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浙江,北京,河北石家莊,遼寧等地均有核雕,較有特色。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說起鄭規義(藝名無心)的從藝經歷,他很是感慨。小時候,因為家裡有個當老師的姐姐。家裡也希望他能夠當上教師。但是鄭規義興趣不在這,然後偏偏喜歡搗鼓一些小玩意,就這樣他的父母可能也發現了他的愛好特長,然後就送他去學習雕刻了。學習雕刻的過程跟過非常多的師傅,博採百家之長。偶然的一個機會,鄭規義(藝名無心)就接觸到了核雕這個行業,他就喜歡上了核雕,從那以後一直從事核雕行業,一直到現在。
在家人的支持下拜訪過多位雕刻大師,後來接觸到橄欖核雕,對橄欖核雕的雅致、細膩情有獨鍾。一下子迷上了核雕行業,在家自己鑽研雕刻,並進行自由創作。目前鄭規義(藝名無心)從事聾啞學校學生雕刻就業培訓工作,他說:希望在我的教導下孩子們可以學會雕刻,讓孩子對自己更有自信,今後可以在家雕刻賺錢,減輕家庭負擔,不用面對社會的各種壓力,雕刻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安徽六安市,學校舉辦了數場的核雕比賽,鄭規義擔任比賽評委。
鄭規義,(藝名無心),男,1996年生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中國當代青年雕刻師。2019年成立「承藝閣核雕工作室」,2019年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優質傳統核雕亞軍。自幼熱愛剪紙繪畫,後受到家鄉濃厚的玉雕、木雕文化影響走上學習雕刻的道路。多年來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深得廣大愛好者的一致好評與收藏。
雕刻這款作品時正是他處在想提升自己的雕刻技藝遇到瓶頸的時候,他在想悟空能夠死裡逃生的從練丹爐裡出來,還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猶如鳳凰涅槃,劫後重生,像急了處在雕刻瓶頸狀態的我,需要重生一般。於是靈感的作用下,雕刻了(浴火重生)這件作品。
「浴火重生」寓意著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猶如鳳凰涅槃。
創作(不負如來不負卿)這件作品時,是他正在為工作與戀情煩惱的時候,因為核雕這門藝術不同於其他工作,他必須靜下心來去琢磨研究實踐,需要每天用大量的時間去思考。他既想好好把雕刻這門技藝學好,又不想疏遠愛人,感覺跟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寫的一首詩有著異曲同工之意: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 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首詩寫出了他當時的感覺,於是他便把他當時的心情雕刻在核上,於是創作了(不負如來不負卿)這件作品。
創作(猴王出世)這件作品時,是他剛出道的時候,那時特別喜歡齊天大聖這個人物,被他那種追求自由,敢於反抗,勇於奮鬥的精神與人物形象深深吸引,孫悟空歷盡千山萬水出海訪仙學道,希望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死能夠自己掌控。像極了學習雕刻十年的自己,學成歸來,正要步入社會面對生活。夢想著能像悟空一樣,在雕刻界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夠修成正果,不負初心。於是他便把出道時的心境雕刻在(猴王出世)這件作品上。
(猴王出世)這件作品寓意著綻放光彩,實現夢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正如鄭規義(藝名無心)一開始步入核雕行業的時候,遇到過很多困難,琢磨不透。萬事開頭難,慢慢的鄭規義領會了其中的一些技巧,經過師父的開導,再加上自己平時閱讀一些書籍,慢慢去克服困難,終於修成正果。
面對未來,小鄭很是信心滿滿,畢竟他還年輕,真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啊。他的這種「不負韶華,勇敢追夢」的精神值得鼓勵!