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青綠山水畫技法,包括構圖章法、用筆用墨、設色敷彩和畫面整體處理等諸多方面,但其關鍵還是在於著色。對於設色敷彩這一點來說,古今一些名家雖然論述各有主見,且並不完全相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為藝術貴在出新,貴在獨創),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對青綠重彩的敷色,都強調濃而能清雅,明而能古厚,薄而能深沉,這就是一張青綠山水畫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許俊 假日單行線 190cm×180cm
對於青綠山水的技法,前人已總結了許多經驗,現結合我個人的繪畫體會,將一些具體的技法和經驗介紹如下:
勾——這是青綠山水畫的第一步,它包括了用筆、用墨。用筆要講究筆力,就是古人講的「骨法用筆」,在準確表達你所要表現的物象的同時,用筆要蒼老,要靈動,要輕鬆,要厚重,要圓潤。勾法中,筆峰不宜變化太大,但要講究提按轉折。用筆不要有飛白,用墨也不要變化太大,一般以較濃的墨為宜,為後面的重彩上色打好基礎。如勾墨清淡,石色一上,骨架全無,畫面就會顯得軟弱無力而失去神氣。
皴——早期青綠山水畫多無皴法,發展以後,多以小斧劈皴為之,是因其表現的多為北方景色所致。一般來說,山石的皴筆不宜過多,也不宜一次皴足,可皴與染交替進行,皴法可以有變化,但不要象水墨畫那麼豐富,要給後面的青綠色留有餘地。
點——用墨點、色點代替皴法,已達到豐富畫面的效果。要講究點的筆形,點與點之間要關聯。點法用筆可溼可幹,可交替反覆使用。
許俊 西山雅集圖 204cm×136cm
罩——技法上講就是平塗。顏色加水調勻,筆上含水量適中,畫時動作要快,要穩。其中要點是對水的掌握,在這一點上,畫家張大千有過精闢的論述:「有人說筆墨講『水法』,其實石青石綠何嘗沒有『水法』?古畫上的青綠等色,看上去豔麗明澈,實際上著色很薄,看起來卻很厚,這就是『水法』功夫深湛的效果。」
染——即分染,用水筆將色暈開濃淡,不露筆痕,可表現出山石的豐富變化。分染的具體方法是:一隻手要拿兩支毛筆,一支毛筆蘸有顏色,另一支毛筆只含清水,通過手指的撥動,使手中的毛筆交替使用。這樣可加快染色的過程,使畫面顯得更加秀潤。
渲——「渲」字的本義是「小水」。技法與染法同,只是毛筆含水量要少,用於畫細部。現在多與染法合稱為渲染。
積——水墨畫法中有積墨法,此法用於敷色可稱為積色法。積色的方法就是一層一層地罩染上去,以達到所需要的濃度和厚度。每一次上顏色要等到前一次所上顏色幹後再進行。
提——以明度較亮的石色,畫在較暗的顏色上,再用一支幹淨的筆蘸清水分染。用筆技法與「染」相同。此法是從宋人工筆花鳥畫中得來,用在青綠山水畫中可出新意。白粉的上法,多用此法。
烘——即烘託,多以較深的顏色將淺色託出,使其更為鮮明。此法與「提」正好相反。
接——指上色時趁前一層顏色未乾,用另一種顏色融接起來,兩色之間沒有明顯生硬的痕跡。注意筆與筆相接處,用筆的方向要一致。
許俊 豐碑 240cm×124cm
刷——大畫中用較大的毛筆刷大面積上色,常用於畫天和水,或給紙(絹)打底色。用大羊毫筆也可以。動作要快,才能使顏色筆筆相接。
填——指留出墨線用重色填出,使線條更為勁力、鮮明。此法在點景中多用之。另外還有一種與其相同的方法叫「掏染」,多用於最後塗染畫面的空白處。青綠山水畫中可用金銀或石青「掏染」天空。
鋪——以顏色(包括金色)滿鋪作底,為加強顏色的厚重感或加強裝飾效果。
襯——用絹或很薄的紙,背後託色,使畫面顏色更加厚重、鮮明和富有變化。一般託色為石色,可用同一種傾向的顏色託,也可以用冷暖相反的顏色託,上色的方法平塗即可。這與工筆重彩人物畫、花鳥畫是相同的。
《松谷抒懷圖》繪畫步驟
步驟一
這幅畫想表現的是山谷的松風之聲,此為立意。為求繪畫語言的單純、簡練和明確,只選取松、山、雲、瀑、亭幾種物象構成畫面的主要形象。我選取淡褐色的仿古宣作畫紙,用中號狼毫筆以較濃的墨色勾勒山石的輪廓,以此畫山石略淡的墨色畫樹。若初學者沒有把握的話,可先用木炭條在宣紙上起稿,落墨後再用布條撣去木炭的痕跡。山石的用線要生動,筆筆之間不能咬得太緊,要給後面的皴染著色留有餘地。畫松樹要注意樹的姿態,可用擬人的方法表現松樹在山間、雲間舞蹈來強化主題。用小號狼毫筆畫亭子並勾出點景人物。
步驟圖之一
步驟二
為表現雲的輕柔和水的流動,不勾墨線直接以中號白雲筆(也可用羊毫筆)用白粉分染畫成,此為「沒骨法」。待畫完流雲後,以狼毫筆用濃破淡、淡破濃之法畫遠山。遠山以勾染結合的畫法與前景山石形成對比,增強其空間感。用白雲筆將樹幹、山路、亭蓋及人臉處著赭石色。遠山用羊毫筆以花青打底色,山石的著色要按山石的結構用筆。著色平塗即可,注意用色一定要薄,幹後如覺色度不夠可再塗一遍顏色。山石應儘量少皴,可用狼毫筆(最好選用已無筆鋒的狼毫筆)點墨點豐富畫面,增加結構變化。點墨點時,要有乾濕濃淡的變化,要注意疏密和節奏。
步驟圖之二
步驟三
近景山石用羊毫筆以汁綠打底色。汁綠以花青加藤黃調製,汁綠顏色打底色要薄,可分幾次完成。我在此幅山石第三遍平塗汁綠後,在顏色未乾時於山石陽面接染二綠,以增加底色的厚度。著色時,除汁綠外儘量不要調色,以單色的罩染和復加為好,這樣可以保持顏色的透明度和色彩的純淨。亭子的框架著胭脂,幹後再罩淡墨。
步驟圖之三
步驟四
待山石底色完全乾後,用小狼毫筆勾松針和夾葉。第一遍勾松針不要太密,要給後面著色和附加留有餘地。用白雲筆將天空平塗金色。
步驟圖之四
步驟五
打過汁綠底色的近處山石,以石綠分染山石陽面。平塗過花青底色的遠山,以石青分染山之陽面。分染亦可分幾次完成,每次分染一定要等前次分染完全乾後再進行。
步驟圖之五
步驟六
近景山石待分染幹後,再罩染汁綠。遠山則罩染花青。注意罩染用色要薄,也應分幾次完成。每次罩染時,應等前次顏色完全乾後再進行。用花青給夾葉打底色,平塗即可。
步驟圖之六
步驟七
用白雲筆蘸石青以填色法畫夾葉。在樹與石之間打墨點,豐富畫面且作虛的處理。以淡墨點染山石,以濃墨提勾松針。近景用汁綠或淡石綠罩染,遠山以花青再罩染。分染、皴墨、罩染應反覆3至5遍,直到使畫面墨之厚重、色之清潤達到最後的協調統一為止。用小白雲筆給亭中人物著白色,同時可給瀑布點水花,增加水的流動感。以淡墨在平塗過金色的天空上加遠山,豐富層次,使平面的遠山增強空間感。題款、蓋印後此畫完成。
許俊 松谷抒懷圖 68cm×45cm 2016年(步驟圖之七)
藝術家——許俊
許俊,字暢之,號黑山扈人。1960年生於北京。198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84年畢業創作獲葉淺予獎學金。畢業後一直從事中國畫及書法、篆刻的研究、教學和創作。2000年晉升為教授。曾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副院長。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審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重彩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美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