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Xu Jun
字暢之,號黑山扈人。1960年生於北京。198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84年畢業創作獲葉淺予獎學金。畢業後一直從事中國畫及書法、篆刻的研究、教學和創作。2000年晉升為教授。曾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國畫院副院長。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審專家,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重彩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畫學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秋山行旅圖 185x172cm 紙本設色 2014年許俊先生的作品又一次集結出版,為我們欣賞和認識他在山水畫上的創造才華與豐碩成果提供了作整體觀的機會。許多年來,他的作品時常見於各類學術性展覽之中,也發表於不同報刊,其語言特色非常鮮明,也總體上恆定不變,在當代中國畫壇特別是山水畫壇屬於早已奠定聲譽且穩健信守著獨立風格的中年名家。當他的作品匯集起來,讓人既可賞析品味每一幅作品的佳妙意境和精粹筆墨,又得以對他山水畫創作的總體面貌作宏覽與比照之時,他在當代山水畫藝術格局中的創造個性便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他幾十年一以貫之的山水畫藝術追求也顯示出獨特的風採。江西新餘寫生-百丈峰45cm×60cm 紙本設色 2020
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山水印象」畫展,曾集中展示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山水畫家的作品,在當時得到了很好的反響,許俊亦是參展的作者之一。我作為此展的藝術主持在畫集的序言中寫道:「風格見精神也就是風格見性情,在已經有了生活積累和一定的筆墨功夫之後,畫作的格調高下、品味濃乏與否就成為評價的尺度。匆忙和粗率是我們這個時代藝術上經常出現的問題,既然山水畫的宗旨是與純淨的自然精神相接,那就需要畫家這個中介保存一份透明的、集中的和內在的性情,所謂人品即人的品性總會在具體的畫跡中顯現出來。」
江西新餘寫生-洋田村45cm×60cm 紙本設色 2020
許俊是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學術條件和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畫家,在急劇變革的社會現實和多元紛湧的藝術潮流面前,他最可貴的品質是在駁雜的藝術觀念中堅持和信守中國畫傳承與創新的文化理想,始終以嚴肅的學術態度對待傳統,走中國畫創造的正道,並不鶩虛名、腳踏實地地沉潛探索,按照藝術的規律研究藝術,以開放的心境面視世界,以真誠的性情貫注筆墨。可以說,他像一位勤勉的建築師,在一磚一瓦的每一件作品中都投以精工細匠,而由眾多作品構成的藝術面貌,顯現出豐沛而自足的世界。他在「文革」結束後考入高等藝術學府,在中央美術學院這座名師雲集的校園中,在教學和學術復甦的日子裡,他受業於多位師長,尤其在知識構成和藝術方法上植根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提倡的「傳統-寫生-創造」三位一體的系統,把向傳統學習和走向自然、深入生活結合起來,自覺踐行山水畫師造化的道路。在他的作品中,山川丘壑,形象多變,情景物象,各不相同,可見他長年堅持寫生、釀化自然的深厚積累,而他以青綠山水為專攻,在傳統的青綠山水格式上,注入了當代的感覺,賦予當代的意境,並彰顯出一種內在的睿智和澄明的心性,反映出他個性的山水美學理念。他的青綠山水,有著來自自然山水寫生的原型,充滿「應物」的實感,更有感受和體驗山水情境的創造,呈現明徹的視域和生命的律動,充滿理想主義的憧憬。伊斯坦堡寫生 32.2cm×41.2cm 紙本設色 2018
藝術作品的整體意境總是畫家真實性情的體現,更是畫家在筆墨語言上集中探索的結果。在我看來,許俊在青綠山水的體格中畫出了不同於古人和他人的面貌,源於他深入思考傳統青綠山水的優長和當代青綠山水突破、超越的可能性。山水為道,中國畫自成東方視覺藝術體系的重要明證便是山水畫的萌發與勃興,山水從萬象中的興現,足以表達天理,而山水媚道,山水畫的創造則使山水的藝術形象傳釋出大自然的生命情採。正是通過長期的研究與體悟,許俊形成了自己對山水的理解與語言的創新,有兩個方面的突出特徵:其一是清徹之境。青綠山水在中國畫歷史上佔有半壁江山,並且因在隋唐時代便臻達成熟而成為山水畫的經典樣式,也正由於青綠山水的傳統以大山大水和富麗堂皇為代表,青綠山水又往往成為「殿堂畫」的代表樣式,更由於青綠山水在造型敷色上的嚴整工細,青綠山水又多與工筆山水相提並論。在很長時間裡,青綠山水在文人寫意山水的大勢和強勢面前,總的創作態勢趨於孱弱,並且一般地被「工寫」的技法遮蔽了意境的發揮。許俊的努力便在於在本質上打通青綠山水和寫意山水的關聯,在描繪的技法上承繼青綠山水的法則,在意境的營造上吸收寫意山水的優長,使自己的作品是性靈的彰顯和詩意的呈現,在山水的造境上側重於表達文人的情懷。杜布羅夫尼克古城寫生 32.2cm×41.2cm 紙本設色 2018
縱觀他的作品,一種明徹與清幽的氣息撲面而來,畫面明潔如洗,映照出清新的山水丘壑,如置身於遠離塵寰的空間,獲得一種無塵無染的澄澈。看他的畫,令人想到謝靈運吟詠山水的詩章「白雲抱山石,綠筱媚清漣」,也感受到王維詩的意境:「仰視碧天際,俯瞰綠水濱」……總之,是以一片清徹拂除了人們概念中青綠山水的富貴之感,由此生成嶄新的意境。他長期凝注自然山水的豐富變化,但在表達時以清幽這一感覺統攝所遊所觀的景象,從混沌的自然形象中提煉出清晰的跡線和紋理,組織成通幅連貫的結構,塑造出當代青綠山水新鮮的面貌。在繪畫技法上,他也側重於用「青」、「綠」主調,在青綠色調上略施其他暖色,加以烘託,在青和綠的色系中尋找冷暖明暗的變化,使青綠成為繪畫色彩交響的旋律,構成一洗凡空、萬象頓明的清爽與透明世界。這個世界,是許俊作為文人畫家心性的體現。
塞拉耶佛寫生 32.2cm×41.2cm 紙本設色 2018
其二是澄暢之韻。許俊為自己的山水畫創作設置了貌工意寫的形式風格追求,這是藝術技巧上高難的課題,而他的理想是使筆底山川超凡拔俗,自成一方精神可棲可居世界,這就從青綠山水的歷史沿革和發展角度提出了時代的課題。幾十年來,他在自己的學術目標上幾乎沒有遊移和搖擺過,具體表現為畫風格式沒有大起大落的變化,但在對筆墨的感覺和運用筆墨的形式上,他在不斷的積累中精進。作為當代畫家,他知道整個當代中國畫特別是水墨藝術正在發生著觀念性的變革,許多實驗性的語言方式不僅是對於傳統語言邊界的突破,而且語言的革命本身,就包括了強烈的當代意識,承載了新的觀念。對於他來說,在青綠山水領域的探索,不僅需要當代創新的勇氣,還需要學理學術上的理性。激情與理性,在許俊那裡有著內在的統一,熟悉他的人,甚至可以從他的為人處事、他擔任的管理崗位工作方式上感受到他既有充沛的熱情和感興,又善於理性地駕馭和處理問題。回到他的創作上,他在營構畫面和筆墨表現上尤其可見這二者的統一。布達佩斯寫生 32.2cm×41.2cm 紙本設色 2018
他長期堅持寫生,不斷地通過增加眼中丘壑的容量,增加胸中丘壑的質量,而且在寫生的對象上不計南北東西,包括踏訪國外,也同樣勤奮地記寫所見,因此,他的作品是他胸中無數丘壑的外化。在創作中,他把寫生的激情轉化為理性的經營,作品呈現出鮮明的形式構成所具有的美感,通過調動畫面的結構、形體的布局、空間的穿插和形象關係的節奏等語言因素,使作品從傳統樣式走向現代樣式,在構圖上十分飽滿,山水形象的經營位置上別有新意,在平面的結構上暗含著抽象的節奏,在表面具有裝飾性、平面性的形式風格中透溢出寫意性、抽象性的韻律,於清徹的意境上擁有澄暢的意韻。觀瀑圖68cm×68cm 紙本設色 2012
在山水形象的塑造上,經過多年的積累,許俊已擁有較成熟因而可以從容抒發的經驗,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嚴謹的基礎上傳達出放鬆的感覺,充滿著表現的逸趣。他作品中的山石、樹木、房舍、人物都是帶有風格特徵的,是一位成熟的畫家筆落絹素時自然的流露,甚至也成為一種種個性的形象符號,有的還十分強烈。比如,他在流雲的布局和造型上就有獨特的經驗,相比起寫意山水畫的雲氣以「虛」代「實」,以「空」為「有」,他筆下的雲氣是以「實」出「虛」,以「有」計「空」,在位置的安排和團塊的大小上可謂匠心獨運,往往使雲氣成為作品的畫眼,在全幅中起到平衡節奏、突出精神的作用,而他勾畫雲氣的造型,也使雲氣帶有充分的表情。此外,許俊的筆線也是他作品體現澄暢之韻的關鍵所在。在寫意山水中,有大量的皴法足以支持對山水形象的表達,但在青綠山水中,如何把握勾勒與皴染的比度,則是要解決的難題。許俊的著力點在於發揮線條的表現力,通過運筆圓轉方折的精妙變化,使線條富有表現的趣味,同時在線造型為主的基礎上,加以皴染,使全畫呈現出線條與色塊交織的形式主體,豐富了當代青綠山水語言的樣式。觀許俊之畫,得澄明世界,對澄明世界的嚮往,是人們身處紛繁嘈雜現實的精神訴求,它曾是許俊的理想,現在讓我們獲得深切的感受。(範迪安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暢園之夢-秋 68cm×45cm 紙本設色 2007
暢園之夢-冬68cm×45cm 紙本設色 2007
暢園之夢-午68cm×45cm 紙本設色 2005
暢園之夢-夏 68cm×45cm 紙本設色 2007
臨流得悟圖136cm×68cm 紙本設色 2013
綠水青山伴我行 136cm×68cm 紙本設色 2019
青山美如畫 136cm×68cm 紙本設色 2019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本號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文來源:私享藝術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