;對他來說,卻是被奪走了既得利益。這時候,在你和他之間,曾經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就有多大仇。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自從那天聽朋友說了以後,這句話一直在我腦子裡轉,多年想不透的一個問題找到了根源,有豁然開朗之感。
  • 農村俗語「鳥屎落在人身上,今年諸事要遭殃」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村是一個很落後的地方,沒有城裡那麼多的高樓大廈,也沒有城市那麼金碧輝煌,只有一些破舊的房屋,和遍地雜草叢生的荒地。其實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農村變化非常大,村村都新修了柏油路,家家都開上了私家車。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對於一些農村老話,部分人持偏見態度,認為這些農村老話帶著封建迷信的主觀思想。其實這樣想的人,首先就已經帶有主觀的想法,以主觀想法去臆測另外一件事,得出的結論必定是片面的。農村老話是農村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智慧的結晶,冒昧歸類到封建迷信是不妥的,應該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問題,有不足的可以提出來,有道理的也應該去肯定。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農村人養兔子,兔子吃的食物,可以去山上採摘兔子菜給兔子吃,甚至平時有種植花生,用花生葉曬乾也可以餵養兔子;兔子居住的地方,只需要一個大籠子或是家裡廢舊不用的儲物室。總體上,養兔子的成本不高。窮人養了兔子,不僅自己可以有兔子肉吃,也可以賣兔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窮人本來就窮了,又養兔子會更窮。
  • 農村老話「果樹不挨刀,產量不會高」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老話"果樹不挨刀,產量不會高"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果樹是農村種植的主要經濟林木,種植果樹後,大家都希望自家的果樹長得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然而任何事情總有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本來經過精心管理的果樹不但長勢良好,花開滿樹,可就是不掛果或果很少掛果,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句話點醒多少夢中人
    ,一鬥米養個仇人」。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
  • 農村老話「有馬年多種田」是什麼意思?後面還有一句,你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河北石家莊晉州農村的容姐,在我們這裡有一句老話叫「牛馬年多種田」,說到這句老話,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的,叫做「防備雞猴鬧二年」。那為什麼牛馬年就多種田呢?為什麼還要防備雞猴鬧二年呢?容姐也曾問過他們,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告訴我,說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牛都是用來耕田的,或者是用來拉東西的。馬也是用來拉東西的。還有奶牛,「吃得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給人們做貢獻。容姐是70後,在我小的時候,還是在生產隊的,那時我老爸在隊裡餵牲口,也就是牛馬和驢,再有騾子。隊裡養的這些馬,並不是我們用來騎著趕路的千裡馬,而是專門用來在地裡幹活,拉東西的。
  • 農村老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啥意思?這是教人孝順的老話
    有一些也是存在爭議性的,比如這句老話「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句話初看時讓人感覺茫然,因為字面意思不明顯。但其實這句話也容易理解,而且說的就是關於孝順的事,咱們先說一個這句話啥意思,再說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放到現在還實不實用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雷打真孝子這句話其實是虛構出來的,相傳宋朝時有書生薛榮赴京趕考,家中之妻嚴氏虐待其妾周桂英,將周桂英於元宵夜在磨房所產之子強來行拋棄,周無奈,將血書、金釵藏於襁褓中作為標記。棄嬰被以磨豆腐打草鞋謀生的張元秀夫婦拾去,取名張繼保,撫養成人。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村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雖然在農村,你感覺不到繁華,感覺不到熱鬧,但是農村的空氣卻是非常清新。農村的空氣自然,沒有什麼汙染,而且,在農村會讓你整個人特別放鬆。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呢?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呢? 農村老話自然老人們留下來的經驗,存在就有道理。而這些老話也會讓我們少走彎路的。就拿豬肉和豆腐來說吧,老話也是很有講究的,而豬肉怎麼買,豆腐又怎麼買,老祖宗自然有很多道道。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的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俗語中的三白並不是指某三種白色的東西,而是指雪花,三在這裡是泛指,並不是說下三次雪。
  • 農村老話說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那時候只顧疼了,也沒有多想這句話,後來長大了,仔細想想這句話,發現還挺有道理。那麼,這句話究竟啥意思呢?道理在何處?一、這句話啥意思農村以前的灶房多是土灶,上面一口大鍋,下面填柴禾。這是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但這句話絕不只是簡單地說這兩樣東西,而是有別的意思。啥別的意思呢?就是教人趨利避害,還教人遠離某些事。比如說小時候我偷人家西紅柿被咬事件,如果我沒有主觀想要偷人家西紅柿的想法,就不會去地裡,去了後如果不進人家地,也不會被咬。
  • 農村俗語:「三親三不親,娘舅為大」,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人對親戚之間的關係看得很重,不像城裡人,對這些關係看得很淡,只是覺得跟誰關係好,相處得來就多走動。而農村親戚疏遠都是有很明顯的界限,甚至大家作為一起座次和親疏都有明顯的關係。而在農村裡,也有不少俗語老話就是說的親戚之間的關係,下面給大家分享4句農村親戚之間的俗語,看看有什麼道理。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沒有道理呢?數九又叫做冬九九,是記錄寒冷冬天到溫暖春天的一種記錄日期的方法。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按照這個方法向後延續,一直到九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