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歷經千年發展,紙壽千年,絹壽八百,有很多名作已經在歷史的漫長歲月中損壞遺失,但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卻被歷史垂青。
《遊春圖》長卷,絹本設色,橫80.5釐米, 縱43釐米 作者:展子虔 隋朝
展子虔(約545年-618年),北周末隋初傑出畫家,漢族,渤海(今河北河間)人。他是現在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據著重要位置。歷北齊、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擅畫人物、駿馬、山水樹石,亭臺樓閣、藝術領域寬泛,都有獨到之處;人物描法細膩,精緻入神;畫馬入神,駿馬嘶風,氣勢驚人,與董伯仁齊名。寫山水遠近透視,境界高遠,咫尺千裡,引人入勝。入隋前曾在江都東安寺與張僧繇次子張儒童作壁畫,入隋後又在洛陽天女寺、長安靈寶寺、崇聖寺等繪製佛教壁畫,但由於年代久遠,已不存在。傳世作品《遊春圖》是中國山水畫中獨具風格的畫體,亦是中國現存最古的捲軸山水畫。
《遊春圖》被認為是隋展子虔的傳世之作,根據隔水上的宋徽宗題籤認定此畫為展氏手筆,在存世歷代山水捲軸畫中,《遊春圖》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非常完整的一幅。據畫史記載:「隋唐時,山水畫已逐漸發展成為繪畫中獨立、成熟的一支。」然而,可以作為證據的,也許只有隋代山水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
但據野史傳說,這是一套四幅作品中的一幅,此外還有《童子戲水圖》(表達夏季)、《落葉圖》(表達秋季)、《踏雪圖》(表達冬季),如果這三幅圖真的存在的話,足可以證明野史的真實性,其學術價值要遠遠高於畫的本身。
《遊春圖》以清新的意境,刻畫出湖天一色,春水東流,春山湧翠,遊人踏青的悠然情景。並且仔細推敲,很富有故事性。陽春三月,桃李爭豔,江南風俗,男女老幼皆踏青而來,一些風流文人,也加入其中,或獨行,或結伴,或騎馬,或步行,徜徉山水,放浪形骸。而一些富家女眷,深閨小姐此時也是被允許出遊。
而此畫中,湖中一舟,雖不大,但可坐三四人,而皆是仕宦人家的內眷,難得一見。從而引來一些遊玩的士人在湖邊駐足。在明媚的春光中,好山好水,暖風和煦,士人凝望舟上遊女,此情此景,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才子佳人的故事。從而使此《遊春圖》的作品名字也具有了雙重意義。
全畫以自然景色為主,放目遠眺,青山聳峙,江流無際,花團錦簇,湖光山色,波光粼粼,人物、佛寺點綴其間。在設色和用筆上,頗有古法的精髓,山巒樹石皆空勾無皴,線條卻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色彩濃烈,頗有裝飾意味。
《遊春圖》卷是一件穿越歷史風雲而倖存紙本國畫。其收藏過程中的輾轉沉浮,有著驚心動魄的故事。它經宋徽宗題籤後,約在宋室南遷戰亂之際流出,後歸南宋奸臣賈似道所有。宋亡後,歸元成宗之姊魯國大長公主所有,並命馮子振、趙嚴、張珪等賦詩卷後,以增其文化價值。明朝以後,《遊春圖》卷收歸明內府,後被嚴嵩所有。萬曆年間,又流入蘇州收藏家韓世能手中。清朝建立後,又被梁清標、安歧等人,尋訪鑑定,而收歸清內府。清朝巍巍可岌時,溥儀將此畫盜出故宮,攜至長春。藏於偽滿洲皇宮的東樓(俗稱小白樓);日本投降後,東北解放;溥儀倉皇再次出逃,偽滿皇宮也在戰亂中被洗劫,該卷隨流落民間,不知所蹤。不久之後,古董店玉池山房發現了他,但卻無財禮收購,後又聯合幾家古董字號收購回京;1946年,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以重金購得,並於解放後捐贈給人民政府,藏於故宮博物院。可以說,《遊春圖》歷經滄海沉浮,而有幸保存下來,這是中國山水畫史的大幸,為後人研究山水畫的筆墨發展傳承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據。
該畫用筆勁健有力,色彩濃豔清新。遠山上以花青作苔點,隱約可見。人馬體小若豆,比例適當,但對造型的把握卻非常傳神。此畫以表現山水為主題,人物為點綴,突破了山水為人物畫背景的地位,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山水畫。
詹景鳳語:「蓋創為山水之初,法之末備然耳」。《遊春圖》用細筆勾勒山巒樹石輪廓,不加皴斫,線條提按變化不大,古樸滄健;人物線條細勁,神採煥發;山水勾畫,細膩入神,柔美流暢,古拗渾樸;正好展現出山水畫從雛形階段發展到初創時期的風格特徵。這正是漢魏兩晉南北朝後雛形山水畫的典型風格。從而擺脫了 「若伸臂布指」的那種稚拙的山水圖式。
《遊春圖》的章法布置也極有特色。特別注意透視關係,採用俯角度,將遠景、近景一同向中景聚攏,使全部景物自然地統一在一幅畫面中,具有神韻超遠的藝術境界。右上部分繪有重巒疊嶂,隱約連綿,山高意遠;右下部雜樹叢生於山坡之上,一條山路逶迤其中,曲徑通幽。上承遠山,下啟近水。左下部繪一清秀小山,與右上邊山脈遙相呼應,形成對比;中間以大片水域為主體,碧波蕩漾,境界清幽。一葉扁舟,泛遊於湖海之間,故咫尺有千裡之趣。
《遊春圖》以青綠設色為主。山頂以青綠敷之,山腳則用泥金;樹葉暈染墨色,花色點白粉桃紅,松樹以深綠點之,無松針勾畫,古樸稚拙。全圖青綠設色,豔雅而古拙,富麗而簡潔,青綠重彩,境界新雅,標誌著山水畫的創作,已從原先設色古麗而富有裝飾意味的圖式,向專業山水畫創作過渡,為唐代李思訓、李昭道「金碧山水」一派,提供了最好的臨鑑範本。
可以說,從現在的角度講,《遊春圖》的藝術水平並不是很高,但卻因為它穿越了千年時空,能讓我們看到原作,才使我們認識展子虔這位山水畫家,更加深入當代人心。(孫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